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单元语文要素 加强单元整体设计

2023-02-11陆耀芳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民间故事要素想象

陆耀芳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语文要素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抓手,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历、发展核心素养的载体。在单元整体设计中,教师在确定单元教学目标、规划单元教学内容、设计单元教学活动时,首先要思考的便是语文要素的落实问题。

为了在单元视域下有序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深入解读教材,准确把握语文要素的内涵,并结合单元各部分的教学内容在语文要素落实中承担的价值与功能做必要的梳理、组织与架构,使之更加符合教材的诉求,满足学生的需求。具体操作需要关注下面几个问题:

一、准确把握单元语文要素的基本内涵

准确把握语文要素的基本内涵,首先要对语文要素“是什么”“为什么”做出基本诠释。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本单元课文中涉及的观察对象都是生活中熟悉的动物、植物或场景。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看、听、摸、闻、尝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事物的特征;需要持续一段时间细致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变化;留心观察不仅要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脑子想。本单元课文的作者都做到了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如《搭船的鸟》的作者因为翠鸟的美丽外形吸引了“我”的注意,引发了疑问。等看见翠鸟敏捷的捕鱼动作后,经过母亲介绍,“我”终于知道了翠鸟搭船的原因。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留心观察,让“我”认识了一位不期而遇的新朋友,使我既增加了见闻,又增添了旅途的快乐。《金色的草地》的作者留心观察自己窗前的一块草地,突然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现象,由此引发了变化原因的思考,最终通过细致观察揭开了草地颜色变化的秘密。可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可以有新的发现,可以对事物有更多的了解,可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这便是教材希望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留心观察的好处。细致观察、持续观察、多感官观察是“留心观察”的基本内涵。

为了准确把握“这一单元”语文要素的基本内涵,教师往往需要勾连相关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找到共同点、联系点与不同点,以准确定位“教到什么程度”。表1 是三四年级涉及“观察”的几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与习作要求的梳理:

表1

从表1 可以看出,这几个单元的习作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指向——把观察所得写清楚。为了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准确记录,这些单元都要求学生运用图文、表格等记录自己的观察所得。但是这些单元要求观察的对象不同,写作要求也不同。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要求观察身边的事物或场景,写下自己的观察发现;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要求调动多种感官观察一种植物,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内容写清楚;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要求观察一次小实验,写清实验的过程,以及做实验时的心情,实验中有趣的发现等;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要求观察自己感兴趣的自然现象、动物、植物等,借助2~3篇连续观察日记写清事物的变化,表现观察者观察的过程,内心的想法与心情的变化。从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到观察生活中的见闻,写作范围与对象在扩大。从准确描摹事物特征与变化,到描写客观事物与观察者的感受、心情相结合,体现的是多种感官观察事物,用心感受周围事物,表达真情实感的价值取向,以及年段要求的进阶。

前后联系地解读语文要素,方能对“这一单元”语文要素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定位。如此教学,才能让学生温故知新,在新旧知识的链接中得到发展。

二、整体架构围绕语文要素的训练板块

聚焦单元语文要素,需要对语文要素在单元每篇课文中的地位与价值做出结构化的处理。单元训练既要体现每篇课文教学的“独特性”,又要加强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关联性”,使语文要素清晰地呈现出训练梯度,助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建构与元认知策略的形成。比如,围绕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心情”,教师可以设计如表2所示的训练梯度。

