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学评一体化”实践 看教师“四力”的价值

2023-02-11葛艳霞

中国教师 2023年2期
关键词:工业革命工厂评价

葛艳霞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出台后,要求“知识导向”型课堂转向“素养导向”型课堂的呼声日益高涨。面对挑战,历史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案,增强“四力”,整体思考课程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并在自己的专业能力范围内做出正确的课程决定,让“教学评一体化”真正落地。本文以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例,分析教师“四力”在专业性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作用。

一、清晰适切的学习目标是“教学评一体化”有效落实的前提

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课为例,教师如何确定学习目标才能有效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1. 研究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内容要求如下:“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初步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据此可确定:“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核心目标,“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核心概念,“初步理解”是行为标准,“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则是行为条件。“理解”具体可表现为“解释、说明、比较、分类、归纳、概括、概述、区别、预测、推断”等行为动作,提炼出关键要素是突破“第一次工业革命”核心概念的具体表现。教师先对核心概念和目标进行扩展和剖析,整体构建起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再根据行为标准和知识体系确定具体的行为表现和表现程度,具体见表1。

2. 分析教材

本课是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的第一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开始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厂手工业阶段到机器大工业阶段的一次飞跃。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课程的3个子目主要展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生发展过程、主要代表性成就及主要影响。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影响表述并不全面,用几项主要成果概览过程,不利于突破核心概念,教师需要补充相关史料,帮助学生学习。

3. 分析学生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角度分析,蒸汽机、火车、铁路和工厂等知识和概念并不陌生,这并不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必须将这些成果置于具体的时代背景下。背景分析中的“市场需求”“生产力发展”等术语放在世界史的宏大视野下学生难以理解。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分析归纳简单史料的能力,教师可以补充相应的图文史料,创设更直观、丰富、具体化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深化认知。

综合上述思考,教师确定如下3个学习目标。

(1)联系所学知识并结合史料,多角度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爆发在英国的原因。

(2)阅读教材,梳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据此并结合材料提炼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

(3)研读图文史料,合作探究,从正反两方面归纳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英国乃至全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

3个目标清晰明确,有利于教学基于学习目标达成“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课堂评价”的一体化。

二、恰当设计评价任务是“教学评一体化”有效落实的关键

指向学习目标达成,遵循逆向设计原则,教师为本节课设计了3个评价任务。

任务一:揭秘“第一家工厂”的诞生密码

1769年,阿克莱特在诺丁汉地区建立了他的第一家工厂,从此走上发迹之路。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至少从4个角度思考:阿克莱特为什么会在英国最早建立纺纱厂?

任务二:探索“工厂井喷式现象”的条件

从1769年到1783年的十几年间,阿克莱特先后建立了十几家工厂,请你思考:这一期间工厂大量出现的条件有哪些?

任务三:探究“工厂传奇”的是与非

阿克莱特曾说:“如果我能活得相当久,那我就能富有到可以把国债还清。”“工厂”在那个时代缔造了无数个像阿克莱特一样富有的人物,深刻地影响了那个时代的发展。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小组讨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至少从4个方面进行表述。

首先,3个评价任务与学习目标一一对应,是学习目标的具体化、操作化,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当然,在教学实践中,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的设计并非一定一一对应,可能呈现出“一对多”或“多对一”等情况。

其次,教师为3个评价任务创设了真实情境,以阿克莱特一生的创业史串联起3个任务,通过“‘第一家工厂的诞生密码”“‘工厂井喷式现象的条件”“‘工厂传奇的是与非”3个揭秘激发学生兴趣。任务循序渐进,思维逐步进阶,人物贯穿始终、真实有趣,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教师从学情出发,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对复杂任务进行拆解,以“活动链”或“子任务链”的方式搭建学习的“脚手架”,确保学生能够“学会”。以任务二为例,教师进行了如下分解。

第1步,学生需要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成果,可以通过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事实性知识。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师以表格的形式从4个维度引领学生提取关键信息,这既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又有利于训练学生提取“关键有用信息”的能力。据此,教师设计了活动一:

填一填:自主阅读教材,用3分钟的时间快速梳理下列表格。

第2步,学生需要理解这些发明成果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从而建构起对第一次工业革命进程和概念的认知。教材中有表述,是否阅读教材结论就能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各项发明成果的作用?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参与的热情?如何在平淡的文字表述之外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挑战性的新的任务情境,从而真正驱动学生主动学习实现“真正学会”?这是活动设计的重要出发点。据此,教师设计了活动二:

想一想:你認为上述哪项发明成果是核心发明?请说明理由。

这一活动的设计,容易催生学生对珍妮机、蒸汽机、铁路等代表性成果的影响是否真正理解的丰富信息。教学实践中,学生兴致盎然,纷纷阐述了自己不同的理解,教师充分获取这些信息并及时做出判断和调整。

