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教研转型助推县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3-02-11于雷张丽华

云南教育·视界 2023年11期
关键词:县区教研员教研

于雷 张丽华

教研制度建设是新中国基础教育取得的基本成就和重要经验之一。《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指出,“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提出,“强化教研专业引领”。

昆明市五华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辖区内优质教育资源丰富。昆明市五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教研工作,统筹并推动五华区教研机构转型发展,2020年7月,昆明市五华区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正式更名为昆明市五华区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五华区教研院”),开启了五华区教研院引领、指导学校发展的新阶段。

五华区教研院隶属五华区教体局,全面承担辖区内中小幼教育教学管理、指导、监控,教育教学研究,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全区教育干部、教师培训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与管理,教育信息化应用,并且为区域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等。面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结合《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五华区教育教学提质培优三年倍增计划(2023—2025年)》要求部署,如何破解机制体系不完善、教研队伍不健全、教研工作不融通等问题,是五华区教研院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命题。为此,五华区教研院在五华区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努力破局,寻求突破,在县区教研转型上大胆探索和实践,期待为新时代县区教研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一、教研理念转型,树立县区教研工作价值追求

县区教研工作承担着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服务教师专业化发展,服务学生全面成长的重大使命。教研理念首先要进行转型,才能适应新时代对教研工作的新要求。

首先,树立协同发展的理念。变教研员个人引领为教研共同体协作发展,建立健全全学段全学科多层次教研共同体,在教研共同体的所有成员互为引领者和促进者。

其次,树立问题导向的理念。变教研管理角色为以服务学校、教师、学生发展需求为工作出发点,切实深入学校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满足学校和教师的个性化专业发展需求。

再次,树立学习研究的理念。变教研机构工作职能不清向专业化研究方向发展。教研员要善于抓住影响区域、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重点关键问题开展深度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专业性优化路径和解决策略,突出教研机构的研究职能。

二、内设机构转型,明确县区教研部门工作职责

在教研理念的引领下,五华区教研院对内设机构及其职能定位进行了调整转型,在保留学前教研室、小学教研室、中学教研室、教师发展中心、教育科学规划办、信息科创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教育政策研究中心、课程发展中心、质量监测中心和高中教研室。其职能定位在夯实学段教育教学学科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机构扩容,突出教研引领,进一步在教育政策解读、课程组织与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学业质量评价、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方面开展研究。通过内设机构转型,实现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大教研,从而在县区一级形成课程目标引领下的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研格局,拓宽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内涵。

三、教研机制转型,实现县区教研资源融通互惠

在传统教研体制下,市、区、校级教研之间通常处在相对隔离的状态,教研活动各自开展,教研信息不够顺畅,教研成果不能共享。为此,五华区教研院积极推进教研体系构建,形成了区教研院—学区教研联合体—学校学科教研组“三级教研体系”,人员架构主要涉及学科教研员、教研联合体学科负责人和学校学科教研组长。通过三级教研工作体系,形成上下联动、运行高效的教研工作机制,实现了辖区内各学校教研指导全覆盖,聚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了促进三级教研体系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五华区教研院以3类教研机制转型作为必要保障。

一是协同机制。改变过去教研员讲、老师听,具体操作不知怎么办的局面,强调了“研”的主体多元性与形式互动性,形成以学校为基地,以课堂为抓手,以问题为导向,构建教研员与教师、专家之间的多维交互,共学共研共发展的区域教研常态。

二是研究机制。改变传统教研“为活動而活动”“学段分离”“经验为主”现状,倡导科研的学理审视,以研究的态势实施教研,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痛点开展课题研究,不仅解决教育教学的问题,还要分析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更要对研究成果进行及时的提炼和推广,促进教研与科研的充分融合。

三是实践机制。改变传统教研的“坐而论道”,开展以教学现场与研究现场的真实情境下的教研活动,通过调查问卷、教师访谈、听评课等,让每一个参与者置身其中,从而形成教研员和教师共同成长的实践场域。

四、教研工作转型,助推县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五华区教研院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服务县区基础教育改革,聚集新时代教改的重点问题,深入学校,全面了解师生的实际需求开展研究和指导,切实发挥县区教研在提升教育质量上的专业引领和支撑作用。

(一)聚集重点问题,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加强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解读与实践研究。伴随《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县区教研机构肩负着将新课标精神和要求落实到学校教书育人实践中的重任。为此,五华区教研院组织全区教师开展“新课标·新思考·新实践”研训活动,涉及小学、初中、高中25个科目,辐射辖区公办12所初高中、42所小学,以及民办的10余所学校,全区约有6 800余人参加学习交流活动。来自晋宁区、嵩明县的教师也参加了线下、线上培训。

