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跨区域新闻出版职业教育协同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以长三角新闻出版职教创新联盟为例

2023-02-10孟仁振

西部学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新闻出版职教长三角

孟仁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这是新时代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行动指南和指导思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深化区域内职业教育合作;鼓励各地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平台,协调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率先在长三角等地区推动职业院校跨省域合作培养人才、合作培训教师、合作开发课程、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教学科研成果。在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趋势下,职教协同创新发展和一体化的程度代表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水平。通过研究分析跨区域新闻出版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有助于推动职教领域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完善,解决新闻出版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人才需求结构问题,从教育供给侧维度给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2006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标志着跨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示范性高职建设计划将建设院校的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设计为“社会服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并纳入了验收考核体系。

一、跨区域职业教育协同机制的内涵阐释

(一)跨区域职业教育协同机制的内涵

构建跨区域职业教育协同机制是指地处不同行政区域的职业院校、企业和行业组织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目标,以职教联合体为形式,依托某一跨界合作组织建立协同关系,通过分工合作、平台建设和制度创新使得分布在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教学资源和产业资源得以有效流转和优化配置,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社会服务、教师培训、应用型研发以及实验实训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从而提升区域内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和产业发展整体竞争力。

(二)构建跨区域职业教育协同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实际上,职教联盟成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内涵都蕴含在“求同存异”一词之中。通过联盟这一平台,应该构建立体化的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机制。这种立体化的机制包含了校企层面的协同、校级层面的协同和区域间及行业间的协同,协同应该是在求同存异的宗旨下实现的。基于根植性理论,这里的“同”就是指具有相同的行业背景、相同的行业文化、相同的话语体系和相互的认同感,产生了文化邻近,有利于开展合作,是合作的可能性所在。这里所谓的“异”便是职教主体间相互协同的逻辑起点,是合作的必要性所在,正是有了不同行政区域间学校和学校、学校和企业彼此之间的“异”才产生了取己所需的协同动力源。因此,正是在求同存异基础上,形成了跨区域职业教育教育协同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三)构建跨区域职业教育协同机制的意义

跨区域职业教育协同机制的建立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协同机制的运行可以增强区域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协调性和均衡性。构建跨区域职业教育协同机制可以发挥区域中职教主体的比较优势,实现办学主体之间的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推进人才培养从规模扩张转为内涵式提升。跨区域职教联盟可以在更广范围内、更大程度上集聚产业和教育两方面的办学资源,实现职业教育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集聚经济。跨区域职教联盟有效支撑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有助于构建与完善职教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

二、构建长三角地区新闻出版职业教育协同机制的实践

(一)长三角教育合作发展的现状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方面始终处于全国前列。经过长期的发展与互动,目前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的城市群。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职业教育合作不断向深入推进,合作的领域涉及招生就业、课程教材、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等诸多方面。在推进长三角职业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各地在协同机制和合作政策上进行了大量有效探索。

由于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以及在语言、文化上的亲近关系,长三角各地区之间存在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彼此亲近感和认同感,这是区域合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发挥区域优势,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完善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努力构建具有区域特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区域教育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长三角教育协作机制的建设始于2009年,目前已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设立教育合作研究中心”“长三角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合作协议”方面签署了34份项目协议,在共同培养培训教师、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实验实训基地、合作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合作。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教育改革与合作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国家级层面给长三角地区的教育协作规划了新的蓝图。

长三角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整体态势良好。同时,因为行政区划的差异性和政策制定的区域性特征,长三角的职业教育合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长三角两省一市的招生政策仍带有较强的保护主义色彩,生源不能实现在长三角区域范围内自由流动。行业和企业参加跨区域职业教育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有待加强,整体的合作氛围还不够浓郁,彼此协同的广度和深度仍不够。主要存在问题是:长三角地区新闻出版职教资源的发展尚不充分;长三角地区职教资源空间布局体系尚不平衡不完善;资源和信息共享不够充分。校企合作和学生实习仍然集中在省域内部,跨区域师资交流和学生交流的规模偏小,区域内没有形成与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协同效应。

(二)长三角新闻出版职教创新联盟的建立

在此背景下,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在教育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遵循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校企合作、校际合作的形式,联合新闻出版类相关职业院校、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牵头成立了长三角出版传媒职业教育创新联盟。联盟坚持以服务长三角地区新闻出版行业发展为己任,以提升出版传媒类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完善区域内新闻出版职业教育体系为重点,致力于培养新闻出版行业所需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人才。联盟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源共享,推进协同创新,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推动长三角新闻出版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联盟通过“出版传媒职业教育协作机构平台建设”“出版传媒职业教育专业标准协作开发”“出版传媒职业教育教师行业能力培训”“出版传媒职业教育学生就业创业力提升”“长三角出版传媒应用型人才供需指数协作编制与发布”等内容的建设,充分发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在区域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教育教学为核心,以多方共赢为目标,不断深化完善长三角地区出版传媒领域教育合作与交流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联盟以合作推动区域职业院校和企业等成员单位共同发展,为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培养更多优质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长三角新闻出版职教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