第3步,“现代工厂制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一种重大变革,学生需对“现代工厂制度”进一步构建起更广阔的概念认知体系。上述代表性发明成果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概念之间的关联性除了个体的影响之外,还需要从综合角度引领学生走向终极目标。必须再深一步搭建学习支架,引领学生深度思考,训练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发展学生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历史核心素养。据此,教师确定了活动三:

大家谈:仔细研究这些发明成果,尝试提炼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

评价任务的设计,在“教师提供指导”和“学生主动参与”之间形成必要的张力,变以往课堂教学自始至终的保姆式强支持教学为教师适时指导的、开放式的弱支持(甚至无支持)教学,从而变教师控制、学生被动的“讲授—提问”式教学为走向问题解决的听、说、做相结合的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可见,合理设计评价任务并遵循认知规律构建完整的“任务链”是教师必须增强的能力。

三、收集并判断学习信息是“教学评一体化”有效落地的根本

实现评价任务对学习的导航功能,教师必须将评价任务嵌入教学过程,全程收集学习信息并甄别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边“教”边“评”,评价始终在场,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表2是教师设计的本节课的课堂评价样例。从评价任务、评价工具、评价方式、评价主体、信息收集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整体设计。

评价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填写表格、问题设计、辩论对抗、分享思考等多种评价工具,形成了“写知识”“质疑对方结论”“组内分享个人思考”“班级展示学习成果”等一揽子“学习产品”,这些产品的生产过程,包括必备知识的夯实、关键能力的训练、学科素养的发展以及核心价值观的涵育和生成。教师以多元的评价工具引领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学习。

另外,整堂课教师对每个任务赋予不同星级(见表3),任务一4颗星,任务二3个活动共7颗星,任务三4颗星,当堂达标检测5颗星,引导学生根据每个任务完成程度的不同为自己赋予不同的星级,并确定本节课的自我评价等级。从课堂表现来看,学生基本能客观地对自己进行评价。有效反馈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最终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调整实现的。

课堂实践中,评价对教师的教学决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评价任务三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预设的4则史料,要求学生至少从4个方面探索“‘工厂传奇的是与非”。

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1850年,英国生产了全世界金属制品、棉织品和铁产量的一半,煤产量的2/3。1860年,生产了世界工业产品的40%~50%,欧洲工业品的55%~60%。

材料三: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材料四:煤烟滚滚,烟雾弥漫,正是煤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英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大气污染。

其中,在材料一的学习现场,学生提炼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4种。

观点一: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

观点二:资产阶级统治得到巩固。

观点三:资本主义统治扩张。

观点四:阶级对立局面出现。

教师预设的答案是“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学生的回答显然超出教師的预设,是不是说其他3个观点就是错误的?回到教师提供的材料,研读可见:其他3个观点符合材料给定的情境,但不符合教师的预设,这说明材料的选择不够精准,教师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课堂上及时给予了回应。

四、及时反馈优化学习进程是“教学评一体化”有效落地的保障

融入教学的课堂评价不是用结果做出判断,而是用结果为教学改进提供支持,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如下能力。

1. 教师具有及时反馈的意识

教师创设了多样化的信息收集渠道和收集方式,尽量客观、全面、及时进行反馈。从教学现场来看,授课教师讲课班级共47人,构建了8个学习小组,组长为1号,组内顺序由组长确定。表4从学习信息收集方式、收集渠道、样本占学生比率进行了评价信息的统计,结果表明:课例中四个任务(活动)教师采用小组集体收集方式呈现,样本采集率为100%;两个任务(活动)以提问小组内不同层次学生的方式获取学生学习的信息,样本采集率为34.04%。教师对学生学习信息的收集全面,并且贯穿于课堂始终。学生需要持续追踪自己的进步,教师基于评价结果持续地给出反馈信息。

2. 教师具有依据评价及时调整教学进程的能力

评价任务二中的活动二是一个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做出选择并进行阐释。这一活动的推进,需要有活动一的铺垫,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现学生认知上存在的误区,并借机开展更加充分、有深度的讨论和交流。教师基于学生的选择聚焦“珍妮机”和“蒸汽机”,现场组织学生分两队进行辩论,掀起了本堂课的一个高潮,学生参与度极高,效果也非常好。这充分说明教师具有鲜明的评价意识,并能够运用评价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决策,值得赞扬。

3. 教师具有创设开放性作业引导学生完善和深化学习目标的机会

这节课教师设计的作业是这样的:

传奇人物阿克莱特是否引起了你的兴趣?请大家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试着从个人和时代两个角度写一写“传奇之所以传奇”。要求:不少于500字,结合所学知识,两个角度,言之有据,论从史出。

这是一份开放性作业,便于学生将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迁移到新的任务情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新的学习空间,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发展学科素养,达成目标之外的精彩。

(作者单位:山东省诸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赵继莹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工厂评价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工业革命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工业革命的扩展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离散制造MES在照明工厂的实施与应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