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孩攻击性行为的关系及教育建议
2023-02-10王思蕊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116029
◎ 王思蕊(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 116029)
一、二孩家庭中大孩的攻击性行为
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放开,二孩家庭数量近年来显著增加。但很多家庭显然并没有适应家庭结构的改变;从一个孩子的父母到成为两个孩子的父母,很多家长尚未适应身份的转变。这种不适应不仅影响了家庭日常生活,也对大孩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影响。
国内外学者就二孩家庭中大孩的社会性行为发展进行了研究,发现二孩的到来虽会提高大孩的共情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1-2],但由于家庭结构的改变,部分大孩因未适应自身角色的转变,产生了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如出现内化问题和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可以持续至成年。陈惠英[3]发现,由于父母的差别对待,处理矛盾时一味偏袒幼子女,或者对幼子女采用溺爱的教养方式致其骄纵,会使一部分大孩和弟弟或妹妹关系不好,时常起冲突,甚至与家人关系疏远。严超、杨少萌、吴若瑶等[4]发现,大孩可能会因为父母的忽视和冷漠及差别对待心有不满,这种不满会通过攻击性行为表现出来,时间久了,这种攻击性行为还可能会从同胞扩展到同伴身上,导致同伴关系紧张。
在对攻击性行为的研究中,大量研究都围绕着个体因素与环境因素或二者的交互作用展开,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作为一个对个体行为影响较大的变量一直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从父母教养方式的角度提出教育建议,以帮助二孩家庭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与同胞关系,减少大孩的攻击性行为。
二、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孩攻击性行为的关系
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行为,是忽略行为目的、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任何行为[4]。攻击性行为包括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身体攻击是指用身体的某些部位(如脚、手)以及使用实物对他人进行攻击;言语攻击是指使用表情和语言(诽谤、讽刺、谩骂)对他人进行攻击。
发展心理学认为,家庭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的教养方式塑造着子女的个性和社会行为。教养方式是教养观念、行为、情感三者的集合体,影响着子女的健康成长。人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父母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家庭经济水平等外部因素都会影响儿童的发展。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的攻击性倾向相关。民主型养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出现的行为问题最少,放任型、溺爱型教养方式次之,专制型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的概率最高[4]。一般来说,二孩家庭中,大孩男童倾向于通过直接的躯体攻击方式表达心中的不满;大孩女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同伴交往中的敌意高于独生子女[5]。
三、教育建议
二孩的诞生使家庭原本稳固的三角结构发生了变化[6]。对大孩来说,在家庭中,从只面对亲子关系到增加了同胞关系;家庭结构的变化也对父母提出了新的要求,父母需要转变心态,调整自身的教养方式,为孩子的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一)公平教养两个孩子,不偏听偏信
二孩对家庭来说是一个新的生命,父母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照顾二孩,难免有时会疏忽了对大孩的照顾;随着二孩的长大,当两个孩子在生活中出现矛盾时,部分父母更是将情感的天平偏向二孩的一边。父母的疏忽和偏心会使大孩心生不满,内心产生委屈、愤怒等情绪,这类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积累得多了,就会引发大孩对二孩的敌意,甚至做出攻击行为,不利于同胞关系的发展。因此,父母要对大孩、二孩一视同仁,不可偏心;在孩子之间发生争执时要弄清事情的始末缘由,尽量公平公正地处理矛盾,不偏听偏信。
(二)关注大孩的心理变化
研究表明,儿童会对家长的行为给予及时反馈,家长可通过这种反馈察觉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恰当[7]。如果大孩因家长的一些行为或话语产生了负面情绪或消极行为,父母要及时反思并进行调整;如果大孩爱表达自己,父母可以多和他沟通,了解他的内心感受。家长要特别关注大孩在二孩到来之后的心理变化,对于大孩出现的一些过激行为不要一味地指责,要及时与孩子沟通。其实,很多大孩做出过激行为只是为了引起家长的关注。
一些家庭在有了二孩之后,不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新生儿,而且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二孩作为家庭的中心,家庭中的活动也都围绕着二孩,并认为大孩作为哥哥或姐姐理应让着二孩。父母这种不恰当的做法导致大孩被长期忽视,出现不满情绪也不敢表达、不愿表达,认为只有让着弟弟或妹妹父母才会高兴,才会赢得父母的爱,由此引发一些心理问题。例如,有些大孩在对待二孩时表面谦让,背后恶言恶语,甚至做出攻击行为。
针对这种情况,在二孩出生后,父母应在照顾好二孩的同时尽可能多陪伴大孩,平时要多与大孩交流,遇到事情多换位思考,学会共情孩子,多表达爱意,消除大孩心中的疑虑,使大孩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并没有因弟弟或妹妹的到来而减少,让其感受到父母关爱的一贯性,增加内心的安全感,减少失落感,由此接纳弟弟或妹妹,避免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三)松紧有度,科学教养
有些父母在养育两个孩子的时候使用不一样的评判标准和行为准则,会使幼子或幼女凭借父母的宠爱变得愈加任性;而有些家庭会倚重年龄较大的孩子(特别是当两个孩子年龄差距较大时),让大孩承担一部分照顾二孩的责任。这两种做法都是不科学的,会使大孩产生心理不平衡。
因此,父母对两个孩子进行管教时,要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不专制、不溺爱,让孩子在民主、自由、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培养其健全的人格。父母的变化会引发孩子的变化,当父母调整了教养心态和教养态度,面对二孩的到来,大孩才能比较顺畅地转变角色,充满爱意地接纳弟弟或妹妹的到来,降低在对人焦虑、冲动倾向乃至孤独倾向上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