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3-02-11朱双春陈继永曹莹张航

时代汽车 2023年2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新能源校企

朱双春 陈继永 曹莹 张航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南通市 226007

1 引言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实现“交通强国”的途径之一,也是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国家已从顶层设计上确定了新能源汽车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在国家政策和市场导向的助推下,截至2021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 年位居全球第一[1]。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人才缺口,据估计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到2025 年人才需求总量将达到120 万,人才缺口达到103 万[2]。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结构的升级,催生出一大批新兴的岗位,对技能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态势相比,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发展缓慢,培养的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需求。

2 新能源汽车技能人才提质培养的必要性

虽然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是近几年才在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新专业,但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我国蓬勃发展的新态势,以及对新能源汽车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的紧迫要求,相关高职院校已经开展了一些的新能源汽车技能人才的培养研究。然而即便如此,新能源汽车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还是不能够匹配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在新能源汽车技能人才的知识传授、教育模式、能力培养等方面还远远滞后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还需要不断地摸索完善。

当前国家已经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以及战略任务都制定了详细的说明,对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改革和发展依据,在新能源汽车技能型人才的知识体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急需开展相应的教学改革,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匹配的技能人才保障。

3 新能源汽车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新兴产业,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和升级,对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然而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也是近几年才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办学经验不足,远远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见图1,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图1 新能源汽车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1 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需求脱节

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近年来新开设专业,教学内容上主要参照传统汽车的教学内容设置,增加了电池、电机、电控等相关课程[3],未能将新能源汽车实际岗位需求真正融合到人才培养方案当中,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还未真正形成完备的课程体系,加上新能源汽车还处于快速发展期,正在向电动化、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方向推进,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的设置和调整远远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对技能人才的新兴知识储备需求。

3.2 学生实践训练不充足

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践性较强,有较高的实践教学要求,然而由于新能源汽车实训设备昂贵,对实训室有大面积的占地需求,很难在短期内建设完备的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导致实训硬件设施跟不上人才培养要求。另外大多数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开设时间都不长,在实训教学内容上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与企业需求进一步磨合,才能够制定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实训教学方案。由此种种因素使得当前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训练不充足,实践技能与企业需求有偏差。

3.3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的战略新兴产业,是科技密集型产业,产业的技术更新发展速度快,对技能人才要求的不再仅静态地适应技术的现有功能,而是能根据技术进程不断建构起技术适应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及参与设计和创造未来技术可成长能力[4],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高职教育大多数还是延续着传统教学方式的惯性,以“老师教,学生学”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不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技能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要求。

4 我国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策略

4.1 丰富教学知识内容体系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汽车理论知识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教学知识体系也应当跟随做动态调整,然而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直在探索和创新中发展,行业积累时间不足,不同企业发展层次不齐,难以形成标准建设的统一,课程标准无法对接行业标准,相关教材更新慢,介绍的技术明显落后于产业的发展。

因此在当前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态势下,应根据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密切结合行业发展,跟踪新能源汽车最新前沿技术,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内容短板,开展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优化教学课程体系结构,重构教学重点,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技术新技术的查漏补缺,开发相关内容的活页式教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升授课内容与行业发展的紧密贴合性。

4.2 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协同开展

由于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定位即是培养新能源汽车技能人才,实践技能、动手能力是高职学生培养的主要指标,因此实践教学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关注,相关研究报道最为丰富,主要集中在校企合作方面来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如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在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形成“专业知识、专业实训、岗位训教、在岗成才”的校企“双主体”、工学结合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5]。从这些研究可以看出,当前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实践教育与企业、与市场结合的重要性,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内容,提升个人综合能力素养。然而由于激励机制等的不完善,企业在校企合作上积极性并不高,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只存在于其表面形式上,一些高职院校和企业签订的协议书相当于摆设,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与企业实践技能需求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培养的学生很难迅速地适应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

因此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践实训不足的情况,有必要改革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一方面依托现有校内实训条件,创造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引进和采用新的高科技教学手段,开展包括讨论式教学、虚拟仿真教学、实训基地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轮番施教,提升学生情境代入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随着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不断加速,教师队伍中的博士学历比例不断提高,整体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在校企合作方面利用高职院校的人才优势,拓展合作领域,积极开展科研合作,突破当校企合作更多地围绕人才培养的局限性,以科研合作加强校企合作紧密度,同时积极引入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科研,以科研合作带动人才培养合作,为学生提高充分的企业实践实训环境,精准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

4.3 加强课后教学引导,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一个新的产业,每天都可能出现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要求新能源汽车的从业者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基于此,在对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需要。在具体实践上,必须加强课后教学引导,探索课后延伸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见图2,一方面组建最广泛的创新创业比赛兴趣小组,逐级向上培育组建互联网+、挑战杯等赛事团队,“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通过创新创业比赛的培训、组织和参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机制;另一方面引入导师培养机制,支持学生自拟题目或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开辟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途径。

图2 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5 结语

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是近几年才开设的新专业,专业办学经验不足,学生培养水平滞后于产业发展需要,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紧紧围绕国家产业发展规划要求,跟踪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教学内容,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加大课后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出知识储备足、实践创新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的新时代新能源汽车创新型技能人才,满足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需要。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新能源校企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
付于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十三问
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盛宴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