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遇见“波吉”,看见自己
——高一学生能力探索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

2023-02-10山东省济南西城实验中学济南25000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强项卡牌活动

◎ 李 哲(山东省济南西城实验中学,济南 250000)

【活动理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指出,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包括使学生认识自己,充分了解自己的各个方面。《济南市中小学心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自我意识”作为心理课八大学习领域之一,将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形成完整、积极的自我概念作为高中阶段重要的课程目标。综上,全面探索自我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主题。

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心理我”的重要内容。关于能力的分类与结构,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心理学家持有不同看法,我们较为熟知的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但智能和能力并不等同,智力之外,每个学生身上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能力。因此,本课探讨的是更加广义的能力范畴,包括一切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能力是一个抽象概念,为了更具象地探索,本课使用了李华璋教授和黄士钧博士共同研发的能力强项卡。这套卡牌包含12 种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能力类别,既包括表达能力、数理分析能力等常规能力种类,又涉及执行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其他能力。通过卡牌探索,引导学生深入发掘和探索自我,看见自己宝贵的能力强项。

【活动目标】

1.破除对能力的误解,明晰能力强项是通过与自己比较得来,可以后天培养获得。

2.通过卡牌探索能力发掘自己的能力强项,并学会在生活学习中有意识地发挥使用强项。

3.体验自我探索的乐趣,在找寻自己的能力强项中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悦纳自我。

【活动准备】

能力强项卡、学习单、笔。

【活动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45 分钟

【活动过程】

一、热身阶段:感悟能力强项

师:今天的心理课,老师请来了一位特别的朋友,我们一起看看他是谁。

播放视频片段《遇见波吉》(该视频节选自大热动漫《国王排名》)。

教师提问:这位朋友是谁?

生:波吉。

师:对,他叫波吉,是最近大热动漫《国王排名》的主人公。

教师提问:请你用几个关键词向大家介绍一下他。

生1:可爱、善良。

生2:他是一位有听力障碍的小王子,但是很努力、坚强。

师:波吉是波斯国王的大王子,他可爱、温柔、坚强又善良。但如果你看过这部动漫的话,会发现他的身上同时还有这样的关键词:生于巨人族,但身材矮小;自娘胎里被剥夺了力量,所以又是没有力量的;同时他又聋又哑。而波吉所在的王国最公认的能力就是“力量”,所以他受到了很多嘲讽,被认为没资格成为国王。在崇尚力量的世界里,波吉没有放弃自己,几经坎坷拜师德斯帕,在师父的训练和指导下逆袭成长。

教师提问:请回忆,师父德斯帕如何训练波吉变强崛起的?

生1:师父让波吉选择了适合他的武器。

生2:德斯帕没有训练波吉的力量,而是引导波吉运用他的反应力和观察力。

师:确实,师父德斯帕并非专注于波吉弱势的提升,而是发挥他的能力强项,比如敏锐的观察力、快速的反应力、禁得起失败的抗挫力和严以律己的执行力。师父正是因为看到了波吉这些强项,从这些优势能力去引导,才让波吉迅速变强崛起。

教师小结:就像波吉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强项。当我们看到并发挥自己的能力强项,才能更自信、更从容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近自己,探索我的能力强项。

设计意图:吸引兴趣,导入主题。通过学生熟悉的动漫人物导入主题,并在波吉的成长故事中感悟探索能力强项的重要意义。

二、转换阶段:认识能力强项

师:所谓能力强项,就是在你身上的各种能力的比较中,较为突出、占优势的能力。现在请你向内看看自己,觉察一下你身上相对突出的能力。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很突出、很强项的能力?

