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好体育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2023-02-11吴玥尔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

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人才

吴玥尔 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

“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离开教育的体育是不牢固的。”事实上,体育给个体、给社会、给世界所带来的精神力量和积极作用,早已超越了体育本身。无论是通过体育锻炼获得坚强的意志、健全的品格,还是各类体育比赛和文化交流活动为全球各地区、为世界人民带来的合作机会与对和平的希望,都提醒着我们,体育是一项关于生命的教育。做好体育教育,不仅有利于青少年一代的成长,也有利于国家、社会和全球的和平、稳定发展。

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等重磅的政策文件。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颁布和推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青少年教育事业的有序健康发展,也为培养合格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了深厚牢固的基础。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下,体育教育正在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曙光,体育教育也正在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一、为什么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是教育的本质内容

唯物主义理论认为,物质是精神的基础,精神是物质的升华。同理,对于个人来说,身体是精神的物质基础,身体会影响、塑造人文素养的达成。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人民的身体素质发展状况与精气神,同样影响着整个地区和民族的科技、文化、艺术等发展水平。

人是万物灵长,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不仅有身体还有精神,有自我意识,有独立于任何其他个体的精神文化和价值观。这种精神文化和价值观是人类长期进化和历史发展的总结,是各类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社会科学等知识体系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智慧与精神的载体。同时,它也是指引人类世界向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标尺和理论依据。

对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来说,人文素养不仅是一种对自我的关怀和认知,还将成为衡量物质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因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主要来自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人才,人才的学识、眼光、意志和素质,都将深刻影响区域和民族的长远发展。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的快速变化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人文素养的培育就显得更加重要。

体育作为一种生命的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广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让他们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心智水平,培养出具有人文精神、适应社会竞争和发展要求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因此,将体育教育深入应用到小、中、高等教育各阶段的教学体系中,将体育与人文教育充分有机结合,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又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价值,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有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构建独立系统化的人格,顺利成长为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人才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正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步步迈进。此刻,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期待着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更加渴望人才。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当前我国政治局面安全稳定,经济发展繁荣昌盛,科技创新异常活跃,社会各领域、各阶层都大量地渴求人才,尤其是高水平、高素质的高端人才。事实上,现代国家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人才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发展实力的关键指标。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全球各国都加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对人才的争夺。某些技术大国出于自身利益和单边思维的考虑,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阻碍全球化的进程,这些已成为我国建设人才强国面临的一大挑战。

虽然困难和挑战重重,但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指引下,在各项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动下,我国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重视自主人才的培养,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得到大幅提高。针对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投入大量资源和力量,加强对基础理论研究的科学家、各领域的顶尖人才、“卡脖子”技术的关键人才等的引进和培养,造就了大批各领域的高端人才队伍,建立了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后备营和生力军。

在初级、中级、高级教育阶段,教育体制的改革更要担负重任。倡导素质教育,注重以人为主体,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将成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路径。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将体育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融合到一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磨炼他们的意志,塑造他们的品格,提高他们内在的素质涵养,立志向、修品行、练本领,积极担当作为,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担负起建设国家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二、体育教育为什么能够提升人文素养

(一)从起源来看,体育运动是一种高级别的社会文化活动

大规模的体育运动最初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为祭祀远古神话故事人物而定期举行的体育竞技活动——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现代大型体育竞技赛事的鼻祖。每当举办体育运动的时候,竞赛运动员都会突破极限,发挥身体的极大潜能;观赛的群众欢呼雀跃,为支持的运动员和队伍摇旗呐喊,个体和群体精神都能够得到极大程度的激发,形成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

据了解,在古希腊,游戏、角力、体操等竞技活动,都曾被列为重要的教育内容。而在我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王朝,周王官学就要求贵族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即所谓“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周礼》就曾记载,当时对贵族子弟的教育和培养,主要通过学习“六艺”来开展和实施,分别是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和九数。其中,“射”即指射箭、弹弓与弩,“御”指驾驶战车、马匹等。掌握了这六种技艺,才算学有所成,才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而这六种技艺之中,跟体育相关的技艺达到两种,占比三分之一。由此可见,当时社会对体育教育相当重视。

