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功能探赜
2023-02-09郭美静
郭美静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走过百年历程的政党, 在长期的政党建设与实践中, 形成了独特的政党文化,也积累了丰富的政党文化建设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 巩固长期执政地位, 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1]63政党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 在凝聚党心、 民心和提升政党国际话语力、 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承载着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历史使命。 本文拟从政党“软实力”视角入手, 进一步探讨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及其功能, 从而为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提供价值依据和行动方向。
一、 政党文化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
(一)政党文化的内涵
1956 年阿尔蒙德在«比较政治系统»一书中首次提出和使用“政治文化”概念, 相对于阿尔蒙德将政治文化限定在心理层面, 国内学者大大拓展了政治文化的研究范围, 并将其引入政党文化研究当中。 王沪宁是国内较早关注政党文化研究的学者, 他在1989 年5 月24 日«解放日报»上的«从政党文化看执政党建设»一文中指出, 政党文化是政治文化的一部分。 随着国内学界关于政党研究的深入,对政党文化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但政党文化的概念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 一方面, 学界从构成要素的角度来界定政党文化。 一种是单一型概念, 这种定义偏重于认为政党文化只由精神内容构成[2]43, 比如有学者认为“政党文化是由政党意识形态及其宣扬的价值理念, 以及政党成员共同的政治取向和由此决定的政党形象等内容所构成的政党的精神结构”。 另一种是集合型概念, 这种定义偏重于认为政党文化是由多重性质要素构成的集合体, 比如有学者认为政党文化包括精神内容和制度内容[3]297, 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精神观念和制度规范的复合有机体”; 还有学者认为政党文化包括精神内容和行为内容[4], 是一种“政党价值规范和行为规范体系”。 另一方面, 学界从主体维度的角度来界定政党文化。 有学者从个体政党维度和宏观政党格局两个层面界定政党文化[5], 认为从个体政党维度来看, “政党文化即党内文化”; 从宏观政党格局来看, “政党文化即党际文化”。 无论何种观点, 学界普遍还是立足于政党本身的文化属性来定义政党文化。 以此为基础, 归纳相关学者关于政党文化定义的观点, 可以将政党文化定义为: 政党文化是指某一个政党在长时期自身政治实践中形成的体现自身政党意识形态的、 普遍认同的文化形态总和, 包括意识形态、 价值伦理、 制度理念、行为作风和标识形象等。
(二)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内涵与特性
我们党在长期的、 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实践中, 形成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政党文化。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和许多政党的政党文化一样, 既体现了政治属性, 也体现了文化属性, 具备政党文化的一般特征。 基于上文政党文化的一般定义, 我们可以将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内涵理解为: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余年来在革命、 建设、 改革和新时代奋斗中形成的体现自身党性的、 一致高度认同的文化形态, 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理想信念、 价值追求、 规范理念、 行为作风、 标识形象等诸要素。
同时,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具有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身和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所体现的独特性。首先, 价值的先天性。 我们党成立伊始, 就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想信念追求的政党文化, 践行了不同于当时任何政党价值的政治实践, 做到了“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的百年奋斗历程中, 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 坚持马克思主义, 以独特的、 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团结全党、 团结各民主党派、 团结人民, 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成就。 可见,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在形成之初便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共有的价值认同, 之后, 也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 这正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在价值上先天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 其次, 精神的引领性。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与一般政党文化的突出不同在于其政党精神所体现的引领性。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沧桑而依旧能风华正茂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中的精神引领。 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精神既是我们党取得百年伟大成就的精神基因, 也是我们党显著的政治优势。 比如, 从与国民党的比较来看, 抗日战争胜利后, 我们党与国民党在军事、 经济等各方面的实力都可谓是天壤之别, 但短短三年, 就在当时国内外大多数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取得了最终胜利。 虽然国民党失败的原因是复杂的, 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身政党精神的缺失。 自孙中山逝世之后, 国民党内对三民主义的理解出现偏移,产生信仰危机, 使得部分党员陷入不同派系间的争权夺利当中, 国民党政党精神已经完全丧失了凝聚力和向心力。 但中国共产党恰恰相反, 在以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以强大的凝聚力、 吸引力、 号召力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 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建立了新中国。 