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可视化计量分析
2023-02-12李晨希
李晨希
(1.吉林财经大学 公共外语教研部,吉林 长春 130117;2.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学科建设稳步推进,相关研究方兴未艾。为更好地回应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变革之新诉求[1],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7年—2021年中国知网收录的关于国际中文教育的文献的关键词、突现词、聚类、脉络、战略坐标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的前沿热点及发展方向,为今后的研究提供路径参考与方法借鉴。
一、数据库的选择和数据统计
本研究采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汉语国际教育”“汉教”“中文教育”“国际中文教育”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间段为2007年—2021年,检索论文来源类别为“全部期刊”,检索到2192篇相关文献。完成原始数据采集后,对文献加以除重、清洗和格式转换,最终获得拟进行可视化分析的文献2077篇,检索时间为2022年2月。
二、年度发文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对2007年—2021年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发文量及变化情况进行梳理,从历时的角度将期刊论文进行统计,并绘制出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发文量趋势图。据图1可知,2007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3次会议通过设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以来[2],发文量呈较快增长趋势,2021年该领域的发文量约为2007年的30倍,达到324篇。
图1 2007年—2021年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发文量趋势图
三、文献的分类排序特征
(一)刊文量排名居前的学术期刊分析
设置阈值,显示刊文量排名前10位的学术期刊名称,形成按期刊种类分类统计刊文量的知识图谱[3]。2007年—2021年刊发国际中文教育领域论文的学术期刊共326种,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为《云南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38篇),发文量居第2位的期刊为《世界汉语教学》(118篇),居第三位的期刊为《语言教学与研究》(105篇)。
(二)发文量排名居前的研究机构分析
设置软件参数值,显示发文量N20的研究机构,按研究机构分类绘制发文量图谱。2007年—2021年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研究机构共计653个,北京语言大学(146篇)是发文量最高的研究机构,排名第2位和第3位的研究机构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84篇)和华东师范大学(56篇),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发文作者及单位
(三)发文量排名居前的作者分析
设置阈值,显示发文量排名前30位的作者,形成作者发文量的知识图谱(图2)。2007年—2021年发表过论文的作者共计459位。吴应辉(34篇)是发文量最高的作者,其次是王丕承(32篇)和李宝贵(29篇)。从合作角度看,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比较弱,节点之间并未出现明显的共现关系,没有形成合作网络,学术合作共同体暂未形成。[4]
图2 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核心作者图谱
四、研究热点分析
通过关键词和突现词分析可以了解我国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及发展趋势[5]。将转化后的样本导入Citespace,网络节点设置为关键词,时间切片跨度设置为1年,采用TopN算法,设置N值为25,进一步设置寻径网络(Pathfinder)、修剪切片网络(Pruning sliced network)及修建合并网络(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三种网络,获得包含节点N=419、连线L=653、密度D=0.007 5的关键词共现网络。
(一)关键词共现图谱
关键词共现图谱是围绕某一组特定关键词展开的可视化研究,得出各关键词在研究样本中出现的次数,进而对各关键词之间的内在关联予以明确[6]。图3是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其中“孔子学院”(67次)、“课程设置”(63次)、“人才培养”(53次)是共现频次最高的3个关键词。
图3 国际中文教育关键词共现图谱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指出,节点的中心度是节点在整体网络中所起连接作用大小的度量[6]。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中介中心性最高的核心词是课程设置(0.19),中介中心性B0.1的关键词还包括孔子学院、对外汉语、留学生和汉语(表2)。这些中心度较高的关键词反映出学界关注的焦点,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研究的主要纽带,在整个研究领域产生辐射性影响。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中前10位的关键词值Σ1.00,表示这些词汇在未来的研究中值得重点关注和进一步深挖。
表2 国际中文教育关键词(前10位)
(二)突现词探测图谱
本研究通过突现探测(Burst detection),进一步突出关键词在不同时间点下的学术热点水平,将参数γ设定为0.8,参数Minimum duration调整为2年,得到突现词表3。根据表3可得到研究结论:从突现时间看,2007年以来,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关键词突现整体上呈现传承创新、与时俱进的基本态势。
表3 国际中文教育突现词
五、研究主题分析
本研究进一步利用关键词共现矩阵进行了聚类分析,将505个关键词划分为33个有效聚类,总结出关注度排名前13位的聚类(表4),即我国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研究主题。
