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会计发展思考
2023-02-10王福英程思晗
□文/王福英 程思晗
(沈阳化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辽宁·沈阳)
[提要]随着“低碳生活”“低碳生产”等词语走进大众视野,在会计核算中,碳会计成为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实施碳会计对企业的影响,梳理碳会计发展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碳会计简介
碳会计是以能源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货币、实物为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表达的形式对企业履行低碳责任、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考核企业自然资源利用率,披露企业自然资本效率和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科学。碳会计能科学地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的经营利润,以此来更合理地评价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企业的经营业绩。
碳会计的产生发展有其相应的背景。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能源消费升级,随着能源消费方式转变和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企业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和消费随之增大,这对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传统的会计难以满足企业现阶段和未来的核算需求,碳会计应运而生。从宏观层面来说,碳会计可以衡量经济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符合现阶段和未来的发展战略。从微观层面来说,碳会计的实施有助于企业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降低企业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比例,合理统筹企业的碳资源,使企业更加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这也是我国“争取在2030年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国家发展战略需求。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加强环境整治,减少碳排放,加强碳资源的管理。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环境影响的主体,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包括对环境的责任,为国家低碳发展、企业自身发展做出贡献。这就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体系加强碳会计相关研究,加强碳会计的核算和披露,构建合理的碳会计核算和披露体系显得愈发迫切和重要,这也是必然的趋势。
二、实施碳会计对企业的影响
引入并实施碳会计,进行碳会计核算、披露及相关的管理研究,对企业带来诸多影响,这些影响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短期不利的方面,但从长远看,实施碳会计有助于企业长远发展。
(一)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多元化、复杂化、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促使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信息的要求更加全面,不仅要了解企业传统的财务信息,还需要了解企业相关的环保信息、资源利用信息等,以做出全面的判断、把握和投资决策。企业自主进行碳会计核算并披露碳会计信息,除可以给财务信息使用者传递其碳资源利用情况、排放情况等信息外,还传递出企业诚实可靠、社会责任担当的积极主动态度等信息,公开透明的信息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有助于引领社会公众建立环保意识,促进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升。
(二)有助于企业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人类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其核心理念和要求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做到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而碳会计的产生、发展很好地顺应了可持续发展观理念要求。碳会计重视对环境因素的考虑,突出展现企业经济行为对环境的影响,能够合理统筹企业碳资源,积极主动开展新能源的研发和低碳燃料的使用,降低企业碳排放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有效平衡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使企业的财务视角从只专注于对传统的成本费用、收入的考量转化到对全方位、多领域的环境成本、资源使用效率的考量,有助于企业树立全局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促成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
(三)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全球资源形势的严峻化,国际上的大部分国家越来越重视碳排放问题,着手制定碳相关的标准规范,碳排放的规范程度也成为国际间的合作、衡量企业能否在国际市场上立足的标准条件之一。我国企业实施碳会计,可以促使企业遵循国际标准和相关标准,有助于企业顺利打入国际市场并提升国际市场地位,有助于跨国公司企业不同国之间的协调统一。例如,国内母公司碳会计规范完善且碳信息披露积极,可以增强国外子公司在其所在国的信任感,从而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进而可以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
三、我国碳会计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碳会计信息披露不足。第一,企业自主进行碳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不高,且管理层的碳信息披露意愿也比较低。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往往担心涉及污染问题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企业选择性地披露对社会的贡献和承担的社会责任,对不利的方面、有所担心的方面不予披露。第二,碳信息披露内容分散,且多以定性为主,缺乏数据支持,可信度不高。现阶段我国企业的碳信息披露内容主要分布在企业财务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及附注的其他项目中,缺乏统一的披露标准,使财务报告使用者在使用碳会计信息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多定性少定量的披露方式不能直观反映碳信息的变化趋势,不便于企业未来碳会计方面的规划。第三,现行碳信息的披露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激励,使得企业主动性披露意愿不足、行动不足。企业往往受利益驱动和博弈结果影响,在碳信息披露中容易钻法律和监管的漏洞而不披露或选择性地披露碳信息。