最后, 形象的关键性。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是其政党形象塑造和呈现的关键因素。 在建党早期, 由于通讯、 意识形态等原因, 西方世界对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总是保持一种错误认识。 而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传播, 恰恰成为世界人民认识了解中国共产党, 塑造良好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有效手段。 如美国记者斯诺在他的书«西行漫记»中是这样描述红军剧社的, 为了中国农村的新气象“斗争, 为共产党心目中的具有正义、 平等、 自由、 人类尊严的生活而斗争”[6]100。 斯诺从共产党的信念及实现手段的角度介绍了中国共产党, 使世界人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进入新时代,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 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为切入点, 讲好“中国故事”, 能够更好地树立中国共产党在世界上的形象。
二、 政党文化: 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
(一)中国共产党软实力的内涵和构成要素
“软实力”概念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于1990 年首次提出, 用以阐释国际关系。 约瑟夫•奈认为: “软实力依靠一种不同寻常的手段(既非武力, 也非金钱)促成合作, 它依靠的是共同价值观所产生的吸引力, 以及实现这些价值观所需要的正义感和责任感。”[7]11之后, 软实力研究逐渐成为一种世界热门的研究视角, 并且由国际关系研究领域拓展到了各个领域, 包括政党研究领域。 当下, 世界各国政党普遍面临执政竞争中的软实力竞争, 以便实现轮流或长期执政的问题。 政党软实力, 可以认为是一个政党基于自身政党意识、 政党价值、 政党制度、 政党作风、 政党话语、 政党形象等形成的内部和外部的吸引力。 因此, 我们可以将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定义为: 在长期革命、 建设、 改革和新时代奋斗的实践中, 中国共产党基于自身政党意识、 政党价值、 政党制度、 政党作风、 政党话语、 政党形象等而具有的吸引力、 凝聚力和认同力。 当然,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百年大党, 其软实力不仅体现为革命战争时期革命型政党的软实力, 同样体现为新中国成立后执政型政党的软实力。
基于约瑟夫•奈的研究, 国内有学者认为, 政党软实力由文化力、 政治力、 制度力、 政党形象、话语能力、 塑造党际关系能力等六部分构成[8]。 基于政党文化力和政党形象都是政党文化的构成要素以及政党软实力构成的丰富性, 可以进一步将政党软实力构成进行整合和拓展。 我们可以将中国共产党政党软实力分为两部分: 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内在”实力, 包括政党意识、 政党价值、 政党制度、 政党作风等, 这主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基于自身政党先进性而具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是中国共产党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标志; 二是中国共产党的“外在”实力, 包括政党话语、 政党形象、 党际关系等, 这主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世界政党比较中彰显的认同力, 是中国共产党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二)政党文化是中国共产党软实力的核心内容
一个政党是否强大, 不仅取决于党员数量的多少、 组织结构的强弱和掌握资源的优劣, 还取决于政党文化的高下。 而基于以上政党文化和软实力的分析, 可以发现两者在构成要素上有大量交叉重叠, 比如都涉及政党意识、 政党作风、 政党形象等内容。 因此, 一个政党的政党文化水平高低能够决定该政党的软实力强弱, 可以说政党文化就是政党的软实力。 同样,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 其政党文化正是自身软实力的核心内容, 是政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彰显其软实力: 一方面, 内向维度能够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吸引力。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余年以来, 带领人民革命、 建设、 改革和新时代奋斗, 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 依靠的既有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硬实力”,也有其“软实力”。 比如, 中国共产党政党精神,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 形成了以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这是在中国共产党实践中形成的, 也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不断投入到新的实践当中, 更是其能够团结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的原因之一。 从这个角度来看,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是中国共产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另一方面, 外向维度能够增强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力。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在新时代显示出强大的吸引力, 受到了世界上不少政党的赞誉。 比如,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党意识和行动, 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同。 从这个角度看, 在国际交往中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也是中国共产党软实力的最好诠释。
三、 软实力: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功能
(一)凝聚力: 推动全党统一意志和行动
从世界各国政党兴衰成败的历史中可以发现: 一个政党的涣散, 开始于政党文化的涣散; 一个政党的没落, 开始于政党文化的没落。 比如前苏联共产党的衰落就始于因其意识形态混乱而导致的政党文化没落。 可以说, 有什么样的政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政党, 政党文化在政党行为中承担着重要的功能。 尽管世界上政党林立, 不同政党文化功能中有许多共性。 但是,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在中国特殊制度和历史中孕育生成, 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 其功能更加重要和独特。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功能首先体现在可以进一步统一全党的意志和行动并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这一层面。
