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党在陕甘宁边区的执政基础

2023-02-10柳琴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12期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

【摘要】执政基础是执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群众基础是党的根本执政基础,人民群众是拥护党执政的基石。延安时期,是党在陕甘宁边区成功执政的关键时期,党通过实施正确的方针、政策,推动了边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满足了边区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从而赢得了全边区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建立了良好的执政基础。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陕甘宁边区|执政基础

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战斗过13个春秋的地方,是抗战的指导中心,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中共中央不仅在这里领导了全国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而且学会了治国安民的艺术,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成功执政的关键时期,党通过实施正确的方针政策,推动了边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不仅从物质上保证了人民的生活需求,而且使人民享受到了最切实的民主权利,从而赢得了全边区人民对党的信任和支持,密切了党群关系,奠定了良好的执政基础,陕甘宁边区也成为当时最民主的抗日模范区域。

一、根据对陕甘宁边区各阶级结构与社会状况的分析,党对各革命阶级采取了不同的政策,赢得了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支持,为党建立良好的执政基础提供了前提

对各阶级结构与社会状况进行分析,是解决“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的首要问题。正是由于我们党对当时陕甘宁边区的阶级结构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状况进行了认真分析,从而对各革命阶级采取了不同政策,维护了他们的利益,改善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协调了各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赢得了他们参与革命斗争的热忱和激情,使他们积极投身于抗战的洪流中。

(一)工人阶级

中国的无产阶级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而他们身受三种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也使得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来得坚决和彻底。边区原来工业十分落后,边区政府成立之后,党注意到工业对于抗战胜利,对于经济发展,对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大意义,所以积极发展公营工业,并时刻注意改善工人的生活待遇,保护工人阶级的利益,还注重对工人进行培养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使得工人阶级成为党在陕甘宁边区重要的执政基础。

(二)农民阶级

由于陕甘宁边区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分散的个体农业经济,这里的农民约占人口80%以上。首先是富农,约占农村人口的5%左右,一般都自己参加劳动,其生产在一定时期中还是有益的,是抗日与生产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力量。因而党的政策是奖励富农生产与联合富农。其次是中農,约占农村人口的20%左右,中农在政治上有动摇性,但在根本问题上与无产阶级的利益是一致的,能够成为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是重要的革命动力的一部分。再次是贫农,中国的贫农,连同雇农在内,约占农村人口的70%,是无产阶级的天然和最可靠的同盟者,是农村最革命的力量。我们党通过对当时陕甘宁边区农民阶级的社会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对农民阶级中的不同成分采取了不同的政策,以团结他们参与到抗战事业中来,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

(三)地主阶级

地主阶级约占农村人口5%左右。作为阶级来说,他们是革命的对象,但是在抗战这种特殊复杂的环境下,他们也有抗日的要求,因此有必要争取他们一道抗日。在经济上保护,边区政府在实施减租减息政策的同时,要求农民要依法交租交息,在鼓励富农经济发展的同时,奖励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化;在政治上团结,通过实行“三三制”吸收地主参加政权,并从法令上确保地主的各项权力。这样的调整,缓和了农村的阶级矛盾,缓解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紧张关系,扩大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四)开明绅士

开明绅士大多是中小地主出身,是地主和富农阶级中带有民主色彩的个别人士。他们具有一定的进步思想,是赞成民主改革的,能够站在抗日的立场上同共产党合作,而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一分子。所以,我们党采取了“三三制”的政策,积极吸纳他们参与到边区的建设事业中来,参与到边区政府工作中来,并广泛采纳他们的意见,比如民主人士李鼎铭提出的精兵简政,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十大政策之一。

(五)工商业者

1939年4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规定:“保护商人的自由营业,发展边区商业”[1]。此外边区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保护工商业者的正当利益,奖励来边区投资的商民和实业家,各类工商业者可享受政治平等权利,其代表人物可以参加各级政权机构。这样能鼓励工商业者在边区建设事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和支持长期抗战具有重大意义。

正是由于我们党在陕甘宁边区对各阶级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实行了正确的措施,不仅满足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对土地的需求,改善了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而且通过贯彻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协调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采取保护鼓励的政策,保证了其他各阶层的利益,从而取得了全边区人民的拥护,为党赢得了良好的执政基础,使全边区人民都能团结一致,共赴国难。

二、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保证人民享有最切实的民主权利,满足人民多方面的生活需求,是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党的执政基础的根本

毛泽东指出:“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2]。“就目前陕甘宁边区的条件来说,就是组织人民、领导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并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与文化程度”[2]。人民群众是革命胜利的力量源泉,党只有首先保证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使他们充分发挥主人翁的作用,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才会真正拥护我们党,支持抗战建国事业。

(一)经济上改善提高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边区政府采取恢复与发展人民经济的政策,提出经济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国防生产,充实抗战力量,供给战争,改善人民生活,团结广大民众,推行民主政治,参加战时生产,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首先是发展农业。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并制定了减租减息、增开荒地、增加农贷、提高技术和实行农业累进税等八项具体措施,提出了“组织起来”,开展劳动互助的方针。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边区政府还发放农贷,实行奖励政策,鼓励兴修水利,开展大生产运动,通过这些措施,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生活得到改善,提高了党的威信,密切了党同群众的关系。其次是发展工业。边区政府从实际出发:①将原有工厂加以扩大和加强,把原来落后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设备加以改进,创办急需工厂作为公营工业的骨干,以带动整个边区工业的发展。②边区政府为了解决工厂资金不足的困难,由边区银行贷款100万元,扩大工厂资金,建立正规厂址,继续购买材料并奖励创造发明。③鼓励发展私人资本主义工业。通过自己动手发展工业,提高了边区工业品的自给程度,基本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工业品的需求,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再次是发展商业。边区政府成立后,提出了“保护商业,发展合作运动,推广货物流通”的主张,提出坚持贸易自由政策,反对统制垄断,并设立贸易局,来调整输出入贸易,发展私营商业来繁荣市场,同时还建立了公营商业机构。这些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商业的繁荣与市场的活跃,公营商业、合作商业与私人商业的共同发展,组成了遍布城乡的商业网点,方便了军民的生产与生活。

