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让作业更完整育人
——基于习惯养成的小学低年段语文作业设计思考
2023-02-10江苏省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
江苏省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 杨 可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作业设计指出: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要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要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在此背景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一定要把创新作业设计形式列入平时的教育教学研究中,力求对作业个性化、体验式、实践性等几方面进行深入思考,探索“双减”背景下优化作业设计的路径。笔者以为,低年段作业设计要做到“六要”:一是要针对具体学科知识学习;二是要强调学科思维的学生发展;三是要重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四是要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五是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六是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基于学校习惯教育特色,笔者将从识字书写、阅读、倾听表达、思考和积累五个方面习惯,试述优化作业设计,促进完整育人。
一、培养识字书写习惯,促进学生做浸润传统、立德修身的人
中国语言文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认、识、写、用汉字是作为中国人最基本的要求,识字写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识字与写字明确了学段目标与内容。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写话)的基础,是低年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小学低年段是培养学生识字与写字习惯、浸润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奠基时间段。
(一)丰富阅读形式,创造学生识字书写机会
阅读是最佳的识字手段之一,对于低年段学生来说,虽然教师不能留书面家庭作业,但可以布置课内、课后阅读作业,丰富学生识字形式,比如,在校内的“悦读20分”“师生共读”中指导学生识字认字,课后读书看报、参观浏览等都可作为识字机会。教师要给学生积极创造多种识字、写字的机会和平台,让识字书写成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
(二)提供可用资源,激发学生识字书写愿望
校报《习园之声》开设了《字说字画》栏目,为低年段学生开辟了一块属于自己的识字、写字小天地。校报刊登的文章,都是从学生平时的作业中选取推荐的,一旦被录用,学生也能得到一笔稿费。这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交流、展示欲望。此外,教师还要利用好身边的现成资源,比如,《字说字画》也是很好的识字教学资源,用好它对激发学生喜欢汉字、主动识字写字大有作用。
(三)自我展示交流,培养学生识字书写能力
要培养学生识字写字习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我展示、布置创新作业。比如,让学生在当天所学字词中,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字,对字形进行记忆、想象,以通过图画等方式进行展示。这不仅让学生识得此字,并且也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以及动手做事的能力。
关于写字,新课标指出: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的姿势要正确,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书写过程和行为,随时提醒,把学生的写字姿势也纳入评分标准中去。同时,教师还要确定关于写字作业设计的具体做法。
二、培养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做视野开阔、追求远大的人
阅读对学生认知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低年段学生来说,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不但是当下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需要,也是促使学生精神成长的关键措施。针对阅读习惯培养,学校结合低年段学生发展特点,分别从听读互促、内外互促两个方面一起发力,创新作业设计。
(一)实行听读互促
采用多种阅读、听读互促方式,教师给学生推荐阅读材料,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读给自己听、读给伙伴听、读给父母听,或者读给全班同学听。同时,以听促读,让学生听家长读书、听伙伴读书。班级每月评选出班级阅读之星,以奖励其获得在每月作业展示活动中展示优秀作业的资格。
(二)强化内外互促
阅读的内容可以是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我爱阅读”等板块内容,也可以拓展到课外阅读,如带拼音的小故事、一些绘本故事等。校报《习园之声》开设了针对低年段学生的《看图写话》栏目,这些也都是可供阅读选择的资源。这就可以从内容方面实行课堂内外互促。
三、培养倾听表达习惯,引导学生做知书达礼、乐于交际的人
新课标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靠的是倾听与表达。在针对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习惯而设计作业时,学校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明确要求,对照评价
要求是教学活动中追求的结果与归宿。每个口语交际环节的教学,都要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如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次口语交际中,对倾听与表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后续每次口语交际都会提出要求。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要求都是层层递进、逐步提高的。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口语交际作业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自己给自己打分评价。比如,布置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场景歌》课后第二题:“选一张你喜欢的照片或图画,仿照课文,说说上面有什么。”教师可以在任务清单上留出粘贴照片的地方,让学生按照要求说给自己听,或是说给大人听。按要求完成得好的涂三颗☆,感觉一般的涂两颗☆,感觉自己还需努力的涂一颗☆。第二天课堂进行反馈,学生自愿上台展示,教师及时进行鼓励和评价总结。
