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隔代抚养老人抚养情况、知觉压力、社会支持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02-11王汕珊罗雅之宁红彤刘志坚黄海超吴喜庆胡燕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年3期
关键词:隔代慢性病总分

王汕珊 罗雅之 宁红彤 刘志坚 黄海超 吴喜庆 胡燕

(天津中医药大学 1护理学院,天津 301617;2研究生院;3天津市机电工艺技师学院公共服务学院)

隔代抚养是21世纪多元化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的重要形态之一〔1〕,年轻的父母迫于工作压力,养育子女多力不从心,隔代抚养现象非常普遍,这也是当前城市家庭隔代抚养的主要原因。2014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显示,70%左右的祖辈为孙辈提供照顾〔2〕,其中52.27%的城市祖辈帮助照顾孙辈〔3〕。隔代抚养能够有效提高子女劳动供给、降低子女养育成本,进而缓解中国人口红利衰减的压力〔4〕,因此隔代抚养老人为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群体的生活质量直接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我国隔代抚养研究起步较晚,且多关注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利影响,近年来才开始关注对祖辈的影响。目前对隔代抚养老人生活质量的研究较少,且多以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作为测量指标,较少使用适合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综合评估工具。隔代抚养会让祖辈感受到身体、心理、经济等各方面压力,从而影响生活质量〔5〕。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6〕。本研究拟调查城市隔代抚养老人抚养情况、知觉压力、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现状,分析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1年9~11月在天津市南开区、河西区抽取隔代抚养老人,为提高样本的代表性,抚养入园前婴幼儿、入园儿童及中小学生的老人均纳入调查。纳入标准:(1)抚养孙辈≥6个月,年龄≥60岁;(2)能独立或在研究者帮助下填写问卷;(3)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调查。排除标准:祖辈夫妻双方共同抚养孙辈,其中一方已纳入本研究者。根据肯德尔系数,样本量按被测评条目的5~10倍计算,3个量表共35个条目,同时考虑10%脱落率,所需样本量至少为193人,本研究最终有效调查隔代抚养老人364人。年龄(64.15±3.95)岁;多为外婆,132人(36.26%);多为已婚,331人(90.93%);家庭人均月收入多为≥5 000元,158人(43.41%);文化程度多为高中及中专,162人(44.51%);医保类型多为天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96人(81.32%);患慢性病情况:未患病50人(13.74%),患1种慢性病205人(56.32%),患2种及以上慢性病109人(29.95%)。抚养方式多为与子女共同抚养,261人(71.70%);抚养意愿多为非常乐意,190人(52.20%);抚养孙辈的年龄多为3~6岁,175人(48.08%);抚养孙辈的性别多为男孩,191人(52.47%);抚养时间多为4~8 h/d,135人(37.09%);与子女(儿媳女婿)抚养观念的一致程度多为比较一致,173人(47.53%);与子女(儿媳女婿)的关系满意度多为满意,134人(36.81%);因抚养孙辈子女给予的经济支持多为无支持,228人(62.64%);每年对孙辈教育支出多为0元,158人(43.41%);每年对孙辈的生活支出多为>5 000元,114人(31.32%);目前居住情况多为单独居住271人(74.45%)。

1.2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在对4名隔代抚养老人访谈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和抚养相关资料两部分。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及患慢性病情况等。抚养相关资料包括抚养方式、抚养意愿、抚养时间、孙辈年龄(抚养多个孙辈时填写最小的)、与子女抚养观念的一致程度、与子女的关系满意度、对孙辈教育和生活的支出及居住情况等。②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知觉压力量表(PSS)〔7〕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测量心理压力的量表,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CPSS由杨廷忠等〔8〕依照我国文化背景对PSS的总体结构和具体条目进行审视、修改最终形成,包括紧张感(7个条目)和失控感(7个条目)2个维度14个条目,每条目有5个选项,分别为从来没有、几乎没有、有时、经常、总是,对应0~4分。第1、2、3、8、11、12、14 条目采用正向计分,第4、5、6、7、9、10、13 条目采用反向计分,总分0 ~56分〔9〕,其中0~28分为正常范围,29~42分表示压力较大,43~56分表示压力过大〔10〕。该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78。③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该量表由肖水源〔11〕设计,包含客观支持(3个条目)、主观支持(4个条目)和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条目)3个维度10个条目,总分12~66分,得分越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④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定表。该量表由中华医学会研制,用于评估老年人群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包括身体健康(4个条目)、心理健康(3个条目)、社会适应(2个条目)、环境适应(2个条目)4个维度11个条目。各条目根据老年人的感受程度从好到差分别赋值3、2、1分。总分11~33分,其中30~33分说明受试对象生活质量良好,20~29分为中等,11~19分为生活质量较差〔12〕。

1.3收集资料方法 调查人员接受培训后使用统一指导语向被调查老人说明调查目的、意义、填写方法、注意事项及对资料的保密性,取得老人同意后,由老人自行填写问卷,对难以理解的条目或有填写障碍者由调查人员协助完成。问卷填写完成后现场收回、检查、核实,以确保问卷填写质量。最终回收问卷384份,有效问卷364份(94.8%)。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隔代抚养老人生活质量、知觉压力和社会支持得分 天津市隔代抚养老人生活质量处于中等偏上及良好水平;知觉压力为正常水平;社会支持为中等水平。见表1。

2.2不同人口学特征、抚养情况的隔代抚养老人生活质量单因素分析 不同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慢性病、抚养孙辈的意愿、抚养孙辈的年龄、与子女关系满意度、对孙辈教育的支出,对孙辈生活的支出隔代抚养老人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2。

2.3隔代抚养老人知觉压力、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知觉压力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生活质量总分均呈负相关(均P<0.01);社会支持总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呈正相关(P<0.01)。见表3。

