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3-02-12江苏省昆山市千灯中心幼儿园美景分园戈懿琦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20期
关键词:小伟同伴幼儿园

江苏省昆山市千灯中心幼儿园美景分园 戈懿琦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告状是一种具有频发性、重复性的常见现象,它既是一种较复杂的行为,也是幼儿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一些调查资料显示:幼儿园内,幼儿一日内向教师告状的行为多达5次,并有60%的幼儿都存在上述行为。教师对于这些告状行为,更多的是应接不暇,而如果处理不当,还有可能影响幼儿良好品质、社会性的发展和师幼互动的质量。

(二)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文献综述

在国内,近几年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逐渐开始变得热门,并且在网络上也有些许论文,但大多为一些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随笔,虽然对于告状行为的研究较多,但涉及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并不多,并且存在研究策略不具针对性、笼统的特点,对于幼儿教师、家长以及幼儿园的教育上帮助不大。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补充,以期对幼儿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并提供参考价值。

2.问题的提出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告状已经十分频繁,近年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也开始热门起来,那么,大班幼儿的告状从内容和原因各不相同,幼儿为何如此热衷于告状?幼儿告状的类型主要有哪些?教师对待幼儿的告状有何反应和看法等一系列问题值得思考。

3.研究意义

幼儿告状行为是在幼儿园日常中极其常见的现象,也是幼儿在适应社会的一种常见行为。幼儿的告状行为主要与幼儿生活经验少、认知水平低、独立性差、思维能力弱等有关。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幼儿的告状行为,为幼儿教师解决一些关于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困惑,并借此让幼教工作者重视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意义,以更好地促进大班幼儿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现状

(一)从大班幼儿告状行为本身出发

1.大班幼儿告状的起因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发生的起因是其他幼儿的一些“违规”的行为。分为以下几类。

(1)违背规则:当告状幼儿认为同伴违反了各项管理规则或教师提出的要求时,就会引发告状行为。

(2)自身受到损害:告状幼儿认为同伴欺负自己,自己在身体或心理上受到了伤害,所以向教师告状。

(3)遭到拒绝:当幼儿在与同伴相处时,当幼儿意图加入群体失败、同伴拒绝与其玩耍或不理睬他时,幼儿通过几次尝试后仍无法解决时向教师告状。

(4)为同伴说话:当幼儿发觉同伴或听同伴讲述身体不适时,幼儿自己却难以给予帮助时。

(5)争夺物品:当两个幼儿同时喜欢上一个物品,相互争抢无果而引发的告状行为。

(6)同伴之间发生冲突: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对游戏规则或是玩具等物品的使用权发生意见冲突,而得不到统一时引发的告状行为。

2.大班幼儿告状的类型

(1)试探型告状行为。例如,休息时,教师坐在桌前写东西,桌上放着一个很可爱的橡皮,这时彤彤趁教师不注意拿到手中把玩,玩了一会儿又悄悄放回到桌上,这时在一旁的雨庭看到了,她也想拿那块橡皮,但不知道自己可不可以拿教师的橡皮,就对教师说:“老师,彤彤刚才偷偷拿了你的橡皮玩呢。”

试探型的告状行为主要是幼儿对某些行为不确定是否正确,教师会不会同意,采用“告状”的方式来试探教师对此的态度,通过教师的反应来进行判断。

(2)陈述型告状行为。例如,欣欣看到教师走到正在桌子下踢来踢去的凯凯和潇潇边上,边上的欣欣主动对教师说:“他们两个踢了好久了,学本领的时候也不好好学。”牛牛见状也和教师说:“他们两个很调皮,做操的时候也踢过别人的。”

这种告状行为幼儿的目的并不是希望教师惩罚对方,而是为了让教师明白对方的行为,用语言对当时的情形和对方的行为进行评价与判断。

(3)求罚型告状行为。例如,在全班幼儿阅读图书时,教师听到有幼儿一直在讲话,便问:“是谁一直在说话,没有安静地看书?”雪雪指着边上的庭庭说:“报告老师,是庭庭!”庭庭见雪雪向教师举报了自己很不开心,瞪了雪雪一眼,过了会儿庭庭举手对教师说:“老师,雪雪一直动来动去,弄得我都不能好好看书了。”

