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中药鉴定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2023-02-10王艳霓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本草中药材药材

王艳霓

(江西省德安县中医院药剂科,江西 德安 330400)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来源、种类、质量、质量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应用科学,主要任务是鉴别中药的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符合临床要求,重点解决中药的真实性、有效性、安全性、质量和质量变化,中药标准化生产等理论和实践问题。如果中药品种有误,将影响临床疗效,甚至危害生命健康。中药传统鉴定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材本草考证、中药材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等,具有简、便、易、廉的特点。

了解中药鉴定发展过程,明确各种传统中药鉴定方式的应用,利于提高中药鉴定能力。

1 传统中药鉴定发展过程

中药鉴定知识是人类在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医疗实践中产生和丰富起来的,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们在寻找食物的同时,发现了许多具有特殊作用的植物可以用来防治疾病,随着中药的发现、用药的细化而产生了中药鉴定。在没有文字的时期,这些知识只能以口授得以传承。文字产生后,鉴定知识间接或直接地被记录下来。

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的书籍《诗经》收载了50多种药用植物的采集、性状、产地等知识,说明了一些初浅的中药性状鉴别方法。成书于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作者不详,载中药材365种,从其所记载的药名可知,当时在药材命名上突出其鉴别特征,如人参、丹参、木香、苦参等,均与经验鉴别的看法、嗅法、尝法有关,还记载了“丹砂能化为汞”的理化鉴别法。西汉初期的《淮南子》一书载有秦皮“以水浸之正青”的水试鉴定法。成书于魏晋时期的《吴普本草》中记载了40余种中药材的形态识别方法,如钟乳石“聚汁所成,如乳汁,黄白色,中空相通”的描述,后世普遍认为这是最早较完整地记载中药性状鉴别内容的本草著作。成书于西晋的《南方草木状》一书,收载了我国广东、广西等地区的植物80余种,描述了槟榔、使君子等的形态特征。公元5世纪及6世纪的《芝草图》《灵秀本草图》以本草药图的形式描绘本草,药物的鉴定特征通过图片直观表达,更易于掌握,是鉴定发展史上的飞跃。宋朝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图片清晰,收载各种药材植物图片,描绘了大量同名异物药材图谱。明清时期用图谱表述药物性状的图书更加普及,如《本草纲目》,此时期对鉴定知识的描述更条理化和专业化,如《本草品汇精要》等著作,对本草分条别目,一一论述。

出版于日本江户时代晚期的《本草图谱》参照我国明朝《本草纲目》进行分类和编排,书中收录植物2239种,包含植物野生品种、栽培品种和引进品种的彩色插图及分类,每种植物均有汉名、和名,以及“各国各乡、形色气味、根茎花实、生茂时节”等方面的简要描述,描绘生动形象,普通人通过图片就可辨识药材的原植物。

21世纪初,随着现代植物学、生药学、药物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对传统本草学的进一步整理研究,现代中药鉴定学形成[1]。其涵盖来源分析、理化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等,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鉴定技术得以向信息化、系统化方向迈进,分子生物学、核磁共振、紫外光谱、电泳分析、智能技术等技术均被应用于中药鉴别中,使得中药鉴别技术和内容不断丰富[2]。但传统经验鉴别仍旧是基层普遍使用的鉴定方式,用于鉴别中药伪劣及质量的差别,近一时期产生的微性状鉴别,是传统鉴别的很好的延伸和补充。

2 传统中药鉴定及应用

2.1 本草考证 对古籍记载综合分析,用考证图片及实物考古等方法对中药名称、产地、真伪、性味、功用等方面进行考证。从古代本草资料中捋清其发展脉络,寻求其历史原因,并提出去伪存真的正确合理见解,阐明药材来源及古今用药变化,寻找其历史原因,把握本草的鲜明特征。

2.2 基原鉴定 基原鉴定是应用生物、矿物的形态学和分类学的知识与方法,对中药材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学名及药用部位,以保证应用的品种准确无误。基原鉴定,在诸多版本的《中药鉴定学》教材和部分学术著作中,均将中药基原定位为药材来源。应用植物、动物或矿物的形态学和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动植物学名、矿物名称,以保证应用品种准确无误。其鉴定步骤分为观察形态、核对文献、核对标本3个方面。从本质上来说,这个来源是中药材的物种来源,不是中药的品种;同一个中药材可能有几个来源,某些鲜品中药植株因形态完整,便于进行基原鉴定。鲜品中药应用历史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历代名医都有应用,是中药临床应用的一大特色。

2.3 性状鉴别 使用传统鉴定方法对中药材进行鉴定,利用物理方法区分中药材的真伪。主要使用方法为:(1)肉眼观察:观察中药材的形状大小、药材断面状况、颜色、表面特点。(2)用手触摸:用手感受中药材的质地、重量、坚实度、松软度、老嫩度、滑涩度。(3)闻药材气味:不同的中药材拥有不同的气味,如当归的味道较为芳香。(4)口尝药材:根据中药材的特殊味道进行鉴定,如当归味道发甜并带有微苦的感觉。

