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共享决策理论的一体化护理在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

2023-02-13孟田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3期
关键词:瓣膜置换术依从性

孟田田 王 云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江苏省扬州市 225001

防止血液倒流是心脏瓣膜的主要作用,瓣膜狭窄会影响患者心脏血流,加重心脏负荷,具有极强危害性[1-3]。瓣膜狭窄多发于老年人,目前治疗瓣膜狭窄主要以心脏瓣膜置换术为主,通过手术治疗能够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提高预后水平[4]。但老年患者体质相对较弱,在病理疼痛、心理不良情绪、手术应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极易发生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存在较高的手术风险[5-6]。因此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展开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预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共享决策理论的一体化护理是一种基于循证理念的先进护理模式,能够发挥患者自身在疾病治疗与康复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患者掌握更专业、正确的健康知识,从而促进患者身体康复,优化治疗结局。本研究对基于共享决策理论的一体化护理在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月我院80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2020年1—12月为对照组40例,将2021年1—12月为观察组40例。纳入标准:(1)符合心脏瓣膜手术;(2)年龄≥60岁;(3)基本资料齐全;(4)成功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者;(5)首次接受此类型手术治疗;(6)患者、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已参与其他实验研究者;(2)同期接受其他手术;(3)有手术禁忌证,或出凝血功能障碍;(4)有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5)有精神疾病、语言障碍;(6)本研究前已患有感染性、传染性疾病。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性别、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常规术前检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前后对患者展开健康教育与术前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外科应激及心理负性情绪,术后对患者切口进行常规监测与护理,定期更换敷料并采用碘伏棉球湿敷伤口清洁创面,叮嘱患者清淡饮食,保持正确体位避免压迫术区,同时指导患者保证术区及周围皮肤干燥清洁。

观察组接受基于基于共享决策理论的一体化护理:(1)护理需求调查: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检查、诊断报告对患者身心状态进行全面评估,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形式调查患者心理状态、生理状态以及期待获得的护理干预服务,对患者进行共享决策理论宣教,指导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决策的制定过程中来,结合患者实际护理需求展开针对性护理。(2)一体化心理护理:①护患信任感建立:采取2对1轮班制模式对患者展开心理护理,即每位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对应2名固定的护士,在患者治疗全过程中的所有护理干预措施均由对应的护士执行,除患者主动要求外护士均不变动,以便于患者与护士间信任感的建立;②全流程陪护:患者从入院当天即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进行相关检查与治疗,同时在指导过程中向患者开展入院健康教育,同时护士应告知家属,若家属需要外出时及时通知值班的责任护士代为陪伴,避免患者在病房内独处而产生孤独感、焦虑感等不良情绪。(3)风险管理:心脏瓣膜置换术前,由护士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关知识,同时护士应与患者家属进行单独沟通,嘱家属陪伴患者期间应当注意的相关事项,如尽量避免提及治疗费用、心脏瓣膜置换术创伤大小等可能引起患者不适的话题,同时对患者作息、饮食及心理状态进行监测与控制,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风险。(4)并发症干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对患者术区包扎固定情况以及敷料状态并详细记录,若出现包扎松动应及时检查确认并进行加固或重新包扎,若出现敷料被脓性、血性渗出液渗透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并采取换药、碘伏消毒切口等对症干预措施。(5)注意力转移与加强教育: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痛感较剧烈,会降低患者依从性,因此护士应当通过合理的方式适当转移患者注意力,降低患者对手术切口及切口疼痛的关注度,可指导患者观看喜欢的影视剧节目缓解患者不良情绪。(6)康复训练:待患者身体初步康复,且经主治医师允许后可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训练动作包括指、腕、肘、肩、膝、踝、趾关节活动度训练等轻量训练,应注意训练强度,避免影响患者术后身体康复。(7)护理决策再优化:每位患者出院前,均由责任护士与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交流过程中收集患者对于护理方案的整体感受,对存在问题进行优化与改进,不断提高护理方案的合理性与针对性。

1.3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干预前后,采用决策困境量表(DCS)[8]、医院焦虑抑郁量表(PHQ-9)[9]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共16个条目,分别计0~4分,共计0~64分,分数与决策困境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HQ-9,共9个条目,分别计0~3分,共计0~27分,分数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2)围手术期指标:比较两组的气管插管时间、心电监护时间、血管活性药物停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深静脉拔管时间、有创动脉拔管时间。(3)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的低血压、心律失常、切口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情况。(4)治疗依从性:采用通用依从性量表[10](GAS)评估患者依从性,GAS总分0~25分,根据得分情况分为完全依从(GAS>20分)、部分依从(GAS 10~20分)、不依从(GAS<10分);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

2 结果

2.1 两组DCS评分、PHQ-9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DCS评分、PHQ-9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DCS评分、PHQ-9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DCS评分、PHQ-9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情况比较 观察组气管插管、心电监护、血管活性药物停用、引流管拔除、深静脉拔管、有创动脉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情况比较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4 两组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总依从率(97.5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依从性比较[n(%)]

3 讨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指用人工机械瓣膜或生物组织制成的人工生物瓣膜替换已损坏的瓣膜组织,以促进生物膜功能的恢复,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帮助患者恢复较正常的心脏供血、泵血状态。但手术只是治疗的第一步,除术后治疗、康复外,围术期护理也会对其整体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造成直接影响,因而在老年心脏瓣膜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需重视护理方式的选择。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各大医疗机构的基础护理服务水平已得到显著提升,但护理精细化程度仍存在不足。一体化护理是当前较先进的一种护理理念,以患者为中心,医疗、护理工作有效衔接、渗透,在提升医疗资源合理利用率的同时,利于提升干预效果,使患者获得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DCS评分、PHQ-9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此护理方式能改善决策困境,帮助患者维持更好的治疗心态。分析原因如下:心脏手术风险普遍较高,患者术前易出现恐惧、紧张等负性情绪。医护—患者间一旦出现信息不对等,医护未及时了解到患者的病情、症状变化,或患者对将采取的手术、护理方案不了解,均会导致决策困难,致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决策不认同或过于被动,增加医患、护患纠纷发生风险,影响预后[11]。基于共享决策理论的一体化护理中,在术前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合理利用半结构式访谈交流形式,不仅能促进护患之间的信息交流,还利于收集调查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提升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自主决策权,可帮助患者维持更良好、积极的治疗心态,改善患者心理不良情绪。本文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所需气管插管、心电监护、血管活性药物停用、引流管拔除、深静脉拔管、有创动脉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表明共享决策干预模式能缩短患者的术后监护、插管及用药时间,对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有积极影响。这是因为基于共享决策理论的一体化护理有利于护理人员做出更精准、有效的护理决断,便于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的治疗、护理措施,从而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对缩短监护、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留置管拔除时间均有积极影响[12]。此外,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基于共享决策理论的一体化护理能达更显著的护理效果。考虑为:在共享决策理念影响下,合理采纳患者、家属的意见建议,根据患者需求适当调整护理方案,在提升患者对相关医疗护理认知度的同时,利于构建护患间的信任桥梁,使患者更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关治疗、护理工作,能帮助患者达更好的康复效果,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预后水平。

综上所述,基于共享决策理论的一体化护理在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瓣膜置换术依从性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烂”在心里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
中西医结合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