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八髎穴治疗阳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2023-02-10马倩莹何新芳
马倩莹, 何新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405)
慢性便秘(chronic constipation)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便质干结坚硬,排出困难,排便时间延长,且病程较长,往往超过6个月[1],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4%~6%,男女之比为1∶3,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2]。慢性功能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是指结直肠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而是以功能性病变为特征的排便障碍,也称为习惯性便秘,是涉及多器官、多系统的原发性综合性疾病[3]。在中医方面,该病通常归属于“便秘”范畴。CFC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经济负担,长期便秘还可引发结肠黑便病、肛周疾病等,同时,因排便困难而诱发脑血管意外、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危急重病者也不在少数,且严重便秘者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抑郁寡欢、烦躁易怒等心理障碍疾病。有研究[4]表明,功能性便秘以阳虚型多见(约占50.34%)。八髎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之穴,统一身气血,位于人体下焦,主魄门之功;而温针灸为针刺与艾灸相结合,可将温热药效精准传输至穴位。基于此,本研究对温针灸八髎穴治疗阳虚型CFC进行临床评估,旨在为阳虚型CFC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部和住院部收治的64例阳虚型CF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31例。采用完全随机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2例。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罗马Ⅳ标准[5]制定CFC的诊断标准。(1)必须符合下列2个或2个以上症状:①至少25%的时间感到排便费力;②至少25%的时间排便为硬块便或硬便;③至少25%的时间排便有不尽感;④至少25%的时间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或阻塞感;⑤至少25%的时间排便需要手法辅助(如用手指协助排便、盆底支持);⑥每周自发性排便少于3次。(2)不使用泻药时很少出现稀便。(3)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诊断标准。诊断之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6]中阳虚型便秘的诊断标准。主症:①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②面色㿠白,小便清长。次症:①腹中冷痛;②腰膝酸冷。舌脉:舌淡,苔白,脉沉迟。证型确定:主症必备,加次症1~2项,参考舌脉象和理化检查,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为30~65岁(一般情况良好,可适当放宽),性别不限;②符合上述CFC诊断标准;③符合中医阳虚型便秘的诊断标准;④近3个月未接受针对便秘的针灸治疗;⑤能理解量表相关内容,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自主活动和配合治疗;⑥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或不能配合研究方案进行治疗的患者;②患有消化道肿瘤、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系统性硬化症等可累及消化系统功能的疾病患者;③明确病因的继发性和药源性便秘患者;④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⑤中医证型不属于阳虚型的患者;⑥最近30 d内有急性胃肠疾病或外科手术的患者;⑦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呼吸系统和造血系统等疾病或恶性肿瘤的患者;⑧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⑨长期使用精神类药物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给予八髎穴电针治疗。八髎穴定位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沈学勇主编的《经络腧穴学》[7]穴位定位标准。患者俯卧于诊疗床上,以枕头置于患者腹部使臀部抬高,躯干和下肢的角度在30°左右,取放松姿势。确定中髎的具体位置:骶骨上缘和尾骨尖连线的中点两侧各旁开一横指。中髎向上各一、二横指,分别为次髎、上髎,向下约一横指为下髎位置。穴位皮肤以75%酒精棉常规消毒后,八髎穴以1.5寸不锈钢毫针快速进针,刺入深度为1~1.2寸,各穴均直刺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以患者有向前阴放射感为标准。将针柄连接至电针仪,选择2 Hz/15 Hz频率疏密波。电流强度不宜过大,以针刺局部轻微颤动为度、患者无明显不适为宜。全程留针30 min,隔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4周为1个疗程。
1.5.2 治疗组 给予八髎穴温针灸治疗。八髎穴的选取与针刺方法同对照组。针刺得气后,准备高度、直径均为2 cm的药用艾条,点燃一端后将其插在针柄上,当艾条燃尽后,去除灰烬,全程留针30 min。隔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4周为1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1.6.1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011年颁布的《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而拟定,疗效分为治愈、好转、未愈3个等级。治愈:治疗后2 d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短期无复发;好转:治疗后3 d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未愈:治疗后便秘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病例数×100%。
1.6.2 便秘严重程度评估 采用Cleveland便秘评分系统(constipation scoring system,CSS)评估患者的便秘程度。分值越高,表示便秘严重程度越高。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CSS评分的变化情况。
1.6.3 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of life scale,PAC-QOL)评分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生理、心理、担心焦虑度及满意度等4个维度的评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PAC-QOL评分的变化情况。
1.6.4 中医证候评分 参考《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6]制定中医证候分级评分表,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4级,主症分别计为0、2、4、6分,次症分别计为0、1、2、3分。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
