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识人 知事 修身——探索古诗词育人价值

2023-02-11孙莉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3年12期
关键词:修身育人价值古诗词

孙莉

[摘 要]古诗词语言简练通达,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传统的古诗词教学过多关注古诗词文本及其情感,较少从德育的视角展开教学,导致学生难以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获得思想和情感的升华。为了超越这一传统教学藩篱,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结合生活实际、古诗词背景、古诗词意境来学习古诗词,做到识人、知事、修身。

[关键词]语文教学;古诗词;育人价值;识人;知事;修身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36-0026-03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這一句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无不彰显着古诗词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与魅力。简短的文字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古诗词教学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学时,教师要摒弃僵化的思维,不能只引导学生理解、背诵古诗词,而要从识人、知事、修身三个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古诗词的文化价值,体悟古诗词的思想和情感,使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一、结合生活实际,探索识人价值

由于生活阅历较浅,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通过一个人的言行判断他的为人。同时,同伴关系是小学生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一环。古诗词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不只是简单的识人技巧,更折射出一些做人的道理。因此,教师要以文本内容为背景,适当拓展、延伸,挖掘古诗词中蕴含的识人、做人的道理,给予学生未来发展的指引,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赠汪伦》一诗时,教师让学生思考汪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对小学生来说过于抽象,他们不知道如何从古诗中看出汪伦的为人。基于此,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微课、阅读资料。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到汪伦曾于唐朝开元年间任泾县令,是著名诗人李白的好友。汪伦佩服李白的才气,听说李白正旅居其叔父南陵李阳冰家,就写信邀请李白到自己家中做客。为了能成功邀请到李白,他针对李白的兴趣爱好——旅游、喝酒,在信中说自己的家乡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可以看出,汪伦真心想与李白交朋友,态度十分真挚诚恳。李白被汪伦的书信打动,欣然前去做客,却发现汪伦的家乡并没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感到疑惑,汪伦解释说,家乡有个桃花潭,在十里之外,所以叫“十里桃花”;有一家酒店,因主人姓万,故名“万家酒店”。李白听后,觉得汪伦说得有理有据,十分有趣。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情感体验,感受汪伦的性格。学生觉得汪伦既主动、热情,又幽默、有趣。他喜欢李白便主动接近他,邀请他来家中;他看到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就和李白分享。结合诗词情境,学生品味汪伦的行为。李白离开那天,汪伦在古岸阁上为李白饯行。在李白准备启程时,汪伦在岸上拍手踏脚,以踏歌这一民间歌舞娱乐形式为李白送行。除此之外,汪伦还专门挑了几坛好酒送给李白。这种种行为,让学生再次感受到汪伦对李白的友善和热情。汪伦和李白相识不过短短数日,却如此热情地为李白送行,送给李白的礼物也是投其所好。由此可见,汪伦和与自己投缘的朋友交往时非常真诚。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认识到,要识人就要“观其言而察其行”,通过全面了解一个人的言行、兴趣和志向,来判断他是否值得信任。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基于古诗词文本,拓展诗词背景,补充相关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中识人的趣味。需要注意的是,古诗词识人育人的教学价值最终要落实到生活实践中。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深度思考,去挖掘那些值得在现实生活中借鉴的识人、做人道理,真正发挥古诗词的识人功能;同时,教师要摒弃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道德素养,以实际行动呼应古诗词的文本内容,以个人修养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

二、明晰诗词背景,挖掘知事价值

受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限制,小学生在判断事物时比较片面。常常拿今人的价值观去评价古人的价值观,不能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事情,无法客观地分析古人的选择和判断;或者将自己的标准当成唯一的标准,凡是与自己标准不一致的地方,就认为是错误的。这些都是小学生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失之偏颇的原因。基于此,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要引导学生了解古人生活在一种怎样的环境中,受到什么价值观的影响;思考基于现代价值观,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突破古代哪些环境的局限。只有掌握了这样一套知事的方法,学生才既不会苛求古人,又能从古诗词中得到启示,在遇到问题时找到最优解决方案。

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陆游的《示儿》一诗为例。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了解南宋与金国交战的史实,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陆游所留遗言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现代价值观,思考:“如果皇帝不想抗击外敌,你在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会怎么做?”有的学生说:“既然皇帝这么不靠谱,我们就不依靠他,靠自己的力量组建志愿军,抗击外敌。”这个学生引史实为据,说在抗日战争时期,南京国民政府也不积极抗日,是爱国的军民自发行动起来,投入抗日大潮中,最后汇聚成了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