从表2 中不难发现,整体架构语文要素的训练板块,首先要界定每一板块的语文要素的具体学习内容及学习水平,即“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比如,《牛和鹅》侧重从学习批注角度来理解课文内容;《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侧重对不理解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做批注,帮助理解课文内容;《陀螺》侧重对体会比较深的地方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批注,并借助同伴交流修改完善自己的批注,深入理解课文,《语文园地》侧重于梳理探究,总结批注的方法及借助批注阅读的收获,并适当拓展运用,促进学生养成边默读边批注的好习惯。其次,要确定每篇课文的教学方式,正确处理“学”与“习”的关系,体现语文学习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特点。第一课的学习,重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小伙伴的批注,丰富批注的角度。第二课的学习,重在学生巩固运用多种角度批注的方法。第三课的学习,继续巩固多种角度批注的方法,重点优化批注来加深理解。《语文园地》借助回顾、拓展、提高,综合运用多种角度进行批注的成果展示,加深理解“为什么要批注”“怎样批注”“批注什么”。随着教师“教”转化为学生“学”,训练越来越灵活,批注越来越有目的、有方向、有质量。其中体现的正是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习”的整体思考。这样由浅入深、环环紧扣、逻辑推进的训练,对学生以后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边读边思、借用批注留下思考痕迹的精读习惯很有帮助。“好书不厌百回读”,通过多次阅读留下的不同批注,可以看出思考的轨迹与思想的成长,这正是教师期待学生感受到的批注的意义与价值。

表2

三、合理设置体验语文要素的学习任务

新课标明确指出: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整体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下面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间故事”为例,说说单元学习任务群的设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个:一个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另一个是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教师首先以统摄性更强的主题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田螺姑娘、梁山伯与祝英台、八仙过海……这些故事口耳相传,至今深受读者喜爱。它们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经验,散发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个单元我们将通过阅读民间故事、讲述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缩写、民间故事创编,领略民间故事的别样风情。

其次,依据学习需要整体规划、整合、编排单元内容,设计结构化、系列化的学习任务,凸显语文要素的核心地位。任务一:以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讲故事。要求合理想象增加情节,丰富故事细节,创造性复述《猎人海力布》的故事。任务二:为海力布化成的石头写一段铭文,介绍石头背后的故事,练习缩写。任务三:阅读《牛郎织女(一)》,策划电视连续剧。借助合理划分集数,厘清课文结构(牛郎童年—成人—成家);借助撰写剧情梗概,练习缩写故事;借助创编故事,就感兴趣的情节、故事中简略写的地方展开想象,丰富剧情内容,练习把故事讲具体、讲生动。任务四:阅读《牛郎织女(二)》,借助连环画的创作,再次练习缩写;借助表演故事,再次练习创造性复述。任务五:召开民间故事会,开展口语交际,评选“故事大王”。任务六:组织民间故事阅读分享会,综合运用课内所学,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展现阅读成果。比如,讲故事、演故事、编制画册、策划电视剧、绘制人物关系和特点的思维导图、编写主题歌词等。

以上任务设计注重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将学生的生活实际、民间故事的文体阅读、单元语文要素、课内外阅读、教学资源等统整在一起,形成贯穿单元始终的任务情境。任务与任务之间前后联系、逻辑推进,关注学习经历,助力知识建构。借助“任务一”和“任务二”完成语文要素的方法与策略的学习,落实单元核心目标。“任务三”至“任务五”都是对语文要素“创造性复述”与“缩写”的巩固与强化。“任务六”借助阅读中外民间故事,召开民间故事阅读分享会,鼓励学生运用喜欢的方式交流阅读收获,综合展示本单元学习成果。

以上任务群的设计,整合听、说、读、写、思,综合运用朗读、默读、复述等多种方法阅读作品。借鉴各种方式,如讲故事、演故事、编制画册、策划电视剧、绘制人物关系与特点的思维导图、编写主题歌词等进行交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习了单元语文要素的阅读方法与策略,还加深了解了民间故事这一文体的一般特点,产生了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感受到了阅读民间故事的快乐。

四、精心规划落实语文要素的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是为了达成某些阅读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本单元重在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与技巧。请看本单元中两篇精读课文的教学片段。

《观潮》教学片段:

师:先来看看第四自然段旁的气泡图,请一位同学读一读里面的内容。

生:读这段话,我仿佛看到了潮水来时的样子,听到了潮水奔腾的声音。

师:第四自然段中是怎么描写潮水来时的样子的呢?请你找到描写潮水的句子,好好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找到了“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我仿佛看到了水天相接的地方,潮水如一条横着贯通整个江面的白龙迅速向西移动,越来越长,越来越粗。

