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红色教育探究

2023-02-11许传红福建省政和县星溪小学3536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年23期
关键词:红色文本语文

许传红 (福建省政和县星溪小学 353600)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和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创造的,是拥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育人价值。小学生正处于认识社会和世界,形成正确价值观和健全人格的关键阶段,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有效融入、深度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精彩的红色故事、生动的人物形象,带给学生灵魂上的浸润和思想上的启迪。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要求:“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精神。”小学生本身具有极强的模仿性与可塑性,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语文教材在编排时已经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双线并列”的设计模式,教材中引入了大量的爱国主义题材内容,其中具有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尤其醒目。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通过全面深入开展红色教育,可以让广大小学生充分了解中国的红色革命历史,从内心萌生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对国家的深厚情感,努力成长为时代新人。

一、小学语文中融入红色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牢牢把握育人方向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它将育人目标放在首位,更加重视课程的思想性,为我们解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大问题,也为我们正确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就我国国情而言,教育应该培养思想政治正确、身心健康、具备综合能力的优秀人才,实现这个目标是一个漫长过程,必须从小抓起,打好思想基础。小学语文的良好承载性,为红色资源的融入并开展红色教育提供了有效支撑,以红色文化来充实小学语文教材,以红色精神来指引教育教学工作,保证我们的教育始终围绕培养人、铸造人、引领人这个中心命题,实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

2.有利于传承弘扬革命传统

伟大的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引导人民群众通过千辛万苦,实践、奋斗出来的,寄托了千千万万革命志士和英雄先烈们的远大理想、深沉期望,他们不惜以自己的宝贵生命来换取革命胜利,换取国家富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将这些红色精神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小了解、认识中国革命,正确看待中国革命事业,同时,在学习语言文字知识的过程中,同步提升思想修养、政治觉悟。在红色精神的指引下,向革命先辈看齐,学习他们不怕吃苦、不惧危难、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大无畏、大公无私的优秀品质,从而逐步成长为有理想、有信仰、有知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有利于推动语文教学创新

语文课程不只是单一的语言文字知识传递,更多还在于文化、文明的传承,即以文载道、以文喻道,而这个“道”就是“主流价值观”,包括政治信仰、文化自信、创新发展等内涵。红色文化及精神为语文教育教学提供了充足且重要的素材资源,这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既有文字记录(历史文献、红色文学作品等),又有实物支撑(革命遗址、器具物品等),这就让小学语文红色教育可以实现课内、课外的一体化连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相互统一。

二、小学语文中的红色教育策略

1.深挖教材文本,传承红色基因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经典红色作品,传递着丰富的红色精神,这些作品本身或作品背后关联了很多真实感人的红色故事,这些都可以作为小学语文红色教育的有效补充。

一是文本场景再现。在课堂中,可以按照文本内容恰当地融入相关红色故事,利用故事中的英雄强大的感召力以及动人的情节,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强化红色基因传承,这样的教学比空洞说教更能说服学生,能够指引学生走向学习深处和提升思想高度。例如,在学习《开国大典》时,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抓取文本中的有关数据、时间等的关键词,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开国大典》的影视片段,以此直观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大场景,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形象。

二是文本故事引领。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文内容,还需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延伸,比如,根据《开国大典》中播放的《义勇军进行曲》可以顺便向学生介绍爱国音乐家田汉和聂耳,介绍歌曲创作的背景故事,同时,推荐学生观看爱国电影《风云儿女》。当读到“人民空军排着人字形,飞过天空”时,可以为学生播放红色视频资源《我和我的祖国》,同时讲述林志远为了保证在开国大典上顺利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国旗而争分夺秒地反复试验,最终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使命。为了国旗的这一次升起,中国共产党人付出了大量心血,从建党到建国经历了28年,共产党人、革命先辈为此做出了难以想象的奋斗、牺牲,多让学生听一听这样的红色故事,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国旗是多么神圣,国家独立、富强是多么的重要,从而在内心深处种下红色基因的种子。

2.改进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形式

以往的语文教学手段相对单一,灌输式、填鸭式等现象并未被彻底消除,导致学生缺少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此,我们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改进教学手段,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融入红色资源,提升课堂教学内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意愿,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参与性。

一是将红歌引入语文课堂。如根据毛泽东《七律·长征》创作的电影《长征》的插曲《红军不怕远征难》,在教学《七律·长征》这一课时,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这一经典歌曲,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唱红歌比赛,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愉悦且充满红色教育氛围的学习空间,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更关键的是学生通过演唱,也更容易记忆诗词和深入理解革命先辈的豪迈乐观精神,懂得革命的艰辛,了解长征精神的伟大。

二是多形式诵读红色诗文、名篇。课堂上,通过教师领读、诵读、混读以及角色扮演阅读等多种阅读形式,让学生深读、细读,切实从文本中找到语感,体会红色精神,从内心受到红色洗礼。比如,在教学《军神》《清贫》《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些课文时,语文教师就可以根据文本内容,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以文本中人物的语气来进行故事再现。如《军神》中沃克医生与刘伯承之间的对话,《清贫》中方志敏与国民党士兵之间的对话等,学生带着情感去阅读文本,感受主人公的真实心情,从而深刻理解红色精神,实现有效阅读。

3.开展实践活动,延伸红色教育

一是不断拓展红色宣教渠道。需要加强对校内可用资源的有机整合利用,除了语文教材中的红色课文外,教师还需要借助学校图书馆、校园广播及少先队活动室等,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发掘和宣传,同时,组织班级、校园“红色读书会”,语文教师向学生推荐经典红色读物,学生撰写读后感、交流读书心得,自制红色诗文卡、手抄报等;利用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开展“红色诗文朗诵”“红色故事讲述”等活动;定期举办“童心向党”红色征文活动、“爱国爱家”儿童书画比赛活动等,鼓励各班学生积极创作,语文、美术教师及家长等给予学生写作、绘画等方面的指导,各班评选出优秀作品并通过校园宣传栏、校园网络平台及校园广播进行展示、推广。

二是搭建红色教育大课堂。学校及语文教师应重视开展丰富的红色研学实践活动,可以结合课本内容,确立红色教育主题,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革命战斗遗址、红色文化博物馆、本地烈士陵园及伟人和英雄故居等,让学生亲身感知、感悟。也可以组织学生到上述场馆担任红色文化宣传志愿者,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向其他参观者讲解红色文化、红色历史故事,进一步加深印象。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将语文课内红色教育有效延伸到校外空间,为学生搭建一个更宽泛、真实的红色文化学习平台。

三、结语

红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面结合和深度融入是新时代深化教学改革创新的要求,是培养小学生红色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按照《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2022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语文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结合语文课程特点、小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能力,深挖教材红色文化素材,推动红色基因传承;积极开展多元化的红色实践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并构建小学语文课内、课外的红色教育大课堂,以此将红色的火种埋进学生心田。

猜你喜欢

红色文本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追忆红色浪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