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轻叩紧闭的心门,拾起散落的光亮
——六年级女生拒学问题心理辅导案例

2023-02-10王晓娇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云健小学台州31800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辅导心理妈妈

◎ 王晓娇(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云健小学,台州 318000)

一、个案概况

(一)基本情况

L,六年级学生,独生女。家住在学校对面小区,妈妈是幼儿园老师,爸爸在家炒股,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她性格内向,没有兴趣爱好,同桌是她的唯一好友。与其他同学、老师交流很少,与人沟通时常常是点点头,或很小声地回应“嗯”,眼神躲避,身体退缩。学业表现处于班内中上水平,课堂上遵守纪律,认真听课,但从不主动举手发言。她是由妈妈亲自带大的,跟妈妈关系很亲密,到现在六年级,还需要妈妈早上帮她穿衣服、整理书包,非常依赖妈妈。

(二)主要问题

L 从五年级开始出现不愿上学,或是到了校门口不肯进校门的情况,一个学期会发生两三次。无论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老师、妈妈如何安慰、劝导,都一声不吭,消极抵抗。她会站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缩着身体,边哭边抱住一根柱子或者是旁边的栏杆,旁人很难拉动她。每次往往僵持半个多小时,最后由妈妈带回家。在家里待了两三天后,才来校上课。妈妈讲述,她曾几次威胁女儿或棍棒相逼,女儿才穿好衣服,肯出门上学。妈妈心里也很难受、痛苦,想改变现状。

二、心理评估与原因分析

(一)初步评估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L 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L 表现出内心难过、害怕、担忧、敏感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她的反应未泛化,局限在拒学和亲子关系上,有明显诱因,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能维持基本的学习、生活与社会交往,但是效率有所下降。从病程标准看,症状出现间断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和严重心理问题。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测验结果及相关资料可以判断,L 是一般心理问题,属于心理辅导的范畴。

(二)原因分析

经向L 及其妈妈了解,L 没有与该问题相关的器质性病变。结合已掌握的资料判断,L 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因素造成的。

1.家庭因素

L 的父母关系不和谐,L 妈妈说自己就像单亲妈妈,L 爸爸因炒股投资失败精神上受到刺激,对L 关爱甚少,并且父母对L 的管教方式是粗暴的。L妈妈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以至于她到六年级还需要妈妈帮忙穿衣、整理东西。L 妈妈平时习惯将对L 爸爸的不满情绪(愤怒、怨恨)转移到L 身上,当L 不服从管教时会情绪失控,甚至对L棍棒相逼。家庭关系不和谐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是导致L 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

2.个性因素

L 性格内向、胆小,对自我的认识模糊。L 正处于青春期早期,这一阶段的冲突是同一性和角色混乱,而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与亲子关系有关。妈妈平时不是溺爱孩子就是滥用权威,这两种做法都不利于L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溺爱,事事都替L 作出安排,使她失去了自我探索的机会;过于严厉的管教方式会使L 在人际交往时习惯屈从他人的意愿,不利于自我同一性的建立。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个体低级的需要被满足后才会发展新的需要。L 的安全需要没有被满足,高一层次的社交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无法得到发展,所以才出现了厌学、请假、拒绝交往及躯体退缩表现。L 父爱缺失,过度依恋母亲,心理上没断奶,与妈妈的关系过于紧密,她既想脱离母亲,又不想分开,这种矛盾让她经常回避与他人的社交。L 在遇到困难时,她的心理与行为表现为蜷缩在桌下,身体缩紧,双手握拳放在胸前保护自己,时刻担心别人伤害自己,与他人保持距离。这是一种退行性行为。L 采用这种较为原始的方式应付困境,避开面对现实的窘迫和痛苦;平时习惯采用情感隔离的方式避免与他人交流,人际交往能力很弱。

三、辅导目标与方案

(一)辅导目标

1.短期目标

(1)使L 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减少请假情况,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能调节好情绪,积极应对,正常上课;逐步提高生活自主能力,减少对妈妈的依赖,身心同步成长。

(2)L 妈妈能认识到家庭关系及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看见孩子的心理需要,尝试在教育理念和行为上作出改变。

2.长期目标

(1)提升L 的人际交往能力,主动与同学和老师交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2)L 与妈妈的亲子关系更加和谐,L 爸爸能作出积极的改变,多给孩子一些陪伴、关爱与鼓励。

(二)辅导方案

运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技术建构解决之道,发现和扩大L 与L 妈妈的行为优势,增强她们的自信,让她们打开一条彼此间充满尊重与信任的沟通之路;提高L 的情绪情感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她学会正确看待自我,主动改善亲子关系;帮助L 妈妈改变不良教养理念,学会采用民主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四、辅导过程

(一)搭建沟通的桥梁

在与L 面谈两次后,我发现L 的心门如同上了一把把重重的枷锁,无论我用倾听、绘画、游戏、讲故事等何种方式都无法打开。后来,我与她唯一的好朋友建立了联系,详细了解了L 的情况:L 与好朋友已是四年同桌,期间未与他人做过同桌;虽然两人有时候也会产生矛盾、摩擦,但是好朋友总是以包容的态度接纳L,是L 的贴心人。在好朋友的帮助下,我与L 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

第三次面谈时,L 放下了防御,面对我的提问“你对辅导的最大期待是什么”,她慢慢开始诉说。L 的爸爸从她开始懂事起就常常因为炒股与妈妈争吵,争吵过后就冷战好几天;有时候L 的爸爸会暴怒,摔东西,辱骂妈妈。当看到或听到父母吵架时,L 心里很慌,身体会僵住。之前没来上学就是因为她那天早上听到父母又在争吵,她当时就不想离开家,不想去学校。L 的妈妈脾气暴躁,平时L 稍有不顺从,妈妈就会责骂她,并且反复提及旧事,她时常感到难过、委屈和害怕。

当L 抱怨妈妈的时候,我运用“应对问句”让L 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发的应对策略上。以下为对话片段。

师:妈妈叫你起床上学,你说自己不想去,妈妈就开始责骂你,并翻旧事数落你什么都做不好,你当时做了什么让自己度过了那个艰难时刻?

