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之友》2022年度十大审计关键词
2023-02-09
恒者行远,思者常新;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会计之友》在广泛征求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推出2022年度十大审计关键词,以期与广大作者读者共同推动我国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侯凯任联合国审计委员会主席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出全球治理的思想主张,用“中国智慧”助力全球治理变革。2022年11月29日,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行第52次特别会议,决定自2023年1月1日起,由中国审计长侯凯担任联合国审计委员会主席,任期2年。这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中国审计参与和促进联合国完善治理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中国审计师在履行国际审计职责、共同推动国际审计事业发展方面,进入一个新时期和新阶段。侯凯审计长在接任主席时表示,他将团结带领联合国审计委员会认真履行职责使命,通过专业独立的审计工作,促进联合国加强管理、提高绩效,增加透明、强化问责,深化改革、完善治理,为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二、审计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13次论述高质量发展,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审计质量这一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加强党对国家审计的全面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国家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实现审计高质量发展,既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决策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服务改革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更是审计机关创新理念、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发展由“规模数量”向“质量效益”转变,国家审计作为经济发展的监督保障系统,亟须实现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审计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审计法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2022年1月1日,新修訂的《审计法》(以下简称“新《审计法》”)正式施行!通过修订《审计法》,把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成果和审计工作中成熟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法律,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新《审计法》内容更加丰富,从原来54条增至60条。一年来,新《审计法》在加快推进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建设,提升审计工作的政治高度,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刻认识审计机构的政治定位等方面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新《审计法》还加强了对审计队伍建设的要求、增加了审计机关的力量、扩大了审计职权、细化和明确了审计工作方式、强化了审计结果运用,凸显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性;进一步强调审计机关要对国有资源、国有资产进行审计监督,强化国有资产审计,助力国有资产提质增效。
四、研究型审计
心怀“国之大者”,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主责主业。研究型审计是新时代审计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新发展,是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担负着促进稳定宏观经济、及时揭示重大经济风险隐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等责任。侯凯审计长指出,要坚决做实研究型审计,把研究贯穿审计工作始终,立足经济监督定位,系统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以高质量的审计成果为党中央治国理政提供决策参考,以高质量监督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实现新时代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突破传统审计边界,遵循“过程独立、成果融合”的思路,做实审前研究、做细审中研究、做强审后研究,推进审计研究与审计实践相结合,实现“查已病、防未病”。
五、审计监督&审计整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和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形成监督合力,用好审计监督成果。2022年9月,纪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建立40周年专家座谈会召开。实践充分证明,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审计制度。要提高审计效能必须解决审计整改“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压实被审计单位的整改主体责任、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和审计机关的督促检查责任,深化审计结果运用,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2022年12月,审计署副审计长王本强作《国务院关于202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财经纪律约束、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推动落实重大政策措施、促进加强和改善民生以及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等方面,进一步彰显审计监督的独特作用。
六、中美跨境监管审计
2022年8月,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签署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协议,将双方对相关会计师事务所的检查和调查活动纳入双边监管合作框架下开展。2022年12月,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发布报告,确认2022年度可以对中国内地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完成检查和调查。自合作协议签署以来,双方监管机构严格执行各自法律法规和协议的有关约定,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检查和调查活动。在总结前期合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今后年度审计监管合作,相互尊重,增进互信,形成常态化、可持续的合作机制,共同营造更加稳定、可预期的国际监管环境,依法维护全球投资者合法权益。
七、大数据审计&智能审计
大数据审计和智能审计是审计信息化和智能化在发展过程中衍生的新审计模式,也是大数据技术、智能技术和审计业务相互渗透和融合的结果。大数据技术和智能技术为审计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做好大数据技术、智能技术在审计领域的普及应用,推动审计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世界审计创新的引擎在中国,中国审计创新的关键在产学研合作,中国为大数据审计的发展提供了沃土。2022年,世界审计组织大数据工作组正式发布了由中国审计署作为工作组主席主导编写的《2016—2021年各国最高审计机关大数据审计发展综述》等研究成果,该成果将进一步推动世界各国审计机关运用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开展高质量审计工作。
八、地方政府专项债审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2022年,审计署要求重点关注重大财政政策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等情况,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审计力度,强调加强借、用、管、还全流程审计,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发挥专项债在提升积极财政政策效能、扩大有效投资方面的积极作用,切实扛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责任。在2022—2023年度审计署发布的重点科研课题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及其审计研究”位列其中,主要研究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管理和使用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方向;如何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审计等。
九、农业农村审计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党中央对新时代“三农”形势认识准确客观,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强化农业农村审计全国“一盘棋”,聚焦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断深化农业农村审计,不断提升农业农村审计质效,持续加大农业农村审计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补齐“三农”短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等领域的重点问题和典型问题的公开力度,深化审计结果运用。
十、资源环境审计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之一,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资源环境审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重点关注碳排放碳达峰行动推进、绿色发展政策体系构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生态安全和环境风险防控等情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包括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在内的资源环境审计,在严格生态文明制度执行、强化约束性指标的法律效力、严肃问责资源环境数据造假行为、警示资源环境领域重大风险隐患等方面,关注重大任务落实情况,加快建立健全审计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助力新发展阶段资源环境审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