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虽丰裕,青年仍要“能吃苦”
2023-02-09周培
周培
热点聚焦
党的二十大报告号召广大青年要“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如今,“00”后已成长为新的青年一代,是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高速发展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在物质生活丰裕的今天,我们青年一代仍要“能吃苦”。
纵深剖析
1.“能吃苦”是一种居安思危、临危不惧的品质。
这种“苦”,是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是面对挑战保持定力,不怕压力;是面对未来的各种不确定和风险做好充分的应对;是邓小平晚年回答女儿“长征时你在干什么”时的三个字——“跟着走”;是海明威的名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一个人能够被毁灭掉,但不能被打败”。人生绝非坦途,面对挫折,就必须扛得住、挺得起、压不垮。
2.“能吃苦”有助于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顽强的意志。
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铸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当代青年沐浴著新时代的阳光雨露,虽然吃苦的形式有所改变,但吃苦的精神本质并没有变。勇于吃苦,有助于青年练就强劲筋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顽强的意志,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成为中流砥柱,从而赓续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任务驱动
1.把“吃苦”当成一种历练。
青年犹如未经雕琢的璞玉,虽有绽放光芒的潜质,但不经打磨就难以成大器。青年要想炼就一身真本领,就要历经风雨,主动承担一些重压之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增长才干,积累经验,明确方向。
2.把“吃苦”当成一种考验。
青年当敢想敢干、敢做敢为、敢闯敢拼,面对大是大非要敢于“亮剑”,面对困难要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要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要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要敢于斗争,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的精神风貌。
3.把“吃苦”当成一种福气。
青年要远离浮躁与喧嚣,耐得住寂寞,受得了约束,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书写无悔华章。
多方观点
明晰“能吃苦、肯奋斗”的新价值
新时代的青年刚健自信、胸怀天下、担当有为,但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关于“积极”还是“佛系”、“行动”还是“躺平”、“奋斗”还是“摆烂”的思想交锋时有出现,如不及时破除误区、积极加以引导,既会影响青年群体的内生动力,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亦会影响我们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效力。需要警惕并加以防范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是主张“不必不需”的“自我沉醉”型。要警惕物质的丰裕和社会的发展让部分青年产生对日常生活的满足感,简单地将“吃苦”理解为“受穷”,看轻“奋斗”的价值和意义。
二是坚持“不愿不想”的“自我沉溺”型。要防范当前国际局势的复杂多变让部分青年产生对艰苦奋斗预期回报的不确定感,宁愿无所事事,或在网络世界中寻求虚假的“自我实现”。
三是感觉“无助无力”的“自我沉默”型。要避免部分青年误将“平庸”当“平凡”,躲在个人的“舒适区”自娱自乐、随波逐流。
(摘编自“央广网”2022年11月22日)
理解“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内涵
吃苦和奋斗,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解读。对于新时代青年而言,“苦”已不再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肉体之苦。“能吃苦”不是“找苦吃”,不是故意降低生活标准、制造苦难历练;“能吃苦”不是“受贫苦”,甘愿贫穷、不求上进并不代表吃苦能力强;“能吃苦”也不是“干苦力”,消耗体力并非吃苦意志的全部体现。“能吃苦”的新时代青年,必须是“知情行”相统一,既懂得“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深刻道理,又要有“自律、自制、自持”的韧劲和“自励、自助、自强”的意志,还必须“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遇到危险能上,遇到困难能扛。
从行为产生的动机来看,“肯奋斗”主要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为己”——“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表现在为了追求个人前程而勤勉努力、废寝忘食。第二重是“为家”——“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现在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加舒适的生活而不辞劳苦、任劳任怨。第三重是“为天下”——“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现在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三重境界层层递进,反映出个体奋斗目标由低向高发展的基本规律。新时代青年的“肯奋斗”,应当是将个人之成长成才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初心与使命不懈努力。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2022年11月18日)
构建“能吃苦、肯奋斗”青年培育的新路径
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唤起新时代青年的壮志豪情,凝聚并释放这支“青年雄师”的整体战斗力。
其一,强化理想召唤,催生新时代青年吃苦奋斗的内驱力。一是用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挖掘历史人物中具有时代价值的励志故事,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转换,增强青年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远大理想的认同感。二是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以高质量党团活动、多形式文艺创作和全媒体传播,引导新时代青年培养“观历史、思当下、瞰未来”的大视野,根植“人民至上”的大情怀,铭记“强国之任,舍我其谁”的大担当。三是用专业奋斗目标激励。强化专业价值认同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激励青年立志科技强国、文化强国。
其二,扩大同伴效应,提高新时代青年吃苦奋斗的爆发力。一是发挥榜样标杆的引领作用,激发青年内心深处那股“敢将日月再丈量”“敢问天地试锋芒”的豪气。二是发挥意见领袖的舆论导向作用,借用“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等积极理念,增强其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自豪感。
其三,深化家庭教育,增强新时代青年吃苦奋斗的意志力。一是加强家风建设,注重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艰苦奋斗,自觉抵制炫富、攀比等不良风气影响。二是营造和谐家庭氛围,丰富家庭活动、创建民主、平等、温馨、包容的良好家庭氛围。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2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