一是以充分体现党性的政党文化实现对党员的示范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 “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 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 以革命文化为源头、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 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9]431充分体现党性正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核心特点。 充分体现党性的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 一方面, 通过示范实现思想统一。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体现, 通过政党文化进行熏陶, 有助于全体党员形成统一的思想观念。 比如, 延安时期的整风运动, 通过系统学习和自我检查, 形成了浓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政党文化氛围, 有力地纠正了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 宗派主义等错误思潮, 实现了全党思想和认识的统一。另一方面, 通过导向实现价值引领。 毛泽东曾说: “我们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 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10]1094同样,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区别于其他政党文化的显著标志便是其价值追求上体现的人民立场。 真正把人民“装在心里”“镌在旗上”的价值指向, 有利于引领全党践行党的宗旨使命, 以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百余年来, 中国共产党先后带领人民取得了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 归根到底是因为其始终以“人民”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 比如, 建党精神中的“对党忠诚、 不负人民”、 红船精神中的“立党为公、 忠诚为民”, 都可见建党精神、 红船精神在形成之始, 就把“人民”融入了自己的精神血脉, 而“人民”也成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不断赓续发展的精神基因。
二是以积极健康的政党文化实现对党员的约束规范。 政党文化是一种软性约束, 有时候可以起到比政党制度规范更持久、 更普遍的约束力。 以积极健康的政党文化影响每一个党员, 能够更好地规范党员行为, 从而形成风清气正的政党生态。 积极健康的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 一方面, 通过“氛围”规范党员行为。 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量, 政党文化可以无形中约束和规范党员行为。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蕴含的一种先进的价值理念, 会潜在地对党员形成一种价值规范。 当清廉、 公平、 为民、 实干等成为共有的价值追求和标准时, 这种传统秩序和期望就将成为每一个党员的内在的规范,这种规范是人内在需求的要求, 是一种更有力的约束力。 另一方面, 通过“教化”引导党员行为。 中国自古就有“文以化人”的传统,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可以在无形之中塑造和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优秀党员。 关于这一点, 正如俞可平所说: “中国共产党为党员建立了庞大的教育培训体系,以保持和提高他们治理社会和国家的能力和素质。 这一制度包括了对广大党员进行集中的政治文化教育和技术训练。”[11]通过系统的政治文化教育和培训, 可以有效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 并形成积极健康的政党文化。 比如, 十八大以来, 全党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等, 构建了积极向上的政党文化学习环境, 潜移默化中重塑了党员的思想。
三是以独特鲜明的政党文化实现党员的认同团结。 “政党认同是政治认同的重要内容, 是人们对政党意识形态、 政党制度认同所产生的一种心理表现。”[12]221世界上很多政党都会基于政党认同所产生的心理倾向来选择党员和凝聚选民。 即使是着力淡化意识形态色彩的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 也会以体现自身政党意识形态的政党文化来获得选民认同与支持, 比如民主党党员大多认同民主党关于重视社会福利的传统, 因此多是工会工人, 而共和党党员多认同共和党关于强调支持工商业发展的论调, 因此多是工商界人士。 可见, 对政党共有的认同是凝聚形成一个政党的前提之一。 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 不难发现, 其独特鲜明的政党文化在增强政党认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比如,实事求是的传统, 是在党内成员的高度认同下形成的。 可见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可以有力增强党员的认同感, 更好地团结和凝聚党员, 从而使中国共产党更有力量。 由此可知, 独特鲜明的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在于: 一方面, 通过政党话语实现政治认同。 政党话语是一个政党对自身政策、 行为和历史等的表达与阐释, 是获得政治认同的一个重要途径。 中国共产党政党话语的最大特色便是随着实践的丰富, 实现了表达的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政党话语能够更好地阐释中国共产党的行为逻辑,形成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 从而形成一种团结向上的党内文化氛围。 比如, 对“艰苦奋斗”的话语表达, 在革命战争时期, 更多的是侧重“吃苦”, 为赢得革命战争服务;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更多的是党内整风与干部思想教育; 而在改革开放之后, 更多的是侧重优良作风的传承。 还比如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 从“为人民服务”到“人民至上”, 从“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到“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等等。 总之, 中国共产党以与时俱进的、 独具特色的政党话语, 更好地诠释了党的任务和使命, 不断地强化着党员的政治认同。 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政党标识达成向心情感。 政党标识在增强党员政党认同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起到了重要的心理认同功能, 比如红色让人想起的是共产党,粉色是社会民主党, 绿色是绿党。 中国共产党有独特的政党标识, 能够更好地传达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性质, 从而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 有效地团结广大党员。 比如, 中国共产党的党徽, 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镰刀——农民的劳动工具; 锤头——工人的劳动工具)。 这样的图案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标志, 象征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而且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共产党标识的凝聚作用, 中共十六大第一次以党章的形式规定了党旗党徽的明确内容和使用要求。
