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传承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VR阅读推广研究

2023-02-12范新美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3年2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红色系统

范新美

(南通市海门区图书馆 江苏南通 226100)

关键字:红色文化;VR技术;图书馆;阅读推广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对红色文化的传承提出了明确要求。全民阅读背景下,把握发展机遇,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创新,促进红色文化阅读推广,传承红色基因,是图书馆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近年来,促进数字化赋能红色文化利用频繁见诸政策,并逐年细化,思路愈加清晰。政策文件多次指出要充分运用多种科技手段,增强红色革命文物事迹等的互动性、体验性。随着VR技术的日趋成熟,目前数字出版产业呈蓬勃发展趋势,推动红色文化深度阅读须借力新技术,开展红色文化VR阅读正是这样一种新的科技手段,在红色文化的阅读推广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对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2 红色文化资源阅读的困境

2.1 读者对红色文化资源的阅读率普遍低下

首先,当前公共图书馆开展红色文化推广活动频率不高,主要依托于政策定位和重大节点纪念日为触发点,如普遍会在每年的“烈士纪念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等重大时间节点举行阅读教育活动[2],但图书馆在面对如此宏大叙事的场面时,由于自身对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与文化内容创新能力的供给不足,往往选择“转发说教”式教育,直接转发其他官微或官媒的消息报道,易给读者造成“雷声大雨点小”“标题党无新意”等刻板印象。其次,大部分图书馆仍停留在通过红色文化图片展、红色文化讲座、红色征文比赛等传统形式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其活动形式较陈旧,致使红色文化资源的推广传播受众面受到限制,红色资源阅读率低下,难以发挥其在文化教育、历史精神传承等方面的作用。

2.2 读者参与红色文化阅读角色被动

红色文化阅读推广在注重形式及内容的同时还应考虑读者接受度和参与度。目前,图书馆通常是联合学校、景点、公园等文化场所开展红色文化阅读推广活动,采用邀请历史文化学者宣讲内容、举行展览等手段,由教育局、文化局等文化管理机构统一组织学习,其形式多数是由上而下的被动式推动,没有发挥读者的主动阅读意愿,其学习教育效果欠佳。湖南湘潭地区曾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八所学校开展调查,在“您对贵校举办的有关红色文化活动的参与程度如何”调查中显示,选择被动参与的人数最多,高达73%,仅有接近15%的人表示会主动参与;而在“您是否愿意花一定的时间学习红色文化?”的调查中,选择愿意积极主动学习的人数尽管超过半数,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状态。由此可见,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读者对红色文化阅读活动兴趣度不高,参与角色仍显被动。

2.3 读者对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认同不充分

红色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同是红色文化传承的核心,纵观当下图书馆对红色文化推广的形式,其同质化严重,缺乏新颖度,推广过程中文化内涵精神挖掘深度不够,没有形成系统的局面,利用传播的手段极为局限,导致读者对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认同不充分,体现在以下几点。

(1)对红色文化情感认同不充分。表现为对红色文化及精神价值的认同接纳、强烈的向往和表现出实践行为的心理过程,这种情感是将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力量,是读者“心行合一”的直接体现。然而,一些读者面对红色文化宏观的革命内涵和精神价值时,因为缺乏亲历革命斗争岁月的实际感受,难以将革命时期“艰苦”和“匮乏”的环境和当下“幸福”和“丰富”生活相对接,表现为对红色文化精神取向的认可度与接受度低,对革命先烈的光辉形象、革命事迹的精神凝练缺乏宏观把握,在认知上出现隔阂感与距离感。

(2)对红色文化理性认同不充分。理性认同是读者掌握红色文化内涵的核心要素,是读者从感性表象到理性认知的一种表现。当前,多数读者对红色文化的理性了解仍停留在概念与表象阶段,往往表现为能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概念时常挂齿,但让其阐述这些精神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内涵、革命价值情怀时,能表述清楚的却寥寥无几,这充分说明读者对红色文化深刻内涵和底蕴的忽视。

