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报纸采编工作的策略研究
2023-02-10◎胡月
◎胡 月
(江西省报刊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
在融媒体背景下,报纸采编工作呈现出智能化、数据化、全媒体化趋势,促使工作领域资源走向融合,从而要求采编流程、管理体系同时进行再造、改革、创新。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科学论证融媒体背景带来的现实意义,把握报纸采编工作新趋势、精准定位新需求,秉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理念,加强信息革命成果应用,创新工作策略,使采编内容有高度、有质量,把握好舆论,书写时代华章。
一、融媒体背景下报纸采编工作的新趋势
(一)采编智能化
在融媒体背景下,新媒体借助信息革命成果飞速发展,使报纸采编人员逐渐认识到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为传媒行业发展带来的质的飞跃,从而开始关注智能化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并集中力量开发智能化采编平台,如具备智能化、数字化、移动化特征的超融合掌上编辑部,打造了采编、策划、编审全流程工作体系,使各个工作环节高效、多元协同,生产高质量内容,显著提升报纸采编人员的生产力。
(二)采编数据化
媒体融合使信息也呈现出融合之势,日常采编工作中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整合、分析、处理数据。目前,报纸采编的渠道多、范围广,海量数据依靠人工筛选,效率与创造性低、工作量大,严重浪费人工资源。因此,不断推进采编业务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精准推送精品新闻、社会热点、突发事件等,使采编人员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进一步深入挖掘信息,完成连载报道、追踪报道,从而跨模态完成高效率搜索、筛选[1]。
(三)采编全媒体化
在融媒体背景下,为报纸采编人员多元化、深入探索全媒体编辑工作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且配合科技手段打造统一的新闻采编平台,支持全媒体采编工作模式、信息传播形式,完成统一获取、审核、策划,多渠道发布信息,为报纸内容传播创造了新的途径,大幅提升传播力。同时,全媒体编辑过程中,借助集网、微、端、报于一体的媒体矩阵,优化采编内容形式,实现采编可视化,有效提升了报纸采编质量。
二、融媒体背景下报纸采编工作的新需求
立足融媒体背景下传媒行业发展的新变化,审视报纸采编业务需求,是探索采编工作融合发展,在新时代下彰显采编特色的前提条件。
一方面,媒体的融合使报纸采编能够借助科技优势立足全民视角采集信息、分析内容,并融合多个信息源、多载体展开采编,使新闻更具创新性、时效性。但在突出融合特色、发挥技术优势的同时,要坚持多元化写作、广泛性传播,避免采编内容同质化、创作视角受局限。
另一方面,从受众视角来讲,媒体融合后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改变,信息需求也更加多元化,不仅要求新闻内容简洁且深刻、可读且可视,还要求内容多元、视角独特、个性鲜明。因此,要求报纸采编人员能够优化采编模式,运用新技术、新载体不断创新采编,推出符合受众需求的内容,保持纸媒在融媒体时代的影响力。
三、融媒体背景下报纸采编工作的新策略
(一)新定位——服务化媒体
在融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形式发生了根本改变,尤其是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其传播信息过程中受众不再单一地接收信息,可以反馈、互动、主动选择。且媒体融合推动社会进入信息消费时代,受众行为发展转变,不再吝啬于在获取信息中付费。因此,需要报纸采编认识到“受众为王”,以服务受众为根本才能获得长远发展的动力,从而积极努力地转型发展,打造服务化媒体,将普通受众转变为忠诚型受众。
一方面,采编人员先要对报纸发展形势有准确了解,寻找报纸在传播信息中存在的问题,如内容枯燥、忽视受众需求、实效性差等,认清在融媒体时代自身的优势以及与新媒体之间的差距,从强弱项、补短板角度出发,迎合受众需求,突出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与特色,为受众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例如,考虑到报纸传播的时效性不占优势,但从受众渴望深度阅读、权威分析的需求出发,以近期内热点新闻事件为载体,采集丰富信息、挖掘隐藏社会现象,展开系列、权威报道,吸引受众关注,切实围绕受众需求提供服务,展现优势、弥补弱项[2]。