二是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的研究。为巩固“双减”成果,科学探索有效减负措施,五华区教研院自2021年起逐步组建了12个学科的中小学作业设计项目团队和12个项目实践基地校,对中小学作业设计的理论指导与案例规范展开深入研究。出台了《昆明市五华区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指导意见》,组织了中小学教师作业设计案例竞赛活动,对全区中小学教师参选的近1 300份作业设计案例进行评选,形成了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参考案例库。2023年《昆明市五华区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指南》一书正式出版。为了继续推进该项研究的纵深发展,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2023年五华区教研院组建研究团队,申报立项了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县区义务教育阶段作业优化设计实践研究”,组织教研员深入部分中小学开展以教材单元为基本单位的整体课后作业设计,即在整体规划学科单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研制单元作业目标、设计单元作业、实施单元作业效果评价、诊断单元教学效果并改进的闭环实践研究。

三是加强对区域学校的教研引领。五华区教研院以辖区中小学为实践基地开展教研试点工作,发挥教研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小学教研室16位学科教研员深入五华区长春小学听评课,部分学科教研员带班授课一学年,有效提升了长春小学教师备课、上课和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和水平;中学教研室和高中教研室17位学科教研员深入五华区华山中学指导教学、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有7位学科教研员进班上课一学期或一学年;以五华区教研院教研员为引领的“精准帮扶”团队与五华区西翥学区各校携手同行,以落实课标要求、学科核心素养、“双减提质”为具体目标,开展多项帮扶,平均每周两次轮流走进西翥学区8个校点,围绕教师水平专业化、课堂教学高效化、学生学习有效化,把脉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学校提供立足课堂“备—教—学—评”一体化的专业引领,使西翥学区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

四是加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调研。五华区教研院遵循“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的思路,在详细拟定调研方案和访谈提纲的基础上,对辖区内有代表性(覆盖城乡)的8所小学、5所中学进行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 200余份,全面了解辖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现状。同时,前置教研工作现场,深入昆二十四中、昆女子中学、昆八中等中學,对200余名教师进行现场访谈。五华区教研院综合一线调查现状,完成《五华区中学教学常规管理调研报告》,为修订完善《五华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手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素材。

五是开展教研员主持下的项目化教研。学前教研室采用问题导向、全员研修、专业引领、教学示范、精品展示等方式对班本课程和幼儿园社会领域进行深度研究,开展了五华区幼小衔接教育策略研究、艺术领域深度教学研究、幼儿德育实践研究等教研活动。小学教研室在“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五华区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项目引领下,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同课异构”、“长作业竞赛活动”、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等教研活动。初中教研室组织“‘双减背景下各学科课堂作业设计项目研究”,开展基于新课标的课堂教学实践、新课标背景下实践性作业研讨等教研活动。高中教研室围绕“双新”实践项目,开展了以高中新教材为主题的系列研讨活动。

六是积极探索“互联网+教研”新模式。五华区教育科研规划办充分听取来自学校对结题形式的意见,结合学校的实际需求,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组织五华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一批课题线上验收评审工作。按照“教研员在线直播验收专题培训—课题组在线提交验收材料的主件及附件—专家在线查阅材料,在线提交评审意见—验收结果在线全区公示”的工作流程,组织区属各级各类学校高效完成304项区级课题线上验收工作。教师发展中心构建新教师“护航计划”研修平台,遴选136门线上课程,组织新教师在线自助选课学习,在线提交研修作业,指导教师、学员间在线完成作业的师评和互评。

五、教研队伍转型,促进县区教研员专业成长

“教研员在政策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之间发挥着最后一公里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五华区教研院于2021年1月通过全员选聘重组教研员队伍。现有教研员42人,平均年龄47.5岁。其中:研究生学历11人,本科学历30人;正高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25人。五华区教研院始终把教研队伍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作为提升教研工作质量的基础工程常抓不懈。

一是强化教研员素养提升。每周开展教研员内训专题讲座,组织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以及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每月参加互联网+教研公益讲坛活动;2021年五华区专兼职教研员教研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对一百余名专兼职教研员开展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2023年先后两次组织全区157位专兼职教研员赴江北区、杭州师大开展“聚焦教研员专业标准与教研核心技能”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研修方式,进一步拓宽教研员的研究视野,反思并优化区本教研转型的实施路径。

二是强化教研员实践研究。五华区教研院积极构建教研员教科研一体化发展模式,倡导区域教研立足实践,基于真实的问题,参照科学的研究路径和方法,开展系列化的教学研究活动,使“教”和“研”有机融合,其研究成果应用于学校教学改进实践中,不断突显区本教科研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同时,五华区教研院出台《学科教研员年度履职考核评价细则》《综合教研员年度履职考核评价细则》,侧重考查教研员“教”和“研”的实效,促使教研员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2023年,五华区由教研员主持研究的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科学规划部门的课题共53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5项、市级课题22项、区级课题23项。教研员主编或参编教育专著3部,在国家级、省级教育刊物上发表论文4篇。

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目标催人奋进,县区教研机构理应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坚定的步伐,强化责任担当,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探索并推进县区教研转型发展,以高质量教研引领课程教学改革,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县区教研员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新形势下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县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工作职责探讨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
县区台借助新媒体做好电视新闻刍议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