(3)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不充分。价值认同是培养读者形成正确的人生三观的基础,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优劣直接决定了意识形态的品质。读者坚定社会主义信仰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质与红色文化体现的价值观取向是一致的,也是读者树立优良作风和正确价值理念的体现。但是,社会中一些读者易受到各种不正思潮和不良观念的影响和冲击,导致自我信仰不坚定,价值观改变、理想信念模糊、个人主义膨胀、社会责任感抛弃,逐渐丢失价值标准与价值取向,这对其自身精神的健康发展造成障碍。

3 红色文化资源VR阅读优势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即虚拟和现实相互结合,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使用户沉浸在该环境中。用户置身虚拟环境中获取全新的认知和互动,激发认知上的新意和感知上的重构,其“生动性”“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可以帮助读者通过真实感受来增强记忆,与被动性灌输相比,VR技术的利用更容易让读者主动接受,更易激发读者的学习热情。麻省理工大学教授B.约瑟夫·派恩经过调查得出结论:阅读资讯,我们可以从中学到10%的知识;听取资讯,我们能从中获得15%的知识;但是,我们亲身体验过的事,却能从中学习到80%[3],可见,读者从VR阅读体验中得到的知识要比灌输得到的知识深刻和有效得多。2017年文化部发布了《“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4],要求打造公共数字文化产业,鼓励与支持公共文化机构利用虚拟现实等增强技术,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5],提出推进“VR+文化”产业布局的发展,用数字技术充分发掘文化资源,创新提升人民精神文化的数字产品,把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精神文化价值与VR新技术融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推广,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升级需求[6]。因此,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传播转型,可提升读者对红色文化的阅读成效,加深其对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理解,加快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3.1 虚拟现实的“生动性”改变阅读被动

VR在阅读中的应用愈发受到各类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青睐。通过VR的“生动性”引导,读者能够直接参与到场景中,与历史人物进行直接“对话”,共同参与事件的发生、进展,从而在虚拟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融入其中,成为场景中的一员。这能够使书本上抽象的文本立体化、生动化、可视化,从而加深读者对故事内容的记忆,激发读者参与阅读的兴趣,形成浓厚的阅读气氛,一改读者对红色文化的被动学习局面,大大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服务能效。

3.2 虚拟现实的“沉浸性”提高阅读成效

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VR阅读的“沉浸性”可以充分吸引读者注意力,把人们认知的阅读形式用一种“全感知”的高代入感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使得阅读者可以心无旁骛地投入到阅读中去,不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达到理想的“沉浸”状态。红色文化资源VR阅读可以极大地丰富受众的阅读感知体验,用户在VR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的“沉浸性”是提升用户阅读成效的关键因素。用户的阅读沉浸感表现在VR阅读为用户带来多感官刺激[7],精细真实的场景更加贴近现实画面,让读者“穿越”到特定场景中,成为虚拟历史场景中的参与者,在沉浸与虚拟环境中加深对人物、事件的感受,打破自身认知的瓶颈,从而获得更好的阅读成效。

3.3 虚拟现实的“交互性”加深知识认知

VR阅读不仅可以摆脱传统阅读信息单向输出模式,还具备很强的“交互性”。这一特性能带给读者与人物、场景、事件的互动,同时也能触发读者间的互动。首先,促进读者的参与感,让其回归到历史情景中,参与相关活动,依赖大脑,四肢、五官、躯干等感知系统与周围环境自主交互,及时获取交互反馈信息,加强理性思维能力,使读者更深刻了解故事情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其次,“阅读+社交”的深度融合模式是新媒介传播中的新型特征,读者间知识交融媒介作用日趋显现。在VR阅读中,互动系统能智能收集具有相同阅读兴趣的群体或是参与阅读同一个场景的多个读者,组成一个基于同一兴趣爱好的虚拟社交社区。在这个虚拟社交社区中,读者们可以讨论阅读话题、分享阅读体会、解答阅读疑问等,知识上形成各方交流,思想上形成交互碰撞,在多方位互动的影响下加深读者对知识的认知。

