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动汽车技术“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3-02-11徐燕

时代汽车 2023年2期
关键词:电动汽车课程思政育人

徐燕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四川省德阳市 618500

1 引言

从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到2020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目标[1],要全面推进高校所有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促使各高校、教师积极响应并开展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

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人才培养要与汽车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电动汽车技术”课程是顺应产业变革而在车辆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必修课,课程具有极强的工科属性,具有极强的逻辑性、专业性和实践性,在纵向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此,本文从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出发,在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课程思政元素和资源,借助专业优势将思政元素深植于课堂讲授、研讨、实践、答疑互动各环节,将价值引领融入知识传授全过程中,引导培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使课程思政建设与专业课程建设有机融入,让立德树人实现润物无声。

2 “电动汽车技术”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确立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课程遵循“两性一度”金课建设标准,结合学校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和车辆工程专业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上,从课程所涉专业与行业、国家与国际、文化与历史等角度,深挖电动汽车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政资源,使其与课程内容交互融合,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在专业知识传授、课程能力培养中,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融合起来,使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全面发展相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引领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等主流价值,发挥课程育人功能[3]。实现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发展电动汽车的必要性,理解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策略;了解电动汽车的概念、分类和技术现状,掌握“三纵”(即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的结构特点、基本原理以及新技术的应用。

能力目标:能按正确工作规程要求和顺序完成电动汽车的常规检测作业;有跟踪电动汽车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收集分析信息并综合应用的能力。

素质目标:教学环节中融入“思政元素”,把立德树人内化到课程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潜移默化中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让理想信念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相互促进,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崇尚专业,精于实践,创新奋进,团队合作的精神;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德立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体魄和人文素养,具有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知知识、知方法、知成长、知社会、知发展”的时代新人。

3 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

3.1 设计思路

电动汽车技术课程专业知识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强,在教学时易造成知识传授过程中与思政教育脱节或出现将思政教育硬性嵌入专业知识讲授中,显得格格不入,让学生不易于接受。

故电动汽车技术课程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首先以CDIO(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工程教育理念为落脚点,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需求与品质要求,结合学生后续的职业发展,在课程设计中,紧扣专业知识点,突出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分解与梳理;将思政元素深植于专业知识中,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堂教案、讲授、实践、教学评价等)。在教学中,通过在向学生传授电动汽车技术专业知识的同时,将德育教育、理想信念通过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模式、案例分析模式、研讨模式、翻转课堂模式等教学方法把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在考核过程中融合调研、大作业、课程论文、汇报等多种考核模式对专业能力与思想品质同时进行考核。让课程思政教育润物无声,促进课程思政达到“春风化雨”、“水滴石穿”的育人成效。

3.2 课程思政融入设计与实施

(1)融入思政元素,优化教学内容和育人目标

“电动汽车技术”课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电动汽车产业现状和学生就业能力需求,结合国家以及行业标准法规,科学的选取、序化、整合课程内容。确定了课程基于电动汽车“三纵三横”技术体系,主要采用三条知识线(电动汽车定义、历史、现状及趋势;电动汽车的分类、结构及技术特点;纯电动汽车技术及具体应用)为授课主线的方式,贯穿于整个课程中。

为实践该课程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目的,在遵循该课程专业知识传授规律的同时,充分挖掘其思政教育内涵,从教学内容中选取七个教学模块,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分析其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自然地、系统地融入思政教育元素(见表1),利用相关案例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电动汽车技术学习的整个过程,优化教学内容和育人目标。

表1 “电动汽车技术”课程专业教学与思政结合内容

(2)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课程注重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和可持续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素质目标的培养。为使课程成为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在专业授课时,“电动汽车技术”课程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改革,借助“电动汽车技术”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将教学PPT、教学案例、微视频、测试题等资料置于课程平台,教师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超星-学习通APP)+课堂教学”相衔接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结合上课内容采用翻转课堂、分组讨论、工作站、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适时穿插引入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引入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团队合作等思政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使教学内容更具感染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样可以使学生从被动灌输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互动交流、亲身体验式学习,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于融入的思政元素的理解和体会也会更加深刻。教师也可以通过课余时间在学习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在必要时刻给予纠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素养和人生理想。

(3)改进考核方式,多角度考评思政教育成效

课程考核要关注学习结果,但更应重视学习过程;为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目标相融合,除此外还需改进考核方式,建立多元的考核模式,强调平时积累、完善过程的综合性考核,故增加了课堂讨论、论文、调研、大作业等多种方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培养其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成绩评定采用知识点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结合、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养成相结合、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线上考核和线下考核相结合的成绩考核评定办法,实施对学习过程的全程化考核。借助课程线上平台,运用信息化统计手段对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性数据信息分析统计,对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其中,思政教育成效考核主要通过借助主题讨论、自评、组内互评、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而达成的能力、素质或道德的提升。

4 教学效果评估

电动汽车技术课程通过建设已被认定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资源丰富,系统性强,能实现互动交流、自主学习及充分共享。课程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创新实践引导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动态化的资源可使学生减少学习资源的筛选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课程自建设以来,始终以CDIO 工程教育理念为落脚点,多种教学方法使思政教育无声融入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使学生深度学习的参与度明显提高,激发了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及人文素养有效提升,尤其增强了学生文化自信,增强了对民族品牌的认可度,深刻认识了电动汽车绿色、安全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课程思政融入,真正实现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评价高达95% 以上。

猜你喜欢

电动汽车课程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纯电动汽车学习入门(二)——纯电动汽车概述(下)
电动汽车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现在可以入手的电动汽车
专注:电动汽车背后的技术创新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