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的科学性研究

2023-02-12山东省淄博市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中学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20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分层体育教师

山东省淄博市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中学 刘 扬

当前,初中生的体育学习压力变得越来越大,所以对于他们的身体素质要求也更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增强他们的体育锻炼效果,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他们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灵活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享受体育学习的快乐,进而主动地参与到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中去,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态。

一、研究背景

由于受到社会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渐渐出现了差异。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本班学生在知识基础、身体状态等方面的情况,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化设置,对于不同素质的学生,体育教师应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促使学生整体进步,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体育分层教学,强调对学生进行层次化的规划。通过分析他们的身体素质、兴趣取向等,制定教学规划。教师在上课之前对本班学生实施适应性目标及评价标准预测,能更好地安排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确保体育教学有序、有效开展。此外,为了打造出科学性、差异性教育课堂,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分层上做到分层辩证。分层教学模式能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让他们能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一)推动传统教学课程改革和创新

教育改革的实施,对各学科的教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其中包括教学课程上的改革和创新。在一般情况下,教学行为直接体现了课程的实施过程,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初中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兴趣和学习能力的不同,打造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这种课堂特点通过分层教学能很好地展现出来,所以,要想实现教学课程的改革和创新,体育教师应该将开展分层教学的可能性作为基础,要坚持将学生素质提升作为教学宗旨,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体育文化,为了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对课程改革创新的方向及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体育分层教学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初中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上,能推进传统教学课程改革和创新的进程,并且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实效化具有重要作用。

(二)加快传统教学理念改革和创新

过去,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注重学生对于体育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并且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主要教学目标。然而这种僵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会造成课堂氛围的枯燥乏味,而且学生的学习也是被动的,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和分层教学相比,传统教学理念较为落后,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体育教学的新要求。比如,传统教学教材过于具体化,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体育的兴趣,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技术动作的演示化教学是过去普遍使用的一种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然而动作本身并没有规范的标准,这种情况下,在体育课堂上学生只能以教师的技术为标准;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素质差异,一般主要是“齐步走”;从趣味性上来讲,传统体育教学方式会使课堂教学丧失趣味性。除此之外,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设置不够合理,部分表现出色的学生能轻松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对他们而言,教学目标并没有挑战性。但是表现较差的学生则觉得任务的难度太大,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能力,学习动力匮乏。针对以上这些问题,通过采取体育分层教学能得以解决。

(三)助力初中体育素质教育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努力培养他们的个性及特长,并采取有效措施巩固他们的素质优势,是体育教师的重要使命。初中体育面向基础学段学生,这一阶段能让他们在体育意识和体育理念等方面产生基础性的认识。通过分层教学,体育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到不同学段的学生,而且能在这一过程中关注到不同学生的素质。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育以应试为主、素质为辅的情况,让他们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逐渐养成健康、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且还能为他们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自主地参与进来,实现体育素质教育。

(四)满足学生素质提升要求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必须格外关注他们的外部及内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对他们的学习行为、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比较深刻的认知。在这一时期,学生身心都处在发育阶段,所以思维比较活跃,好奇心相对较重,而且求知欲望强烈,兴趣广泛。为了让不同素质的学生都能进行适合他们的体育课堂学习,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教师应按照课程标准制定总体教育目标,确保课堂教学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要密切关注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状态,并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他们对体育课程的浓厚兴趣,让他们能积极参与,提升他们的体育素质。

三、初中体育分层教学实施的原则

(一)因材施教原则

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在充分了解学生运动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对他们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对他们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知,能更好地判断和分析他们之间的差异,结合他们的真实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改。

(二)递进原则

每个层次之间应该具有一定的关联,换句话讲,不同层次之间建立升降通道,只有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在某一阶段内处于低层次的学生,可以在能力提升的时候,进入上一层次。而如果能力下降,也可能会进入下一个层次。因此,应该构建完善的分层动态调整机制,合理设置分层,这样才能发挥出分层教学模式的作用。这一调整既能对分层标准进行改革与创新,同时也能对体育分层教学内容、目标等方面进行重新构建,不仅有效促进了教学整体向上,而且促使学生将自己的优势主动展现出来。