3.4 虚拟现实的“构想性”拓展阅读宽度

强调具有广阔的可想象空间是VR“构想性”的特征。复杂数据通过VR人机交互界面与读者形成连接,使读者产生全新的感知体验,从基于定性和定量的多维化环境中提升对感性与理性的认知,进而能深化概念,萌发“新意”和“想象”,拓展思维空间与遐想,触发新的构思动作。这种动作被录入到VR构思系统中,构思系统作为“思想库”“智囊团”,通过匹配信息、对接问题后把相关知识反馈给读者,这样一来,形成了学习和创造的过程,新鲜的信息与知识的输入,无形间拓展了读者的阅读宽度。读者对新鲜信息进行选择性的消化吸收,直接扩充了知识面。

4 红色文化VR阅读实施路径

4.1 组建红色文化VR阅览室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在近几年发展迅速,我国在VR阅览室的设计方面逐渐成熟。红色文化VR阅览室的组建可以根据红色文化的阅读环境和元素,基于LED、LCD构建360度“全景虚拟展厅”,使读者置身于巨幕中实现裸眼阅读VR效果,在虚拟三维立体空间中任意穿行、浏览、互动,实现高效的信息获取。通过3D渲染软件如Arnold、VRay、Redshift等构建仿真人物、事物、场景为一体的虚拟情景,读者穿戴设备就可进入自己想要了解的场景中漫步,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故事在身边发生。读者也可以通过动作与情景互动,交换信息,产生共鸣,开始一段深刻、独特、超感官的红色文化旅程。

4.2 搭建红色文化VR阅读系统

VR阅读系统是整个阅读环境的核心中枢,连接着各种交互模块。搭建红色文化VR阅读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从顶层构建出发,需考虑VR系统的跨平台性,目前连接主流的终端设备是PC端与移动端[8],终端设备通过5G或WIFI与系统设备建立连接,以目前常用的Windows系统、安卓系统、苹果系统应用平台等为主体。通过系统构架的搭建,接入读者注册/登录模块,读者完成系统登录验证后才能进入VR阅读系统。阅读系统由几大模块组成:应用软件系统模块、数据库模块、输入系统模块、输出系统模块,其中,数据库模块由“红色基地库”“红色记忆库”“红色人物库”三个库组成,并预留接口可随时扩展(见图1)。

图1 红色文化VR阅读系统构建图

4.3 构建红色文化VR阅读资源库

红色文化VR阅读资源库的构建本着文化传承的理念,向着还原历史情景、塑造革命精神的方向进行,通过720°高清实景拍摄、计算机图形建模、多媒体渲染、3D打印、激光绘图等技术,配合文字、声音、图片、背景音乐的方式,全景再现历史情景全貌。与此同时,系统中嵌入语音导览讲解、身份模拟、信息交互等多种体验形式。根据红色文化的特征,大致可以分为“红色基地”VR资源库、“红色记忆”VR资源库、“红色人物”VR资源库。

4.3.1 红色基地VR资源库

红色基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也是共产主义学习的基地[9]。它在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发挥着桥梁的作用。资源库整合全国各省(自治区)的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红色基地资源,如:江西井冈山、瑞金,贵州的遵义等。依据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信息系统将其采集,通过VR技术输入基地方位、特征、全貌等属性。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出了一套桌面型虚拟建筑环境实时漫游系统,还研制出了快速漫游算法和递进网格生成算法,让读者可以漫游其中“旅游式”地参与各种基地信息浏览,借助这样的技术建立红色基地VR一站式浏览,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成为全新的红色文化网上“打卡地”。2021年,大连市委宣传部、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庆祝建党百年“追寻红色印记——VR体验馆”,通过精心遴选全市最具代表性的十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代表性红色遗址遗迹展馆,通过沉浸式全景3D拍摄以及航拍的方式,将展馆基地进行三维数字化建模与渲染,以文字说明结合VR沉浸方式实现展馆与观众零距离互动交流,把展馆全景式地呈现在参观者眼前,为VR红色基地的开发提供了有益借鉴。

