APP下载

基于传承辅助系统2.5探讨名中医陈建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遣方规律*

2023-02-13薛建华陈建杰董鹤萍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延胡索茵陈苍术

薛建华 陈建杰 董鹤萍

1.上海市浦东传染病医院中医科 (上海, 201299) 2.上海曙光医院肝炎科 3.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门诊办公室

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是比较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人数已然逾1.3亿,并且这些人群中有15%~25%的患者可能会进展成肝硬化或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1]。目前对于本病的主要治疗就是针对乙型肝炎病毒进行合理的抗病毒疗法[2],但是本病的根治率仍十分低,因此最终的治疗效果仍然不令人满意。本病治疗疗程较长,并且治疗过程中由于依从性或者病情的特点,容易出现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3]。上海曙光医院肝炎科的名中医陈建杰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同时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名医传承指导教师,从事传染性肝病临床与研究工作四十载,有着极为丰富的学术经验,其医疗技术精湛。笔者有幸跟师陈建杰教授十余载,现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收集陈建杰教授治疗慢性乙肝的门诊典型有效处方53首,并对处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以期通过数据分析的方法总结陈建杰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经验、处方规律及分析其学术思想。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 本研究纳入陈建杰教授教授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曙光医院及浦东新区传染病医院门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例。共计筛选出53首经验方剂,涉及药物86味。

1.2 处方录入与核对 将经过整理筛选的共计53首有效方剂的数据由专人录入传承辅助平台软件2.5,同时在药物命名上面统一采用《中医大词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大辞典》等权威书籍中的规范,在所选方剂中涉及到的每一味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规避习惯用命以及别名,录入时一律使用中药的通用名称,如有对中药药名进行缩略写法的情况,则根据相关药味的药典记录,给予名称补全。例如山萸肉的规范名称采用山茱萸,制川军的规范名称采用制大黄;如遇到由于用药部位的不同而出现命名不同的情况,则一律将中药材统一命名,如瓜蒌子、瓜蒌仁录入为瓜蒌;如遇到因炮制方法的不同,而中药名称不同的情况,则同样进行统一的命名,如炒栀子、焦栀录入为栀子等。为保障项目后期数据分析的精准可靠,在完成录入所选得处方数据后,由受过项目培训的专人将处方数据进行核对及审核。

1.3 数据分析 选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2.5中的模块化统计报表功能,选数据分析模块,选中所录入并纳入统计的所有方剂,随后进行组方规律分析,具体分析内容包括三项内容:“频次统计”、“组方规律”以及“新方分析”。本次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对于方剂及中药药味的频数分析、关联分析、复杂熵聚类等计算方法[6]。

2 结果

2.1 常用药物频次分析 对所收集的方剂信息及相关药物进行统计提示,在被使用的频次上居前五位的中药从高到低分别为苍术、白术、延胡素、茯苓、茵陈,而出现的频次超过10次的中药共有14味,根据所使用的频次由高频次至低频次进行排序,见表 1。

表1 陈建杰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中频次≥10次的药物

2.2 高频次药对 根据中药药物在所统计方剂中出现的药对组合的使用频次由高频次至低频次进行排序,共计有82条数据,选取前10组。其中白术、苍术、延胡素、茯苓、茵陈这五味中药的相互间组合的被使用的频次位居前列。见表2。

表2 陈建杰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中药对频次

2.3 基于关联规则的配伍规律及复杂网络 设定支持度个数15、置信度0.85,使用频次由高到低的次序排列,前31条药物相关关联规则见表3。基于传承辅助系统中的配伍规律复杂网络,通过数据挖掘,我们归纳出核心药物为苍术、炒白术、延胡索、茯苓、茵陈等,同时为了更为直观地展现出根据以上支持度与置信度归纳出来的核心药物组合模式,绘制出网络展示图,见图 1。

表3 陈建杰教授治疗慢乙肝有效方剂中药物关联度

图1 陈建杰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中核心药物复杂网络图 (支持度个数=15,置信度=0.85)

2.4 基于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及新处方 根据所纳入的经验方剂的总数,设定不同的参数配比进行聚类分析,对处方库中分析出的相应数据进行解析,最终选择采用相关度设置为6,惩罚度设置为2,运用熵聚类算法,萃取归纳出新方核心组合共6组,分别包括“党参_菊花_炒白芍”等,见表4。运用熵聚类方法进一步组合,萃取出新处方共3首,见表5;新处方的复杂网络构架图见图2。

图2 新处方复杂网络(相关度=6,惩罚度=2)

表4 陈建杰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新处方核心药物组合 (相关度=6,惩罚度=2)

表5 陈建杰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新处方 (相关度=6,惩罚度=2)

