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法与供需探究
2023-02-10毛龙辉
◎毛龙辉
(吉水县融媒体中心,江西 吉水 331600)
媒体融合依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当中技术成为了重点,即便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传播获得了更广泛的途径和媒介手段。但究其本质还是应当注重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也就是应当以内容为本,而要平衡技术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就需要在培养新闻传播人才方面引起重视。因此,对于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方案应当及时地进行调整与转型。例如,人才培养的观念、人才培养的方式、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等。同时,为了使新闻传播人才能够获得可持续性生存和发展能力,除了高校应当优化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策略外,融媒体中心也应当重视该方面人才的培育与发展,以此使得人才不仅具备更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而且也能提升其职业道德素养,满足时代发展要求。
一、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信息传播的特点
(一)传播速度更快,途径更多样
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不仅体现在网页浏览、微信等多样化的途径上,而且新闻信息扩散的速度更快,甚至在生活的每个角落人们都能够获得信息。这也就方便了人们在生活节奏变快的过程当中,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去获得所需的信息[1]。
(二)时效性与内容深入性并存
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深入性和时效性不是并存的,其体现在虽然电视和广播的录播节目时效性相对于报刊来讲更强,但是报道深入性却不如报刊。而随着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更新,媒体逐渐呈现出融合的特征。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使时效性和内容的深入性可以实现并存。这是因为新闻报道在深入挖掘的过程当中,不会因为传播方式的不同,新闻内容的时效性就会被剥夺[2]。
(三)互动性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从新闻信息报道的受众转变成信息的传播者。在媒体融合的现代化社会,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完成信息的传播,例如评论、发弹幕等,这也使得新闻信息具有很强的互动性特点。然而互动性强有利也有弊,在使得新闻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提升公众舆论力量的同时,也使得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受到挑战,这是因为在人们传播新闻信息时,不了解其真实性的情况下,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形成一些负面信息[3]。
二、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面临的转型要求
(一)人才培养观念、理念的转型要求
首先,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应当坚持真实的原则。由于新闻事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会出现一些影响新闻信息真实性的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因此,新闻传播人才如何将客观事物的真实状态呈现和表述出来,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及融媒体中心有必要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坚持真实原则,使得新闻传播人才能够利用自身的专业价值来向社会受众传递客观的、正能量的信息。
其次,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应当注重实践。在向受众传播新闻信息时,既要有理论视角,又要有具体的实践路径。因此,需要结合社会以及受众的需求,调整信息的内容和传播的角度等。再加上在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所产生的新闻信息或者其他信息是大量且较为繁杂的,因此,从中挑取符合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且有效地将信息的内涵传达出来,是新闻传播人才应当具备的能力。这也就要求媒体融合时代,在融媒体中心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过程当中,应当立足于实际,使得人才在完善自身能力与素养的同时,深入到新闻现场,或是人们的生活当中,获得更加真实且准确的信息,从而提升新闻的传播影响力,这也是注重实践培养的价值。然而由于人才在学习一些理论知识的过程当中,很少接触到具体的新闻工作,因此融媒体中心在进行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时应当调整方案,使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此更好地为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基础[4]。
最后,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应当保持时代性。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新闻传播领域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在新的育人理念下转变人才培养方式,使得人才培养能够获得创新性发展。人才在传播新闻信息时,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还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特征来捕捉新闻的热点,这有助于及时将最新的、最真实的信息传播给受众,以此来提升新闻信息的质量。在此过程中,只有人才能够充分了解到当代的社会时事,才能够做到新闻信息的传播与时代接轨,这对于人才的养成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性,需要人才兼具现代化的能力和素养[5]。
(二)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型要求
在传统的人才培养中,始终采取的是以教师为教育教学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对于世界的认知以及知识的接受都是来自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也要求学生在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内化,然而在这种教师处于主导、学生处于被动的教学状态当中,学生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束缚。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更多、更有效的互动行为,使课堂教学存在不对等的现象,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无法形成自身在学习方面的动机和动力,以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如果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在学习方面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人才的培养就会止步不前。随着“学习范式”这一概念的出现,人才培养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这意味着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导地位,无论教学模式或教学方式如何调整,都应当在传播知识方面坚持人人平等原则。这一转变,完全适应了新时代媒体融合的需求。在媒体融合时代,要求人才培养的过程更加注重平等性和交互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致,有助于最大程度地激发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发展能力[6]。
(三)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的转型要求