通过直观药材的形状、大小、粗细、表面纹理、质地,药材表面及断面颜色,或者内部特殊结构的颜色特征,再根据其气味、味道等特征,经口尝、鼻闻、手捻等经验鉴别方式确定品种质量,辨品种、真伪、新陈、老嫩、野生与家种、有无掺杂、清水货与非清水货、含水量、生熟、等级。辨状论质是经验鉴别的精髓,根据药材的外观性状表现,判断药材的真、伪、优、劣,如犀角分非洲犀角和亚洲犀角,用斧子将犀角从上往下劈,能劈开的为亚洲犀角即正品,非洲犀角则不易劈裂。犀角为皮质角,鹿角、牛角皆为骨质角。燕窝为雨燕科金丝燕唾液凝结产物,燕窝产地多为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和印尼等,越南产品质最好。燕窝就跟人类造房子一样,一层层上去的,一层层的条中间有粘连物质,有时候会溢出,出现延伸部分。条的截断面有束结构,可层层剥离,这点人工无法做出,囊成丝状像细面条,与条连在一起,无良商家常将囊和条剥离,添加白木耳,或者在表面涂一层白木耳,将延伸部分掩盖,通过看条、条的断面、延伸及囊,可以鉴定燕窝的真假。传统性状鉴别特征性形态描绘有很多,如大黄的“星点”、何首乌的“云锦花纹”、商陆的“罗盘纹”等。化橘红、橘红是较常用的中药饮片,目前市场多将橘红与化橘红混为一谈,由于橘红加工费时费事,市场上基本见不到了,只有“桔红衣”,标注橘红的均为来源于柚的化橘红,通过传统性状鉴别可直接区分开。一个药物的性状涵盖了其自身质量的特征,是一切质量标准的根,这些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实践经验在中医药发展史中长期以其独特的方式被传用。

2.4 水试法 通过中药材在水中或遇水发生沉浮、溶解、颜色变化、透明度、膨胀性、旋转性、黏性、酸碱变化等特殊现象来识别药材。如西红花加水浸泡后,水液染成金黄色;葶苈子、车前子等浸泡水中,种子体积膨胀,表面黏滑;秦皮的水浸出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水试法就是利用个别中药材和水发生反应的特性进行鉴别,药材中所含有的特殊成分在水中会产生易观察的特殊现象。

2.5 火试法 有些药材在被火烧之后会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火焰颜色和爆鸣声等现象,如降香火烧有黑烟及油冒出,残留白色灰烬;沉香燃烧时有浓烟及香气浓郁,并有黑色油状物渗出;海金沙火烧后产生爆鸣声。古人对这些明显特征做了很好的总结,可以此作为鉴定依据。

2.6 显微鉴定 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技术鉴定中药组织结构、细胞及其内含物特征的技术。它具有准确、快速、无污染、样品处理简单等优点,在中药鉴定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多源品种性状鉴别不易识别的、粉状药物及粉末中药为原料的中药成方制剂的鉴别,单纯采用性状鉴别有困难的,可配合显微鉴别,用于其基原鉴别、真伪鉴别,也可用于微量升华、显微化学反应等方面,利用现代显微镜对中药材进行鉴定。在鉴定之前将中药材切片、粉碎、组织解离,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供试品,根据药材种类的不同进行规定制片,使用显微镜对中药材中的组织结构、细胞形状、内含物质的特点进行检查。

可根据中药品种药用部位的结构特征、细胞内含物种类不同进行鉴别。如骨碎补鳞片碎片棕黄色或棕红色,体部细胞呈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3~86μm,壁稍弯曲或平直,边缘常有毛,两细胞并生,先端分开;柄部细胞形状不规则。基本组织细胞微木化,孔沟明显,直径37~101μm[3]。海螵蛸的角质层碎片呈类四边形,表面有纵向细线和横向裂纹网络,也可见只有纵向线的碎片,石灰质碎块呈条形、正方形或不规则状,多具细条纹或分枝状蛇形笈道[4]。如用于三七及其伪品的鉴别:三七粉显微鉴别特征为粉末灰黄色,淀粉粒甚多,单粒圆形、半圆形或圆多角形,直径4~30μm;复粒由2~10余分粒组成;树脂道碎片含黄色分泌物;梯纹导管、网纹导管及螺纹导管直径15~55μm;草酸钙簇晶少见,直径50~80μm。藤三七显微特征为树脂道碎片偶见,内含黄色块状物,具大型黏液细胞;导管梯纹、网纹;淀粉粒众多,多单粒,呈类圆形,长卵圆形,直径10~20μm,或已糊化;木栓组织碎片细胞呈多角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壁厚,可见层纹,皮层细胞和薄壁细胞中草酸钙簇晶直径5~20μm。通过对比淀粉粒特征可以用以区分三七粉和伪品藤三七[5]。

