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民融合发展视角下的第三方审价

2023-02-10张跃飞陈磊刘学张明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12期

张跃飞 陈磊 刘学 张明

【摘要】第三方机构作为军队在装备价格领域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有力抓手,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审价工作成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不足,因此,重点梳理了后续抓好第三方审价工作需要优先予以关注的十大事项,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期望引起各级机关和领导重视,军地尽早形成价格合力,为部队战斗力保驾护航。

【关键词】军民融合发展|第三方机构|审价

2016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政治局决议的形式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1]。作为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2019年至今,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先后分两批共引入33家地方单位作为装备价格第三方机构,全面开展装备价格论证、审核、评审服务,有效拓展了现有审价力量,加速消化了历史积压任务,大力推进了装备采购速度,从价格维度实现为部队战斗力生成增效赋能。同时,难免遇到众多新情况、产生大量新课题,亟待价格战线勠力同心、集智攻关,确保价格管理始终与部队战斗力同频共振。

一、深化第三方审价的计划管理

从局部看,各军兵种聚焦梗阻、破解难题,全面铺开第三方审价,“降增量、去库存”成效显著;但是,从全局看,各军兵种缺乏协同、分头推进,共性装备重复审核现象仍然存在,陆海空、武警甚至公安采购的直升机、无人机平台尤为突出。因此,军委机关应充分发挥管总作用,从计划管理这个源头入手把好总开关,充分融合军兵种之间第三方审价年度计划,通过顶层规划寻求各方的最大公约数,通过科学调配实现力量的消缝补隙,通过指定主责军兵种限期完成其他军兵种直接采信价格,让军兵种之间第三方机构的联合作战成为提升部队战斗力新的增长极。

二、整合军兵种和第三方机构力量

强化军兵种审价中心和第三方机构之间的合同作战。首先,双方应着眼大局、提升站位,抛弃“背靠背”竞争的狭隘理念,开创“肩并肩”合作的崭新局面,共同打好装备价格歼灭战。其次,双方应发挥优长、切分界面,先期开放非密装备领域,第三方机构获得“首战”经验,后期评估综合能力等级,逐步开放更宽更深领域,实现审价中心更加聚焦主战装备、第三方机构及时弥补战位空白。最后,双方长效沟通、密切协调,随着第三方机构业务的持续展开,与军兵种审价中心的交叉板块会逐渐增多,二者应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协调确定临时新增交叉项目的主责方,及时共享审价数据,做到同心共治、同向发力。

三、加大从业人员能力素质建设

第三方审价是新生事物,整体生态有待培塑。一是强化姓军为战的理念。以军品合同价为切入点,加强第三方机构对军品价格概念的理解,长期以来,部分第三方机构将暂定合同价视为“标准答案”,把逻辑起点当成工作终点,简单盲目地无限逼近合同价。今后要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敢于打破合同价这个“紧箍咒”,该降的毫不犹豫地降,该涨的坚决果断地涨。二是弥补知识结构的缺陷。第三方机构主业是审计,虽然与审价仅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除了综合费率的审查是审计本行,其余与产品实现过程密切相关的直接材料、军品专项、工时定额、任务总工时等工科知识均为其审查盲区。如果能够站上产品设计理念、加工工艺流程、生产组织模式的高度,更加有助于宏观把握产品价格的边界。三是拓展独立自主的专家库。目前,第三方机构与军兵种审价中心开展工作的人力资源高度冲突,其必须与军队、院校、厂所等机构积极建立深化委托、联合培养机制,将现有注册会计师队伍尽快升级改造为区分成本要素、专业领域、能力等级的审价专家队伍。

四、实施成本要素的大数据工程

第三方机构装备价格方案宏观上存在“一装多价”“同价异构”的现象,根子在成本要素微观上“一料多价”“一企多率”“一工多时”。军委机关应牵头实施成本要素的大数据工程,建立三军统一的数据库,不仅推动审价工作标准化迈上台阶,更为后续实施智能化审价埋下伏笔。一是依托国内专业机构,链接国际市场价格,形成覆盖全面、及时更新、公开透明的材料价格库,倒逼企业调整采购渠道,实现由个别成本向社会平均成本转变[2]。二是通过广泛调研、集中研讨,定期发布兼顾地域和行业的综合费用率指导清单,将综合费用率和任务总工时之间的“跷跷板”专业规律,还原为公众通俗理解的“1:1”市场水平。三是在调控综合费用率、使工时达额率回归实作工时的基础上,对数控加工、电子装配等通用性强、自动化高的工序,刚性执行国家行业工时标准,强迫军品与民品市场生产效率接轨。

