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品存格 尚动激趣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探索

2023-02-11陆君锋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第五小学20005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年23期
关键词:情境游戏体育

陆君锋 (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第五小学 200050)

随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颁布与实施,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地投入教育改革浪潮,接受新思想,创编新方法,为教学效果的提升不断进行实践与探索。体育教师在接受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新课程标准培训后,对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理论有了不同程度的理解和把握,满足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探索,完善其体育教育的专业理论结构与实践方法。

体育课作为强身健体、培情润智的途径之一,对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围绕“求品存格 尚动激趣”教学主张,立足于小学体育教学现状,通过研究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路径,从体育学科的德育功能和动趣教学这一视角,围绕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分析体育课堂中的教学问题,构建解决方案,为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创造条件。

一、融入“求品存格”, 让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健身育人

1.明确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中融入“求品存格”的培养意义

新课标提出实现从课程本位、知识本位到育人本位、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根本转型,这种观念符合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应特别注重体育核心素养的体现,探索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重点,突出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把控,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的品格与关键能力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为今后的体育课堂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追求体育品德,掌握运动技能过程中体现健康行为,提升自身的必备品格,这就是“求品存格”的意义所在。

在体育核心素养背景下,必备品格的培养可以改善学生的运动技能,使之形成健康的体育行为,塑造良好的身心,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能促进学生体育情感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从价值取向分析,“求品存格”融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实现教学目标,促进教学目标与社会发展相契合。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课程核心素养创新教学模式,解决这两者间的有效衔接,才能使学生长远发展。

2.“求品存格”在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中的重要途径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求品存格”因素的融入,属于深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支持性教学情境,使体育教学与学生个人形成直接关联的场域,包括线上课堂虚拟教学情境的设计和线下课堂真实的教学情境设计。

教学情境设计最终要在真实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其教学情境设计来自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教师要把“求品存格”育德要素的真实教学情境有效地嵌入到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中。同时,教师要重视“求品存格”德育要素的融入。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情境设计时更灵活自主地选取德育素材,发现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存在的不足,及时制订针对性改进方案。

二、融入“尚动激趣”, 让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动趣兼备

1.“尚动激趣”的设计理由与原则

学生都喜欢有温度、有体感的体育课堂教学,喜欢游戏化的学习内容,喜欢情景化的学习体验,喜欢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学生对体育学习才会感兴趣,会主动去学,主动去用,让运动成为生活习惯养成和生活方式提升的载体,慢慢就可以形成一定的运动能力,养成健康行为习惯,具有体育品德素养,拥有正确的价值观。

要做到有体感的课堂教学设计,体育课堂就要具有科学性、实践性与趣味性,通过游戏的方式激趣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动”“动中练”。可能会有不少体育教师心中会有这样的顾虑,担心学生只“玩”不“学”的情况出现。其实这种担心是在没有系统地进行体育学习内容设计的情况下产生的。教师在追求体育课有趣、好玩的同时,要注重体育学习内容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遵循适用与安全的原则,通过这种方式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一是适用性原则。教师应该选择大多数学生都在进行的游戏,运动负荷要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不可盲目选择一些“少数人参与、多人等待”的游戏,要选择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的游戏,一定要剔除那些流于形式、花架式、表演性质的游戏。贯彻这一原则的关键是游戏的难度应该适合各年级学生的年龄段。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身体处于生长期,游戏活动如果超出其能力范围,就违反了健康常识,违背了学生的生长规律,反而对学生的身体是有害的。其实,小学生对游戏难度也有判断力,他们会对某个游戏项目进行分析,多数情况下学生会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游戏,对那些步骤复杂、难以理解与操作难度大的游戏会失去兴趣,这时繁琐游戏的实施可能性就会随之降低。只有适合的游戏,才能让学生在游戏中最大限度地释放天性,才能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其运动能力、理解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当然,游戏的教学设计也一定要考虑心理学中的“最近发展区”问题。游戏要适当具有挑战性,可以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实”,激发他们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养成敢于竞争的品格。这样的游戏设计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才能取得体育课堂教学的最大实效。

二是安全性原则。学生天性活泼好动,遇到喜欢的游戏会显得异常兴奋。这时,如果教师的提示与干预不够,游戏过程就会出现安全隐患。所以,教师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体育器材的使用,以及游戏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因此,在游戏设计时,教师要做到:保证游戏空间的安全,检查场地与器材的安全情况,尽可能地避免自然因素的干扰;游戏开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讲解方法与规则时要提出安全要求,对安全注意事项进行必要的指导,必要时要进行讲解,并示范处理安全事故的方法;游戏开始后,教师应该全身心地投入指导,时刻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确保其在运动过程中不发生意外。

2.“尚动激趣”教学实践

一是游戏化的设计让学习内容在体育课堂中“趣”起来。追求有趣味的体育课,营造有趣、活泼的体育课堂,让学习内容在小学体育课中有趣起来至关重要,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各种活动。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形式,在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进行学习内容的游戏化渗透,采用简单、有趣、多样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例如,在“快速跑”学习内容设计时,教师要考虑设计的趣味性,把学生吸引到活动中来。前脚掌跑练习可以设计“跳绳”游戏,让学生用掌声作为跳绳的节奏,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训练了前脚掌跑,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又如,“四方寻宝”“踩尾巴”游戏完成了耐力跑的教学任务。再如,“足球运球”的学习内容进行“足球训练营”“足球岛登陆”等全浸润式的游戏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运动的过程中提高动作技能,培养学生自觉并乐于体育锻炼的习惯。游戏化学习内容的合理设计,可以丰富教学形式,让学习内容在丰富的体育课堂设计中“趣”起来。

二是情境化的创设让课堂中的学练体验“动”起来。传统重复练习的学习方法容易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热情。大部分小学生都认为体育课就是“玩”的课,教师应利用好学生“玩”的心理,顺应其天性,吸引低年级学生跟着“玩”起来、中年级学生学着“玩”起来、高年级学生自己“玩”起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与终身体育思想,这也顺应了新课标实施中确立的课程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一些自主设计游戏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成为游戏的主体,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创设运动情境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自主锻炼,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在一次教学设计时,教师创设了“夺宝奇兵”的游戏情境:学生扮演一个个小奇兵,伴随着背景音乐的开启和停止,在模拟古堡中闯过一道道障碍,最终收获宝贝—能量球。情境化的学和练过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足球快速运球、变向的技术。鉴于学生积极性很高,教师决定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以小组合作形式尝试自主创编情境化游戏,并和伙伴一起“玩一玩”。学生利用在舞蹈中学习的技能,充分进行游戏创编,并研发出命名为“足球岛登陆”的主题情境游戏,产生了很好的课堂效果。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在丰富的学、练体验中“活”起来了,综合能力也获得提升。

体育课堂教学的设计初衷是以顺应学生的天性而教,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设计中体现“尚动激趣”成为体育课“活”起来的杠杆,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向往,学会伴随终生的运动技能。让体育课堂学习成为学生素养提升与运动习惯养成的载体,让每一个孩子在体育课堂中发掘自己的潜能,实现更多的可能,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从而实现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情境游戏体育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护患情境会话
2016体育年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们的“体育梦”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