在此类告状行为中,幼儿告状希望借助教师的力量惩罚对方,以此得到报复的目的。

(4)求赏型告状行为。例如,班里的小周向教师告状的频率非常高,经常会说“老师,吃完餐点敏敏拿毛巾擦了好几次嘴巴,她还玩毛巾,我擦了一下就把毛巾放回去了。”“老师,小龚去卫生间总是跑,我每次都是慢慢走的。”

“求赏”心理是幼儿较常见的心态,幼儿观察仔细,一旦发现其他幼儿的一些违反规则的行为会立即向教师告状,由此向教师展示自己是个好孩子,想以此引起教师对他的肯定或赞赏。

(5)求助型告状行为。例如,美术活动时,大家都在画画,在拿水彩笔涂色时,牛牛把颜色涂到了玲玲的白纸上,玲玲轻轻地对牛牛说:“你的笔画到我的纸上了。”牛牛没有理会玲玲,玲玲举手对教师说:“老师,牛牛把颜色都涂到我的纸上了,我和他说他也不理我,你看我的纸都脏了!”

求助型告状行为是为了求得教师的公正解决纠纷或请求保护而产生的告状行为。幼儿年纪小,心智不成熟,遇到与同伴的矛盾和冲突时往往无法自行处理,便寻求教师的帮助,希望教师可以帮自己解决问题或保护自己。求助型告状行为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最常见的。

(6)从众性的告状行为。例如,在餐点前幼儿上厕所时,第一组的男生都在卫生间里,教师正在安排餐点的餐具,这时林林从卫生间里急急忙忙跑出来对教师说:“小伟在厕所里推了其他小朋友!差点把人推倒。”教师听完点头示意并说:“把小伟从厕所里叫出来。”教师问从卫生间走出来的小伟:“你刚刚有没有推人?”小伟点了点头,教师小伟说:“老师说过很多次,在厕所推其他小朋友是很危险的,厕所的台阶很滑,万一小朋友摔倒怎么办?下次不要这么做了,知道吗?”这时从卫生间里出来的涛涛和小鑫看到教师在批评小伟,都对教师说:“老师,小伟在厕所推别人的,我看到了!”小伟被批评后回到座位,过了会儿小龚跑过去和教师说:“小伟之前在厕所里也推过我,我差点就摔倒了。”

幼儿普遍存在从众心理,会进行“跟风”。当看到小朋友向教师告状以后得到一定的反馈,其他小朋友就会盲目跟随,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这种想法使幼儿觉得如若也这样向教师告状是有意义的,这就是大班幼儿的从众性告状行为发生的原因。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幼儿因素

幼儿期是儿童评价意识逐步形成的时期,心智发展不成熟,儿童评价意识还处在一个非常稚嫩的阶段,道德概念和道德知识也相对缺乏,对于是非、善恶的理解,带有明显的直观和浅显的特点,所以依赖于成人的给予帮助,帮助自己评价一些人或事的正确与否,从而确定自己的判断。此外,发生矛盾和争执时,由于幼儿能力有限,他们也较常依赖成人尤其是教师帮助解决问题。所以,在幼儿园,幼儿常向自己信赖的教师告状寻求帮助。

(二)为了引起更多的注意和重视

大多数告状的大班幼儿都是为了引起教师和他人注意或是满足自己的表现欲,告状的目的只是希望被教师重视和表扬,即使有些告状行为是带有嫉妒他人和讨厌他人的目的。但幼儿的这种心理很多都只是暂时现象,在与同伴长期交往过程中会逐渐消失。

(三)教师因素

1.对幼儿告状行为不够重视

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后,发现教师对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的认识并不全面:常抱怨幼儿为何总是告状、对幼儿常为琐事而告状感到困惑,但却从未细究过造成幼儿告状频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以及幼儿告状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实际上,教师在受理幼儿的告状时很少真正与幼儿交流,将事件梳理清楚再使用相应对策来处理,而是大概了解事件原委后凭借自己以往的经验将事件草草了结。对于教师应对告状行为所采取的对策是否会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和师幼互动质量有影响等相关内容并无过多了解。教师往往忽略了大班幼儿告状行为中的教育契机,导致错失了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