在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南宋时期的陆游身处一个怎样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与陆游同一阶层,以及不同阶层的民众都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抗金的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了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有关的微课和相关资料,回答道:“南宋时期,官员普遍不想抗金,他们偏安一隅,享受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可以从同时期的另一首诗歌——林升的《题临安邸》中得到答案。”“南宋的官员不想抗金,只想享乐,他们才不管国家会不会灭亡,也不管老百姓是不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像陆游这样的抗金派,在官员中属于少数派。”学生又引用南宋遗民诗人林景熙的诗句,“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来说明,在当时的环境下,少数主战派官员无力改变朝廷的决定,他们或是满怀一腔忧愁,或是盼望奇迹的出现。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到古代的官员几乎不存在反抗皇帝的思想,从很多诗歌中可以看到,当朝野腐败、民不聊生时,官员们或归罪于朝廷执行力不强,或认为是有奸臣蒙蔽了皇帝。因为受到“君为臣纲”的伦理思想的束缚,所以在遇到皇帝不愿抗金这一情况时,这些官员也找不到出路。而学生能够突破古人的局限,是因为学生生活在民主的环境中,现代人相信政府、信任法律。如果领导人违背了人民的意愿,那么人民也不会盲从,而是会提出意见。

通过《示儿》一诗的学习,学生意识到在看待问题时,既要看到古人面临的问题和所处的环境,又要看到从古至今人们思想的进步。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盲目地指责古人的选择不正确,也才能从古人的局限中得到启示、进行反思。只有全面、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局限与其所处环境息息相关,学生在评价一件事情时,才能进行理性的思考,得出客观的结论。

三、借鉴诗词意境,理解修身价值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将成为他们立身处世的准则。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流传到今天,被人们认可和学习,并得到传承。古诗词有言志的功能,学生可以从古诗词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了深入学习古诗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古诗词有关的小故事,让学生了解创作背景,理解作者想通过古诗词赞美什么、批判什么。通过古诗词学习,学生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修身的方法。

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王昌龄《出塞》一诗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秦时明月汉时关”和“但使龙城飞将在”这两句诗,学习与之相关的史实。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到在秦朝,为了避免匈奴入侵,秦始皇花费了无数人力、物力、财力,建造了万里长城。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无数将士常年驻守在长城内外。秦朝的大将蒙恬曾击败匈奴,令匈奴十余年不敢进犯中原。秦朝灭亡后,由于内乱,汉朝在建立之初无力抵抗匈奴,当时的匈奴领袖冒顿单于趁机控制了汉朝的部分地区。匈奴是游牧民族,以游牧为生,当他们的粮食不够吃,物资不够用时,就到中原来抢劫,使汉朝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极大的威胁。为了恢复民生、稳固政权,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通过送公主和亲的方式避免战争,但匈奴仍可能随时进犯中原地带。汉武帝时期,在做足准备的情况下,汉朝派大将卫青出征,一举捣毁匈奴祭天圣地龙城,打响了反击匈奴的第一枪。之后,卫青及其外甥霍去病多次击败匈奴。在漠北决战中,卫青与匈奴主力决战,击溃匈奴的主力军;霍去病则将匈奴的另一支军队赶到贝加尔湖附近,让匈奴元气大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侵犯中原,他本人也在这一战中完成了封狼居胥的壮举。

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卫青和霍去病抗击匈奴的故事,并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复述出来;再结合故事说说作者在这首诗中想表达的情感。在全面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学生理解了王昌龄在诗中寄托的爱国思想:在国家遇到外敌侵略时,我们要抗击外敌、保家卫国;尤其是那些有才能的人,要勇敢地站出来。学生认为,这样的爱国思想需要传承。作为一个小学生,一定要努力学习,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逐渐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为祖国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根据题材的不同,古诗词表达不同的情感,营造不同的意境。战争题材往往表达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以及浓浓的爱国情怀;托物言志题材往往表现诗人的高尚人格和远大抱负;借景抒情题材往往表达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以及对祖国江山的热爱之情;赠友送别题材往往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闲适隐逸题材往往表达诗人远离世俗、淡泊明志的思想情感。古诗词的意境需要教师、学生深度品悟。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体悟古诗词的意境,还要将其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领会并实践古诗词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总而言之,古诗词中蕴含的识人、知事、修身价值是无限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有品德的人才,古詩词中蕴含的育人价值能给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丰富的教育模板。开展古诗词教学,能给德育工作带来新的契机,渗透以古诗词为主的丰富的德育教学内涵,营造直观的道德学习情境,有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从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相关的历史小故事及古诗词文本内容这四个方面,深度探索古诗词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从识人、知事、修身这三个方面学习、思考。古诗词的育人价值不是泛泛而谈,教学的落脚点始终是生活实践,否则其育人价值就无法充分实现。古诗词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能够给予学生灵魂的洗礼,通过了解古诗词的人、事、物,学生能掌握识人、知事、修身的方法,懂得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道理。

[ 参 考 文 献 ]

[1] 范元龙.利用古诗文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J].新课程学习(中),2015(4):15.

[2] 李晨.审美教育视野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2.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修身育人价值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论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傅雷家书的修身思想研究
大学生如何才能放飞梦想播种希望
在家风建设中如何增进亲子教育
明清家训“修身、齐家、处事”思想探析
幼儿园规则教育的价值探寻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