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到化境自成形

2023-02-11邵玥姣

中国美术 2023年6期
关键词:雕塑家观者不锈钢

邵玥姣

“中国姿态·第六届中国雕塑展”(以下简称“中国姿态展”)由中国雕塑学会、湖北美术馆共同主办,由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孙振华、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担任总策展人。作为三年一届的全国性雕塑学术大展,本次展览阶段性地反映了中国雕塑界近年来的创作成果。在展览中,我们既能看到艺术界前辈的辛勤耕耘,又能看到后起之秀的奋勇向前。当代雕塑家对本土雕塑的发展前景尤为关心,其作品中展现出了强烈的文化自信,这说明每一位雕塑家都在通过潜心创作推动着中国雕塑向前发展。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展出的百余件雕塑作品皆呈现出多元化的材料属性,本文即就此展开讨论。

一、对传统雕塑材料的继续探索

泥土、陶、瓷、蜡、青铜等是传统雕塑作品中的常用材料。它们塑形方便且各具特色,如陶、瓷等烧制成形后可以保留材料自身的特性,青铜分铸的工艺可以还原雕塑家创作时的状态。近年来,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大量金属材料,如不锈钢、铝、钢等成为制作雕塑作品的主要材料。随着锻铜技术和不锈钢无缝焊接与抛光工艺的成熟,雕塑作品的视觉表现方式愈发多元。就材料加工而言,雕塑家在塑造作品的过程中会面临许多偶然因素,比如每块木头的木纹、疤痕不同,石头内部的结晶不同等,这些都会影响雕塑家的创作,也会引发雕塑家的创作灵感。

木材料因其容易获得、制作工艺简单、制作时会产生很多偶然惊喜,而成为雕塑家广泛使用的材料。许多雕塑家都为之着迷。罗丹的“渡瘿——乐器”系列作品即采用了木雕制作中常常回避使用的“木结”作为表现的主体。“木结”其实就是树的结疤,是树木在受伤后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结构。创作者将“木结”制作成美丽的乐器,以此隐喻生命中出现的坎坷终将会被时间抚平,最终凝结为一个光辉的生命印记。石材同样也常常被雕塑家使用。其质地坚硬,历史悠久,被很多雕塑家所青睐。窦付坤的《∠45°》就是以不同的石材为载体来表现中国的经典著作。创作者在作品中保留了石材破损、碎裂、磨蚀的痕迹,以此揭示今人在精神追求方面的缺失。

除了木材和石材外,本次展览中也有以青铜、不锈钢等材料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品。孟庆祝的《凡心炽热》采用了常见的青铜作为雕塑材料。作品保留了泥塑的质感。青铜在高温锻造下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冰冷的外表下仿佛可以散发出温暖的气息。由于不锈钢的延展性比铜差,刚度比铜强,不锈钢的锻造与铸造较青铜更为复杂。不过,不锈钢镜面抛光的效果特别突出,尤其与灯光辉映时会呈现出特殊的视觉效果。朱尚熹的《人工智能岛》即是用不锈钢打造了“矩阵式二维码”,生成了一座三维的岛屿。造型抽象的“岛屿”在光影中呈现出斑驳、奇幻的视觉效果,仿佛令观者置身于未来世界。

