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2023-02-10

学周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语感初中语文文本

徐 琪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新墩镇中心学校,甘肃张掖 734000)

语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教师在新时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学生语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语言的含义,进而拓展延伸到文章整体,深化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挖掘和体悟。为此,教师应当明晰培养学生语感的重大意义,依托语文阅读平台,以发展学生语感为核心目标,设计多元化的阅读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感知、品味、揣摩、运用语言,从而助力学生语感高效养成,收获丰硕的阅读教学成果,下面我们就对语感培养展开教学浅析。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意义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领域的语感主要是指对文本语言的直觉思维和感悟能力,即学生读到陌生语段和文章就能迅速理解、把握其大致含义,除了含义方面的理解,语感还包括通顺感、韵律感和分寸感等,考验学生在朗读时的情感表现力。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无论是在语文阅读还是语言运用等方面,都能产生更高的突破,经过语文学情分析和广泛的理论实践研究,笔者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意义总结概括为如下三点:

第一,培养语感可以增强学生对阅读文本含义的把握能力。学生参与语文阅读学习的第一目标是了解文本的大致含义,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文本含义的把握能力,如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为学生创设灵动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初步察觉文章的意境和情感基调,这样学生在直觉上就能对文章的描写对象产生一定的心理预期,对文章整体进行感知时更加流畅,从而使学生较为轻松地掌握文章大意,语感在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第二,培养语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语文阅读学习的关键点在于表达,表达内容包括对文本词句的解释、思想情感的体悟以及其他个性化阅读观点,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语感,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学生的有效表达是以良好语感为基础的,如学生在阐述对文本的个性化观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从作者的语言特色、文中人物/事物的特点、文章的深层旨意三方面切入,表达阅读收获和体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启动语感,融合个性思想从各个角度发表对文章的独到看法,从而历练学生阅读表达技能,拓宽语文阅读教学空间。

第三,培养语感可以发展学生语言构建和运用能力。语言构建和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学生语感的养成情况直接决定语言构建和运用素养的发展效率。语文阅读是学生感性语言材料的获取源头,只有在形成语感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将阅读积累所得的语言材料进行灵活的重组运用,在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中,懂得如何应用最精到的语言传递内在感受和见解。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语感最显著的意义就是有助于发展学生语言构建和运用能力,如学生在阅读篇章中吸纳新的语言知识和艺术表现手法后,教师跟进组织学生开展习作活动,引导学生基于语感创造性地运用阅读语言知识,写出具有辞采、想象力的微作文,助推学生从阅读向习作运用迁移,彰显培养语感的卓越价值。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语文阅读情境,营造灵动的语感发展氛围

从情境认知理论来说,语感作为一种对语言的直觉思维,其形成条件必须在直观、具象的情境之下。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形象思维占据上风,教师培植学生语感时,应该善于创设阅读情境,借助形象的事物、画面以及引导思考的问题,加速学生对文章抽象性语言的察觉和感知,从而顺应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营造灵动的语感发展氛围,基于语感培养的阅读情境创设策略如下:

第一,创设信息化情境。信息化素材最为直观生动,适用于教师在语文阅读中营造语感培养氛围。教师在实际创设时,应该根据文本的描写对象、情感基调,精心选择相匹配的情境素材。如在写景散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互联网平台搜集该景物的照片、航拍视频等材料,使用投影设备展示给学生,学生观看图片视频时,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合作交流景物的特点以及观看后的感受,在其后的阅读学习中,引导学生着重分析作者对景物特点的刻画,这样学生就能领会和真实景象相对应的语言,达到营造语感发展氛围的目的[1]。

第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语感强调激发学生探究语言的自主意愿,学生好奇心理比较突出,所以教师应该加强创设具有问题导向的阅读情境。在阅读一篇陌生文本之前,教师可以将文本的描写对象出示在白板屏幕上,如景物、人物图片或是能够反映文本事件的主题图,同时向学生设问:“同学们,看到老师在白板上呈现的图片,大家是否能简单地描述一下?”学生随即展开踊跃的描述和探讨,在此期间,教师需要启发学生观察图片的整体、局部和细节,尽可能搜索语言储备中的形容词,描述出景物、人物的外观和外形或事件主题图表现出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学生描述讨论告一段落后,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图片很仔细,辞藻也非常丰富,今天研读的文章就是关于白板上的对象,作者描绘该对象又会运用怎样的生花妙笔呢?下面我们就来一探究竟!”这样通过问题情境和描述表达的带动,学生的语感得到初步开发,参与文本阅读的期待也十分强烈[2]。

(二)加强语文朗读训练,促进学生的语感有效形成

朗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流程,同时也是培育学生语感的有利契机。文章朗读不单单是学生的口头活动,最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这些都有利于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语感。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通过开展美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锻炼学生朗读文本的通顺感、韵律感和分寸感,使学生在多重感官触角的发散中,感知文本的情韵和深意,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感有效形成,基于语感培养的语文朗读训练策略如下:

