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费:绿色转型须多管齐下
2023-02-09王睿佳编辑余璇
■本刊记者 王睿佳/ 编辑 余璇
走进天津西小站村,街道整洁、鸟语花香,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跃然眼前。西小站村着力打造基于低压分布式光伏、生态种植能源计量和居民共享充电的“三位一体”项目,为促进绿电生产消纳,加快能源消费侧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积极示范。
近年来,能源领域加快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持续优化能源结构,不能忽视消费侧,以节能降碳为主线,深入推进能源消费革命,才能稳步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坚持节能优先 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我国能效水平明显提升。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0%,以年均约2.9%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6.2%的国民经济增长。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同期从16.9%上升到25.5%,占能源消费增量的60%以上。全国超低排放煤电机组超过10亿千瓦。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3.6%,替代散煤1.5亿吨以上。
政策制定方面,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制定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建立了一套统筹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的综合性制度体系;在能源技术进步与节能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相关部门通过发布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目录引导全社会推动能源技术进步,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大气污染。
与此同时,各行业企业也在为践行节能降碳贡献力量。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为代表的中央企业积极开展节能改造升级,效果显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孙伟善指出:“2022年,中国石化累计实施‘能效提升’项目483 项,预计实现节能量95万吨标准煤;中国石油累计实施40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实现节能量26 万吨标煤;中国中化累计实施流程优化和技术改造项目209项,预计实现年均降碳136万吨、节能38万吨标煤;中国海油炼油化工板块共计实施节能减碳项目67 个,全年实现节能量约8.5万吨标煤;国家能源集团化工产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实现同比下降8.87%。”
实施电能替代 推动清洁电力广泛使用
电能具有清洁、安全、便捷等优势,实施电能替代对于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促进能源清洁化发展意义重大。
在全球能源体系中,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仍高达78%,电能的消费比重则为20%。面对这样的现状,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表示:“在能源消费侧实施电能替代,推动清洁电力的大范围使用,以电为中心、电力系统为平台,建设高度电气化社会。再电气化顺应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发展趋势,是对能源变革形势下电力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传统电气化的跃升与发展。”
实施电能替代,将提供动力、热力的能源以清洁电力取而代之,引导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对加快能源消费侧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舒印彪指出:“能源消费侧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提高电气化率可以降低能源消费侧碳排放。当前,我国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电气化率分别为26.2%、44.9%和3.9%,合计排放二氧化碳70亿吨,占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60%。终端用能减碳的重要措施是电能替代,要大力提升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电气化水平,实现电能对化石能源的深度替代。到2060年,我国工业、建筑电气化率将达到80%以上,交通电气化率超过50%,其中公路、铁路电气化率分别达到70%和95%。”
激发绿电消费潜力 推进能源消费绿色转型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提出,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绿色电力消费潜力。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表示:“发电项目发了绿电,核发机构会根据上网电量直接核发绿证,核发绿证通过绿证交易平台可以开展交易。有绿电消费需求的用户、企业可以通过绿证交易平台开展交易,购买绿证,证明自己消费了绿色电力。”
推动绿证核发、交易全覆盖,为进一步扩大绿电供给、促进绿电消费奠定了基础,能够有效激发绿电消费市场活力。
“我国绿电消费尚处于初级阶段,消费绿电可通过绿证单独交易、绿证与物理电量捆绑交易(即绿电交易)两种方式进行。截至2023 年6月,全国绿证交易约4020 万张,对应绿电消费402亿千瓦时,其中绿电交易占全部绿电消费的70%以上。”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昇指出。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陶冶认为:“一方面,推动完善绿电市场化交易机制。对绿电、绿证、碳交易进行统一认证,推进绿证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衔接,更好发挥制度合力。另一方面,培育绿电消费市场。完善绿色电力消费认证体系,培育多元化市场需求,鼓励终端用户消费绿电;鼓励出口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购买绿电或绿证降低碳排放,推动国际组织的绿色消费、碳减排体系与国内绿证衔接,开展绿证国际互认;通过消费绿电核减碳排放量、抵扣国际碳税以及绿电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考核等激励措施,推动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终端用户形成扩大绿电消费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