跨省域的长三角新闻出版职教创新联盟,作为一种兼具区域和行业两种属性的特色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跨区域交流、校企(校际)多边合作、多元融合、多方协同的尝试。联盟旨在推动本地区行业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和开展集团化办学,联盟内的各职业院校和企业通过紧密依托行指委、职教集团和校企合作理事会等机构,以“校企合作”“校际联合”和“校协联手”为抓手。联盟的运行是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各项工作的,《联盟章程》是联盟运行的准则和依据,是联盟内各参与主体共同遵守的规范性文件。联盟的运行维持各参与主体现行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和经费来源。目前,长三角新闻出版职教创新联盟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协同发展的策源主体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向学校和企业等办学主体转变;协同发展的动力实现由“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转型;协同发展的基本模式由“搞活动”转型为“建机制”;协同发展的关键内容由项目合作转型为标准制定;协同发展模式正在不断“提质”。长三角新闻出版职教创新联盟属于以机制性协作为主要形式的创新型平台。在运行机制上,联盟采用轮值的办法来推动各项工作。联盟作为一种特色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将加强顶层设计,考虑活动的长效性、合作的机制性、发展的长远性,使协作内容切实增效,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区域行业职业教育一体化方面的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机制,为其他区域、行业乃至全国职业教育合作和交流提供借鉴,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四)长三角新闻出版职教创新联盟的协同路径

职教联盟的合作路径是一种多边行为,与单一院校实施的单边行为不同,它强调行业视角下的全方位合作。在长三角新闻出版职教创新联盟范围内,新闻出版职业院校之间可以开展以师生互访、学分互认、科研合作和信息资源共享等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长三角新闻出版职教创新联盟的协同形式主要包括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主体相连和产教融合四个方面,协同路径主要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展开:

1.体系维度:协同共建现代职教体系

联盟是长三角地区搭建新闻出版行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交互平台和连接纽带。联盟将积极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动,根据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率先探索开展中职、高职、应用技术型本科和专业硕士的应用型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紧跟区域内产业转型升级转移和产业转移的新动向,优化整合企业界优质人力资源和教育界优质职教资源,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联盟在推进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该坚持职业教育体系的规划与产业系统的规划相匹配,并同步更新,形成协同效应。为了更为精准地指导区域内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工作,联盟可以发挥平台功能,在院校、企业和行业协会信息充分共享基础上,通过校企联合共同开展长三角新闻出版人才需求预测,指导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的编制,在最大程度上规避专业设置同质化和专业资源重复低水平建设等问题。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前往往是在教育系统内部,甚至是在院校内部,凭主观经验和师资结构进行学校的专业结构调整。这势必造成专业结构调整的盲目性,难以精准到位地调整专业结构。在实践过程中,容易出现两种倾向:第一,专业设置过于陈旧。部分学校考虑到师生情感和人员安置等稳定性因素,未能及时淘汰一些已经没有市场经济基础的专业,造成毕业的学生无法有效落实就业,专业对口率极低。第二,专业设置过于超前、赶时髦,社会上流行什么词汇就设置什么专业,无视社会需求规模和自身办学水平,据统计,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机器人、大数据这些专业方向已经成为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各个职业院校的新专业申报热点。针对这两种错误倾向,跨区域的职教联盟应该大有可为,联盟是校企的联合体,可以掌握真正的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可以协调各院校专业发展的分工协作和特色化发展。针对一些新兴专业,联盟可以鼓励部分办学实力较强、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行业背景深厚的学校先办起来,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再向区域内其他院校辐射推广。

2.教学维度:协同打造人才共育平台

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的中心工作。具有强烈的多边合作和产教融合特征的职教创新联盟将立足于行业产业人才需求现状,助推产教融合培养新闻出版人才。在联盟搭建的职教体系内,通过成立由职业院校与新闻出版领域专家共同参与的区域性新闻出版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可以更好地指导长三角地区新闻出版类专业布局和专业发展方向调整,指导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标准的科学制定,共同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改革,共同分析教学内容的更新,共同开发专业教材,共同拓宽就业渠道等。联盟的成立将对实践教学的开展形成更为深远的影响。联盟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基于多边合作的联动路径,实现联盟内各主体实验(实训)资源的广泛共享,为联盟内的企业员工开展各级各类岗位培训,打造新闻出版行业职工终身教育平台,提升区域内行业从业人员整体技术技能水平。例如,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在出版印刷行业的广泛运用,联盟针对行业人才需求的深刻变化,引导各院校适时调整和增设专业方向,改革教学内容,集中区域内骨干企业和院校的专家和教师共同开发数字化和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专业教材。长三角地区传媒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了行业和学科专业优势,在新闻出版数字化和网络化背景下,通过“互联网+教育”实现教学资源的区际共享,完善“校校合作”模式。联盟每年将组织一次以上的专题研讨会,交流教学资源建设中的新信息和新做法,努力打造长三角新闻出版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交流平台。

