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析

2023-02-11刘国仲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年35期
关键词:生活化物理探究

刘国仲

(甘肃省会宁县柴家门镇初级中学,甘肃 白银 730700)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明确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并强调课程教学要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习生长点,以具体事实、鲜活案例、生活经验和基本概念等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基于此,科学开展生活化教学则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从实践层面来讲,初中物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生活化教学.

1 整合生活化教学内容,引导物理学习

教学内容是教学实践的载体,在讲解初中物理知识时,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情境优化教学内容,充实教学案例,让学生深刻体悟自然界、生产、生活与物理的密切关系,引导其“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提升物理学习效果.

例如,“汽化”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通过联系现实生活,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并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结合教材引入常见的生活化情境:(1)一杯敞口的水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水少了许多;(2)挂在阳台晒的湿衣服,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干;(3)在家中烧水,水已经开了,再用大火加热,锅中的水也会减少.

这些情境能够让学生对“汽化”和“液化”形成初步认识.接下来,在新课讲授环节,教师根据“蒸发”这一概念,联系生活经验引入了两项探究活动:其一,用棉花蘸酒精涂抹自己的手背,观察酒精的变化,谈谈自身的感受;其二,观察桌面上温度计的示数,然后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酒精,再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通过学生的体验和观察,教师引导其总结:蒸发是吸热的过程.此外,教师还结合生活实例,提醒学生在洗澡、游泳后要及时擦干身体,避免着凉.教师根据“沸腾”这一概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沸腾的实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示重点观察水沸腾前后水中气泡的多少、大小的变化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沸腾时的特点: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此外,教师还结合生活案例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青藏高原上的水永远无法加热到100 ℃.在巩固提升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夏天吹风扇会觉得凉快?”“为什么狗在夏天会热得伸舌头?”等问题,以此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认识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1].

2 设计生活化实验活动,组织物理探究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发其猜想,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各种器材展开实验探究,进而探索物理规律,提高其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认识.

例如,在“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设计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实验,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对声现象的理性认识.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声音的传播介质,分别设计如下实验活动:第一,探究声音是否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教师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断出声音可以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然后利用虚拟实验3D交互课件“真空罩中的闹钟”,向学生介绍3D课件中的实验器材,闹钟、真空罩和抽气泵,并让学生分组探讨,设计探究实验.接下来,邀请一名学生阐述自己的实验计划,并让他走上讲台操作3D交互课件,完成实验,引导其余同学观察实验操作步骤和现象,发现“当真空罩的空气被抽走时,闹钟声音会逐渐变小,但再次打开真空罩气阀时,空气回到真空罩,此时就又能听到声音了”.最后,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无法在真空中传播.第二,探究声音是否可以通过固体传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空气,声音还可以通过什么传播”,并由学生回答初步得出结论“声音还可以通过固体传播”;再次打开虚拟实验,播放实拍视频“探究声音能否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中关于“土电话”的部分,引导学生学习“土电话”的使用方式,并着重强调实验时要将棉线拉直,否则会影响效果.接下来,分发“土电话”实验材料,带棉线的一次性纸杯,让学生分组进行体验.一端的同学对着一次性纸杯小声说话,另一端的同学将一次性纸杯对着耳朵.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得出结论,声音通过棉线得到传播,说明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在这一实验教学中,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的经验提出问题,并组织课堂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促使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结论,从而提升学生动手实验的乐趣,也让学生对生活中各种声音的传播形成了更加系统的认识[2].

3 运用生活化教学语言,启发物理理解

语言是一门艺术,在教育教学中巧妙地利用这门艺术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初中阶段,学生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会接触到许多相对抽象的概念,而如何将这些抽象概念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则是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教师可以将生活化语言融入物理概念的讲解中来,巧妙运用语言的艺术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物理学习效果.

例如,“功率”和“机械效率”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学生容易混淆或者理解不透的概念.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效区分并理解这两个概念,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个小故事,并利用生活化的语言加以讲述:有一名初二学生叫“小飞”(因为做题快而得名),每次作业都主打一个“飞快”,至于做的对不对他就不管了,每次教师批改作业时,小飞的“正确率”十分不理想,十道题只有两三道是正确的.有一次,物理老师在下课前10分钟为全班同学安排了练习题,还剩2分钟下课时教师问谁写完了,只有小飞自己举手.这时班上小A说了句:“老师,他做题功率大,效率低!”请问各位同学,你知道小A对小飞的评价是什么意思吗?学生通过讨论后认为是说小飞“做题快,对的少!”教师就此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小飞做题快的?学生纷纷回答“每次一起做题,相同时间他总是做得多”“做相同多的题他用时最少”,教师基于此,对“功率”这一概念进行了说明,引导学生基于这一故事进行理解[3].在这样的教学指导中,教师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生活化的物理语言,降低了学生概念理解的难度,实现了不同概念的区分和辨析,也为学生利用物理语言解释现实生活奠定了基础.

4 安排生活化课后作业,促进物理应用

作业是学生达到物理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有效的作业,可以巩固课堂知识、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其创造思维.教师应为学生设计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内容,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力学”相关知识后,教师为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为学生设计了分层作业:

第一,基础性作业.

(1)人用手抓住绳子提起一条鱼,鱼受到向上的拉力,这个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

A.地球 B.手 C.绳子 D.鱼

(2)在下面所指出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A.手对弹簧的拉力 B.人对跳板的压力

C.手对弓的拉力 D.磁铁对小球的吸引力

这两道基础题中所展现的力学现象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生通过解题可以思考课堂上所学的力学知识,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从而对生活中的力学现象形成更加理性的认识.

第二,拓展性作业.在网络上,一位中学物理教师带领学生用塑料瓶制作的水火箭发射成功,迅速走红!舱体主要由饮料瓶衔接而成,把水注入“动力舱”,加入高压,在反冲力的作用下,“水火箭”即能快速升空.水火箭升空时,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使水火箭获得上升的推力,该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填“空气”或“喷出的水”).该题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掌握物理的研究方法,并在生活情境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第三,个性化作业.请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制作一个气球动力火箭.这一作业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创造生活,激发学习欲望,提升其理解并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4].

5 组织生活化拓展活动,实现物理迁移

在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真正领略物理现象中的美妙,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教师可以依托现实生活,设计拓展活动,促使学生回归生活,真正体验运用物理,发展物理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了“内能”相关知识后,教师设计拓展学习项目“保温饭箱再设计”,并构建情境,引发学生共鸣:在学校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和同学们一起共进午餐,但随着天气的转凉,饭箱的保温功能又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情境中学生联系生活表达了自己对于保温饭箱的意见,教师则趁机提出本质问题:热传递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运用?并结合实际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如何提升饭箱的保温性能?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走访食堂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现在所用保温饭箱的材质,密封性能等,发现饭箱保温性能不好的原因,小组再通过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完成制作.这样的拓展性活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经历了“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进行实验—完成设计图纸—完成饭箱成品制作”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调研、自主设计、自主问答、自主展示交流等,有效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物理应用价值的认识.

总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教师应继续深入实践,从观察生活现象、重现生活情景、截取生活片段、留心生活疑问、关注生活用途、开发生活教具、布置生活作业、解决生活问题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初中物理教学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策略,深化对生活化物理教学的认识,将物理融入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生活化物理探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只因是物理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处处留心皆物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