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饰单板漂白染色的色差调控

2023-02-09何盛吴再兴丁永欢卢晓相陈玉和

林业工程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单板色差色度

何盛,吴再兴,丁永欢,卢晓相,陈玉和*

(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家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竹子高效加工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12; 2.浙江茂友木材股份有限公司,嘉兴 314201)

随着天然大径级优质家具用材供应的日益减少,装饰单板贴面(薄木贴面)逐渐成为高档木质家具、地板中常用的装饰方法[1-2],而家具、地板等木制品对装饰单板表面色彩要求越来越高。对色差明显的装饰单板,生产企业通常需人工挑选后进行分级利用,影响装饰单板利用率和综合利用价值;因此,合理控制单板色差不仅关系到木制品的品质,同时有助于提高贴面材料利用率和企业效益。

装饰单板色差主要源于木材心边材木质素和抽提物(树脂、树胶、类黄酮等)含量不同[3-6]。木质素和抽提物中的酚类物质如类黄酮、芪类化合物、香豆素及其衍生物中含有丰富的发色基团,使木材心材颜色加深[7],与边材形成明显色差。为减小心边材之间色差,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化学处理、物理覆盖和物理化学结合三类。其中,化学处理主要通过化学药剂浸提,溶出或降解木材心材中的显色物质,使心材颜色变浅,心边材颜色差异减小,如木材漂白处理。而物理覆盖指通过色漆涂刷、腻子修补等方式,使木材心边材颜色趋于均匀。木材染色是物理化学结合的处理方式。通过染料与木材的化学结合或物理吸附,使木材具有特定坚牢色泽的同时,降低木材表面色差[8-10]。

针对装饰单板因色差导致降等,产品附加值降低问题,本研究采用漂白染色处理方法,重点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单板色度和色差变化情况,解析漂白染色处理降低单板色差机理,实现在不遮盖单板纹理条件下,使单板色彩均一化,减小装饰单板色差,同时赋予单板丰富的色彩,为低等级装饰单板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设备

装饰单板:选取白蜡木(Fraxinuschinensis)、黑胡桃(Juglansnigra)、黄苹婆(Sterculiaoblonga)、黄杨(Euonymusjaponicus)4个树种木材的装饰单板(带心边材)作为试验材料,单板幅面500 mm×200 mm×1.0 mm(长×宽×厚),含水率8%~12%。

图1 4个树种木材刨切装饰单板Fig.1 Images of decorative veneers of four species

漂白处理液:质量分数35%的双氧水溶液,工业级,购于浙江平湖石化有限责任公司。配制浓度5~6 g/L双氧水溶液作为漂白液,添加工业级NaOH及Na2CO3作为漂白助剂(1~2 g/L)。

染液:配制染液所用染料,购于金华双宏化工有限公司,工业级。浅色染色处理时,染液浓度0.05 g/L,深色染色处理时,染液浓度0.80 g/L。添加与染料质量比为10%的缓染剂、0.5%的匀染剂、1.0%的渗透剂,并调节pH至4.0~6.0。

试验设备:1)定制漂白染色装置。通过电加热方式自动控制漂白液和染液温度,利用液体循环系统实现漂白液与染液在装置内的循环流动。2)美能达CR-10色度仪,用于测试色差调控处理前后装饰单板色度值(L*、a*、b*值)。

1.2 试验方法

单板漂白处理:取4个树种装饰单板各9张,浸泡于漂白处理液中。浴比1∶20~25,处理液温度70~75 ℃,处理时间6~8 h。漂白处理后将单板在清水中漂洗,去除残余漂白液,在网带式干燥机中(60 ℃)干燥至含水率8%~12%。

单板染色处理:选择浅灰色和深褐色两个目标色,配制浓度分别为0.05和0.80 g/L两种染液;取4个树种漂白处理后装饰单板各3张,将单板置于温度90~95 ℃染液中处理8~10 h,浴比1∶20~25。染色处理后在清水中漂洗,去除单板浮色,在网带式干燥机中(60 ℃)干燥至含水率8%~12%。

利用色度仪测试处理前后单板的色度值(L*、a*、b*值),每张单板在心边材区域各选3个点进行测试。利用公式(1)计算漂白或染色处理前后板面心边材区域的色差值(ΔE):

(1)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条件下色差调控效果分析

4种木材装饰单板在漂白、浅色和深色染料处理后的色差调控效果分别如图2~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3种处理方式对木材本身纹理均无遮盖效果,不影响其装饰性。漂白处理对白蜡木和黑胡桃单板的色差改善明显,而黄苹婆和黄杨装饰单板仍可见较为明显的色差。相比漂白处理,染色处理特别是深色染料染色处理对4个树种木材的色差调控效果均较好,且可赋予单板更丰富的色彩。同时,染色处理后单板色彩均匀,且纹理更清晰,相较漂白处理样品,满足家居装饰对不同色彩装饰效果的需求。

图2 单板漂白处理效果Fig.2 Images of decorative veneers after bleaching

图3 单板浅色染料色差调控处理效果Fig.3 Images of decorative veneers after light color dyeing

图4 单板深色染料色差调控处理效果Fig.4 Images of decorative veneers after dark color dyeing

在地板、家具等产品质量检测过程中,产品外观质量要求中虽然对色差值未有明确规定,但要求目测条件下无明显色差。结合色差仪与人眼目视结果,一般认为色差ΔE在4.0以上时,属于有明显色差,在大部分应用中不可接受;在色差范围2.0~4.0内,可满足特定产品应用要求[11]。根据色差调控结果,经漂白染色处理后,4个树种单板色差均小于4.0(表1),可实现色差过大单板在装饰贴面过程中的利用,有效提升装饰单板利用率。