生1:我没有特别强的地方,好像唱歌还行。

生2:我的理科成绩还凑合。

生3:我好像没什么很突出。

师: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能力很弱、强项很少,甚至找不到我们的能力强项,不是因为我们真的没有,而是我们对于“什么是能力强项”有一些误解。通常我们会把一些显而易见的优势看作是能力强项,认为那些成绩好的或者跑得快的、会唱歌的是能力强的,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探索能力强项的第一步是澄清关于能力的一些观念,破除对“能力强项”的误解。现在,老师邀请大家一起参与关于能力的“Yes or No”问答。

活动:“Yes or No”问答。依次呈现三个关于“能力”的观点,如果学生认可此观点,需大声回答“YES”并举起双手;如果不认可此观点,大声回答“NO”并双臂胸前比叉。具体观点如下:

观点1:一定要比别人能力强很多才能算作强项能力。

学生基本上一致回答NO,但观点会有不同。有学生认为不用强很多,比别人强一点也算强项;有学生回答,能力强项不用跟别人比,是和自己比。

师:“NO”。一直以来,我们生活在一个精确评比的氛围里,但你不必将自身的能力建立在与他人比较上,因为优势能力是自己身上的比较突出的部分。在运用和展现这个能力时,你会兴奋,会有真实感、拥有感,那这个能力就是你的强项。

观点2:只有被大多数人认可的能力才算是优势能力。

学生观点基本一致——“NO”。

师:“NO”。所有的能力都是平等的,它们同等重要,没有高低之分,每种能力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在高中阶段,我们经常把能力窄化为学科能力,但每种能力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它们在未来的生涯旅程中都会带给你力量。

观点3:能力强项可以通过练习得到培养。

学生观点不同,产生碰撞。有学生认为能力强项是与生俱来的,有学生认为能力强项可以培养。

师:“YES”。优势能力不同于天赋(如绝对音感),它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培养提升(如对音乐的欣赏)。

教师小结:在这轮“Yes or No”的回答里,相信你一定对“能力强项”有了更清楚的认识,现在请带着这些认知,正式开启今天的探索。

设计意图:认识能力,破除误解。很多学生找不到能力强项的原因是对“什么是能力强项”抱有误解,因此澄清观念、破除误解是能力强项探索的第一步。

三、工作阶段:能力强项探索

(一)能力强项初探:能力多多

师:你有多少强项呢?让我们一起数数看。

活动:能力多多。

教师请学生伸出双手,张开手掌。游戏开始后,由老师读出能力描述语句,如果不是语句中描述的样子,请每次放下一根手指,看一下最后还剩几根手指。活动开始前,请先预测一下自己会找到几个能力强项。

能力描述语句如下:

①我很会用文字记录事件,表达自己的想法。

②我很擅长象棋、跳棋等带有策略性的游戏。

③我总能记住歌曲的旋律。

④我很会做计划、做总结。

⑤我经常在书本、作业本或其他物品上乱涂乱画。

⑥我特别擅长手工制作。

⑦我很会交朋友,有两个或者更多的亲密朋友。

⑧我特别会思考人生哲理。

⑨我经常去动物园、博物馆或参加户外旅行。

教师提问:数数剩下几根手指,获得了几个能力强项?跟你的预测一致吗?

生1:我竟然有7 项,开始我以为自己可能一个都没有。

生2:我有5 项,比我预测得要多。

教师小结:大多数同学都发现自己的能力强项超过预期。我们回看这九句话,其实它们代表了我们9 种不同的能力,每个人身上都同时存在这些能力,只是每种能力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能力强项的排列组合不同罢了。每个人身上的能力强项不止于此,接下来,我们用一种更具象、更深入的方式去探寻。

设计意图:初步感悟能力强项,激发探索动力。通过本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觉察能力强项,激发学生积极而愉悦地自我探索体验。

(二)看见能力强项:卡牌探索

师:接下来的探索活动,我们会用到一种很棒的工具——生涯卡牌(能力强项卡)。一套卡牌共74 张卡片,涉及12 种类别的能力。卡牌正面标明了能力种类,卡牌背面印着一句描述能力的句子。

1.卡牌探索第一轮——我拥有的强项

活动:将卡牌放在桌面中心,从一位学生开始摸牌,摸牌后阅读卡牌背面文字(如“有欣赏美的能力,能被事物的美触动”)。若认为自己这种能力较为突出,则留在手中;若认为自己暂时没有这种能力,则将牌丢在桌子上。此时如果其他人认为自己拥有这个能力,那么喊出“我有这个强项”,即获得了此牌,先喊先得。如果没有任何人要,那么这张牌放在桌上即可。重复这样的操作,直到所有牌被摸完。凡是自己比较突出的能力都可以留下,手中最多保留10 张强项卡。

学生活动。

教师提问:你一共留下几张卡?哪个能力类别是最突出的?

