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联合心脏康复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
2023-02-13张林林翟荣娣
孙 萍,张 宁,张林林,翟荣娣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山东济南250031)
心血管疾病是当前临床发病率较高且危害较大的疾病类型,其中以冠心病较常见。随着现代医疗操作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呈降低趋势,但由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增加,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冠心病危害不容忽视[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作为治疗冠心病效果突出的微创方法,通过开通已经堵塞的血管,由此达到促进心肌血运重建的目的,不仅可以改善冠心病相关症状,也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2]。结合既往临床工作经验以及相关资料可见,仅依靠手术治疗虽然可达到改善患者心功能的目的,但若不能给予有效围术期护理,同样会影响患者预后,可能导致复发。本研究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围术期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心脏康复干预,其中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更加明确并了解自身疾病状态及围术期护理重点,心脏康复干预是通过循序渐进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以及心肌储备能力,从而达到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预后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2月1日~2021年4月30日12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3];具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接受超声电动图、静息心电图等检查可见存在明显心肌缺血证据者;符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与冠状动脉支架手术操作标准;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律失常症状或明显血流动力学指标受限者;失代偿性的心力衰竭、急性肺部栓塞、急性心包炎、心肌炎等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者;电解质紊乱者;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者;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者;既往有心脏手术史者、已经安装心脏起搏器者;对本研究不耐受者。剔除标准:无法按照要求完成本研究者;病情突变,或不断恶化者;PCI手术治疗失败者。将2018年2月1日~2019年6月30日6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男38例、女30例,年龄(58.36±4.10)岁;病程(5.41±1.05)年;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32例,初中及高中20了,大专及以上16例。将2019年7月1日~2021年4月30日59例患者纳入观察组,男32例、女27例,年龄(58.10±3.99)岁;病程(5.39±0.98)年;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25例,初中及高中21例,大专及以上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与冠状动脉支架手术治疗,由同一组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均为女性,工作年限3~10年。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术前给予常规术前准备、指标监测、心理疏导,浅显易懂地向患者介绍主治医生及病区环境等,结合患者情况指导其术前常规禁饮食等;术中严格配合医嘱实施护理;术后给予疼痛护理、并发症防治、饮食护理、睡眠护理、出院前指导等。
1.2.2 观察组 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心脏康复。
1.2.2.1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结合患者情况制订针对性健康教育措施,向其发放不稳定性心绞痛围术期护理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手册,结合手册进行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病原因、手术治疗方法、围术期基本护理目的、术后康复干预重要性、出院后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术前及术后各开展1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接受现场咨询或线上答疑等,嘱患者及主要照顾家属入院后即刻关注科室“冠心病之家”公众号,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定期传输并分享相关健康知识,出院前制订康复目标与计划。
1.2.2.2 心脏康复干预 术前综合评估患者情况,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讲解心脏康复干预方法,耐心解答患者疑问[4]。术后当天指导患者开展小范围活动,包括翻身、小腿屈伸、体位改变等运动;术后2~3 d待患者能够顺利完成小幅度活动后,开始增加运动幅度,如四肢屈伸等;术后4~5 d(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适当进行室内运动,即在护理人员帮助下训练300~350 m,2次/d,循序渐进,逐渐过渡到500~600 m/d,结合实际情况调节每日训练量,在心脏康复干预期间加强心率、血压等基础指标监测,直至患者出院。出院前指导患者加强居家期间的康复干预等。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采用本院自制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调查量表评估,该量表Cronbach′s α为0.864,量表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病原因、手术治疗方法、围术期基本护理目的、术后康复干预重要性、出院后注意事项5个项目。掌握率(%)=掌握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无氧阈(AT)、运动持续时间(ED)、6 min步行距离。LVEF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EP1Q 7C)判断,AT及ED采用PET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评价。采用6 min步行距离对患者心肺功能进行辅助判断,试验开始时按下计时器,嘱患者自起点开始结合日常行走速度进行步行试验,在30 m终点处转身折返,若测试过程中患者出现明显不适,则立即停止,计时6 min,结束试验。③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5]评分。该量表包括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包含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C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等维度,量表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量表Cronbach′s α为0.897。④比较两组围术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具体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临床指标。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比较[例(%)]
2.2 两组护理前后LVEF、AT、ED、6 min步行距离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LVEF、AT、ED、6 min步行距离比较
2.3 两组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围术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围术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冠心病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类重要疾病类型,其发病率不断增加,成为当今临床非常重视的健康问题,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一般病情较重且预后较差,以冠状动脉斑块破裂或损伤所导致的严重狭窄作为其基础病理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6]。PCI作为一种治疗技术相对成熟的微创手术形式,不仅有效减少了因开胸及全麻操作等导致的围术期并发症,同时可帮助患者获得良好预后,在近年来的研究工作中得到广泛认可[7]。有研究证实,采用PCI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还可降低其他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8-9]。结合既往工作经验发现,PCI的临床优势性较多,对围术期的护理质量要求也不断升高。因此,强化围术期护理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在心绞痛围术期护理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联合心脏康复,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5),原因在于本研究通过健康教育手册、健康教育讲座、在线回答及咨询等一系列方法,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健康教育知识支持环境,帮助患者进一步掌握疾病、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可更好地配合围术期护理及康复干预操作[10]。同时,健康教育联合心脏康复的应用也明显提高了患者的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在健康教育基础上应用心脏康复方法,一方面对动脉扩张起到有效促进作用,帮助早期建立侧支循环,改善心肌循环供血量;另一方面有效调节患者的血脂指标,多角度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1-13]。另外,健康教育联合心脏康复也减轻了患者的生理疼痛感,降低了各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有效提高患者生命活力,由此改善其生活质量[14]。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联合心脏康复可提高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率,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降低围术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获得更好的预后。今后研究中可就此展开相应分析,积极改进围术期护理方案,延长随访时间,从而更科学、全面地评估健康教育联合心脏康复的应用优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