(二)吸引力: 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合法性
“合法性是指某个政权、 政权的代表及其号令是合法的, 它是一种特性, 而这种特性不是来自正式的法律和法令, 而是来自社会成员的忠诚。”[13]38政党文化本身在发展延续的过程, 也是凝聚党员、吸引党外群众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看, 政党文化能够有效实现党外群众的心理认同和肯定, 提升其忠诚度, 从而进一步维持、 巩固自身的合法性。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在不断与时俱进的同时, 也进一步增强了其社会认同, 具有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合法性、 增强党的吸引力的功能。
一是对内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认同。 正如英国学者海伍德所说: “合法性之所以维持政治稳定, 是因为它确立了一个政权统治的合理性, 并因此巩固了该政权在人民心目中的权威。”[14]1392015 年, 王岐山在会见出席“2015 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的外方代表时, 首次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源自于历史, 是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确立和发展的过程, 恰恰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自身权威和维护自身权威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密切相关。 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本身就诞生于人民的认可和支持当中, 体现了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心理认同, 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来源之一。 比如, 延安时期, 党领导下的边区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开源节流, 大力开展廉政建设, 制定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政府惩治贪污暂行条例»等法规制度, 以清正廉洁的党风、 政风赢得了边区人民的真心拥护, 使延安成为当时全国进步青年心之向往的革命“圣地”。 同时,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还是中国共产党优越性的体现, 其在不断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同时, 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 比如, 随着十九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落实, 党风廉政建设成果显著, 其所形成的政党文化氛围, 不仅对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也有利于整个社会清廉政治氛围的形成, 获得了人民的广泛认可和赞扬。 还比如,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擅长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将深邃的治党治国道理向人民群众传达清楚明白, 诸如“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民就是江山, 江山就是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老虎’‘苍蝇’一起打”等等, 这些极富感染力的“习语”在中华大地广泛流传,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
二是对外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阐释。 正如郑永年所说: “意识形态是执政党的政治软力量, 在执政和管理社会过程中起着其他任何要素所不能取代的作用。”[15]78可见,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能够起到论证执政党合法性的功能。 中国共产党政党合法性话语一直受到西方话语的挑战, 腐败、封建等一直是西方话语对中国共产党的偏见。 将民主、 公平、 廉洁等话语纳入政党文化当中, 有利于进一步从政党文化角度阐释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 进一步加深世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比如,十八大以来,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展开, 党内政治文化更加健康, 党内政治生态也全面向好, “全面从严治党, 高压反腐”的纪律文化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 执政合法性进一步得到增强, 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软实力水平。
(三)影响力: 塑造百年大党的良好形象
“政党形象一开始便和其色彩标志或乐曲、 能引起感情联系的政党名字、 广告宣传、 政党领袖或候选人的‘政党面具’、 意识形态倾向等联系在一起”[16], 政党文化与政党形象可以说是密切相关。同时, 有什么样的政党形象往往有什么样的政党文化, 政党形象作为政党文化的构成要素之一, 是政党文化先进与否的体现。 比如, 非洲非民主的政党形象, 源于其长期存在的族群政党, 渐渐形成了以族群、 地域、 语言等因素作为政党建立和建设的政党文化传统。 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六十多个百年政党之一, 其百年大党形象得到了世界的关注和赞扬, 在党际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政党形象的重要性, 指出党的形象与党的命运、 国家的命运直接相关。 而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中所彰显的中国共产党的思想、 价值、 作风、 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恰恰为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提供了最佳的“形象载体”, 能够更生动地塑造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大党形象。可以说,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在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塑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具有提升政党形象、扩大政党影响力的功能。
