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四翼”视角的地理大单元教学研究

2023-02-11侯二菊江苏省沛县中学2216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年23期
关键词:跨学科评价能力

侯二菊 (江苏省沛县中学 221600)

高考评价体系的“四翼”视角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包括了解与应用学科知识(学业翼)、发展创新思维(创新翼)、培养道德品质(品德翼)、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能力翼)。这个理论框架旨在打破传统的单一考试导向,鼓励学校和教育者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和各项能力发展。通过整合学业、实践、品德和创新,旨在培养更具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学生,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多维素质人才的需求。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四翼”。基于高考评价体系“四翼”视角的地理大单元教学通过引入创新元素、问题导向地理教学、跨学科整合以及实践活动等方法,提供了一种丰富、多维的地理大单元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满足高考评价体系“四翼”视角的要求,使学生的全面素养能够得到综合提升。

一、高考评价体系“四翼”的理论框架

高考评价体系“四翼”是我国高考(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概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该框架强调高中教育的四个核心维度,分别是学业翼、能力翼、品德翼和创新翼。学业翼主要评价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的学业成绩和学科素养,包括学科知识和学术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术才能,为其进入高等教育机构提供必要的学术基础;能力翼侧重于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和实践能力培养中的表现,包括综合素质和实际技能,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应对职业和社会需求;品德翼主要评价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德,使其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创新翼强调评价学生在创新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中的表现,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和经济挑战。

二、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原则

在地理教育中,针对地理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有一些指导性原则,旨在帮助教育者更有效地教授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原则中较具代表性的原则如下:一是整合性。将不同的地理主题、概念和技能整合到一个大单元中,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系统和地理的综合性质。这意味着教师不能仅仅关注独立的地理概念,还要展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二是问题导向。教师应将教学设计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或挑战展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和探究。通过提出问题,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地理现象并积极参与知识的建构。三是跨学科。鼓励地理大单元与其他学科融合,以促进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地理可以与历史、科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世界。四是多元资源。利用多种教材和教育资源,包括图书、数字资料、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图和多媒体资源,以支持学生的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些原则有助于确保地理大单元教学更具有深度和综合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同时培养其综合素质。地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公民意识的学生,这些原则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三、基于高考评价体系“四翼”视角的地理大单元教学策略

1.将学科知识与实践活动整合,提高学生“能力翼”

整合学科知识与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并将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其更深入理解和牢记地理概念。合作项目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解决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实地考察地理场所,在大单元教学中设计模拟项目,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教师还可以引入真实案例,将地理知识与项目结合,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规划项目,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鲁教版高一地理教材必修第二册中的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为例。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完成“人文地理社会调查”这一单元活动。在这个单元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附近的城市,考察城市规划、建筑风格、交通状况等,并记录观察和体验。回到课堂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实地考察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展开讨论和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个虚拟城市项目,要求学生规划城市布局、交通系统、绿地和住宅区,并要求学生考虑人口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等因素,创建一个可持续的城市模型。教师可以介绍一个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如城市扩张导致农田减少和生态系统破坏。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如推动城市规划中的土地保护政策或生态恢复项目。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城市相关的课题,如研究本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并为改善社区环境提出建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讨方案、制订计划,并向班级展示成果和建议。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学到地理知识,还能培养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等“能力翼”,使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2.开展问题导向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品德翼”

在地理大单元教学中,问题导向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品德翼”的重要途径。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探讨伦理、社会和环境问题,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讨论伦理和价值观相关的地理问题,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并学会尊重生活中的多样性。在地理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与地理相关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并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选取具有伦理和社会问题背景的案例,引导学生研究和分析,从中学习道德和社会价值观。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或环保项目,实际参与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以鲁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中的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为例。在讲解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讨论资源开发对当地社区的影响。例如,采矿活动可能导致环境破坏。教师要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然后对此展开深入的讨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资源保护或可持续发展的社区项目,如植树造林、水资源管理或废物回收。通过实际参与,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地理问题,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通过这些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地理知识,还能够培养“品德翼”,认识到自己作为地球公民的责任,积极参与解决地理问题,为社会和环境做出贡献。

3.实施大单元跨学科整合,综合学生“学业翼”

在基于高考评价体系“四翼”视角的地理大单元教学策略中,实施大单元跨学科整合,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可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问题和挑战,促进学生“学业翼”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大单元跨学科项目,要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另外,为实施大单元跨学科整合,学校还可以组织各学科教师合作,共同探究跨学科问题。

以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中的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为例。在讲解第二节“水圈与水循环”时,教师要求学生对某个地理区域的气候和气象特点进行研究,同时需要考虑气候对该地区农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学生可以与生物教师一起合作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植物和动物种群;还可以与数学教师合作,研究气象对当地农业产出和经济的影响。地理、历史和语文等学科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合作研究一个特定地区的气候历史,如古代气象事件如何影响当地历史事件和文化发展,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候和历史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种跨学科整合的方法,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更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促进学生跨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助力学生“学业翼”的发展。

4.地理大单元引入创新元素,锻炼学生“创新翼”

在基于高考评价体系“四翼”视角的地理大单元教学策略中,引入创新元素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创新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另外,创新涉及多个学科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包括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领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地理项目,要求学生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以鲁教版地理教材必修1中的第一单元第三节“人口合理容量”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城市社区并提出创新项目,让学生改善该城市社区内的人居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设计一个智能交通系统,运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来减轻交通拥堵和降低空气污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城市地理数据进行分析,以识别城市规划中存在的土地利用不当或环境污染点问题,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创新的规划建议,以改善城市的环境。

通过这些创新元素的引入,学生将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创新翼”,培养创新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做好准备。

四、结语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四翼”视角的地理大单元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本文通过引入创新元素、问题导向地理教学、跨学科整合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方法,旨在为地理教育领域提供一种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能力翼”“品德翼”“学业翼”和“创新翼”的发展,培养更多具备全面素养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跨学科评价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抄能力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