生1:我留下了10 张,其中有5 张是关于数与分析能力,我这方面能力最突出。

生2:我留下8 张,3 张是有关人际亲和力,3张是有关表达能力。

师:每个人都收获了一些属于自己的强项卡,把其归类,你可以找到自己较为突出的能力强项。现在请把你的强项卡拿在手中,继续觉察。

教师提问:有没有一张卡是突然跳出来的,让你眼前一亮?

生1:让我眼前一亮的卡是——“喜欢与别人分享感动或美的事物”。在看到这张卡前,我从来没意识到我原来有这个强项,很开心。

生2:“不按常理出牌,勇于和别人不一样”,这张能力卡让我惊讶,之前没觉得这是能力,但这描述的就是我。

教师小结:我们留下的有些卡牌确实会给自己惊喜感,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自己并未看到的强项。

2.卡牌探索第二轮——我最想用的强项

活动:你手中的强项卡还可以分为这样两部分:一部分是你很喜欢,想要经常使用的;一部分是相比而言不那么看重的。请从拥有的强项卡中再次选择,选出最看重或想使用的三张强项卡,其他放回桌上。

学生活动。

教师提问:你留下了哪三张卡牌?为什么选了它们?

生1:我留下的三张是“积极进取,想要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强)”“喜欢和别人分析感动或美的事物(艺术/美感)”“身体状况好,能做体力劳动(操作能力)”,首先我留下“身体状况好”,是因为我想更健康,这是基础;第二个是“生活总要积极向上”,我希望接下来我继续保持积极的状态,一直拥有上进心;第三个是“喜欢和别人分析感动或美的事物”的能力,这虽然是一种艺术/美感能力,但是我认为这是一种热爱生活的能力,我想继续保持和使用这种能力。

生2:我选择的是“综合分析能力”“诊断修复能力”和“能够完成别人交办的事情”。我觉得这几项是学习和交友中可以用到的重要能力。

师:大家留下的强项确实很宝贵,希望你继续发挥和使用它们。在刚才的活动中,老师看到有的同学很快做出了选择,有的同学在两张牌中停留很久。

教师提问:你是否遇到难以取舍的情况?你是怎么取舍的?

生:我特别纠结的是“诊断修复能力”和“能清楚明快地作出决定”,因为这两项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是很重要的能力。纠结后,我留下了“诊断修复能力”,因为我觉得懂得反思,思考自己身上的问题和不足很重要。

教师提问:有没有哪张卡是本以为会拿掉,但是又一直被保留下来的?

生:“企图心强,愿意接受更多的挑战”,我本来觉得这是一项中性强项,有企图心是优势也是劣势,但是最终我还是留下了。因为这是应对未来的重要能力,我需要它。

教师小结:现在,你手中的三张卡牌代表着你探索出的最看重、想使用的强项,请带着这三张卡进入“发掘证据”环节。

设计意图:通过卡牌探索看到自己的强项。经过两轮卡牌探索,从“我拥有”到“我看重”,层层递进,深入探索能力强项。

(三)发掘证据:卡牌背后的故事

活动:请从过往的经历中发掘你拥有这项强项的证据。比如昨天的夕阳很美,染红了天空,我用手机记录下这美妙的时刻,所以我拥有“能被美的事物触动,有欣赏美的能力”这个强项。请觉察强项卡牌背后的故事,从回忆中为你的三张卡分别找到一段体现这个能力的经历。跟随音乐回忆,在学习单上做记录。

