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重构,在关键课例中凸显学科育人

2023-02-11华媛媛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学科育人重构教学设计

华媛媛

[摘 要]聚焦关键课例,在关键课例中凸显学科育人,需要把握学生真实学习情况,重构单元整体目标和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进而树立信心,真正在关键课例中凸显学科育人。

[关键词]重构;单元目标;教学设计;学科育人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32-0044-04

当下,“学科育人”是教育教学的热门话题。如何将教学和教育有效融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凸显育人目标?立足真实学情,重构单元整体目标和教学设计,聚焦关键课例,是比较合理、有效的实现学科育人的路径。近两年,浙江省教研室一直围绕“单元整合和拓展”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笔者深受启发,下面以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为例,呈现如何重构单元内容,且在关键课例中凸显学科育人的实践和思考。

一、“教”“学”分析,把握真实学情

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生了解多少呢?笔者对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进行了测试,发现:第一,31%的学生不理解“破十法”的口算过程图。第二,74%的学生没有看懂示例中的“平十法”,用“破十法”解题的人较多,说明大部分学生不理解“平十法”。第三,大部分学生能根据加法算式直接写出减法的得数,说明学生更容易掌握“想加算减法”。第四,46%的学生没有给出应用“破十法”或“平十法”计算的过程,但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减法的意义;10%的学生选择用“平十法”解题,44%的学生选择了“破十法”解题,但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地表述“破十法”的思考过程。

二、立足学情,重构单元目标与教学设计

1.根据学生已有经验,重构本单元整体目标

从教材的编排特点看,本单元不仅要学生理解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算理,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计算方法多样化,渗透函数、统计、转化等数学思想。根据学生已有经验,笔者将本单元的整体目标重构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操作、画图等方式进行多元表征,将思维表达显性化,深入理解和掌握“破十法”“平十法”,知道“想加算减法”,在强化训练中熟练选择方法,准确地口算出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摆一摆、分一分、移一移、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体验多样方法,发展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倾听和表达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在同伴交流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在解决数学问题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根据整体目标,重构单元教学设计

(1)单元整合

本单元的前4个课时都是在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方法,如果每个课时的设计都是一样的,那么对学生的成长是无益的。基于此,结合单元目标,笔者对这4个课时进行了层层递进式的整合(见表1)。

(2)关键课例环节材料与育人目标

综合学情和单元目标,笔者认为整合后的前两个课时是本单元的关键。具体设计见表2、表3。

三、聚焦课堂,凸显学科育人

1.在问题解决中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阐述: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这一功能。

从前测情况看,大部分学生知道“凑十法”,但对“平十法”不甚了解,在没有加法算式提示的情况下也不常用“想加算减法”。在第一课时的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创新方法。

【课堂实录1】

师(出示游园会的活动图片):请大家看大屏幕,从图片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生1:有15个气球,卖了9个。

师:你看到了2个数学信息,真棒!哪位同学能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2:还剩几个气球?

师:谁能列出算式呢?

生3:15减9等于6,还剩6个。

师:你直接说出了得数。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3:把15分成10和5,10减9等于1,5加1等于6。

师: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老师相信其他同学肯定还有不同的方法。请先自己想一想,再跟同桌说一说,看看能不能从同桌那里学到更多的方法。

(学生在同伴交流中创新方法。)

2.在操作探究中积累活动经验和发展运算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运算能力是指能够理解运算的问题,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策略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上需要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算理,为实现算法多样化和寻求最佳路径做好知识储备。

从前测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对“凑十法”和“平十法”算理的理解以及多样表征形式不明确。因此,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移一移、说一说,逐渐过渡到口算过程图,最后抽象为符号表征(算式),逐步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课堂实录2】

(学生根据要求在桌子上摆小棒,一共15根,上面10根,下面5根。)

师:请同学们移一移桌子上的小棒,边移边说15减9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边移边跟同桌说,并完成学习单中的计算过程,如图1所示。)

(全班交流。学生指着算式一起说计算过程。破十法:先把15分成5和10,10减9等于1,1再加5等于6。平十法:先把9分成5和4,15减5等于10,10再减4等于6。)

3.在表达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第一条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與要求。事实上,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是实现这一基本理念的前提之一。

在第一课时结束后,大部分学生能掌握至少一种方法,少数学生还不熟练甚至只掌握了一种方法。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同伴交流,让这部分学生在表达中巩固自己已经会的方法,在同伴的肯定中收获自信。

【课堂实录3】

师(出示例3,如图2所示):请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写在草稿本上。

师:写好后,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生1:我的想法是把13分成3个一和1个十,10-7等于3,3再加3就等于6。我说清楚了吗?