(二)面向全体,关注特殊
倾听表达习惯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当面向学生全体,注意观察学生作业的状况和行为习惯。特别是对于那些评价中被涂一颗☆的学生,在课堂上或是在课后,教师要多给他们以训练、展示的机会,培养他们表达与倾听的习惯与能力,让他们尽早成为一名乐于交际的人。
四、培养思考习惯,引导学生做智慧探究、乐于挑战的人
想要做好一件事,就一定要去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要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教师的作业设计就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
(一)设计探索性作业
在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注意设计探索性的作业,以便学生在作业中激发和培养探索意识。比如: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字词句运用“读一读,说一说”环节。其实就是组词,但是教材采用的不是传统的组词方式,而是运用思维导图形式。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它不是简单的组词,而是对所组词语进行分类,蓝色线条所指示的词语是车的类型,橘色线条所指示的词语是动词,绿色线条所指示的词语既不是车的类型也不是动词,可见这道题是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思维含量的。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出示一个字,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组词。而且,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思维发散,教师不做具体要求。
(二)设计挑战性作业
所谓挑战性作业,是指不能轻而易举完成,具有一定困难,学生需要“跳一跳才够得着”的任务。常规作业是对所学习知识的巩固,而挑战性作业就具有了发展思维的特点,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比如在教学完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后,如果再出示类似于“小猪运西瓜”的题目就没有多少意义,显得有些重复了。教师要改变作业设计思维方式,如可以提问:还有哪些物品可以采用“小兔运南瓜”的方法运回家呢?这样设计就具有多向探索拓展的思维深度,可以让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得到展露,因而更有挑战性,学生也会更感兴趣。
无论是设计探索性作业还是设计挑战性作业,其目标都是指向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勇于探索创新、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五、培养积累习惯,引导学生做厚积薄发、勤能补拙的人
在中高年段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因积累不够,从而导致其阅读、作文能力大受影响。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懂得厚积薄发。在低年段养成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非常重要,这需要从小培养学生做积累有心人。对此,我们积累了“三小类”作业设计经验:
(一)预习小任务
积累无外乎就是让学生搜集和整理课内外阅读所遇到的字、词、句。对于低年段学生来说,教师需要引导他们经历由被动完成到主动完成的过程。学校有位教师安排预习的做法很好,她把每课生字组成两个新词,并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份,使之填在各课空白处,让学生利用早读时间预习,完成记、背。这样做好处较多:(1)低年段学生认字少,速度慢,让学生独自组词,不实际;(2)避免增加家长辅导负担;(3)所组词由教师挑选,符合学生实际,更有指导性;(4)让学生每日早读时间有事做,早读被有效利用起来,实现一举多得。
(二)话题小记录
积累在于平时积存,做好每日一句话的积累。所谓话题积累,就是让学生每天写出所关注的一句话,把它记录下来。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在黑板的固定位置,或在学生积累本上每日写上简短的一句话,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再安排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去摘抄、去记录,直至记忆、背诵,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这些积累下来的语句就会成为学生自己的思维素材和语言组件。
(三)学语小竞赛
语言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进取心,组织小竞赛是个可行的方法。比如,通过拼音竞赛、百词竞赛等,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小竞赛耗时不多,容易安排,不仅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平时掌握拼音及字词程度,还可以激发学生相互攀比的学习热情。
习惯是需要强化的,好习惯的培养更是需要持之以恒地给予不断强化。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任务清单(不含书面家庭作业),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习惯训练点,每次不超过两个,鼓励学生展示,不强求学生反馈。教师要想做得更细致,可以对任务清单进行分层设计,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全面发展、特色发展。这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讲,非常有必要。
总而言之,作业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育人功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优质的作业设计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可能,会给完整育人留下更广阔的空间。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利用好学科资源,创新举措,把低年段语文作业设计好,真正让减负增效落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