对于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方面,早在2014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就将新闻学教育以及电子传播技术教育进行了融合,成立了“媒体学院”。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我国也不断强化该方面的探索,例如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了新闻与新媒体学院,这不仅使得人才培养更具综合性,而且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也更能发挥除传统新闻学专业外的其他学科的专业优势,例如网络安全、电子信息等。事实上,人才培养在专业设置发生变化时,对于课程内容的转变也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将新闻传播学专业的课程内容与其他学科的课程内容进行融合以及重构。在整合新闻传播课程的基础上,强化新闻传播与数字媒体技术等内容的深度交融,以此才能够发挥不同专业资源的价值,使得新闻从业人员都能够在优化自身基础能力的情况下,实现创新性的发展,不断提升新闻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复合型技能[7]。
(四)融媒体中心转型建设的需要
融媒体中心作为新闻传播人才的承载地,也具有培育教化功能。在培养人才的过程当中要强化意识形态教育,注重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多元化需求,从而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还需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在人才培养平台的构建以及培养内容上进行改革创新,例如实战训练等内容。另外,需要注重对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在现代化社会,虽然新闻传播以内容为主,但是还需要拓展人才本身的技能,加强人才的融合与创新。
三、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法与供需策略
(一)建立多样化、可持续性的育人模式
一方面,实现多学科育人。实现多学科育人的要点体现在:一是实现不同专业学科内容的整合;二是落实线上理论课程与线下实践课程的结合,实现双管齐下;三是将不同学科中相同的教育内容进行串联,构建一体化、系统化的教育教学体系。这不仅能够使新闻传播人才兼具理论和实践能力,而且有助于其在媒体融合时代获得一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这需要高校以及融媒体中心能够认识到媒体融合时代人才培养的要点,使得课程教学在均衡教育内容的基础上,解决偏科的落后性问题,优化教育细节和教育内容,提升人才供给质量[8]。
另一方面,提升人才的能力与素养。第一,高校和融媒体中心在对新闻传播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时,应当坚持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尤其在新闻传播人才价值观念的培养上。想要提升新闻传播人才的个人职业道德素养,就需要让他们认识到新闻信息对于社会以及大众的作用与影响,实现对新闻传播人才思想以及行为的高质量培养,使其逐渐提升新闻创新能力。另外,融媒体中心也应当积极落实对人才思想意识的塑造工作,使得其在工作当中不仅能够积累工作经验,而且也能够提升精神价值,使其所传播的信息永远保持正能量。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新闻传播人才在媒体融合时代的生存能力,而且也能促进新闻事业获得优质发展[9]。第二,融媒体中心可以对人才进行分批次或者分层次的培训。也就是针对各个岗位的人才特点进行培训,例如策划、编辑、记者、运营等,在培养期间应当注重与各岗位人才的能力和素养相结合。培训内容应当以互联网思维、信息搜集和整合能力,以及各要素的调度等为主,以此来提升人才的能力与素养。例如,在新闻摄影方面,新闻从业人员除了熟练使用相机外,还需要学会运用手机、电影机等设备进行拍摄。同时,还要培养其导演思维和相应的拍摄手法,帮助其适应融媒体的转型与发展,促进媒体中心的转型建设。
(二)落实教育教学创新与学习创新
事实上,媒体融合是整个新闻行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的产物,其不仅具有创新性,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因此,在对新闻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当中,应当落实教育教学的创新以及学习创新,这不仅能够提升新闻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新闻传播者对信息的整合能力。在此过程当中,除了需要强化新闻专业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创新意识进行塑造,以此更好地帮助新闻传播人才获得强劲的岗位竞争能力以及工作创新能力。
首先,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应当结合现代化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对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结构的创新性进行研究和探索,尤其在媒体融合时代,教师更应当将不同种类的教育元素进行整合和利用,使人才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其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应当注重创新性发展。这需要学生根据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以及工作内容的特点来完善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素养。联合实际问题来优化自身分析、发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激发其创新性思维,使其能够自觉地投入到新闻传播事业当中。最后,在联结主义教学观念下,想要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开放且交互性强的学习环境,尤其要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培养出融媒体时代所需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例如,可以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虚拟式的学习环境以及体验式的学习环境等[10]。
(三)优化人才培养与供需的评价与考核机制
现阶段,对于新闻传播人才的教育与培养虽然是在媒体融合下进行的,一定程度上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但是在人才培养与供需的评价方面仍然比较落后和单一。事实上,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和标准,就会严重制约人才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在人才面临就业竞争时,无法体现出其优势和发展潜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相关的人才教育机构对人才教育评价方面予以重视。例如,融媒体中心可以结合专业课程的特点,针对新媒体、网络媒体或者现代化的纸质媒体对人才的要求等,制定出科学的评价方案。
首先,高校和融媒体中心可以根据培养人才的现代化教学内容,对人才考核过程以及考核标准进行调整。其次,如果部分人才能够在新媒体信息管理以及社交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则对于人才培养的评价与考核内容进行再次调整。如可以将评价与考核重心放在挖掘专业人才在新媒体岗位当中的发展潜力或者工作能力上,以此来提升评价与考核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最后,应当在评价与考核的过程当中融合多样化的理念,例如互联网思维理念、媒体运作理念等,促进教育教学与现代化媒体发展趋势相结合,这不仅能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而且也有助于打造高校与融媒体中心联合下的人才培养机制[11]。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媒体融合的时代环境下,新闻传播行业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即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与供需。而要培养出符合该行业发展以及时代进步需求的人才,就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结合现实情况,优化和完善相应的人才培养制度与方案,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体系,针对人才的专业知识以及个人素养方面进行相应课程设置的调整。同时,也需要针对人才培养与供需建立科学化的评价机制,使得人才的专业性、综合性价值更高。因此,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化和可持续性的育人模式、落实教育教学创新与学习创新、优化人才培养与供需的评价及考核机制等策略,使教育者和学习者都能够不断实现自我突破,为新闻事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