2.7 微量升华 中药中含有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可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形状、颜色及化学反应,如将微量升华法用于大黄的鉴别。

2.8 显微化学反应 在显微镜下观察置于载玻片上的中药粉末、切片或浸出液,经滴加某些化学试剂后产生化学反应,如生成沉淀、结晶或产生特殊颜色等,对其细胞壁及细胞内含物的性质进行鉴定。例如植物细胞壁木质化、木栓化;淀粉粒、糊粉粒的区别;结晶的种类、形态类型等的鉴别,再有其含有某种化学成分的颜色反应等,均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加以鉴别确定品种来源、质量。如紫苏叶制片,滴加相关试剂,观察表皮细胞中某些细胞内含有紫色素的颜色变化,加10%盐酸显红色,加氢氧化钠呈现黄绿色。近年来显微鉴定技术研究逐渐深入,运用现代化检测设备如数码显像成像技术(显微照相)、荧光显微镜、偏振光显微鉴别技术等的使用逐渐增多,偏振光显微鉴别技术只需水合氯醛透化即可,具有样品处理简单、分辨率高的优势。建立中药品种显微鉴定特征数据库,运用智能扫描系统对粉末中药制片扫描观察,快速定位特征,提高显微鉴定操作的效率及准确性。

3 传统鉴定技术的延伸

3.1 形态标记 形态标记是应用颜色识别软件,对黄芪、黄芩、栀子、甘草等药材的水浸液或醇浸液的颜色进行识别,对比浸液颜色是否符合其特征颜色,进而进行鉴别。对于溶于水或醇后有特征颜色的中药品种可作为辅助检验方法,相同取样量、不同溶剂浸泡的溶液色号数值有很大差异,同一溶液不同取色点也有差异,每个品种需要大量的数据积累方有比对意义。

3.2 微性状鉴定 中药的微性状鉴定是利用仪器手段对中药材的表面(包括横切面)肉眼不易察觉的细微性状特征进行鉴定的一种方法,可看清肉眼观察不到、显微鉴定又看不清晰的一些药材特征信息,对于大多数动植物类药材都有鉴别意义。一般用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扫描仪观察,生物显微镜看到的是光线穿透物体的直射影像,它能看清细胞组织内部的结构,但会出现不同层面上的影像重叠而影响观察效果。体视显微镜、扫描仪等看到的则是物体表面的反射光线所生成的影像特征,不会出现影像重叠,可以很好地观察药材的表面起伏、纹理和颜色。例如药材威灵仙的来源鉴别:威灵仙表皮细胞外壁增厚,棕黑色,皮层宽,均为薄壁细胞,外皮层细胞切向延长,内皮层明显,韧皮部外侧常有纤维束和石细胞,纤维直径18~43μm,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全部木化,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棉团铁线莲外皮层细胞多径向延长,紧接外皮层的1~2列细胞壁稍增厚,韧皮部外侧无纤维束和石细胞;东北铁线莲外皮层细胞径向延长,老根略切向延长,韧皮部外侧偶有纤维和石细胞。南葶苈子呈长椭圆形略扁,长0.8~1.2 mm,宽约0.5 mm,表面呈棕色或红棕色,微有光泽,具纵向沟槽2条,其中1条较明显,一端钝圆,另一端微凹或扁,种脐类白色,位于凹入端部或平截处,网纹长方形,长轴与种子短轴平行;北葶苈子呈扁卵形,长1~1.5 mm,宽0.5~1 mm,一端钝圆,另一端尖微凹,种脐位于凹端,网纹长方形,长轴与种子长轴平行。网纹长轴方向与种子长轴方向是其判定的重点。车前子呈椭圆形、不规则长方形或三角状长圆形,略扁,长约2 mm,宽约1 mm。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有细皱纹,一侧有灰白色凹点状种脐。羚羊角组织构造呈波浪状起伏。微性状鉴定适用于叶、花、果实、种子、全草类药材和动物类药材的鉴别,也可用于霉变药材的检出,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适于在基层工作中推广。

传统的中药鉴定方法快速、便捷,而且有很大的应用及发展空间,建议药材真伪鉴别应以传统性状鉴别为主,微性状鉴定可做辅助手段,粉末或已破碎无法应用前2种鉴别方式的药材,建议采用显微鉴定技术。把好中药饮片的质量关,应加强经典本草的解读及实践技术的学习,熟练掌握中药传统鉴定技术及相关鉴定方法,方可保证中药材、中药饮片及其制剂的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猜你喜欢

本草中药材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