第一,开展古诗词美读训练。美读就是声情并茂、放声地朗读,教师以古诗词为蓝本发展美读,对学生语感养成很有助益。如在古诗词阅读课上,教师可以按照诗词描绘的情景、意境,在白板屏幕上展示相应的传统山水画,再播放一曲动听、婉转的古风乐曲,同时发布美读训练任务:“同学们,此情此景多么适合吟诵诗词佳作啊,下面就请大家伴着古风乐曲和写意画,感心动耳地吟诵本课古诗词名篇。”学生进行古诗词美读过程中,教师需要跟进美读指导,比如让学生将每句诗词末尾的韵脚音标出来,在诗词字、词该停顿之处划上“/”,美读时喉咙要放开,按照韵脚和词汇间断,读出诗词的韵律和抑扬顿挫之感,同时引导学生把握诗词整体的情绪和境意,读出作者或欢愉、或豪迈、或愁苦的情感,从而切实提高学生诗词美读能力和语感。

第二,开展记叙文分角色朗读训练。语文记叙文阅读中的人物对话部分也适合开展朗读训练和语感培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先带领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分组合作,把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内容划出来,然后引导各组学生分配角色、确定旁白,开展分角色朗读训练活动。学生朗读期间,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以及每个角色形象、性格特点,在对话朗读中表现出角色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如悲喜的转变、人物之间的情绪冲突等,以此促进学生语感和人物性格分析能力的形成[3]。

(三)重视文章脉络梳理,提高学生把握文意的语感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育学生语感,教师还可以从文脉梳理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拆分文章的结构和线索,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谋篇布局设计,从而提高学生把握文意的语感,增强阅读质量,基于语感培养的文脉梳理策略如下:

第一,通读文章,概括主旨内容。在这一步,教师应该先组织学生通读教材课文,根据文本的体裁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内容提要。拿散文来说,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这篇散文是什么题材?”学生交流后回答:“抒情/叙事散文。”教师追问:“那么作者在文中借什么人、什么事物,抒发怎样的思想情怀呢?”学生概括探讨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围绕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精神品格,以及所描写物体的外形、用途、种类等特征进行概括,使学生参透文章词句的描写意图,进而锻炼学生语感和抓重点阅读意识。

第二,梳理文脉,提炼语言线索。在这一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让学生先标出文章的自然段序号,然后按照一定的描写和叙述顺序,把单个自然段归纳为几个大板块。拿记叙文的段落层次划分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各段落中找到中心句、过渡和照应句等,这些句子就是作者写作的语言线索和思路,然后让学生根据时间先后、地点的转换、事情的发展过程、思想感情的变化、描述内容的角度以及总分总等顺序,划分出文本的段落层次和结构框架,启发学生把每段的中心句、过渡照应句集合起来,概括各结构层次的内容,这样学生就能对文章写作布局了然于心,起到语感培养效用[4]。

(四)开展阅读语言赏析,在揣摩和品味中增进语感

学生语感的形成离不开对阅读文本语言的精细推敲,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着重开展语言赏析,引导学生揣摩和品味文章语言的艺术特色,适度搭配一些对比性的鉴赏,锻炼学生语言品析和审美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领悟文本语言的妙处,持续增进学生语感,基于语感培养的阅读语言赏析策略如下:

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合作阅读,在文章中划出自己认为优美、精彩的句段,各组学生反馈后,教师提问:“那么大家认为这些句段具体好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尝试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文本意境三个角度赏析。”学生思考和探讨后逐一列举出文本语言所运用的修辞和表现手法,教师跟进问题:“作者这样写产生怎样的表达作用?文章语言呈现怎样的风格?”学生细细咀嚼后回答:“起到生动形象/增强气势/强调事物特征/引发读者共鸣等表达作用,文章语言呈现含蓄/明快/典雅/充满激情/平实质朴等风格。”随后,教师可以在学生划出的句段中选择1-2 个典型的修辞例句,把原文的形容词或者比拟事物替换成意思相近的词语或同类事物,继续提问:“同学们,请大家对比老师替换前后的句子,句子的含义是否发生改变?表达作用增强了还是减弱了?”学生经过对比和揣摩后作答:“替换形容词和比拟事物词后,句子的含义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是表达作用不及原句,原文的语言运用更加精当准确。”这样学生语感和阅读语言赏析能力都获得高效培养。

(五)实施阅读随堂练笔,以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语感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加强实施随堂练笔活动,提供构建和运用语言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含英咀华,以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语感,相关教学策略如下:

教师在基于语感培养目标实施阅读随堂练笔时,应该先从仿写寻求突破口,如学生赏析文章优质语段并明确写作手法和表达作用后,教师就可以适时追加一项随堂练笔任务:“同学们都认为作者运用的语言精妙绝伦,那么大家不妨模仿作者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选择你最喜欢的课文语段仿写一段话,比一比谁最得作者的真传!”学生仿写时,教师可以展示与描写对象有关的图片和短视频,用于启发学生创作思维,引导学生模仿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艺术特色,但是在具体词句上必须渗透独创元素。学生随堂仿写结束后,教师应该让学生交换批阅仿写作品,并推选出内容、质量上乘的仿写作品在班内展读,组织学生共同探讨好作品中的语言亮点,同时对自己的仿写作品进行二次修改和创作,这样学生直觉思维上的语感就运用到习作实处,从而在读写共生中驱动学生语感进一步提升[5]。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培育学生的语感,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阅读文本含义的把握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还能显著发展学生语言构建和运用能力。教师应该创设语文阅读情境,为学生营造灵动的语感养成氛围,同时加强语文朗读训练、引导文章脉络梳理、开展阅读语言赏析、实施阅读随堂练笔,丰富学生语感的培养方式,在沉吟美读、结构划分、语言揣摩和仿写活动中,全面增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感。

猜你喜欢

语感初中语文文本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