1.7 统计方法 应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要求)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脱落情况及基线资料比较 研究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脱落剔除病例,均能完成全部疗程的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30~65岁,平均(47.56±3.03)岁;病程0.5~8.0年,平均(4.25±3.73)年。治疗组32例患者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30~64岁,平均(48.78±2.28)岁;病程0.5~9.5年,平均(5.20±4.70)年。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1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30/32),对照组为75.00%(24/32),组间比较,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慢性功能性便秘(CFC)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 [例(%)]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CSS评分和PAC-QOL评分比较 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CSS评分和PAC-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患者的CSS评分和PAC-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对CSS评分和PAC-QOL评分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后及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慢性功能性便秘(CFC)患者治疗前后Cleveland便秘评分系统(CSS)评分和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CSS scores and PAC-QOL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表2 2组慢性功能性便秘(CFC)患者治疗前后Cleveland便秘评分系统(CSS)评分和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CSS scores and PAC-QOL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注:①P<0.01,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比较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例32 32 CSS评分治疗前19.75±3.75 19.28±3.51治疗后7.47±3.08①②10.19±4.28①差值12.28±4.75②9.09±4.88 PAC-QOL评分治疗前68.94±2.15 68.63±3.22治疗后41.13±4.74①②50.03±3.31①差值27.81±5.81②18.59±4.98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表3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对中医证候积分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后及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 2组慢性功能性便秘(CFC)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TCM syndrom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表3 2组慢性功能性便秘(CFC)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TCM syndrom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注:①P<0.01,与治疗前比较;②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例32 32治疗前13.75±3.74 12.97±3.61治疗后5.63±2.23①②9.47±3.41①差值8.13±4.51②3.50±4.06
3 讨论
慢性功能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属于中医“便秘”的范畴。《黄帝内经》[9]将便秘称为“大便难”“后不利”等;《伤寒论》[10]中称之为“阳结”“阴结”“闭夕”等;《金匮要略》[11]则称之为“脾约”;元代《丹溪心法》[12]称之为“燥结”。中医认为,便秘的基本病位在大肠,关键病机在于大肠传导失司,同时关乎脾、胃、肝、肾等脏腑。阳虚秘,在中医学中亦有“寒秘”“阴结”“冷秘”等称谓。张介宾在《景岳全书·秘结》中提出:“凡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送,而阴凝于下,此阳虚阴结也。”认为由于下焦阳虚,阳气不行而引起大肠传导失司,从而导致阳虚型便秘的发生。
八髎穴位于腰背部足太阳膀胱经上,中医理论认为,八髎穴统一身气血,调节全身气机,与全身各器官神经联系紧密,与足少阴肾经彼此内外,与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互为会结。八髎穴位于人体下焦,采用局部取穴法可以起到通经活络、调理下焦之功效,激活并调理膀胱及肾的司开阖功能,促进二便恢复正常。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八髎穴的深部主要是第1、2、3、4骶神经之走行,而骶神经根走行于椎管内,针刺八髎穴相当于刺激S1~S4骶神经的分布区域。有研究[13-14]认为,针刺八髎穴能刺激骶神经及分支,从而使副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增强肛管、直肠的感知功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肠液的分泌,润滑粪便,从而达到治疗便秘的效果。翟栋等[15]研究表明刺激八髎穴可改善大便性状,并增加肠道蠕动次数,促进其排空,并且可通过对相关神经的刺激改善整个盆底功能。阳虚型CFC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面色㿠白、小便清长,并可伴有腹中冷痛、腰膝酸冷、四肢不温等虚寒之象。温针灸疗法为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式,艾灸器具具有纯阳之性。温针灸八髎穴是将艾条的温热药效通过针柄精准传输至穴位,进而激发一身之阳气,以达到益气壮阳、温经通络、调和气血、培元固本、扶正祛邪之功效。陈晓彦[16]将64例阳虚型CFC患者分为2组,分别给予单纯针刺治疗与温针灸治疗,发现温针灸治疗组对Wexner便秘评分和PAC-QOL评分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组,且2个量表的评分均随疗程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对CSS评分、PAC-QOL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提示温针灸八髎穴可有效改善阳虚型CFC患者的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疗效明显优于电针八髎穴组。
综上所述,温针灸八髎穴治疗阳虚型CFC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便秘症状,缓解便秘带来的身心不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观察时间较短,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一定偏倚,故确切的结论有待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