学生活动。

小组分享:请每人选出一张最有感觉的卡牌,将你具有的这种能力的经历在组内分享。其他组员用大拇指或掌声给予积极回应。

生1:我想分享的强项卡是“反应灵敏,能处理突发情况”。证据是,上学期学校足球联赛时,开场音乐播放不了,我立马想到我随身U 盘中存储了适合的音乐,迅速处理,成功救场。

生2:我想分享的卡是“有交际能力”。我总说自己“社恐”,但是仔细回忆,我应该属于社交“恐怖分子”。证据是刚开学的时候,在班里有一本自己很喜欢的书,我主动寻找书的主人并交流感受,自此成为朋友。

教师小结:通过发掘证据,你已和这个强项建立起更强连接,这会让我们更加确认“我就是有这样的强项”。

设计意图:发掘证据,强化连接。通过发掘证据,让学生与自己的强项建立更紧密的连接,感受对能力强项的拥有感、真实感。

(四)发挥能力强项:付诸生活实践

师:刚才我们向过去看,寻找强项的证据,但更重要的是向未来看,我们如何在未来的生活学习中继续发挥我们的强项。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的能力强项往往能够让我们更加沉浸地生活,获得更高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教师提问:下周,你准备做些什么来发挥你的强项?

生1:我会在下周主动发挥“空间构型能力”,运用在学科知识上,在笔记中构建知识体系。

生2:我准备运用“做事迅速、效率高”的强项,下周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在晚自习留下一些自主安排的时间。

教师小结:请一定记得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发挥强项,这样就能帮助我们更加确认自身的优势,达成“看见我的能力强项——运用发挥能力强项更好地学习生活/解决问题/获得成就感——再次确认强项”的正向循环。

设计意图:发挥运用,确认强项。通过有意识地运用能力强项,更加确认自身的优势并获得成就感。

四、结束阶段:探索能力强项,爱上自己

师:上一阶段,我们用向内探索的方式觉察强项,其实向外交流同样是发掘强项的重要方式。

活动:请在桌面的剩余卡牌中,为你同桌挑选1张你眼中他明显具备的强项卡。送给他并说出理由。

学生活动。

生1:我收到的卡片是“能写出通顺的句子和文章”,这看起来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但对我来说很重要。我喜欢写东西,可表达能力不强,这张卡让我受到鼓舞。

生2:我收到的是“容易亲近,亲切友善”,听到同桌讲述理由时我有点开心。我没想到别人眼中的我有这个特点,我想大家收到的卡片也是那些不经意被自己忽略的部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都像波吉一样,探索出许多强项,但卡牌呈现的能力并非能力的全貌,今天的探索也只是你能力强项的冰山一角。卡牌之外,每个人还有更多强项未被看到、等待发掘。最后,老师想把一段视频送给你——《遇见波吉2》,希望你能像波吉一样,“时常看见自己的强项,更能爱上全部的你。”

设计意图:回顾总结,升华主题。引导学生在觉察、运用自己的能力强项的基础上,形成更加积极的自我认知。

【活动感悟】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能力强项,但在日常与学生的交流中,经常遇到诉说自己“没有能力”“毫无强项”的学生。很多时候他们觉得自己能力很弱、很少,甚至找不到能力强项,其实不是因为真的没有,而是因为对于“什么是能力强项”抱有一些误解。因此,本节课引导学生在澄清误解、正确认识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探索,从觉察强项到发掘证据,从发挥运用到确认强项,形成发掘能力强项的正向循环。整节课层层递进,逻辑清晰。

让我感到高兴的是,在这节能力强项探索课上,学生们不仅找到了强项,更收获了自信,拥有了更积极的自我。课后,甚至有家长发来信息反馈,“孩子上完这节心理课后特别高兴,说自己又重获信心了。”

猜你喜欢

强项卡牌活动
收集卡牌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解读新晋“顶流”
透视百亿元卡牌大市场
收集卡牌
疯狂编辑部之一目十行
强项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