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复游戏里的精彩
——《小船滑入“南瓜”》教学案例

2023-02-11夏雨菲上海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

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小宇小船南瓜

夏雨菲 上海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

孩子们把沙水区的“南瓜”和一个支架连接在一起,希望把水全部引到“南瓜”里,于是就有了下面重复倒水、引水的游戏。

第一天游戏

1.水无法引入“南瓜”怎么办

“南瓜”和管道连接了起来后(如图1 所示),晨晨用容器倒水,发现水从管道的两边流下来。

图1

昊昊和牧牧加高原来的管道(如图2 所示),继续倒水。晨晨指着两根管道接口的地方说:“从下面倒,从下面倒。”牧牧没有理会他,结果水没有流到“南瓜”里。晨晨又找来了一个更大的容器接来水,从下面的管道那里开始倒水(如图3所示),可水还是没有流到“南瓜”里。

图2

图3

于是晨晨拆掉后面的管道,直接用原来的管道尝试倒水(如图4 所示),可还是没有成功。晨晨开始重新调整管道的位置——选择了更高的支架(如图5 所示)。这时,牧牧用容器接来了水倒下去,水直接从高处一泻而下,很快流进“南瓜”,引水成功,大家都笑了。

图4

图5

引水过程中,每一位幼儿都尝试用各自的经验解决问题:有的用架高管道起点的方式,有的尝试运用不同的容器,他们从自己的已有经验出发,认为水只要有渠道就能流动,到后来认识到管道的高低、长短影响着水流的速度和方向。探索的过程正是幼儿了不起的学习过程,是幼儿思维发展的过程,获得了水流与不同介质条件之间各种关系的经验。

2.小船怎么滑入“南瓜”

晨晨找来了一只小船,他把小船放到管道高起点处,然后任由小船从高处往下滑去,最后看到小船停留在了管道平缓的位置处(如图6 所示)。牧牧和昊昊不停地端来水倒入管道里,终于,小船被水冲到了“南瓜”里(如图7所示)。

图6

图7

当幼儿获得水从高起点往下流会流得更快的经验之后,他们会尝试运用这个经验展开新的探究——让水推动小船进南瓜。有时候倒水,让小船滑下去,有时候试试用手推的方式让小船动一下,我想这其实是孩子们在不断探索水流力量大小的问题。当管道被架高时,水能流到“南瓜”里,水的力量变得更大了,但是水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所以他们拿来小船做实验,这是他们在不断建构对水从高处往下流的力量问题的理解。

孩子们还在继续重复小船滑入“南瓜”的游戏,当水倒下去后,小船有时能冲到管道最末端,有时被冲到低处的管道中间,有时纹丝不动,有时小船自行滑落一段距离,但始终没有进入“南瓜”池里(如图8 所示),尽管如此,孩子们依然反复地接水倒水冲小船。

图8

过了一会,小宇拿着绿色的大容器倒水冲(如图9所示),小船直接滑到了“南瓜”池里。我兴奋地问:“这一次为什么会成功?”航航说:“因为水多了,水的力量大,就把小船冲下去了!”接下来,小宇用一个盛满水的大容器倒水把三只小船冲进了“南瓜”池里(如图10所示)。

图9

图10

我发现在这样一个看似重复的游戏中,他们不断尝试用手里不同的容器把水往下倒冲击小船,他们能从细致的观察中敏感地意识到容器不一样,水量的大小不一样,小船被带动的方式、结果也不一样;再到后来的游戏中,幼儿开始尝试用水推动三个小船来验证水是不是能够冲击更多的东西,并重复使用大的和小的不同的容器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这些看似无意识的重复游戏是幼儿不断思考、不断获得经验的过程,这重复的过程也体现了幼儿在刚刚获得一个新经验的时候,他们需要不断重复这个行为来完成认知结构的真正改变。

第二天游戏

他们加长、架高管道,最终由四根管道和四个支架组成了新的装置(如图11所示),之后便打算用水把4只小船冲进“南瓜”池里。试过之后发现管道连接处会阻碍小船向下滑动,小宇把调整管道后用小容器倒水,又用大容器倒水,4 只小船移动一点后被下一节管道阻挡住了(如图12所示)。小宇说:“小船在这里被挡住了!”小宇和晨晨先后用自己的方法调整了管道。大家继续倒水,发现小船依然被卡住了。