另一方面,激活服务内驱力,不断提升采编人员的服务意识。创新生产采编内容、提供优质传媒服务,以人才为动力源泉,在融媒体背景下,打造专业的采编团队,从源头上激活发展、创新活力,生产内容新、载体新、形式新的产品,有效提升报纸服务质量。例如,成立项目小组,以项目式形式推进采编工作,促进每位采编人员发挥优势,统筹协调各个生产创作环节,在拉赞助、内容策划、选定主题、编辑内容、邀约嘉宾方面掌握自主权,调动工作积极性,自觉以创作优质内容、获得受众认可为工作目标。同时,为保障信息质量,积极主动打破部门与管理上的壁垒,与评论部、专刊部、新媒体部门等共同深入探究,创新运作机制,从而在无阻碍下产生持续的内驱力,激励采编人员大胆创新,输出高水准、高质量内容,使提高服务质量有坚实的基础与专业保障。
(二)新视角——平民化报道
在“受众为王”的引导下,采编人员的工作视角也应定位在平面化、大众化层面,使看似平常、普通内容的背后,有着深刻寓义、警示,突出传播内容的深意,由此在采编过程中同时做到特色鲜明、服务优质。
一方面,采编过程中以平民化视角看大事。现代生活丰富多彩,社会事件也千姿百态,基于平民化视角看“国家大事”,才能使内容走进民众心里。例如,在采编国家方针政策、事关民众生活的大新闻时,先详细了解新闻内容、多方采集信息,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员,再从百姓视角解读,从群众的立场出发,反馈心声,成为群众的喉舌。如《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全力抗灾减灾 力夺粮食丰收》,针对强降雨导致的灾害损失展开报道,内容中简要概述了针对抗灾救灾做出的努力,并未夸大相关部门的指挥、付出,着重回应民众最关心的问题,通过相关部门领导、专家的采访,回应民众关于如何减少农业损失、如何尽快恢复种植、粮食供应问题、农产品价格问题,并针对如何保障秋粮丰收提出可行建议,从而使受众乐于亲近看似与生活存在遥远距离的央媒,产生阅读兴趣[3]。
另一方面,突出市民主角,百姓的生活、需求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以市民为主角展开采编工作,汇总百姓生活中的问题、矛盾、困惑、纠纷、见义勇为、拾金不昧、扶贫济困,以小事窥见社会风貌,以人性化的思路,让民众感受到国家、社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的所遇、所思、所求,既能突出采编内容的主格调,也使新闻内容更加亲切。如《光明日报》发表的文章《致敬高温下的“劳动剪影”》,以全国各地的劳动者为对象,报道他们在高温下坚守岗位,诠释劳动之美。从平视的视角看待民众生活,反映广大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使传播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有助于在受众中有更大的“话语权”。
(三)新方法——媒体融合化
媒体融合化既是发展趋势,也是创新采编工作的新方法,其本质是指传统媒体的智能化、互联网化发展,在采编工作中利用媒体融合、推进媒体融合,助力纸媒摆脱发展困境,在融媒体背景下进行深刻的发展变革,使智能成为主要特色。例如,以“智能”“智慧”“智库”三者为基础打造智媒体作为采编工作的新抓手,助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立,完成在线采编向平台、终端、全媒一体方向深度融合,基于此制作融合报道精品。以《四川日报》为例,运用媒体融合化打造“川观答题”信息化平台,以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为主要内容,设置常态化学习课堂,24小时更新题目。为了吸引更多年轻用户开启社交新形式,平台上全面升级社交途径,以答题游戏的形式,促进组织之间、好友之间组队答题,并显示排名,激发胜负欲,使党的理论学习社交化、新型化、沉浸式,促使《四川日报》高质量践行党媒责任、创新化服务大众[4]。同时,答题可以兑换公益积分、解锁公益项目,诸多年轻学生、社区群众、企事业职工纷纷参与,积累答题获得的虚拟公益货币开启爱心出行、义诊等项目,使采编工作不再局限在新闻上,而是通过全媒体的深度融合创造智能化、社交化新成果,从而以新方法开启新渠道,助力纸媒在媒体融合的辽阔征途上越走越远。
(四)新手段——采编云平台
先进技术始终是推进报纸采编业务创新发展的根本,从目前的媒体融合技术发展情况来看,打造采编云平台是报纸采编顺应新时代、新背景的重要举措。在云平台的支持下,采编人员针对采集内容进行云生产、云发布,实现采编工作集成化,即前端采集共享、终端编辑加工指挥调度、后端发布呈现,形成一个采编队伍、一个指挥系统、一个领导班子,为输出内容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例如,《金融时报》在开放的OpenStack框架体系支撑下,通过网络虚拟化、计算虚拟机化、存储虚拟化打造云平台采编模式,优化采编工作,支持其以积木式形式发展,科学利用线性优势快速扩容采编内容。
