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定位 深耕本位 提升品位

2023-02-11冒建军

云南教育·视界 2023年11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教师

冒建军

2022年8月,笔者作为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中的一员来到了美丽的朱提之源、千年银都——云南省鲁甸县,开启了东西部协作、国家乡村教育振兴的新征程。一年多来,笔者深深地感受到了东西部地区教育的差异,尤其是教师在自身专业能力提升方面的需求日益迫切,都希望能尽快实现从“事务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校乃至整个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

基于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思,站在高中数学教师的角度,就如何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阐述几点拙见,抛砖引玉,以期更多专家学者为西部地区青年教师的成长出谋划策。

一、找准定位,明确方向

教育的核心是什么?教学的本质又如何?高中课程承载着哪些目标和任务?教师的使命又是怎样的呢?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和思考,抓住教育本真、回归育人本色,确保教学不偏离正轨,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定位一:教育

课程方案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其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作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显而易见,从高中教育的初衷来看,“为学生适应高等教育奠基”仅是其中的一项任务,并非全部。教师唯有打破固化思维,放下急功近利思想,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放在首位,真正以提升素质、为终身发展奠基为目的,方可在“润物细无声”中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二)定位二:学科

由“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的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科教学的本质在于育人,学科核心素养则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尤其是高中数学的三类课程、四条主线、五个主题和六大核心素养,肩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艰巨使命。教师需在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处理好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有效地将发展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知识技能教学全过程,坚定不移地推动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

(三)定位三:学情

教学的组织与实施,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教师的教学必然是立足于学生实际水平的,否则再好的教学设计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数学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学情研究:一是教师自身必须形成完整的基础教育阶段数学知识体系,明白学生在学习高中某个知识时已具备的知识基础;二是调查本地区学生的整体情况、本校学生在地区的情况、本班学生在学校的情况等,了解自己任教班級学生整体的能力水平和思维层次;三是对本班学生逐个排摸,掌握班级个体差异,分析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寻找教学策略。

(四)定位四:自身

教师需要对自己当下的专业水平有明确、清醒的认识。从学科知识、教学基本功等方面明确自己的学科教学功底;从教学各环节的落实情况、教学成效、研究水平等方面剖析自己的学科教学能力;从已经形成的教学风格、优势与不足、个人发展需求等方面确定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教师只有在对自身能力水平有了明确定位的前提下,拟定合理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借助内因和外力推动自己在规划引领下加速成长,方能实现个人专业发展的突破。

数学被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是高中阶段最难学的学科之一,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抽象性、综合性和思维层次性等都有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教师实施教学时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定位不清晰,导致教学方法不适合,产生“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情况。在全国上下都在研究推进“适合教育”的当下,教师必须在思想上更新观念,在行动上学习理念,在意志上坚定信念,才能实现学科教学、学生培养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共同成功。

二、深耕本位,修炼“内功”

(一)探索单元教学,落实核心素养

以单元教学设计为切入口,着力推进“关注情境、面向整体”的单元学历案设计与实践研究,将凸显“教”为核心的教案设计转向凸显“学”为主体的学历案设计,将零散不连续的学科知识聚合起来,构成学科结构框架,有效地将知识水平转化为能力素养,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初始阶段,建议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合理设立单元。以高中数学必修课程为例,笔者认为目前的单元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类:一是主题指向的单元,即函数、几何与代数等五大主题;二是内容指向的单元,如集合、常用逻辑用语等十四个具体内容;三是问题指向的单元,如函数中的最值问题、数列中的存在性问题、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直线问题等;四是思想方法指向的单元,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不同的课型可以选择不同的单元,教师需结合实际需要思考如何合理地设立单元。

2.精心设计单元。在整体思维的指导下,从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角度出发,通过团队合作,立足校情、学情和教师的教学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统筹和优化,并将优化后的教学内容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整体进行循环改进的动态教学设计,具体包括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单元活动过程设计、单元作业设计、单元评价设计等,最后根据教学的时间需求划分为若干的课时来加以实施。

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目标会更合理,课时之间的链接会更协调,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有利于在同样长度的课堂内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发展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二)加强课堂研究,推动学法变革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必须着重思考的问题,而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在于开展基于学生学法变革的课堂教学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提升思维、体验成功感,切实将课堂还给学生。