雕塑是造型的一种呈现方式,是形体与材料一次次碰撞下的情感实验。当一个雕塑家不断重复使用某种材料、不断强化某种材料的特性时,其风格化的语言便会显现出来。

二、新型材料的创新实验

雕塑的物理属性赋予了其特有的观感和触感。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废弃的电子器件、建筑材料和在传统雕塑中不曾出现的柔性材料,如纸、布、羊毛等,都被雕塑家应用到了作品的塑造当中。王雷在创作《再见经典》时使用了旧报纸这种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材料作为创作主体。报纸作为大众宣传的媒介,曾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艺术家采用搓线、编织的方法赋予纸媒新的文化属性,用一针一线编织出段段古今对话,体现了对传统传播方式的反思。作品中经典仿古椅子的造型体现了创作者对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关注。合艺术小组(按:由康悦、钱亮、付廷栋三人组成)创作“羊毛物语”系列作品时用羊毛、毛毡对瓷片进行了精细的还原与复制,在穿针引线的过程中将历史碎片展示于世人面前。杨光在创作《临风》时利用电子废弃垃圾作为材料,创作思路始终围绕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以及当代生态环境出现的问题而展开。岳艳娜的《“时间”系列作品之西西弗斯》是一件动态雕塑装置。在古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将巨大的钟表推向山顶,之后钟表又滚落下来,周而复始、永无止境。作品中,电子元素与影像的加入拓宽了雕塑材料的维度,表达了艺术家的人生思考,引发了观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综上,雕塑家在创作时调动丰富的想象力,不断尝试使用新材料,将多种材料有机融合,使雕塑作品不仅具有了空间意义,还在时间维度上有所延伸。

三、多种材料在空间的融合

本届“中国姿态展”在武汉、上海双城开展。在不同的展览空间内,雕塑家使用多种材料语言,强调材料与空间的融合,以此丰富了观展方式,提升了雕塑的表现力。王朝勇的《古镇》表现了古镇的美景。在湖北美术馆中,该作品的三个部分被集中在一起展示。画面是纵向的,观者可以从高低错落的楼宇中感受小镇的魅力。在上海美术馆中,展馆的空间形态使得作品的视觉轴线被拉长,作品变为如同《清明上河图》般的横向画轴,古镇中的景象以平面化的形式一一展现出来。这两种展陈方式显然能够带给观者不一样的视觉体验。谭勋的《彩虹中国艺术计划——“景观”系列》采用了吊装的方式,将山西民居、菜市场、载人三轮车等城市景观用彩钢呈现出来,以此对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作出积极回应。

在展览空间采用不同的布展方式可以丰富雕塑的视觉表现力,唤起观者对时代的记忆。近年来,越来越多雕塑家将雕塑本体作为研究对象,获得了全新的创作体验。

四、互动性材料语言的使用

本届展览运用多种数字科技手段,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观众仿佛可以与雕塑直接对话。汤杰的作品《—·丨》是一个巨型装置,其中安装有电子元件。隨着装置的启动,圆形的铁片如同波浪般有规律地转动起来。谷德昊的《她》是以木材、电机等综合材料构成的木雕装置作品。观者接近作品时,会看到窗边露出一只灵动的眼睛,充满了趣味与故事性。

近年来,声、光、电等媒介在艺术领域得到了普遍使用。光影的变换与互动性的增强使雕塑不再是一件孤立的作品,而成为一种可以与观者进行情感交流的媒介。我们期待在今后的各类雕塑展览中可以看到更多有创意的雕塑作品。在“中国姿态展”中,很多中国艺术家在雕塑作品中彰显了文化自信。“当代雕塑艺术中的知觉样式不是任意的,它不是一种由形体和色彩组成的纯形式作品,而是艺术家对于各自民族的传统文化、哲学与人文精神的理解的综合表达。雕塑家对于材料与形式的表现,使他成为传统精神和自我观念的准确解释者。这样,观念就存在于材料之中,存在于材料的表现之中,存在于艺术家对于材料的理解与处理之中,这或许是中国雕塑艺术在今后十年中需要全力以赴、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用雕塑之美展现生活之姿,用雕塑之美彰显自信之态,用雕塑之美诉说中国故事,用雕塑之美凝铸华夏之魂,是中国雕塑艺术发展的大趋势。

猜你喜欢

雕塑家观者不锈钢
端午节观龙舟赛
80t不锈钢GOR底吹转炉工艺设备改造
你知道不锈钢中“304”的含义吗
不锈钢微钻削的切屑形成与仿真分析
雕塑家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OCr18Ni9不锈钢的微小孔钻削
心中的风光
当代雕塑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