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策略

2023-02-12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唐山镇中心小学王丽佳韩俊萱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20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主体理念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唐山镇中心小学 王丽佳 韩俊萱

班级管理理念是开展一切管理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主要以教育学理论为基础实施班级管理。这一理念的存在为班级管理工作指明方向,体现出教师的管理水平,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小学班级管理意识,要求班级管理从方式到制度全方位实现以人为本,促使教师跳出盲目、传统权威性的班级管理,处处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另外,学生是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所以以人为本的管理,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根本。

一、认识“以人为本”核心概念

“以人为本”,主要指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按照学生自身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教师应重视学生个体,以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的过程代替被动学习过程。在实施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从每位学生的自我发展入手,不管是管理还是工作方式均应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化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课改中,随着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深入发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获得更多重视,基于充分尊重学生需求和发展的基础上,有效实施小学班级管理和教学活动。在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实现对小学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的及时调整,注重学生兴趣及个性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一)不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追求为学生提供服务,尊重不同特长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很多教师在实施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只是实施统一的管理方式,并未认识到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作用,对学生采用被动式和灌输式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这样无法针对性培养学生特点,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另外,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一般都会借助分数评判,参考标准简单缺乏综合考量。且未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研判,因此评价方式不具备合理性,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此以往,会极大影响班级管理成效。

(二)班级赏识方法单一化

想要学生健康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建立自信,要多鼓励、少批评,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总是比较感兴趣,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期盼教师给予他们鼓励。然而,单一的赏识教育,不注重学生为本,也是会让学生觉得千篇一律,难免厌倦。例如,学生拾金不昧,教师给予“你真棒”的鼓励;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等,也给予“你真棒”的回应等,长时间反复地听到同样的表扬鼓励,成年人也不喜欢,何况是小学生。所以,教师的赏识教育不应当是固定单一化的,应该是按照不同的行为给予对应性的鼓励,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感到被赏识。

(三)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实施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一些教师把自己置身于班级管理和领导者的地位,不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教师多依据自我意愿进行管理,并未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想法和需求,不能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分析小学班级管理的目的及作用可知,班级管理工作应以学生为中心,为他们服务。很多班主任仅仅是让学生被动接受安排和管理,没有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四)认同感的缺失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小学教师为了在学生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就会约束学生的行为,运用严苛的惩罚手段来震慑学生。也就是说,这些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且未站在平等的基础之上和学生达成共识。没有良好的关系为基础,只是让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促使教师的任何举动对学生而言都是令其惧怕的,这也就无从谈及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所以建议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之中,应走进学生的内心,和学生建立关爱、平等、友好的关系,才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质所在。

三、班级管理工作实施路径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以人为本理念中所倡导的,是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所以,在小学的班级教育管理中,教师应对学生有足够的关爱,并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尊重。不管是在心理、学习、情感哪方面,都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让小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尽管小学生的年龄尚小,但也有极强的自尊心,所以教师不论是在日常的课堂互动之中,或者是在与其交流之中,都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小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有可能会天马行空,因为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应当予以学生正确的指导,尊重学生的个人认知,不能全盘否定他们的思想。

(二)提供多样化的赏识方式

在实施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赏识学生,对学生作业进行鼓励性及肯定性的评价,结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当学生在课堂上遇到困难或者是回答问题时,教师应给予鼓励性微笑,让学生放松并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学生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时候,一名学生比较胆怯且说话结巴,不小心读错了,教师没有批评却通过温柔的充满爱意的微笑鼓励战战兢兢的学生,之后学生的文章朗读情感也逐渐地丰沛了起来。为了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通过肯定性的语言及普通的鼓励给予赞赏,促使学生不断地进步。另外,在教师工作的过程中,作业批改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且学生一般注重评价的结果。之前教师仅仅是通过传统的方式,在作业本上打上对号或者是差号,并未写下鼓励性评价。而当前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这一新型教育理念和方式,要求小学教师在作业评价中做出人性化的评价,留下激励的话语不断地鼓励学生,对他们完成作业的情况给予赞赏及肯定。

(三)学生参与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想要有效实现班级管理,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到人人平等。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小学生作为管理主体和对象,要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建设,有效解决存在于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

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首先,要结合实际情况,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根本,并以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为宗旨,从实现学生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制定合理、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其次,通过问卷调查、班级集体和小组讨论等的方式,基于充分了解每个学生诉求的基础上,广泛、全面地争取每个学生的意见,以便制定出的班级管理制度能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他们的自我意愿。其三,在制定和建立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学生在认识上的局限性,所以制度的制定完全以人为本很难做到。因此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定位作用,以便小学生基于自己制定制度的基础上再完善,从而达到维持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秩序的目的,促使学生自身发展更上一层台阶。

四、结语

学生的小学阶段,正是他们独立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作为教师需要多倾听学生的内心想法,引导他们增强判断是非的能力,基于经常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加强对同学和自我行为的正确、客观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关爱那些发生家庭变故的学生,缓解他们否定自我、抑郁、紧张等不良心理,能正确看待家庭环境的变化。不仅如此,作为小学教师还要构建生动有趣、知识丰富的课堂,做一个极具魅力的教师,通过他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保证小学生习得知识的基础上,维护好课堂秩序,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尊重和爱护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主体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