生2:你说得很好!我的想法是把7分成3和4,13减3等于10,10减4等于6。

4.在倾听和交流中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倾听是安静思考的前提,是有效交流的基础;交流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一种手段,是培养同伴互助、和谐人际关系的桥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让思维进行碰撞,从而互相启迪。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倾听和交流学习自己原先没有掌握或不熟练的方法,并将同学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逐步提高自身学习数学的能力。

【课堂实录4】

师: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方法?

生1:我的想法是把13分成3和10,10-7等于3,3加3等于6。

师:这就是我们学过的“破十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把7分成3和4,13减3等于10,10减4等于6。

師:这种方法就是我们学过的“平十法”。

师: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

生3:7加6等于13,13减7就等于6。

师:这就是我们学过的“想加做减法”。

师:大家用这么多的方法计算出了13-7,真棒!

师:看来要加大难度了。请大家用1种、2种或者3种方法在草稿本上算一算13-6。

(学生在草稿本上把自己所能想到的方法用口算过程图表达出来。)

师: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方法,方法少的同学先说。

师:同桌学习交流有规则。方法少的同学先说,眼睛看着同桌,说完后问“我说清楚了吗”,在对方回应后再补充其他的想法,每补充一种方法后问“你听明白了吗?如果听明白了,请你也在草稿本上写一写,说一说”。

生4:我的方法少,请你先听我说。我的想法是把6分成3和3,13-3等于10,10减3等于7。我说清楚了吗?

生5:嗯,我听明白了!除了这种方法,我还想到了另外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把13分成3和10,10减6等于4,4加3等于7。你听明白了吗?

生4:听明白了!

(生4将生5的第一种方法写在自己的草稿本上,生5检查书写是否正确。)

生5:第二种方法是,想一想,6加几等于13呢?因为6加7等于13,所以13-6等于7。你听明白了吗?

生4:听明白了!

(生4将生5的第二种方法写在自己的草稿本上,生5检查书写是否正确。)

生5:请你重复一遍给我听。

生4(指着口算过程图):一种方法是把13分成3和10,10减6等于4,4加3等于7。还有一种方法是想6加几等于13。6加7等于13,所以13减6就等于7。

5.在反馈中提高学习效率

在同伴交流结束后,往往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吸收同伴的经验。课堂中,如何保障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权和学习效率?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由方法少的学生汇报,这样既可以展示学生从同桌那里学到的方法,为其他同学的同桌合作交流提供借鉴,也可以增强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堂实录5】

师:请刚才先发言的同学到台上来说一说。

生1:我从同桌那里学到两种方法,其中一种是先把13分成3和10,然后10减6等于4,4再加3就等于7。我说清楚了吗?

(其他学生均点头表示肯定)

师(板书):请草稿本上没写有这种方法的同学,把它补充到自己的草稿本上。

师:这是生1从同桌那里学到的一种方法,他本来没有想到,现在学会了,这就是有效的同伴交流。他学习了,收获了,很棒!他还学到了另外一种方法,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生1:我学到的另一种方法是想6加7等于13,13减6就等于7。我说清楚了吗?

(其他学生均点头肯定)

师:马上看看你的草稿本上有没有这种方法,没有的同学请举手。

(生2举手了,但是他的同桌生3没有举手。)

师:生3的草稿本上有这种方法,但生2的草稿本上没有这种方法,说明在刚才的交流过程中生2没有听明白这种方法。下次遇到困难时可以举手,老师会帮助你们。

师:老师发现生2已经在草稿本上补充好了这种方法,说明他这次听明白了。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

……

学科育人的有效落实,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重构,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为保障,从教走向学,立足学生的学习,指向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从教材解读到学情分析,从目标制订到单元重构,最后落实到课堂实践,只有各个环节相互支撑,才能真正实现学科育人。

[ 参 考 文 献 ]

[1] 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杨九诠,李铁安.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责编 吴美玲)

猜你喜欢

学科育人重构教学设计
长城叙事的重构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关于协同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学科育人的思考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以审美的方式教学历史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论中止行为及其对中止犯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