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生成逻辑、崭新模式和实践方略

2023-02-10邬嘉晟

西部学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邬嘉晟

怎样全面推进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本质上来看,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实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又具有鲜明的历史和世界意义的现代化之路。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在近百年间饱受外侮,在救亡图存和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各种主义和思潮都尝试过,但都无法改变旧中国的命运。1921年7月,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华民族的现代化之路随之焕然一新。从探索“四个现代化”到走向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中国成功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一)现代化道路的初步探索阶段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处于困顿无望境地的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和现代化有了新方向。1949年新中国成立,彻底结束了100多年来国家四分五裂、社会一盘散沙的局面,现代化建设从此有了一个和平稳定的内外环境。毛泽东认为,现代化的任务是“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2]。毛泽东曾设想用三个五年计划打基础,大概经过十个五年计划,把我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3]。1954年,周恩来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首次阐述了“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4]132的宏伟目标。1956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现代化的性质和任务发生了变化。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首次公开指明:在二十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4]439,并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两步走”设想①。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阶段,中国共产党成功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走上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二)现代化道路的重点建设阶段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定,党领导人民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探索。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并且要在适合中国国情的情况下,“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5]16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邓小平在谈到当时的形势时强调:“我们从八十年代的第一年开始,就必须一天也不耽误,专心致志地、聚精会神地搞四个现代化建设。”[5]241党的十三大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②,提出到下个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将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细化为“新三步走”战略部署③。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开启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了系统规划。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

(三)现代化道路的新发展阶段

迈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局面。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细化完善了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步骤:第一个阶段(2020—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6]。党对中心任务的精准把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认识的新升华。二十大报告还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九个本质要求,分别规定了“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精神世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文明新形态”[6],这是对今后一个时期现代化事业的最好诠释,也是全国人民共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施工蓝图。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模式

邓小平早已指明,“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7]229,并且“是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7]173。中国式现代化的真正底色是社会主义和党的全面领导,二者共同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世界性影响。

(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套拥有鲜明民族特色和独特优势的现代化新方案,其本质规定和内在属性是社会主义,后者规制塑造前者的性质、方式和形态,前者赋予后者时代精神和价值。事实证明,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科学社会主义民族化时代化的理论结晶,难能可贵的是创造了社会主义崭新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性飞跃。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我国根据自己的历史传统、历史方位和现实基础而赋予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而且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第一,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遵循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8]、所有社会成员共同支配社会财富的原则。符合经典作家设想的未来社会,“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9]第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马克思主义“人对人来说作为自然界的存在以及自然界对人来说作为人的存在”[10]思想的中国表达。第三,走合作共赢的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为目的,在实现现代化的手段上是文明的,具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正义性[11]。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展现的协调性、人民性、包容性,无一不彰显着中国智慧。

(二)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体现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必须全面、系统、整体落实党的领导。现代化事业是需要通过上百年持续奋斗才能实现的远大理想,如果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现代化的方向很可能会发生动摇。历史启示我们,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中国必将回到一盘散沙的状态[12]。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驾护航”。制度是现代化事业的重要支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推进现代化的最终成效。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冲破重重阻碍,大胆创新突破制度藩篱,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有机结合,发展并壮大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已然证明,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可比拟的运行绩效和生机活力。

(三)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世界性影响,得益于其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新选择,且会长期深刻地影响人类文明进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接连变色,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挫折,“历史终结论”和“社会主义失败论”一时甚嚣尘上。建党百年之际,中国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出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道路,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的破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创,使得社会主义的科学主张能够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开辟出具有高度可行性与现实性的发展路径。到本世纪中叶,当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时,其影响力度将是空前的、世界性的。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方略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需要系统的实践方略,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这既能给那些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且未采用西方模式的国家提供参与机会,又能为解决困扰当今世界的现代化悖论提供具体方法。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我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加以引领。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习近平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13]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尚有许多短板需要迅速补齐。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要坚定不移地走更高水平自力更生之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机制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稳步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东中西协调发展和南北平衡发展为重要支点,着力破除制约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阻隔,增强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均衡性。构建新发展格局,还要提高开放型经济的质量,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获得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所必需的信息、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提高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二)坚持人民至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区别就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迄今为止,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仍然是属于少数人的现代化。无论是西欧、北美还是东亚的发达经济体,现代化的过程均导致社会财富向少数精英阶层倾斜。新马克思主义学者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使用了详实的数据和历史材料,描绘了欧美主要国家300年来的财富和收入演化轨迹,揭示了西方现代化过程中资本收益率一直高于经济增长率的历史事实[14]。该书深刻揭露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本质缺陷,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特性[15]。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7]364。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习近平再次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6]。进入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上升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议题。推进共同富裕,要坚持党的领导,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习近平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17]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作为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主攻方向,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再生产体系。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形成的“大规模生产、高消耗、高碳排放”的生产模式,不断触及自然生态的边界和底线,从长远来看根本不可持续。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持续开拓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致力于实现社会再生产体系的绿色化、生态化、智能化。

(四)坚持和平发展,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涌动,霸权主义兴风作浪,世界面临的重大传染性疾病等不确定性安全威胁正日益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挑战,任何国家都无法独自应对这些挑战。党的二十大再次明确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主张合作共赢、开放包容、共享发展,超越了民族、种族、文化、宗教、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是创新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打造更多的国际合作平台。对我国来说,要特别注重加强南南合作、周边合作以及中欧合作,更好地推动各国相向而行、和平相处、共同发展。

四、结语

“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18]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探索历尽艰辛与坎坷,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注 释:

①“两步走”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二十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②“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③“新三步走”战略部署:下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失败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