五、提升价格数据归档管理水平

装备价格数据归档管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基础性工程。一是创建高质量元数据。第三方机构应主动使用制式软件,贯穿审价全寿命全周期,建立项目电子档案,确保数据可验证、过程可复现。二是激活历史价格文献。第三方机构可将纸质资料转换为数字档案,将散落在军兵种的“信息孤岛”整合为军委统管共享的“价格池”,实现历史和现实的无缝对接。三是做好数据再利用。经标准化处理的价格数据,辅以先进算法的数据挖掘工具,为各维度各口径的方案比较分析打下坚实基础,引领审价工作率先步入智能时代。

六、推动装备价格发布平台建设

信智时代,作战领域的OODA循环理论已经由能量机动1.0版本升级为OODA信息机动2.0版,第三方审价机构的加入,变相推动了价格批复制度的改革,极大提升了装备价格的更新速率。通过把配套成品、保障装设备、大比例随机备件等与大型复杂装备解耦,将整机批价的“齐步走”转换为主辅分离的“小步跑”,不仅加速了军方装备经费拨付速度,而且解決了企业现金流的困扰。面对价格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态势,构建高水平的装备价格发布平台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对于实现“一点发现、全网皆知”,最大程度发挥价格信息的价值至关重要。此外,推动建立三年滚动更新、价格执行检查等监督机制,可进一步减少重复工作、提升审核效率,合力打好价格攻坚的主动仗。

七、拓展第三方机构的审价模式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加速世界百年变局的同时,无疑也深刻重塑了世间百业,第三方机构也不例外。面对猝不及防的封控,躺平坐等还是创新求变,成为摆在第三方机构面前的现实考验。借助数字时代的科技力量,第三方机构最终打通了文审、现场审查之外的第三条路——远程异地协同审价。这种模式核心优点是挣脱了时空的束缚,具有随时组网马上开审的即时性、将现场串行工作切换为网上并行工作的高效性、节省合同双方成本的经济性等显著特点,将“分布式作战”演变为业界新常态,尤其适合在构造简单、价值较低的产品项目上推广应用。

八、创新第三方机构的收费模式

第三方机构主流是按照合同金额的比例计费,优点是容易量化、方便结算,缺点是经费使用效益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合同金额是产品数量和单价的乘积,而第三方审价的工作对象仅为“单价”,现行收费将标的物“单价”等效于“金额”,无疑放大了“数量”的杠杆作用,同时也未扣除已批价、重复订购等项目。因此,创新精准科学的收费模式势在必行,而将尚未定价的“单价”数量,作为衡量审核工作量的标准,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此外,创新集约高效的项目打包方式同样事半功倍,军委机关可牵总组织相关研究机构建立模型并开发软件,将现行简单按合同发包向未来“企业+地域”发包转型,以费用最少为目标,将小包凑成大包,既降低了军方付费门槛又减少了机构劳动强度,最终达到总体聚优、融合制胜的理想状态。

九、抓好第三方机构的风气建设

第三方机构作为行业新秀,打破了军方独家审核的局面,有利于推动审价行业整体风气建设。一是加强内部管控。通过开展警示教育、审前随机抽取专家、签订保密和审核责任书、定期轮岗等方式,细实做好廉洁建设,抓早抓小“治未病”。二是做实方案评价。除现场组自身对价格方案进行梳理平衡外,第三方机构应组织内部专家对现场方案进行评价,提出不符合项整改建议,防止风险外溢。三是建立举报机制。常态化对社会公布信件、固话、手机、网络等多種渠道,便于公众随时向国家和军队主管部门反映情况,主动借助外力开展风气监督工作。四是军队联合巡察。军委机关牵头,各军兵种组成联合巡察工作组,以重点项目、线索举报为牵引,对第三方机构实施全覆盖年度监督,达到“头悬利剑”的震慑效果。

十、严格第三方机构的资质管理

第三方机构有力促进了审价供给侧改革,使得军队对第三方机构的认可度在稳步提升,因此,构建常态、科学、完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大市场培育、推动正规化建设亟待提上议事日程。一方面,参照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的有益做法,全方位评价申请机构的法人、信誉、保密、财务、专业技术等资质,客观出具是否适宜从事科研、采购、修理、服务价格审核的意见,把优质机构请进来。另一方面,通过例行监督及时发现能力下降、合同违约、泄露秘密等情形,相应施以警告、暂停资格、注销资格等处罚,将劣质机构清出去。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柳军,王登城.融合发展,托举强国强军梦[J].解放军画报,2016,(5):10-29.

[2]白志刚.论新时代的军品价格管控[J].中国军转民,2021(3):37-40.

(作者简介:张跃飞,空军指挥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军事训练;陈磊,空军指挥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军事战役;刘学,空军指挥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军队指挥;张明,93147部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军事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