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群阐释
2023-02-09
任务群阐释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人文主题是“中华文明之光”,单元核心任务为: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下面,我们就通过阅读三篇先秦诸子散文,谈阅读体验,写阅读笔记,具化学习任务,建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作品选读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秋水》)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庖丁解牛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选自《庄子·养生主》)
阅读体验
王聪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本文讲述了庄子与惠子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展開了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庄子肯定自己知道鱼之乐,惠子则否定了庄子的说法,认为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先不论这场辩论中谁对谁错,仅是辩论中两人通过对话所反映出的思维的敏捷和思想的睿智就令人拍案叫绝,同时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与感悟。
陈欣妍:读了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觉得孟子真不愧为“亚圣”,对战争胜败的原因分析得非常透彻。此文哲理深刻,文采飞扬,无论是从思辨的角度还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说,都非常精彩。“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就是失道寡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就是得道多助。隋炀帝暴政,游江都、征高丽、修运河,人民怨声载道,于是农民起义不断,国家狼烟四起,隋朝不久便灭亡了;袁世凯不顾人民的反对,龙袍一披就大模大样地由军阀变成了“皇帝”,想继续维持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封建帝制,结果“龙椅”还没坐热就被赶下了台,正所谓“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正是由于其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深受人民爱戴,正所谓“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钱宇程:“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的这句话曾经使我感到很困惑。我们从小就懂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和“学到老,活到老”的道理,所以我一开始不免对庄子“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是有害身心的”这样的观点产生质疑。但是,经过深入思考之后,我明白了庄子的这种观点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很有道理的。仔细想想,如今很多人都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去学习,真正为了充实自己而去学习知识的人又有多少呢?当你竭尽全力之后,却发现并没有达到某种目的,无尽的失落便会让你陷入深深的迷茫中,从而影响你的身心健康。在“庖丁解牛”的故事中,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机理,因而懂得在何处下刀,做事自然“游刃有余”。牛的机理是复杂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复杂多变的呢?如果我们能了解、领悟事物所蕴含的道理,摸准其中的规律,就能和庖丁一样,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化繁为简,真正获得轻松和惬意。
读书笔记
先秦诸子散文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是中国学术思想中最有原创性质的部分。中国古代的先贤们运用自己的智慧,把自己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以及对日常生活的认识进行整理与概括,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观点,有力地批驳他人的思想与观点,于是形成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盛世——“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基石。那闪烁古今的思想,辉煌璀璨的文化,繁荣灿烂的学术,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那个乾坤巨匠、名士英才辈出的时代,镌刻着诸子百家精神,构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和思想精髓。
三位同学通过理解这三篇选文的核心思想,表达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王聪越同学从辩论的角度出发,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感受着古人的哲理思想带给他的思考与启示,看到辩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莞尔一笑。陈欣妍同学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核心思想出发,引用隋炀帝和袁世凯的事例论证了其失败是因为“失道寡助”,而与之相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最终取得胜利,正是体现了“得道多助”。钱宇程同学从自己的阅读思考的角度出发,一步步加深对庄子思想的理解,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学习知识不应太功利,要学会去掌握生活的规律,尊重规律,做事才能游刃有余,化繁为简,事半功倍,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轻松和惬意。无论同学们从哪个角度谈阅读体验,都能从先秦诸子散文中汲取能量,这就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