(三)多元化教学原则

多元化教学工作的开展是在保留分层的基础上,通过细致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高低或者运动技能掌握状况来开展的多样化教学模式,包括学生的运动能力、运动意识、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采取多元化评价,这样才能实现最科学的分层,也才能保证最恰到好处的教育。同时对分层教学的内容、目标、评价等元素也要多元化,让整个分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这样才能激起学生运动的热情,提高运动意识,增强运动能力。

四、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分层教学的科学性

(一)教学层次分层

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素质具有较为深刻的认知,这直接关系到体育分层教学能否成功实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兴趣、身体素质层次等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性和综合性评价,并将他们分成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一层为优秀学生层次。这类学生往往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都比较优秀,既拥有扎实的体育基础知识,对于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也比较轻松,具备体育特长。针对这部分学生,为了能让他们的特长突出,需要逐步提升教学内容难度,让其能深入学习体育课程。第二层为中等生层次。这类学生通过努力能掌握体育课程内容,并且他们往往能拥有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和体育技能。针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把应用型、巩固型练习当作教学重点,同时还应该适当地加大学生学习内容的难度,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中等层次的学生数量最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给予充分的关注,并且还要做到持续监督,适时指导,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第三层次为学困生层次。这类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如第一、第二层次的学生,而且他们的基础知识薄弱,锻炼水平也相对偏低。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安排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而且要把控好教学难度,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并对他们的学习缺陷进行跟踪式指正,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方法分层

在体育施教时,为了适应学生不同的体质差异,应避免集中讲授、集中示范,对他们进行分别指导教育,并为他们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例如,跳远教学课堂,教师可以结合他们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他们按照自我学习盲区组合成三组,不同的小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优等生,教师应该将动作规范、协调、美观作为他们的学习目标,将起跳、助跑、落地、腾空等技术当作教学的重要内容。针对中等生,教师应该将掌握标准的技术动作当作他们的学习目标,重点讲述起跳规范、助跑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需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针对学困生,教师应该把完成相关技术动作要求作为他们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向他们进行相应的示范。

(三)教学内容分层次

为了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和安排合适的体育教学活动,对课程内容进行甄别性取舍。可以将体育课程分成理论课、实践课,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在讲解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实践课进行验证与锻炼。例如,在初中体育课程中的篮球课教学中,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还没有多少机会接触篮球,所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存在运球不熟练、投篮不规范等问题。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生知道篮球规则,而且他们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技术技巧。对于这种现象,为了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三个小组,第一小组负责组织半场比赛,第二小组负责练习原地投篮,第三小组则主攻运球与防守。教师的这种方式能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另外,教师需要及时监督,跟踪指导,同时要能对练习、比赛中的偶发事宜进行妥善解决。

(四)教学评价分层

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来实施评价,从而发挥其真正的价值。比如,对于优等生,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激励语言,鼓励他们挑战高难度的技术,对他们的学习效果评价要根据相关标准来进行。对于中等生,教师需要准确指出他们有待提升的地方,并且还要帮助他们把控自身发展方向,鼓励他们按时、保质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巩固和提升体育学习能力。对于学困生,应该着重挖掘他们的学习闪光点,通过借助纯表扬性质语言及方法,指出他们在学习中的进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让他们能更加积极地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水平。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能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效率。

(五)作业分层

体育锻炼是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所以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体育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上,教师需要为他们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确保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巩固自身所掌握的体育技能,不断强化他们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师要严格遵循分层作业原则,应结合他们的兴趣、身体素质、个人能力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作业的分层设置,这样他们才能顺利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比如,在完成“快速跑”这一节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把课后作业分为必做和选做,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对作业内容进行分层设计,并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其分别设置为积极摆臂、加快步频、加大步幅等任务,让学生掌握步频、步幅技术。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课后作业,这样能让他们更好地感受运动的乐趣,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将分层教学模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实施过程中,初中体育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还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根据他们的实际学习情况,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训练计划,并且要及时监督,进行调整,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和发展。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分层体育教师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