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平台互动慢病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2023-02-10李秀铭邹冬吟望华南杨四萍
范 英,李秀铭,邹冬吟,邹 涛,望华南,杨四萍,魏 华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流行病。采用慢病管理模式通过药物干预、饮食运动干预、血糖监测反馈方式以及健康宣教能有效延缓T2DM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仍有部分T2DM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可能与护患互动不连续、健康宣教不到位、患者自我管理不规范等因素相关[2-3]。临床研究发现,基于互联网平台互动方式的慢病管理模式是顺应目前T2DM患者健康宣教需求的慢病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T2DM患者自我管理能力[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互联网平台互动方式对T2DM慢病管理模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在广东省中医院总院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慢病管理门诊就诊的248例T2DM患者的病历资料,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1]:1)典型DM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质量下降);2)随机血糖≥11.1 mmol/L;3)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7.0 mmol/L;4)75 g无水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G)≥11.1 mmol/L;5)无典型DM症状者需异日复测以上血糖指标。符合1)+2)或1)+3)或1)+4)或2)+5)或3)+5)或4)+5),均可诊断为T2DM。
1.3 纳入标准1)符合T2DM诊断标准;2)性别不限,年龄18~75岁;3)干预期间接受中医慢病管理模式;4)总随访时间≥12个月。
1.4 剔除、排除标准1)建档时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肾脏病变,引起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肢体偏瘫,影响生活自理能力;2)干预期间出现DM急性并发症,如DM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等;3)干预期间出现其他需要住院诊疗的疾病;4)总随访时间<12个月;5)意识不清、精神类疾病、认知功能障碍;6)妊娠或哺乳期妇女;7)患者临床诊疗资料不全;8)干预前后观察指标缺失。
1.5 干预方法
1.5.1 常规组 接受电话随访的中医慢病管理模式:专科医师根据中国T2DM防治指南(2017年版)[1]和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降糖方案,由专科护士发放健康宣教手册,指导血糖监测、起居作息、饮食运动等[5-6];患者自行记录每天饮食、运动、FBG和餐后2 h PG,专科护士每个月电话随访患者饮食、运动、FBG和2 h PG,指导患者慢病管理门诊复诊调整方案,建档后随访至12个月。
1.5.2 互联网平台互动组 接受互联网平台互动慢病管理模式:专科医护组建立慢病管理小组,邀请患者加入“糖尿病健康交流群”微信群。医师根据患者反馈饮食、运动、血糖情况制定、调整降糖方案。护士每周推送DM的健康知识和生活小贴士,每个月第1周推送DM饮食疗法,第2周推送DM运动疗法,第3周推送DM药物疗法,第4周推送DM血糖监测[5,7],以后每月循环推送,反复强化健康宣教。护士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DM及其并发症相关知识。护士加患者微信,并开通“微信运动”功能,每天统计患者运动步数,对运动步数较少者通过微信指导运动疗法。每周日通过微信“群发助手”群发私信,询问患者饮食、运动、用药、血糖等情况,根据患者反馈提供专业指导。
1.6 观察指标收集患者建档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及患者建档时、年度随访(12个月)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SDSCA)评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状况调查问卷(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FBG、2h PG。
1.6.1 HbA1c 应用Sebia capillary 2毛细管电泳仪检测HbA1c,参考值为4~6%。
1.6.2 FBG与2h PG 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Roche Cobas 70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FBG与2h PG,FBG参考值为3.9~6.1 mmol/L,2h PG参考值<7.8 mmol/L。
1.6.3 SDSCA评分 该量表反映过去1周内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状况,包括规律运动、合理饮食、血糖检测、足部护理、正确用药5个维度,共12个条目,按照每周能做到的天数计分,0~7天分别计分0~7分,总分0~84分,分数越高代表自我管理能力越好[2]。
1.6.4 SF-36评分 该量表共36个问题,涉及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精力8个方面,通过公式将实际得分换算成标准得分,SF-36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8]。
1.7 统计学方法用SPSS 22.0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方差齐用t检验,方差不齐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bA1c、FBG及2h PG两组患者干预后HbA1c、FBG、2h PG均较干预前降低,互联网平台互动组降低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bA1c、FBG及2h PG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bA1c、FBG及2h PG比较(±s)
注:#表示与干预前比较,P<0.05;*表示与常规组干预后比较,P<0.05
?
2.2 SDSCA与SF-36评分两组患者干预后SDSCA与SF-36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互联网平台互动组升高更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CA与SF-36评分比较(±s) 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CA与SF-36评分比较(±s) 分
注:#表示与干预前比较,P<0.05;*表示与常规组干预后比较,P<0.05
?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互联网平台互动方式的中医慢病管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以护士为指导,将T2DM药物治疗、运动治疗、饮食治疗、健康宣教、血糖监测等个体化治疗方案与护理的慢病管理措施相结合,有助于降低T2DM患者HbA1c、FBG、2h PG水平,提高患者SDSCA与SF-36评分。可见互联网平台互动方式有助于提高应用中医慢病管理模式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与降糖疗效、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生活质量。
互联网平台互动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高效沟通媒介,本研究通过互联网平台互动,以文字、语音、图片、视频形式推送糖尿病健康知识,提高了患者的糖尿病认知程度。同时通过建立微信群加强了护患互动及交流糖尿病的治疗和监测情况,随时随地为T2DM患者提供专业指导,提高患者依从性,落实药物、运动、饮食和血糖监测方案,解决传统门诊健康教育的时间、地点和经济条件限制问题[9]。本研究通过互联网平台互动指导个体化干预,使T2DM患者持续获得专科医护团队的个体化远程指导,不断提高T2DM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T2DM患者通过专科医护团队的个体化远程指导,根据血糖控制水平持续动态调整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措施,较大程度降低患者HbA1c、FBG、2 h PG水平,有利于患者控制血糖水平[10-12]。
综上所述,互联网平台互动方式和电话随访方式的慢病管理模式,均有助于控制T2DM患者血糖水平,改善T2DM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和生活质量。相对于传统电话随访方式,互联网平台互动方式在血糖水平控制、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生活质量方面更具优越性。但对于高龄、低文化水平的T2DM患者,互联网平台互动方式存在一定操作局限性,需要患者或家属具备较为熟练的互联网平台互动操作能力。通过互联网平台互动模式的慢病管理模式与现代化通讯方式相结合,实现T2DM的药物治疗、运动治疗、饮食治疗、健康宣教、血糖监测的健康宣教实时化、可视化操作,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利于患者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但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结果偏倚较大,今后需要通过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