1.立足学生。教师在找准学情定位的基础上,就某一节具体内容的教学,要对学生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包括学生学习本节课时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已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等。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在学生最真实的思维状态、最原始的想法下开展,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予以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站在学生本位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2.基于教材。课堂教学的过程一定是在用好教材的前提下的,比如教材中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定理的推导论证方法、例题习题的功能分析以及所蕴含的思维和素养培育要求等,这些都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切不可一味“教教材”,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此外,目前全国高中数学教材的版本有好几种,相同的知识点在不同版本教材上的处理方式未尽相同,教师可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度融合,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3.探求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的课堂教学可根据不同课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新授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关注思维,可以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等方式为主;讲评课强调紧扣错点、扫除疑点、面向整体,不妨采用体验式、归纳式等方法;复习课聚焦热点、不留盲点、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可尝试启发式、思维导图等形式。当然,任何教学方法都是建立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和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之上,教师需根据学生实际进行科学的设计。

(三)优化反馈机制,助力教学改进

及时有效的反馈,是检验教与学成效的保障,教师应跳出当下各类教辅资料的束缚,加强个性化设计,力求科学高效。

1.精心设计作业。“减负增效”是国家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但在“减负”的同时并不能减质,教师应将“减负”由数量上的减、形式上的限转化为质量上的保证、效率上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立足单元,合理整合资源,设计符合学情的作业,确保作业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将基本的学科知识、必需的学科能力渗透到作业中,帮助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领会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当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议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以修订校本作业训练系统为切入口,在分层分类的原则下开展团队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关注分层指导。教师要明白“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的道理,要重视课后个性化辅导的不可替代作用,这也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益的重要途径。建议教师在不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学习负担、作业负担的原则下,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及学科知识等多方面多维度分析优等生的突破点、中等生的增长点、学困生的困难点,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争取教学效果最大化。

3.完善评价机制。教师要认真学习“一核四层四翼”新高考评价体系,对标数学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摈弃“唯分数论”,逐步建立起评价标准数据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时机全程化的评价机制。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關注课前自学,帮助学生变“等食”为“觅食”;关注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关注作业完成,帮助学生变任务为展示;关注学业成效,帮助学生变潜力为实力;关注荣誉与成果,帮助学生变共性为个性;关注进步与发展,帮助学生变评定为激励。

三、提升品位,追求卓越

找准定位,可以帮助教师明确前进的方向。深耕本位,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容不迫。那么,提升品位,将进一步助力教师走向卓越。

(一)依托校本教研,实现共同提升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使命,但绝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教师应借助团队的力量,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教师可依托专家引领,通过专业文献、专家讲座、师徒带教、工作室研修等各种形式加强理论学习,在学习中丰富自我。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通过常态化的听评课、专题化的研究课、优质化的示范课以及精品化的展示课,开展同伴互助,用智慧换取智慧。以问题解决为主旨,通过在反思中找出问题、在阅读中读出问题、在评课中挑出问题、在交流中聊出问题,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在研究中谋取改进。此外,教师要结合自身日常教学实践的实际问题,开展“即时教研”,形成教学研究常态化意识,在学习、研究、反思中不断反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二)借助课题研究,加快个人成长

教师需立足本土实践,结合深度教研问题,开展体现学科特质、符合育人价值、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能引导学科教学前沿方向的课题研究,力争人人参与课题,倡导有条件的教师积极开展个人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反思学科教学、引领学科教学、创新学科教学,实现科研正教、科研引教、科研兴教,进而助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教师可思考并推进项目化实施,如校本资源库建设方面,可通过团队合力构建符合校情的、能满足“三新”要求的学科导学系统、学科训练系统、学科达标测试体系等教学资源系统,进而实现学科内高效共享,以满足学科教学和个性化实施的需求。

(三)尝试跨学科融合教学

一方面,在“大思政”背景下,教师可深入挖掘数学学科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如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渗透、民族数学家的成果与贡献等,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政教育导向与数学固有的知识、技能传授深度融合,实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数学教师要立足本学科基础,开展基于学科的相关性、知识的共同性以及思维的共通性研究,如空间直观想象能力与美术教育的高度融合,数学建模核心素养在各学科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尝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方法和思维能力经过选择、加工和融合,运用到某个或某些领域进行开放式、整体性和综合性的教学,创造性地开展富有趣味、操作性强的学科融合,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总之,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长期的重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没有终点,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遵循教育规律与自身内在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提升。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在找准定位的基础上深耕本位,进而提升品位,为持续推进育人方式转变、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出各自最大的贡献。

(作者系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课程教学部主任、中学高级教师,2022年8月开始参加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项目,任云南省鲁甸县崇文高级中学副校长,分管高中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教师
【学科新书导览】
最美教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