(二)企业投入不足。由于我国碳会计实施时间短,且大部分的实施经验都来自其他发达国家,所以如果我国把碳会计核算普遍化,那么实施碳会计所产生的高额投入、高额成本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首先,碳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成本高。碳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采用传统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和环境保护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式,由于可借鉴的经验少,在碳会计信息系统研发时就需要大量的投入,增加企业负担和成本费用。其次,在我国碳会计建设不够成熟的阶段,碳会计人才培养成本高。碳会计人才是需要多学科结合的高层次、综合型人才,我国现阶段尚未形成碳会计人才培养系统,想要培养优秀的碳会计人才同样需要增加大量的投入,增大企业成本。可见,碳会计的核算、信息披露及相关管理需要企业的投入,特别是初期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而且短期见效慢,会增加企业成本,降低企业利润,给企业带来短期的不利影响。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激励、约束和监督,很容易导致企业对碳会计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投入不足的状况。特别是对于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的企业、亏损企业及现金流短缺的企业,主动投入会更少。
(三)缺乏碳会计专业人才。碳会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我国起步发展相对落后,相比于发达国家,建设时间短,企业对碳会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相对低,对相关人才的培养重视不足。尽管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不在少数,但是兼具多面的复合型人才却十分短缺。碳会计从业人员既需要了解传统会计知识,又需要掌握环境会计知识及相关法律知识,还要及时了解国际和我国碳会计的最新进展,这样的人才在我国还处于稀缺状态。就目前情况而言,企业内部缺乏碳会计从业人员,社会缺乏指导和培训,高校缺乏相关人才的培养。企业往往是指定财务部门中的人员来对碳会计业务进行“兼职”,由于其并未系统学过碳会计知识,所以对于碳会计相关业务往往只能摸索着做、边学边干。社会上缺乏提供碳会计指导和培训的中介机构和人员。碳会计的研究多是由一些专业学者进行,专业学者虽然理论丰富,但却缺少企业实务经验,研究成果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可操作性、可指导性。高校教育、人才培养往往滞后于实务发展,而且需要几年的培养期,不能满足企业即时的需求。这些都导致了我国现阶段复合型碳会计人才的匮乏。
(四)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审计监管。目前,我国的碳会计研究比较分散,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在企业实行碳会计的过程中缺乏标准化、权威的理论指导。此外,现行的会计法及相关财务规章制度中也没有对碳会计的明确规定,对碳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并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在碳会计实际操作中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状况,造成了企业间、行业间缺乏信息可比性,工作开展上效率低、进程慢的局面。这既不利于监管部门的高效监管,也直接影响会计行业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相关性等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分析判断。
审计监管方面,目前第三方机构的审计监管涉猎范围只针对会计业务,对于碳会计的审计在我国审计行业中基本处于空白阶段,监管机制尚不健全。而监管的缺失容易造成企业不重视碳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碳会计信息质量低、披露不实等诸多问题。
四、促进我国碳会计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并完善碳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规范的碳会计信息披露对引导企业合理利用碳资源、减少碳排放、正确地进行碳相关核算和管理、承担社会责任至关重要,有效的碳会计信息披露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碳信息透明度,更利于国家宏观上资源的优化配置、节能减排、国家低碳发展和国际合作的大局,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而规范的碳会计信息披露需要制定、出台碳信息披露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制度,明确碳信息披露的内容、披露标准、违规责任等,并随着发展不断改进完善,通过制度保障碳信息披露的强制执行。
(二)加大对复合型碳会计人才的培养。碳会计人才属于复合型人才,不仅要熟知财务会计知识还要掌握环境会计和相关法律知识。培养复合型碳会计人才,一方面应该从源头上解决,即加强高校碳会计人才培养,高校要面向市场、面向企业人才需求,着眼于当前社会上短缺的岗位,整合高校和社会资源,增加投入,与时俱进,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加大碳会计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另一方面加强企业的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在企业中,企业管理者要注重财务人员的进修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制定人才培训计划,并有计划地开展相关活动,为企业财务人员开展碳会计方面的继续教育及相关培训提供机会和支持,基于公司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培养所需要的碳会计相关人才。此外,还要注重加强注册会计师、政府部门相关人员等从事碳会计方面的审计监管、管理等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培养碳会计审计监管、管理人才,满足企业碳资源管理的“内控”“外治”的人才需求。
(三)加强碳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目前,我国碳会计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所落后,不能满足现实管理需求,需要大力加强碳会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一方面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研究,学习、借鉴并引入国外先进理念、理论、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消化和吸收,制定我国碳会计相关的规范和准则;另一方面立足本土,选取碳排放量较高的典型、代表性企业进行试点研究,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联合合作研究,加大投入,加强研究团队力量,力求研究成果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
(四)加强宣传、鼓励和监管。政府作为宏观管理的主体要加强对企业碳排放、碳核算管理、信息披露的引导和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会议、宣传平台,树立典型案例,进行相关的宣传和报道,深化全民碳意识,让更多的人自觉参与到清洁生产中来,形成全民监督治理的环境,便于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碳排放。此外,各地区财政部门可以面向社会开展碳会计相关的竞赛,增强财务人员对碳会计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便于加强碳会计的核算和管理。
在加强宣传的同时,适度鼓励和监管。出台碳标准管理规范、碳会计核算指南、碳会计信息披露规定等制度规范,通过制度来约束企业的碳行为,同时也是监管部门进行监管的依据。对严格执行碳标准管理规定、积极进行碳信息披露的企业给予资金扶持和税收优惠鼓励。例如,政府可以建立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数据库,对企业的碳排放量、碳会计建设程度和碳信息披露情况进行排名,针对排名靠前的企业可以在政府招标项目中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同时在税收层面给予一定的减免;而对于不严格执行碳标准管理规定、碳信息披露造假或不披露碳信息的企业要严格惩处,政府可以建立碳会计档案制度,加强信用管理,建立碳信息“黑名单”,将不遵守碳管理规范的企业采用纳入失信名单、加大罚款、在政府采购项目招标中除名等手段,以增加其违法违规成本。通过宣传、鼓励、奖惩、制度监管等措施促进企业积极主动进行碳信息披露,加强碳会计核算管理,实现碳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