2.教师情绪状态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处理有很大影响

通过对教师的访谈了解到,因班级人数偏多、教师每日工作时间长、教育任务多、安全责任重、缺少家长支持与理解等因素造成了教师心中的压力渐渐聚积。所以常常在事务较多时教师对幼儿告状行为会显得不耐烦。在观察中发现,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到教师处理告状行为:当教师情绪良好时,幼儿的告状行为大多可以得到积极反馈,教师会使用智慧型处理方式来帮幼儿解决问题;当教师情绪处于烦躁和疲惫的状态时,幼儿的告状行为常被忽略或敷衍,如若此时有幼儿频繁来告状,教师就会态度粗暴地打断。

(四)家长因素

1.家长不正确的教养方式

例如,通过了解,发现某班级1/3的幼儿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幼儿的生活起居都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对幼儿都格外疼爱,幼儿在家中养尊处优,事事爷爷奶奶都顺着幼儿,家长为孩子包办任何事。长久下来造成,该环境中的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对周围的人或事缺少解决策略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上述原因导致幼儿在幼儿园中与同伴交往发生冲突或自己无法解决问题时,幼儿会选择向教师告状。

2.对家园合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此外,家长对家园合作的认识不够造成不能积极配合教师工作的情况,例如,有的家长认为自家幼儿频繁告状是因为教师对其照顾不够所导致;有的会认为把幼儿送来幼儿园就是为了让教师教育幼儿,幼儿常告状与家长无多大关系,理应不再麻烦家长;有的会因为工作忙碌或家中有两个孩子实在照应不过来而没有时间与教师多沟通了解幼儿情况,没有精力支持幼儿园工作。这些情况对于幼儿社会性发展尤其是幼儿解决问题能力有极大阻碍。

四、思考与建议

(一)教师方面——因“状”制宜

1.重视大班幼儿告状行为,了解动机

教师在处理大班幼儿告状行为时应当放正心态,切忌急躁与粗鲁。首先了解清楚幼儿的告状动机,再对症下药。

2.培养幼儿独立性

教师应在一日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独立性,可设计相关活动、创设类似情境,设计一些日常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纠纷,让幼儿想法解决,锻炼幼儿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对减少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十分有效。如若对幼儿的教育引导正确得当,不仅解决了幼儿频繁告状的问题,还能有效提高教育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家长方面—因“人”制宜

1.重视幼儿告状行为,与教师多沟通

对于大班幼儿爱告状的现象,家长也应感到重视。大班幼儿处于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家长应积极配合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转变重智轻德的观念。对于频繁告状的幼儿,家长应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注重引导,让幼儿试着站在对方角度思考,例如,如果是你被抢了玩具,你会怎么做?如果是你在厕所被别人推倒,你有什么样的想法?此外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家长如有疑问应多与教师沟通,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幼儿情况,探讨相应对策。

2.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活动

家长在重视幼儿告状行为的同时,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幼儿园活动,方便与教师的配合,制订适宜幼儿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活动中家长可以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到幼儿告状行为,而不是从教师的转述中间接了解情况,有利于家长直接了解幼儿的告状过程,意识到重视幼儿告状行为是很有必要的。

(三)幼儿园方面—因“课程”制宜

幼儿园方面可以组织家长就共同关注的幼儿告状问题进行交流研讨,并邀请幼儿心理专家到园指导,开设讲座与家长面对面交流,为家长解决幼儿告状问题,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正确全面地看待幼儿。也可以请专家对家长、教师进行培训,科学系统地向家长、教师传授科学育儿知识,使成人遇到幼儿的告状行为不再感到棘手。

幼儿园也可以根据需要印发相关的文字材料或简报等,分发给没有时间参与研讨的家长,通过资料来传授育儿知识,使家园合作的力量最大化。

此研究对促进幼儿教师班级管理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正确对待幼儿告状行为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与品质的形成,营造良好的师幼关系。

猜你喜欢

小伟同伴幼儿园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一个劳动委员的心声
爱“上”幼儿园
寻找失散的同伴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屋顶上长大的孩子
美丽糖纸
小伟的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