表1 城市隔代抚养老人知觉压力、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及各维度得分分)

表2 不同人口学特征、抚养情况的城市隔代抚养老人生活质量单因素分析分)

表3 城市隔代抚养老人知觉压力、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n=364,r值)

2.4隔代抚养老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生活质量总分为因变量,以知觉压力总分、社会支持总分及不同人口特征和抚养情况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结果显示,年龄(60~64岁=1,65~69岁=2,≥70岁=3)、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元=1,2 001~3 000元=2,3 001~4 999元=3,≥5 000元=4)、患慢性病数量(未患病=0,患1种慢性病=1,患2种及以上慢性病=2)、与子女抚养观念的一致程度(非常一致=1,一致=2,比较一致=3,比较不一致=4,非常不一致=5)、知觉压力总分(原值输入)、社会支持总分(原值输入)是天津市隔代抚养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量的32.9%。见表4。

表4 城市隔代抚养老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n=364)

3 讨 论

生活质量是大多数老年人在养老生活中追寻的重要目标,影响着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4〕。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能单纯从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评定,评估时要兼顾客观评价和主观体验。本研究结果显示,天津市隔代抚养老人生活质量得分根据评价标准〔12〕处于中等偏上及良好水平;高于陈志红等〔13〕使用同一量表在养老机构老年人群中的研究结果,明显高于王芬等〔14〕在老年慢性疼痛患者中的研究结果。可能由于大部分隔代抚养老人为年轻老人,与养老机构老年人和慢性疼痛老年患者相比健康状况更好;而且隔代抚养增加了老年人与子女和孙辈的联系,降低了孤独感,能够获得子女更多的精神或物质支持,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4〕;此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照顾孙辈是很多祖辈的理想追求,在具有高度义务抚养子孙的国家,隔代抚养祖辈具有较高的生活质量〔15〕。

知觉压力表现为各种身心紧张和不适〔8〕。隔代抚养对祖辈心理压力的影响目前尚存在争论,一种观点认为隔代抚养老人承担的照顾责任更重,感觉到的压力也更大,更容易引起紧张、沮丧等消极心理感受;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隔代抚养虽然辛苦但充满乐趣,有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16〕。本研究知觉压力为正常水平,与第二种观点一致。社会支持是个体处在危机之中可以获得的资源支持,这种支持来自他人、群体和社区等〔17〕。本研究社会支持为中等水平,高于李磊等〔18〕对城市社区老年人的研究结果;条目均分主观支持维度最高,为(5.52±1.23)分,支持利用度维度最低,为(2.44±0.64)分。可能由于被调查者多为本地老人,亲戚、朋友、同事较多,邻里间更为熟悉、关系融洽,照顾孙辈过程中又能增加与其他祖辈的交流,因此主观支持维度得分高。支持利用度能够反映老人应对负性生活事件的自我保护意识,此维度得分低说明有某些因素制约隔代抚养老人利用社会所提供的客观支持的自觉程度,本次调研发现尤其应充分发挥团体组织(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的作用,提高老人对社会团体组织的支持利用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负向影响隔代抚养老人的生活质量,与王伟同等〔4〕研究结果一致。基于2011年、2013年、2015年CHARLS的数据研究表明65岁以上老年群体并没有通过隔代抚养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4〕。年龄增长带来的精力体力下降、患病增多势必会降低隔代抚养老人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说明较高的经济水平有助于提升隔代抚养老人的生活质量。研究结果显示与子女抚养观念一致程度(反向赋分)负向影响生活质量,与子女儿媳女婿抚养观念一致程度越高,家庭越和睦,生活质量越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病数量负向影响隔代抚养老人的生活质量,慢性病共病会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发病率达70%〔19〕。由于隔代抚养会占用老年人很多时间和精力,平时疏于慢性病自我管理,会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良好、持续的慢性病管理服务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作为人民健康的“守门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关注隔代抚养老人的慢性病管理问题,可利用互联网+医疗护理服务,借鉴“互联网+”的医院-社区一体化慢性病管理模式〔20〕对隔代抚养慢性病老人进行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自我健康监测指导等,减少去医院看病的时间成本。也可以借鉴社区家庭医生制的健康赋权干预措施〔21〕和社区中医特色志愿护理服务〔22〕,以提高隔代抚养老人慢性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知觉压力对隔代抚养老人的生活质量有负向影响,社会支持对其有正向影响。角色紧张理论认为,老年人在抚养孙辈的同时还需要进行自我照料,当照顾孙辈和老年人的自我生活产生冲突时,老年人往往会将生活中的各类资源转移给孙辈而忽略了自己,抚养年幼的孙辈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此过程中祖辈会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产生因隔代抚养角色带来的紧张及压力,伴随年龄的增长,身体衰弱和能力减退更无法兼顾,老年祖辈的生活质量也会随之下降〔3〕。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显著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家庭、朋友、邻里、社区社团组织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显著减少老年人孤独、抑郁的心理健康风险,提高生活质量〔23〕。高月霞等〔24〕研究也证明社会支持对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中隔代抚养老人从子女和家人处获得的支持较多,今后应针对隔代抚养老人的压力和需求,增加社区团体组织的社会支持,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天津市隔代抚养老人生活质量水平较高,知觉压力水平正常,社会支持水平中等;年龄、慢性病数量、与子女抚养观念一致程度(反向赋分)、知觉压力负向影响生活质量,家庭人均月收入、社会支持水平正向影响生活质量。提高隔代抚养老年人生活质量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后应重视隔代抚养老人慢性病管理,通过制定政策增加社会支持,降低照顾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隔代慢性病总分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隔代亲”与文化传承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你把孩子的教育失败归咎于“隔代教育”,爷爷奶奶不背这个锅!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