又如,《广西日报》打造“广西云”,以先进技术手段为依托,以云平台为核心打造新的融媒体生态系统,使采编工作融合、内容汇聚、多渠道传播,同时为源、云、管、端提供服务,使产品覆盖所有技术支持渠道,全面提升采编人员的生产能力,并与网信办深度合作,集中控制云平台内容,加强舆论预警,做到一键推送权威信息、一键撤除有害信息,从而以媒体形态、传播形态、产品形态三者的融合与业务融合真正创新生产、传播,扩大信息的覆盖面,构建适应网络环境的采编发一体化工作流程,使纸媒仍能走在时代发展前沿。
(五)新形式——多元化新闻
采编工作的新形式是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形成的必然结果,使报纸与新媒体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而融媒体融合下最新的采编形式则是借助先进技术生产、加工多元化新闻,从报纸采编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专业视角打造有特色、有内涵的融媒体新闻,并从契合受众需求角度出发,不断进行新的规划,以更多技术、更多渠道创新采编形式,打造高质量多元化新闻。以《新京报》为例,在采编云平台的支持下打造了集报、刊、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矩阵,实现了采编信息的互融互通,开展采编业务时可以以APP为中心与枢纽,将采集信息与传播信息延伸到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今日头条等,有效聚合采编声量,共享报道信息,利用多元化新闻扩大新闻传播力与影响力。例如,在报道《〈行走两亿年〉:“我们”用123条视频记录青藏无人区科考》时,微博上以图片+文字+视频的形式对报道内容进行了编辑,并以Vlog形式连续性报道;在短视频平台上,以科考路上的日常生活、花絮片段为主,如解密科考专家行李箱内的宝贝;在APP上进行直播、开设专题短片库,如采集化石过程、地层古生物考古过程等,使关于科普的报道更加直观,充分展现出科考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而从不同视角呈现的信息,使行业界限模糊、报道内容更具亲和力,满足不同平台上受众的需求[5]。在整个过程中,前方采编人员仅需要拍摄与粗剪,挑选出序列与采访内容,做好段落编排后将文件传回后端,一天可以完成2—3条短视频创作,稍做修改即可在不同的平台上传播,高效、快速制作多元化新闻,有效避免过度消耗前后方采编人员的精力。
(六)新策划——集成化管理
媒体融合之前,报纸采编工作环节多,导致资源消耗大、出刊时间长,增加了重组与利用难度。面对采编管理上的诸多难题,媒体融合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需要构建与采编云平台类似的融媒体采编系统,切实提高采编工作质效。在采编云平台支持下,打通IT基础设施、业务服务以及应用系统,为采编人员提供信息检索、内容合成、审核发布、编辑等多项功能,并基于分布式部署,为上报、编辑、合成等提供深化应用场景,使各级组织高效协作、互联互通。具体来讲,通过一体化流程,实现高效协作,云平台上聚集采集、编辑、排版、发布四大流程,根据采编需要支持一对一、合并发送、多人发送、条件分支等多流程流转,从而使管理贯穿采集、加工、编辑、排版、合成、审批、发布过程中,方便跨层次、跨部门沟通,使岗位、部门之间的协作更加高效。以完备的功能覆盖所有业务场景,如信息仓库、历史编辑、编辑草稿、历史发布、收藏、查阅、统计、检索等功能,满足所有流程中不同协同办公场景需求,使采编工作便捷、内容准确,保证输出内容高质量。同时,能够自动分发信息、图片,支持不同编排模式,编辑加工后系统会自动校对,及时对常识性错误、错别字等作出修改。此外,通过严谨完善的备份,保障采编工作安全进行,编辑加工、排版合成、图片处理、视频剪辑等流程均可采取备份措施,以应对系统崩溃、故障等情况,保障采编工作安全进行。基于此,以集成化管理信息为报纸采编工作高质量落实提供新保障,切实实现采编工作的全方位优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融媒体背景下纸媒发展呈现新的趋势,使采编工作发生新的变化、出现新的需求,采编人员应清晰认识到媒体融合是必然趋势,融合过程中新的传播载体、发展技术可以作为采编工作创新的动力,弥补纸媒短板,扩大纸媒优势,深入媒体融合,打造高质量融媒体产品。因此,要从长远发展角度看问题,迎接融媒体背景下的新挑战,重新定位角色、工作视角,坚持创新方法、更新手段、改革形式、优化策划,积极打造采编云平台,着力强化内部基础,支持采编业务不断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