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可视化的经典病例分析联合健康教育二维码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影响
2023-02-13李凤花刘铁梅马粤婷
李凤花,刘铁梅,马粤婷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广东惠州516002)
突发性耳聋是指患者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1~2 d听力减退,甚至发展至严重耳聋[1]。其致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其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听神经炎、自身免疫、代谢紊乱及内耳压力突变等因素有关[2]。临床研究指出,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受损,其正常生活受到影响,会导致较严重的情绪反应[3],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以往突发性耳聋经典病例,学习突发性耳聋相关知识,联合健康教育二维码进行干预,以降低患者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康复,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8月1日~2021年8月31日我院收治的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4];年龄18岁以上;患者了解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患者;合并严重心、肝、肾器官功能损伤者;恶性肿瘤患者;双侧耳聋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者。依照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6.59±9.43)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9例,高中及以上21例;左耳17例,右耳13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7.22±9.18)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7例,高中及以上23例;左耳16例,右耳14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通过图片、文字或助听器等方式讲解相关治疗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注意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睡眠等。干预时间1周。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基于知识可视化的经典病例分析联合健康教育二维码进行干预。①收集以往经典病例。统计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况,并进行总结和分析,查明不良情况的发生原因和解决方法,制成图片,保存在电脑中,通过健康教育二维码的方式进行分享;讲解突发性耳聋发生、治疗、预防等相关知识,指导患者配合治疗、护理。②日常交流方式选择。由于患者听力下降,语言信息接受不良,护理人员需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交流,交谈时尽量靠近患者听力好的一侧,注意言语及态度,避免因说话音量过大而导致旁人误解;还可应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如采用书写文字、绘画图形、简单手语、面部表情等方式传达信息。③其他干预方法。a.进行各项检查或治疗时,护理人员需耐心解释,讲解治疗、护理的目的及作用,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情况,消除顾虑。b.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根据不同心理反应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主动关心患者,生活上给予照顾,安排家属陪同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照顾和关怀,消除其孤独、抑郁心理。c.鼓励患者通过各种方式表达情感,教会患者调节情绪及自我心理疏导。d.鼓励患者相互沟通交流,转移对听力变化的注意力,缓解因听力变化导致的负性情绪。干预时间1周。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周应对方式评定量表(CSQ)[5]评分。CSQ包括解决问题(10分)、自责(10分)、求助(10分)、幻想(10分)、退避(11分)、合理化(11分)6个维度,共62个条目。解决问题维度中条目19以及求助维度中条目36、39、42选择“否”计1分,选择“是”计0分;其他条目选择“是”计1分,选择“否”计0分,总分62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应对方式越积极。②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周心理状态评估量表(MSSNS)[6]评分。MSSNS包括焦虑(8项)、抑郁(10项)、愤怒(10项)、孤独(10项)4个维度,每项均采用1~4级评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情绪反应越强。③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7]评分。MUIS-A包括病情知晓程度(14项)、治疗知晓程度(14项)2个维度,正向评分题采用1~5级评分方式,逆向评分题则采用5~1级评分方式,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越高。④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8]评分。QOL-BREF包括健康情况(10项)、日常活动能力(6项)、生活满意度(10项)3个维度,每项采用1~5级评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存质量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CSQ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CSQ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MSSN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MSSN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MUIS-A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MUIS-A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干预前后QOL-BREF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QOL-BREF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突然下降,易影响其思维能力和外界沟通能力,患者无法正常交流,导致生活不便,还会产生较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表现出焦虑、恐惧、急躁、易怒等心理问题[9]。因此给予有效护理干预,保持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理健康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1周CS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1周MSSN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基于知识可视化的经典病例分析联合健康教育二维码干预通过分析突发性耳聋经典病例,为患者讲解突发性耳聋发生、治疗、预防等相关知识,增强疾病认知,使患者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应对疾病,有效减少负性情绪产生;同时根据患者不同心理反应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消除其心理压力,从而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应激,消除悲观、失望心理,使患者积极应对疾病[10]。
临床研究指出,由于突发性耳聋患者出现暂时性听力丧失,其交流会出现明显障碍,感知外界信息明显减少,患者易出现敏感、多疑等心理问题,常对疾病和医生治疗表示怀疑,不愿积极配合,影响治疗护理工作顺利开展[11]。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1周MUIS-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是因为基于知识可视化的经典病例分析联合健康教育二维码干预中,护理人员运用语言和多种非语言沟通技巧,使患者了解突发性耳聋相关知识,结合具体病情将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告知患者,使患者全面了解疾病,消除疑虑,增强对疾病的知晓程度;通过健康教育二维码分享突发性耳聋健康科学知识,指导患者配合治疗、护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突发性耳聋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临床治疗一般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尚无特效治疗方案。临床研究指出,仍有部分患者采用积极治疗后,听力不能完全恢复,其生活质量下降。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1周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知识可视化的经典病例分析联合健康教育二维码干预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该护理干预模式中,护理人员通过健康教育二维码分享经典病例,能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和心理负担;通过多种信息交流方式,使患者得到充足、正确的信息交流;安排家属陪伴患者,满足患者所需,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照顾及关怀,提高其生活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实施基于知识可视化的经典病例分析联合健康教育二维码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应对方式,减轻消极情绪反应,增强患者疾病了解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