3.创新维度:合力构建协同创新平台

在应用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领域,联盟以各类研究机构为主体,以协同创新为手段,融合学校与行业企业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资源,加强科技服务团队建设,提高科技服务水平,走“产学研”合作发展之路,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促进学校教育紧跟产业发展步伐。联盟基于协同机制推动长三角新闻出版行业企业与新闻出版类院校开展全方位合作,整合技术和实验、实训资源,在联盟框架下加快建设校企合作工作站,在学校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企业建立教师实践基地,共建技术咨询和服务中心、产品设计与技术改造服务中心、工艺研发中心、高新技术推广中心等技术服务平台,共同组建应用型技术研发团队,联合申报重大研究课题,联手承接技术服务项目,逐步形成适应出版印刷传媒行业发展的特色技术创新优势,提升科技研发成果转化能力,扩大社会服务的影响力。在教育教学科研方面,由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牵头,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组织有关职教研究机构和行业组织对长三角地区新闻出版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方向、目标和措施等开展定期研讨,推动长三角地区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新闻出版职业教育教学的研究高地。

4.师资维度:协同搭建师资培训与共享基地

目前,长三角新闻出版职教创新联盟正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供培训平台和师资互兼(互聘)交流平台,推动联盟内校际之间教师的交流,推动建立联盟中行业专家和技能大师资源库;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实习,企业高管、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进课堂的“校企互通、双向流动”体制机制,促进新闻出版类专业教师整体水平提升,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长三角新闻出版职教创新联盟已经连续组织了三届师资培训班。培训班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涉及国际化视野、区域教育协作机制、院校管理人员领导力及执行力提升、校企合作与专业开发、工匠精神培育等领域,基本覆盖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培训班的举办不仅加强了联盟内各院校骨干教师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核心任务的理解,而且增进了联盟成员学校骨干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提高专业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后,联盟将积极申报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国培”和“省培”计划中的培训项目,提高师资培训的辐射范围和整体水平,促进教师队伍素质、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进一步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促进各职业院校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5.保障维度:协同创建资源共享平台

在资源布局方面,实验设备仪器的布局经常会出现与人力资源空间布局的结构不匹配现象。由于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高校一般拥有较好的实验实训设备。而目前,传媒类企业特别是印刷类企业的规模结构仍以中小企业为主,往往缺乏购置大型仪器的资金实力,但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比较敏锐。通过构建区域内的资源共享平台有利于企业运用高校的优质设备仪器资源进行科技研发类活动。联盟成员通过共同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实现实训基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积极搭建实训资源共享平台,从而提高设备、设施利用率;学校和行业企业通过整合双方优质资源,共同建立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和技能鉴定机构,推进区域内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制度和政策保障方面,政府部门应减少直接的行政干预,通过政策引导和顶层设计优化职教发展的外部环境,从而支持、服务和保障联盟的持续发展,如对联盟企业实施税收减免或资金扶持等激励性政策。同时,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打破在学籍管理、就业准入、招生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体制机制藩篱,实现真正的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从自我完善角度而言,联盟应通过建章立制明晰参与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为区域内协同育人局面的形成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6.国际维度:协同向海外推介优秀教育资源

在国际合作方面,以联盟为平台可以合作推进长三角新闻出版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联盟内的学校组团式向海外推介优秀新闻出版职业教育资源,加大教师、学生的海外学习培训力度,共同开拓海外培训基地,吸引更多的来自全球知名传媒类企业的能工巧匠和技术能手来长三角地区从事教学和培训。当前,联盟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号召,以行业协会为对外交流的平台,以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等龙头院校为骨干,整合联盟内各地区校企和行业优质资源,实现抱团走出去和引进来,培训“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员工,并在世界技能大赛等领域拥有很大合作空间。

三、结语

理论和实践表明,以政府为主导、校企为主体、行业深度参与的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有助于保障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而成立职教创新联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良性运行的跨区域职教联盟成为了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优质资源进行整合的高效平台,是开展跨区域协同育人的重要协调机构。联盟构建的协调机制和协作路径适应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体现了终身教育的理念,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是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上海教育综合改革的有效路径。

猜你喜欢

新闻出版职教长三角
马克思新闻出版思想的文本考释及其当代启示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关于新闻出版改革的若干思考
论新闻出版中少儿图书的版面设计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新闻出版职教创新联盟在上海成立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