一是优化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象。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余年来, 可谓真正做到了“言出必行、 有诺必践”, 逐渐在世界上树立了一个负责任、 有担当的百年大党形象。 由是可知,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更是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的客观呈现, 这一点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便已经得到证实。 比如, 延安时期, 延安曾吸引了一批外国记者, 他们将中国共产党的形象传播到世界各地, 让世界了解了“红色中国”, 像埃德加•斯诺、 海伦•福斯特、 史沫莱特等, 他们笔下既有领袖人物毛泽东、 周恩来、朱德等的形象, 也有红军普通指战员、 普通党员的形象, 他们通过具体刻画中国共产党人的日常生活和所具有的政党文化气质, 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形象。 可见, 中国共产党形象关系着公众对政党执政合法性的认同。 但中国共产党形象并不是简单的几句口号、 几个符号就能够展现的,只有清晰鲜明的中国共产党形象, 才更容易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 共产党政党文化有利于优化中国政党形象, 使一个“忠诚、 干净、 有担当”的中国共产党形象更加清晰、 更加强化。 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之时, 一些国家和政党在肯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同时, 也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展现出浓厚的兴趣。 比如, 阿根廷解放党主席伊莉娜•桑特斯特万高度赞扬了中国共产党所具备的及时修正、 纠正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反映了其对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政党文化的钦佩。
二是拓展中国共产党的党际交往。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是中国共产党软实力的主要方面, 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其他政党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八大以来, 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地开展一种新型政党关系交往, 实现政党外交, 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开放、 包容的姿态。 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也实现了在发展中由服务国家“硬实力”建设向既服务“硬实力”更服务“软实力”的转变, 政党文化无疑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2021 年, 党的对外工作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为契机,以进一步提升党的良好国际形象为己任, 以政党思想和文化交流为主要内容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党际交往活动。 比如, 我国驻外机构组织以红色资源为主题的参观考察, 向世界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面向国际社会举办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峰会, 彰显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 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面向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举办各种形式的研讨会, 加强各政党之间的思想交流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向世界政党传达了中国共产党“声音”和“形象”。 以展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为重要目的的各类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 认可、 认同, 在世界政党舞台上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百年大党的气度, 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软实力水平。 此外, 中国共产党在党际交往中将富有中国智慧的政治理念与世界政党交流, 为世界各国政党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诸如“为人民谋幸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合作共赢”“独立自主”等等, 都是带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政党文化的体现。
四、 结语
21 世纪以来, 世界政党兴衰频率加快且生命周期明显缩短。 一些新兴政党思想文化建设缺失,往往凭借空洞的口号吸引党员和民众, 从而达到短期的政治目的, 但没有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许多传统政党的思想和理念不能与时俱进, 失去政治感召力, 渐渐丧失凝聚大众的功能, 丧失民众信任。”[17]16可见政党文化在一个政党获取政权和执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是一个政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起点上,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 中国共产党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继续前进, 如何实现长期执政, 政党文化显得至关重要。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 年3 月15 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 “作为现代化事业的引领和推动力量, 政党的价值理念、 领导水平、 治理能力、 精神风貌、 意志品质直接关系国家现代化的前途命运”[18]。 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功能,可以以文化凝聚全党,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每一个党员, 以至影响到整个社会, 从而实现思想和价值的共识, 更好地凝心聚力, 投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