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观水

2023-02-10叶春雷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3年2期
关键词:儒学家国孟子

叶春雷

“水”在古人的眼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孙子兵法》曰:“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从高处砸下来的水,产生强大的势能,可以把水底的石头冲起来,漂在水面上。这在军事上,产生了“短促出击”这一战术。平型关大捷,就是这一战术的成功运用。这种“短平快”的打法,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可以借鉴的。集中精力于一点,心无旁骛,迅速突破,积小胜为大胜,多么顺理成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是孔老夫子眼中的“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正因此,所以更要只争朝夕。这就是孔子所言:“朝闻道,夕死可矣。”“水”的不断流逝,让孔子产生了强烈的紧迫感。他不会像后代诗人那样,只是空空地浩叹“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他只是抓紧眼前的时间,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周游列国,传播儒学理想;或者退而著书,保存文化的火种。时间带走的,只是孔子的肉身,他的真精神,却像中流砥柱,万古长存。

儒学的“水”,总是给人“刚毅卓绝”的印象,譬如荀子,在“水”中看到的,就是“其万折也必东,似志”。这是儒家的理想人格,在水中的倒影。儒学人格,虽然说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但是,即使“穷”吧,也没有放弃对天下道义上的责任。这是一种饱满的家国情怀,不是空洞的、嘴皮子上的“家国”,是融汇在儒家血脉深处的,对祖国和人民的爱。这是血气、血性、血浓于水的深情。儒家人格的血管里流动着的,就是这永不言败的恢宏的进取心。儒家人格是进取的人格,是战斗的人格,这一点,一点也不夸张。

而他们对人民的爱,也折射在“水”的波光里。还是荀子:“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国君是舟,人民是水,水可以把舟托起来,也可以把舟打翻。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儒家思想对人民的爱,是一以贯之的。孟子所谓“民本”,是看到了草民在历史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的。孟子曾说:“君视民为草芥,民视君为寇仇。”即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也可以把“四塞之国”的强秦拱翻在地。

相较于儒家兵家之“水”的那份大丈夫的刚毅浩瀚,道家之“水”,则涵容着妩媚柔顺。老子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老子眼中,“水”是谦逊的、低调的、忘我的、奉献的。这是一个沉默寡言的老人,或者说,“无言”的老人。他以自己默默的奉獻,给人间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但他又不希望被人注视,相反,他更希望被人忽视,无人理睬。有功而不争功,有爱而不张扬,这需要多么强大的定力,这是多么磅礴的自信。

而庄子,则更在“水”的静定中,找到了灵魂的归宿。他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静了,就清了;清了,就空了,远了,“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庄子所谓“与天地精神往来”,就是源自这一份似水的安静呀!

在法家的眼中,“水”是什么?“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这是韩非子主张“严刑峻法”的理论依据。韩非子的法治思维,固然值得肯定,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一味严刑峻法而没有“水”的悲悯之心,这样的统治,也是不会长久的。

《周易》中,“坎卦”为水,其彖词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习坎”“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概括起来,就是“水”的美德:坚韧、谦逊、诚信,坚韧和谦逊,前面已经提到,说到“水”的诚信,所谓“消长以时,潮汐以候”是也。在大自然中,风有信,花有信,水有信,鸟有信,大雁冬去春来,不是“信”是什么?而居于“万物之灵长”的人类,若无“信”可言,那岂不让大自然耻笑?

苏东坡在《赤壁赋》中提到“水”曰:“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水不断在流逝,但河流却永远在那里。这就涉及“变”与“不变”的辩证法。中国哲学中的辩证思维,源于老子,但这种辩证思维的现实源头,应该是“水”。“水”让我们看到了事物的不同侧面,水让我们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最后,我想用朱熹的两句诗,结束我这篇谈水的文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一个人来说,如果不能不断地补充新的能量,新的知识和技能,新的思想和智慧,人就可能如一潭死水,停止了流动,腐败下去,就可怕了。

(编辑 高倩/图 槿喑)

猜你喜欢

儒学家国孟子
家国两相依
磨刀不误砍柴工
儒学交流在路上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略谈“家国情怀”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
什么是儒学之本
现代儒学的宪政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