师:你想象了潮来时潮水横着贯通江面的壮阔。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我仿佛看到了白色的浪花翻腾着,足足有两层楼那么高,像一堵城墙迅速移来,势不可挡。

师:结合生活的经验来想象两丈多高的水墙,让我们感受到了滔天大浪到底有多高。能读好这句话吗?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我仿佛看到了浪潮像千万匹白色战马整齐划一地奔涌过来,规模宏大,气势雄壮。

师:(播放万马奔腾的录像)看,万马奔腾,扬起的尘沙,奔跑的气势,是不是很震撼?谁能读出这种气势!

师:那潮水奔腾的声音是怎样的呢?能不能结合课文的描写,想象一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我仿佛听到了江潮惊天动地的声音,如同山上的岩石和泥土塌下来,地面裂开来了。

师:生活中你听到的哪些声音也可以用“山崩地裂”来形容?

生:打雷、坦克、海啸、爆炸时发出的声音可以用“山崩地裂”来形容。

(播放音效——坦克发出的巨响)

师:让我们一起朗读这些句子,感受潮来时壮观恢宏的景象。

师:刚才我们借助气泡图的提示,边读边想象潮水的样子和声音,感受了潮来时的壮美。接下来,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读第三自然段,找到描写潮水的句子,好好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走月亮》教学片段: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再去农田边“走月亮”吧。这个场景中的画面较多,老师建议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照着刚才的方法,先和同伴梳理农田边出现的几个画面,并为画面取个名字;再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画面,调动视觉和听觉展开想象,进行交流。

生:当我读到“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这句话时,我的脑海中出现了“果园丰收”的画面,紫葡萄在月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微光;火把梨和月光相互映衬,亮闪闪的;雪梨胖嘟嘟、黄澄澄的,好似一个个胖小子……

师:在你眼中的月下果园,硕果累累,令人馋涎。谁愿意来读一读第六自然段气泡图中的内容?

生:读到这里,我仿佛闻到了水果的香味。

师:来,让我们闭上眼睛,试着闻一闻,你闻到了哪些水果的香味?(教师喷洒水果香味的香水)

生:啊,我闻到了!紫葡萄那股酸甜的香味随着秋风飘来。

生:还有那清新的梨香……各种水果的香味、甜味交织在一起,沁入了我的心田。

生:一阵阵浓郁的苹果香扑鼻而来,甜甜的,香香的。

师:调动嗅觉来想象画面,能让我们对果子成熟的丰收景象有更多的感受。

从以上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画面,感受文字的魅力与自然之美,这就是本单元“边读边想象画面”的阅读策略。《观潮》重在引导学生想象钱塘江潮的样子和声音;《走月亮》不仅引导学生想象看到的、听到的画面,还要想象闻到的气味。

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边读边想象画面”的阅读策略呢?两位教师都设计了层层推进的朗读活动,让学生读中捕捉信息,借助信息展开想象,描绘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教师再借助提问、点评、小结等指导想象画面的方法与技巧。比如,可以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展开想象。抓住“两丈多高的水墙”,可以想象潮水的样子和气势;抓住“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可以想象果实累累的丰收画面。再如,可以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结合打雷、爆炸时发出的声音,想象潮来时“山崩地裂”的巨响;结合平时熟悉的水果香,想象各种水果气味混在一起的沁人心脾。学生在阅读、想象、交流、表达的活动中,丰富了紧扣关键语句联系生活经验想象的经历,最终形成个体的学习经验,提高对语言的感受、理解与审美的能力,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还借助音响、视频等创设情境,强化多种感官的刺激,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在表达交流中,文字顿时立体起来,变成了可感的画面,学生从中掌握了“边读边想象画面”的阅读策略。

综上所述,准确把握单元语文要素的基本内涵、整体架构训练板块、设置学习任务、规划阅读策略是凸显语文要素的核心地位、有效落实语文要素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民间故事要素想象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快乐的想象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