4.3.2 红色记忆VR资源库

红色记忆是关于革命的记忆,回忆革命历程、革命先烈、革命事迹、革命精神等,对红色基因的激发与红色精神的唤醒有着推动作用。梳理抗战史实、著名战役、长征日志等是红色记忆资源的主要内容。在5G加持下,5G+4K/8K+AI、CUVA HDR等超高清视频媒体互动技术在VR阅读中深入开展,通过影片的提炼修造、虚拟影像的建模、环绕音效等场景设置,运用虚拟现实编辑器(VRP-Builder)打造出真实的战争场景,读者融入720°CAVE(Cave Automatic Virtual Environmentl)全景中体验互动,身临其境地参与其中,触发生动丰富的多种感官与交互,弥补了书本内容的“空洞”和“枯燥”,一改文字对微观情感表达的苍白无力。2021年厦门市博物馆推出“厦门红色记忆100周年特展”,对VR阅读进行探索。展览采用虚拟现实技术,以全景、视频、文物3D扫描、图片、文字等全要素进行呈现,把厦门红色资源“活化”,让观众了解革命人救亡图存的故事。体验中读者可根据场景地面箭头指引逛展,还可以直接点击“场景选择”随意切换展区。

4.3.3 红色人物VR资源库

红色人物VR资源库的建设本着重塑英雄人物形象、真实展现英雄历史事迹的主目标。通过借助3D打印技术、虚拟建模与AI人像还原技术将红色人物真实还原,按照红色人物事迹的发生时间建立人物库,逐一推进,通过对人物资料包括人物的身世、籍贯、英雄事迹、历史成果等全方位的素材的融合,形成影片级的虚拟场景。借助VR虚拟场景的重演技术,让读者回到过去,“亲身”经历其中,在虚拟世界中感受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的艰辛,见证先辈们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经历曾经的筚路蓝缕。2021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安徽省肥西县委宣传部策划了《永远跟党走——肥西红色人物VR云展馆》主题展览活动,通过VR虚拟现实、大数据、三维建模技术将肥西县党史、红色人物事迹真实还原于线上,采用音频、视频、珍贵历史图片、语言解说、VR体验的形式,展现肥西县的先进人物,让民众回眸前贤历史建树,感受榜样的力量。

4.4 优化VR阅读设备

VR技术发展势头迅猛,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有优化改进空间。首先,硬件方面,目前的VR穿戴设备普遍体积偏大、重量偏重,时常压迫颈椎,让人感觉不适,导致VR设备在动作和画面呈现之间会有一定的时间差,画面显示延迟,影响读者的体验感。其次,系统方面,姿态角度定位的精度和速度、显示模块的刷新频率、图像实时渲染效率、聚焦与视差冲突等系统问题仍是技术工作者优化的方向。从读者体验的角度考虑,就需要技术工作者开发轻便型的头盔、眼镜等硬件,打造出符合现代人体工程学的设备形态,从而提升读者的佩戴与体验的满意度。未来,从硬件设备的显示来看,VR头显的分辨率越来越高,同时自身重量也更加轻巧。解决最大的“眩晕”短板体验,要求技术工作者不断提升刷新率技术。此外,VR交互系统中的动作捕捉、触觉反馈、眼球追踪、肌电模拟、手势跟踪、方向追踪等需不断优化,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体验要求。

4.5 加强VR建设人才培养

红色文化VR阅读,依赖图书馆跨终端的VR阅读系统架构,需要针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建模绘制、渲染呈现、传感交互等技术支持[8]。VR系统与设备的研发组建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加入,由于图书馆缺乏VR、AI技术领域的人才,可寻求社会力量协作,如数字出版及VR、AI领域等机构,共同推进红色文化VR阅读的开展。同时,图书馆应树立技术馆员的培养意识,选择有相关专业背景的馆员参与到社会VR行业的培训中去,学习VR相关知识,积累技术经验,为VR资源开发与维护储备专业人才,从技术、资源等方面为红色文化VR阅读推广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红色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红色是什么
WJ-700无人机系统
红色在哪里?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追忆红色浪漫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REALITY BITES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