图11

图12

大家继续调节管道,然后倒水,最后发现水桶倒的水把一个黄色小船冲到了第三节管道,也有三个小船被冲到了地面上。接下来,大家继续尝试用不同的容器倒水,有的用勺子,有的用管子,有的用小水壶,也有的用小水桶等。

从他们重复调整管道、重复倒水的游戏中,我看到了幼儿不满足原有成功的游戏,继而不断向自己发起挑战,让游戏升级,并且针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探究、反思、调整与再创,我想这是孩子们了不起的学习品质的展现。

第三天游戏

今天的管道起点处放置了一个带有拐角的透明水管(如图13 所示),只见晨晨把小船从拐角处放入透明水管,小宇用大桶水往透明水管里倒水,小船从管道滑了出去,掉落在“南瓜”池外。大家继续倒水:牧牧用勺子倒水没能冲动小船,希希用水桶倒水,小船成功滑入“南瓜”池里(如图14所示)。

图13

图14

前一天的游戏中,当他们发现有的容器倒水水流得比较慢,失败后马上又换了一个容器,可还是没有成功。这个过程中,虽然他们没有总结出什么经验来,但是我发现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和同伴之间的合作,慢慢拓展并深化了自己的经验,比如水流借助一个圆管可以实现水的聚拢等,这些发现都为之后游戏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果然到了第三天,我就发现这个透明管直接被装在了装置源头,这就验证了我的想法。其实孩子们真的是很会玩,也很会观察,很会总结。当然,第三天的游戏又是一个新的验证的过程:是不是把它装在上面就更容易成功呢?

这不禁让我反思到:这种重复的行为,让我看起来毫无进展的游戏,其实就是他们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自我学习的过程。这里面有孩子了不起的创造性使用材料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们用手中不同的容器继续倒水冲小船,小船的数量也增加到了2 只、3 只、4 只(如图15、16、17 所示),摆放方式也出现了变化:有合体的、有分离的、有连续的、有间隔的(如图18、19、20 所示),孩子们依然笑着重复倒水冲小船的游戏。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这个过程中,他们虽然看起来是在做同一件事情,是在重复之前的游戏,但其实他们的学习是在不断延展和深化的,由两只小船到合体小船,由3只小船到4只小船,由4只小船合体到4只小船分开进行游戏,他们不断创新玩法,不断挑战自己,他们不断探索、验证水的力量跟小船的摆放形式和数量的关系。对幼儿来说,无论成功或失败,他们都在享受挑战的过程、享受游戏的过程。也因此,重复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积累和获得经验的重要方式,也是能获得快乐和满足感的体验。

我的反思

1.幼儿重复游戏中不断“试错”的行为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

幼儿重复游戏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发现的过程。他们使用各种管道材料反复搭建不同的装置,并根据问题和需要进行反复调节,重复使用同一容器盛水让不同数量的小船滑入南瓜等,他们在试错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反思性实践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形成新的经验。这是幼儿主动学习的体现,也是幼儿在游戏中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

2.教师唯有放下自己内心的期待,才能接纳幼儿的重复游戏,发现了不起的幼儿

整个过程中,我并不像之前那样看到幼儿在重复同一个游戏行为,就会有点焦急。“为什么他们的游戏毫无进展呢?为什么不出现我想要的精彩呢?”长期的游戏实践与探索,让我领悟到孩子的任何游戏行为都是值得解读的,教师更要学会去正面解读儿童。

因此,在这一次游戏中我完全放下了自己对于游戏进展和游戏精彩的期待,而是静下心来慢慢观察他们在每一个游戏中的行为,记录他们每一个行为背后的缘由,尝试理解他们重复行为的目的,将自己变成一个儿童去感受经历游戏的那种状态,我发现幼儿在重复游戏中并不是在“浪费时间”,也不是毫无意义地嬉戏,他们有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他们更是在看似寻常的、重复的实践操作中不断发现问题、验证假设、巩固经验、实现学习的过程,更是呈现精彩的过程。

猜你喜欢

小宇小船南瓜
趣味成语故事
趣味成语故事
一包花生
小船
有他在的小船,一辈子都不会翻
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