3 讨论

现代医学命名本病为“慢性乙型肝炎”,而在传统中医学理论中,将本病归在胁痛、肝着、痞满、黄疸等范围,往往以疾病不同阶段的表现作为病名。根据内因和外因上来阐述,古代医家把本病的病因进行过分析,引起本病的最根本的内因在于人体的正气出现了亏损,而外部原因在于感受到了湿热邪毒。在目前被广泛认同的相关观念中,下述观念的可接受程度较高,即乙肝病毒的病因是因为感受到了湿热邪毒或者先天感受胎毒导致,而在体内,由于被湿热邪毒长期滞留,从而熏蒸到了肝胆,所以会引发致肝胆的疏泄功能失去了本应正常的功能,随着肝胆的疏泄功能失去正常,则引发脾的健运功能也出现异常,最后诱发脾气虚弱,且出现湿热的内滞状态,因此本病的病位虽然在肝胆,但是随着本病的发生发展,和脾胃肾的关系显得尤为紧密。胡世平[4]认为,本病的根本病因是体虚,而湿热疫毒是其外因,因此湿热在标,或伴随着血瘀,而人体因为正气的缺乏,在遭到了具有强大邪毒之气的乙肝病毒的侵袭后,体内本就不足的正气无法抵抗外界邪气的入侵,从而引发了本病。吴颢昕[5]认为,内外两方面的原因是本病发病的最重要的病因,其一外因主要是因为湿热毒邪的侵犯,其二内因最主要是由于肝郁脾虚的存在,两种因素在内外相互作用,导致肝脏与脾脏的功能失司,而肝脾失调,则可以引发机体的气血运行不畅,从而最终导致湿热留于体内而发病。因此肝郁脾虚的状态是本病病发的最根本的因素,而湿热邪毒是疾病之表象。池晓玲[6]也认为本病的重要病机在于肝郁脾虚证,而湿热邪毒、瘀血积滞是本病之标。杨广栋[7]也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因素有湿热内蕴、脾胃虚弱、肝郁气滞、瘀血内阻、阳气虚若、阴气不足,同时这些因素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本病常常会存在有两种因素同时存在的现象,然而归根接底是本病的十分重要一个因素就是湿热,因此湿热能够在本病发展全程做到伴随始终。在中医治疗过程中,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是传统医学对疾病治疗的最大特色和优势,在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研究结果中,我们已经归纳除了相关的最主要证型,主要分为肝郁脾虚型、肝胆湿热型、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以及脾肾阳虚型这5个被共识指南广泛接受的证型,并且研究证明肝郁脾虚型和肝胆湿热型在这5个证型中最为常见[8]。

本次研究中,共计纳入了53首经验方剂,涉及中药为86味,被使用频次在20次以上的中药分别为炒白术、苍术、延胡索、茯苓、茵陈、半夏、陈皮,从药物功能上炒白术属于补气药,苍术属于化湿药,延胡索属于活血化瘀药,茯苓属于利水消肿药,茵陈属于利湿退黄药,半夏陈皮属于温化寒痰药及理气药,而使用频次排在前五位的是炒白术、苍术、延胡索、茯苓、茵陈,是陈建杰教授在遣方用药中的最核心的中药药味。现代药理实验究证明,白术中含有的白术多糖可以有效地减少肝细胞损伤,修复肝细胞功能,而苍术的水提液与挥发油成分中的多糖部位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延胡索的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能够保护四氯化碳致小鼠损伤的肝组织细胞,显著降低受损小鼠血清中的ALT及AST的活性,并能够降低肝匀浆丙二醛的含量,使肝组织变性的程度大大缓解,以保障使肝组织的结构完整性;茯苓中含有的茯苓多糖的保肝作用卓著,它对肝炎、肝硬化等多种肝脏疾病均具有十分显著的改善肝脏功能纠正肝组织炎症的功能;茵陈对肝组织的保护作用比较复杂,其中包括保护肝细胞膜的完整性,提高肝脏细胞膜的通透程度,预防肝细胞坏死的发生发展、提高肝细胞的再生速度,使肝组织的微循环得以改善,进一步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等[9-13]。在最核心的五味药物中,尤其以苍术白术两味药物为重,陈建杰教授遣方用药尤其擅长使用苍白二术。该两味药物理气化湿力强,符合慢性乙型肝炎中中医传统理论辩为湿邪犯于人体的病因,同时常用药中的茵陈为利湿退黄药,是肝胆疾病常见用药,茯苓具有利水消肿作用,同时健脾作用强,而延胡索能行气活血止痛,可以有效缓解肝郁。众药合用,健脾疏肝作用强,符合本病的辨证特点。陈建杰教授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工作常用药对主要有炒白术配苍术,延胡索配炒白术,延胡索配苍术,延胡索配苍白二术,炒白术配茯苓,炒白术配茵陈,延胡索配茵陈,苍术配茵陈,延胡索配炒白术和茵陈,苍白二术配茵陈。从用药规律上,更进一步证实了体现了陈建杰教授对苍白二术两味中药的重用程度,同时他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顾护中州,健脾为主,重视毒邪,清化为辅,剿抚并举,各因制宜的学术思想特点[14]。在本次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们采用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演化得到核心药物而进一步挖掘形成的3个新方,方中不仅对脾虚湿热积滞有针对性的遣方用药,而且也有补气药物的介入,证明了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祛邪的同时,需要对正气进行补充,也是符合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的。

猜你喜欢

延胡索茵陈苍术
苍术行情疲软运行
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利胆退黄夸茵陈
产地鲜切加工、传统加工延胡索对痛经小鼠治疗作用的比较
GC法同时测定不同种类苍术中6种成分
绵茵陈养肝祛湿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分子印迹复合膜在拆分延胡索乙素对映体中的应用
关苍术根茎中苍术酮含量及变化规律研究
绵茵陈与花茵陈的现代药理对比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