L:我保持沉默,任由她说。她情绪很差,即使她打我、威胁我,我也没有反抗,我拉住旁边的柱子,这样我会感到安全。

师:你没有正面与妈妈对抗,很好。除了保持沉默,你觉得做些什么会让你面对父母争吵时感觉更好受一点?

L:我不想说话,只想发呆,有时候刷手机短视频……

在接下来的辅导中,我深度同理她的感受,协助她寻找自己已在使用的积极行动策略,引导她看到自身优势,如学业成绩优秀、思维敏捷、照顾别人的感受、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等,重建她对情绪与生活的掌控感。

(二)用学习力助力改变的发生

我与L 妈妈进行了对话,在对话中了解到,L妈妈做事认真、追求完美,在L 年幼时就经常事事为她代劳,L 学习和生活上的事都在她的掌控之中。随着L 年龄的增长,L 妈妈发现她越来越难以管教,此时与丈夫的冲突也越来越频繁和激烈,失控感和无助无力感让她经常深陷不良情绪的漩涡中。即便如此,L 妈妈依然有着很强的学习动力,开始学习心理学,想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在辅导中,我适时运用“评量问句”和“关系问句”来帮助她朝着自己所欲愿景的方向迈进。以下为对话片段。

师:如果某天早上孩子说不想上学时,你做到不打骂、不责备、不说教的信心有多少?10 分是很有信心,1 分是完全没有信心。

L 妈妈:在学习心理学之前是2 分,现在是6分吧。

师:太棒了,学习心理学知识对你管教孩子很有帮助。如果能增加1 分,你可以做些什么?

L 妈妈:学会放手,让她自己做事;夫妻关系好一点,吵架解决不了问题。

师:如果你和丈夫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谁会最先注意到?谁会很开心你有这些改变?

L 妈妈:肯定是女儿。我们发生争吵,受伤的是她。

师:其实,你为了家庭和谐已经作出了很多努力,并且学习态度认真,这是值得肯定的。积极的改变正在一点点发生,只是被你忽视了。

在接下来的辅导中,我进一步发掘L 妈妈身上的优势,促使她走出自己惯有的立场,启发她从丈夫、女儿的眼光与角度来审视自己,从而引发她的改变。

(三)用例外的放大镜重塑家庭关系

在这一阶段,我主要是引导L 与妈妈探寻与发现彼此有效沟通的方法、温暖幸福的时刻、积极应对困境的资源和优势,启动身边的支持系统,深究细微变化之处,关注进展的讯号,敏于推进小进展,助推“小改变成大改变”,引发“滚雪球效应”。以下为对话片段。

师:当你很乐意上学时,你会发现这天早晨会有什么不一样?

L:父母没有吵架,他们心情都不错;我按时醒来,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

师:你希望听到他们对你说什么或是做什么?

L:一些关心、鼓励的话……

师:如果他们这样做了,你会有什么不一样?

L:我感觉自己一整天的心情都会很好,我也会关心他们……

师:还有什么时候,你感觉和他们相处时感到很愉快、放松?

L:饭后出去散步,周末一起爬山。

同样,通过例外问句、奇迹问句与L 妈妈交谈,引导她探寻与孩子正面、有效的沟通方式,强化对孩子的欣赏与关注;学会体察丈夫的情绪情感,改变固有的认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正面影响丈夫的行为,形成家庭关系的正循环。

五、效果与反思

(一)辅导效果

经过八次心理辅导,L 已经能主动表达内心感受和想法,对待老师、同学的主动问候不再采取警戒和畏缩的态度,比之前放松了很多,身体姿态也更加自然。L 对自己的评价渐趋客观,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自己的优势更有信心。另外,L 妈妈也在积极改变——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对L 有了更多的倾听、肯定与鼓励;生活上逐渐放手,培养L 的独立意识。同时,L 妈妈对夫妻和谐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也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并开始有了积极的行动。妈妈的变化引发了L 的变化:L 近两个月都没有出现拒学现象,愿意与父母沟通,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升。

(二)辅导反思

要想保持长期、良好的亲子关系,“爱得恰当”是唯一的秘诀。溺爱、控制都不是真正的爱,而是伤害。教养中的温暖会使儿童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和父母之间充满信任的关系会产生一个逐层递进的影响,孩子能凭借此与他人建立一种充满信任的关系。

本案例中,L 拒绝上学、回避交往的原因为亲子关系不和谐,为了缓解内心矛盾,L 使用退行、隔离等防御机制进行自我保护。心理教师运用焦点解决短期疗法打开了突破口,发现和挖掘L 及其母亲身上已有的资源和优势,促进她们的改变。此外,运用认知疗法调整L 妈妈的不合理信念,以来访者为中心,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和需要。这种整合式的心理咨询技术能更好地助推来访者的心理成长。

猜你喜欢

辅导心理妈妈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
妈妈去哪儿了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