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提出的实行“力争外援,休养民力,发展经济”的新政策,极大地调动了边区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不仅推动了边区的农业、工业及其商业的发展,而且还带动了交通运输业及金融业的发展,使边区的城乡经济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政治上推行民主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群众路线的灵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民主政治的灵魂是让人民当家作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在第三届边区参议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边区人民赢得胜利的基本原因是什么?我以为就是民主政治,就是边区人民在政治上获得了彻底解放,一方面创造了为自己服务的政权,又方面享有充分的自由权利。”边区是民主政治的策源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民主建设的模范。首先彻底推行民主,组织发动了三次选举运动。通过让边区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参加国事的管理。边区政府共举行过三次选举运动,采取了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投票选举制度,规定除汉奸、政府通缉在案、经法院判罪剥夺公民权者以及神经病患者外,凡年满18岁的公民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边区各地还创造了灵活多样的选举方式,如按乡、行政村,或自然村,居民小组,召开选民大会,集中进行选举;在地广人稀的地方,则采取分散投票的办法,设立流动票箱。在具体的投票方式上,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办法如画圈、划道、点洞、投豆子等方式,总之从选民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了适合所有选民的选举方式、方法,保证了选举的真正实行。其次建立三三制政权,开创了陕甘宁边区模范政权的先河。所谓三三制政权,就是根据“三三制”原则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三三制的意思,是指组成政权的人员分配原则,无论是行政机关还是民意机关,共产党员只占1/3或少于1/3,左派进步分子占1/3,中间分子及其他分子占1/3。邓小平指出:“三三制政权的实质是民主”[3]。毛泽东更明确地指出:“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4]。“三三制”政权,不仅巩固和发展了边区各阶级的抗日团结,促进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而且为其他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表率,同时也为全国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再次采用民主选举的参议会作为边区人民的民意代表机关。边区各级参议会议员的组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不仅有共产党员,还有国民党员和无党派人士;不仅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还有商人、地主、名流学者和自由职业者等。边区参议会有选举和罢免行政长官的权力,它可以说是边区人民的最高权力机关,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适应中共领导的苏维埃制度即工农民主制度向民主共和制度转变的需要而建立的一种新民主主义政权组织形式,广泛地团结和动员边区各阶级和阶层的人们投入抗日民族解放大业之中。

(三)文化上普及发展

陕甘宁边区所辖之域,自古以来几乎是文化荒漠,群众中90%以上是文盲,边区政府成立之后,开展了大规模的普及教育运动,努力加强文化教育建设,普及社会教育,鼓励文艺的创作与发展,以不断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首先兴办教育事业。①实行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大力增设公办小学,奖励群众自办小学。②坚持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方针发展中学教育。③开展扫盲教育,采取民众教育馆、识字组、半月校等多种教育形式使社会教育在边区广泛地发展起来。④兴办干部学校,中共先后在延安兴办了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鲁迅文艺学院、延安大学等20多所干部学校,培养适合革命需要的干部。其次文艺的创作与繁荣。边区政府成立后,就积极地鼓励文艺的创作与发展: 美术方面,抗战以来各种宣传画、漫画、木刻、壁画等的创作,数量在3500件以上;音樂方面,从小调歌曲一直到大合唱,共计300个以上;戏剧作品,由活报杂耍到两三幕的大戏,有100种以上;文学创作如诗歌、小说、报告文学之类,数量特别多,无从估计。此外,边区的文艺工作者还组织了许多文化工作团和服务团及文学艺术团体,积极开展文艺工作宣传,促进文艺工作的开展,极大地鼓舞了边区和敌后根据地军民的士气。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更是强调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为革命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再次,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边区政府成立后,在第一和第二届参议会上就通过了关于保障人民卫生健康的提案,来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了适应革命战争和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需要,边区政府创建了各级医疗机构,创办了中国医科大学、边区医药学校、白求恩护士学校等,兴办了医药训练班、护士班、助产士班等,不仅培养了大批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而且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医药卫生网络。边区政府还加强了妇幼保健工作,先后做出开展妇女工作、保护母亲和儿童的决定,以及有关妇幼保健的条例和命令等。边区的医疗单位始终把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极大地提高了边区人民的健康水平,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执政基础是执政党执政地位赖以维持和巩固的基本条件,最核心、最根本的是依靠谁、依靠什么执政的问题。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可、授权和支持。陕甘宁边区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示范区和新中国的雏形,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与人民群众结成了血肉般的亲密关系,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这是建立良好执政基础的根本所在。通过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卓有成效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使之成为全中国政治上最进步的地方,不仅成为其他根据地和解放区学习的模范,而且为其后不久诞生的新中国发挥了“实验田”的作用。

一个执政党的执政基础是否稳固,取决于其能否有效实现所代表群体的利益,凡是把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执政基点的政党,必将基业长青;只要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政党,必会兴旺发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今天,党情、世情、国情发生了深刻变化,但通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以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社会基础,对新时代我们党执政依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正因为此,总结陕甘宁边区政府局部执政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经验仍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时代价值,有利于我们党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 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一辑)[M].西安:档案出版社,1986.

[2]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柳琴,北京市西城经济科学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和成人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陕甘宁边区实录》与中共自我形象的重构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新中国的雏形:陕甘宁边区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中共陕甘宁边区回族干部政策的经验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