表4 国际中文教育关键词聚类及其构成成员
(一)关键词聚类图谱
对关键词聚类情况的分析可以揭示国际中文教育研究中隐含的关联内容和主要研究领域。本研究通过对数似然率LLR(Log-likelihood rate)算法,对共现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和聚类标签提取,如果聚类模块值超过0.3,意味着聚类结构显著,如果超过0.7,则代表有着较高的说服力。在这个过程中,将提取对象选择为K(关键词),得出关键词聚类图谱(图4)。聚类模块值Q=0.754,聚类平均轮廓值S=0.9063。基于以上数据,可以肯定该聚类图谱有较高的可操作性与有效性。
图4 国际中文教育关键词聚类图谱
相关主题研究的排名前10的聚类分别是汉语、课程设置、孔子学院、汉语教学、文化、中文教育、对外汉语、留学生、对策和实践。类团剪影度(Silhouette),即紧密程度D0.85,类成员数量N>15个,聚类效果良好,类团成熟稳定、成员丰富。
(二)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通过Citespace软件绘制关键词时间线图谱,能够更加全面地将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中研究主题的更迭脉络、历时变化、演进路径等信息有效呈现。根据关键词时间图谱和国际中文教育关键词聚类,可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一是几个“基石型”的关键词值得关注,典型的包括聚类#1中的培养模式、聚类#2中的孔子学院、聚类#5中的汉语教师和聚类#6中的对外汉语。这些高频关键词在各自聚类中出现较早,且与聚类中后续出现的关键词保持相对紧密的共现关系,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基础研究。
二是几个“锚点型”的关键词在本类团研究的历时状态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典型的包括聚类#0中的国际教育、聚类#1中的课程设置、聚类#4中的文化传播和聚类#5中的中文教育。这些关键词在类团中出现频次较高,且与前后关键词均有链接与贡献,是基础概念在新时代、新需求下的延伸和更新。
三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研究重点逐渐从理论分析向教学实践转变。2010年前后,各类团的研究重点多围绕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基础概念、理论体系、语言要素教学展开。2015年后,线上教学、实践能力、课程思政、一带一路等涉及应用实践且符合时代特点的关键词集中涌现,特别是在聚类#8对策、聚类#9实践和聚类#12信息化中最为显著。这表明在政策和形势的双向驱动下,国际中文教育的研究方向随着国家战略方针和时代发展需求而不断调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指向意义。
六、战略坐标图分析
战略坐标用可视化的形式直观展示关键词聚类在平面坐标中的象限位置关系。本研究以关注度为横坐标,以新颖度为纵坐标,建立国际中文教育的战略坐标图(图5)。根据四个象限中各主题的分布情况,可以描述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由图5可知,聚类1的关注度最高,聚类3的新颖度最高。第一象限有5个聚类,第二象限有3个聚类,第三象限有4个聚类,第四象限有1个聚类。聚类主要分布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
图5 基于关键词聚类的国际中文教育战略坐标图
根据战略坐标图的象限分布情况,可以知道国际中文教育研究主题的新颖度和关注度指标数值,并获得位于不同象限的研究主题。有5个聚类位于第一象限,分别是“汉语”“课程设置”“孔子学院”“文化”和“中文教育”。根据象限坐标含义,这5个研究主题的关注度和新颖度都较高,稳定性和向外扩散能力都较强,属于相对成熟的研究主题,也是受到国内专家学者关注的核心研究领域。有3个聚类位于第二象限,分别是“对外汉语”“对策”和“信息化”,这些研究主题的新颖度较高、关注度较低,表明这些研究领域的外部连接较强,内部连接较弱,属于该领域的成熟度较高的孤立研究主题,是近些年来新涌现的研究热点。有4个聚类位于第三象限,分别是“留学生”“实践”“师资培训”和“汉语学习”,这些研究主题属于关注度和新颖度都相对较低的研究内容。有1个聚类“汉语教学”位于第四象限,属于关注度较高、新颖度较低的内容。该研究主题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基础性和理论性的研究,是学界一直以来关注的核心问题,但不是新兴课题,所以新颖度相对较低。
七、结论
本文借助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采用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战略坐标相结合的文献计量方法,对中国知网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分类排序,具体描述了2007年—2021年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研究状况、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从文献年度变化趋势看,自2007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设置以来相关的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2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第二,从发文量看,刊发相关文献数量排名前10位的期刊刊文总量占全部文献的78%,其中有4种属于教育学领域的一流期刊,分别是《世界汉语教学》《中国大学教学》《中国高等教育》和《中国语文》,说明主流学术界已经越来越认可和关注国际中文教育。第三,从发文机构角度看,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的主力是高等院校,且集中在北京。第四,从学术共同体的视角看,研究者数量较多,但合作有待加强。第五,从研究热点情况看,2007年以来的研究热点包括“孔子学院”“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2020年以来的新兴研究热点包括“线上教学”“课程思政”“本土化”等。第六,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研究主题包括“汉语”“课程设置”“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等12个类别,其中新颖度和关注度都较高的研究主题包括“课程设置”“孔子学院”和“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