不过,体育作为一种专业词汇,虽最早见于20 世纪初的清末,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早已在我国广泛流行发扬。如今,对于体育概念的解读以及它存在的意义,不少学者专家都逐渐形成了统一的意见,认为体育不仅与身体健康相关,更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体育教育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培养合格、身心健全的社会公民。由此可见,体育是人与社会有机结合的文化,体育活动与社会关系紧密联系。

关于体育活动的意义,现代人们普遍认为,体育不仅能发展人们的运动能力,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塑造人们的意志和品格,还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提高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素养,塑造强大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能形成积极的价值观。

(二)从教育方式来看,体育教育不可或缺,更不可取代

德育、美育、体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方式多种多样,每种方式有其存在的价值,但都不可或缺,更不能互相替代。周国平先生曾说:“人文精神之花应该用三种教育来浇灌,即生命教育、智力教育、灵魂教育。”体育是一种生命教育,它能够帮助人们强健体魄、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与智力教育和灵魂教育一起,共同构成了教育的核心。

我国是世界上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教育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游行列。在开展青少年教育的过程中,我国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五育并举”,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在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体育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双减”政策在全国逐渐落地,体教融合工作持续推进,“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正在全国校园中逐渐得到贯彻和落实。未来,体育教育将成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提升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抓手,助力校园摆脱功利、唯分数论的教育观,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育人体系,为全国青少年营造更加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

三、当前体育教育现状与问题探究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和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尤其是“双减”政策在全国落地,极大地促进了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青少年体育教育事业也迎来巨大的转机。教育部公布的信息和数据显示,2016 年至2020 年期间,我国新增体育教师近10 万人。与此同时,青少年体质和健康状况明显好转,各项体质健康指标都呈现出上升趋势,青少年体育教育改革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作用。

从这些信息和数据上,我们看到教育改革的喜人成果,也对青少年体育教育的未来充满信心。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体育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存在“重体轻育”的思想

当前,不少学校的体育教育都比较注重体育技能的传授,却忽视了对人文精神的关怀和教育,竞技性和功利性有余,而人文性不足,导致体育教育与人文素质提升不能有机结合,不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总目标。

(二)缺乏清晰明确的教育目标

我国的体育教育还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体育教育不像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一样,拥有较为成熟、完备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目标,也不能与学生各个年龄阶段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等完全结合起来,限制了体育教育的发挥和拓展。

(三)教学设施以及方式方法欠缺

我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由于现实经济水平以及资金投入等方面的限制,导致校园内以及全社会在各项教育设施、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短板,无法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需求,难以全面发挥体育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综合价值。

四、如何改进体育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体育本身就是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育人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体育来改善人的身体机能,培养人性,从而提高人的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最终有利于实现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鉴于当前我国体育教育仍存在一些短板,滞后于社会的整体发展,更与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要使学校体育教育摆脱当前这种困境,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是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方面,体育教育如何真正发挥出自身的价值,成为未来体育教育变革中关键的内容。

(一)转变观念,强化体育人文精神的教育

思想决定着行动的方向,体育教育应该将人文精神渗透到体育的指导思想之中,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以人为本,体教结合,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性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为目标。摒弃刻板的机械化教学,着力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成为祖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为建设强大的祖国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增强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群体的人文素养

任何教育,离不开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体育教学内容和质量,将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个人能力和人文素质水平。因此,体育教育中,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磨炼刚强的意志,形成优异的道德品质。这一切,都需要在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上做更大的文章。

(三)完善软硬件设施,丰富体育人文教学的环境和内容

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改进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目前很多校园的软硬件设施和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是远远不够的。想要培养学生的体育人文精神,首先要创设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教学环境,其次要注重教学模式、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再次要充实体育教学中的各种要素,如教材、场地、器材等。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创设和营造充满人文性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强力有序推进,体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将会进入新的快车道,开启教育现代化新篇章。体育教育通过与人文精神的深入结合,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培育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家国情怀的时代青年。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人才
人才云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