2.2 色差调控效果统计分析

装饰单板色差调控处理前后板面心边材色差统计分析结果(表1)显示,漂白处理对白蜡木色差调控效果最优,黑胡桃次之,而对黄苹婆和黄杨木材的色差调控效果不佳。这与漂白处理后单板色差目测结果一致,说明漂白处理对单板色差调控效果与树种有关。而漂白染色处理对4种木材的色差调控效果较仅进行漂白处理好,且深色染料染色后色差调控效果最优。这主要是因为深色染料浓度更大,染料在单板表面均匀着色,使单板心材和边材区域的色彩一致,实现良好的色差调控效果。从色差变化趋势(图5)同样可体现不同处理条件下色差调控效果差异。

表1 装饰单板色差调控处理前后心边材色度及色差统计结果Table 1 Statistic analysis of chromatic aberration for decorative venee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1(续)

图5 不同处理条件下色差变化趋势Fig.5 Variations of ΔE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通过单板色差的方差分析,进一步分析树种和处理条件对色差调控效果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表2),树种对单板色差调控结果影响不显著(P>0.1),处理条件对色差调控结果影响极显著(P<0.05),但树种与处理条件的交互作用对色差调控结果影响极显著(P<0.05)。

表2 方差分析结果Table 2 ANOVA of chromatic aberration for decorative veneers

通过多重比较进一步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单板色差调控差异。结果显示,对照样与漂白、浅色与深色染料处理样色差差异明显,深色染色处理样与漂白处理样色差差异明显,而浅色染料处理样色差与漂白处理样、深色染色处理样色差差异不明显。不同树种单板色差调控效果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白蜡木与黄苹婆、黄杨的色差调控结果差异明显。由此说明,虽然树种对单板色差调控结果影响不显著(表2),但不同树种装饰单板处理效果仍然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不同树种内部抽提物成分和含量不同有关。因此,结合不同树种单板色差调控结果,针对漂白处理后色差调控效果不佳的装饰单板,可通过染色处理方式对单板色差进行进一步调控,以使其达到理想的色差调控效果。同时,通过染色处理,可赋予单板更丰富的色彩,改善木材视觉特性,提高其装饰效果[8-9]。

2.3 色差调控机理分析

研究表明,木材经过漂白处理后,单板内部木质素苯环上1 464,1 509 cm-1吸收峰消失,1 429 cm-1处吸收峰减弱,说明漂白处理将使木质素产生降解,含量降低[13-14]。漂白处理液中NaOH及Na2CO3漂白助剂的添加,可进一步加快木质素和抽提物中芳香环类物质降解,芳香环类物质在1 595 cm-1处特征吸收峰明显减弱[15]。同时,通过溶胀无定形区内低聚合度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有效提高木材渗透性,溶解抽提出木材中致变色物质[16]。漂白处理前后色度测试结果显示,漂白处理后,单板明度提升,红绿指数和黄蓝指数下降,这主要与处理材中木质素和抽提物的含量降低有关。从心边材色度差异看,白蜡木、黑胡桃和黄苹婆单板心边材明度差异减小,这对于单板色差调控具有积极作用。而黄杨单板在漂白处理后,心边材明度差异并未减小(图6),这可能与黄杨木材结构特征有关。黄杨木结构细、管孔小,液体渗透性能不佳[17],影响处理效果。

图6 不同处理条件下单板明度变化趋势Fig.6 The variations of lightness factors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红绿指数变化趋势图(图7)显示,白蜡木和黄苹婆单板在漂白处理后红绿指数下降最为明显,且心边材差异小。从木材结构特征看,白蜡木属环孔材,管孔多且孔径大[18],利于处理液在单板内部渗透,心材内含物在漂白处理过程中去除效果好,心边材色度差异减小。而黄苹婆木材心边材区别并不明显,且密度略小(0.35~0.56 g/cm3),结构略粗[19],木材液体渗透性较好,处理后色度均匀。黑胡桃和黄杨木材处理后红绿指数下降相对较小,且心边材差异相对较大。这主要与木材心边材液体渗透性差异有关。在黄蓝指数变化方面,漂白处理后单板黄蓝指数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除黄苹婆单板外,其他木材单板心边材黄蓝指数差异均显著降低。研究表明,木材抽提物中类黄酮物质含量降低使木材黄蓝指数降低[3]。而漂白处理使木材内含物含量降低,这是处理后单板黄蓝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心材内含物含量降低,使心边材色度差异相应减小。黄苹婆木材心、边材区别不明显。边材呈浅黄色至灰白色,心材呈桃褐色至浅褐色。在处理过程中,心边材材色从浅黄色或浅褐色向白灰色转变,其黄蓝指数下降。但其丰富的射线和轴向薄壁组织,使木材切面呈现虎斑花纹[19],其组织结构的不均匀导致木材存在色度差异。

图7 不同处理条件下红绿指数变化趋势Fig.7 The variations of the redness factors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图8 不同处理条件下黄蓝指数变化趋势Fig.8 The variations of yellowness factors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单板经漂白处理后色差明显下降,且通过后期的染色处理可进一步减小色差。本研究所采用的酸性染料含有大量的羧基、羟基和磺酸基,能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结合方式使木材着色[8,20]。其中,漂白处理后的单板整体色度均匀,色彩偏淡。通过染色处理过程中的均匀着色,对单板底色形成良好的覆盖,特别是采用深色染料处理,可在不遮盖木材纹理的同时,赋予木材单板特定的色彩,改善其装饰效果。从色差调控效果看(图5),对于心边材差异明显的装饰单板,通过漂白染色处理,均可使其色差调控至理想范围,从而有利于实现低质装饰单板的高值化利用。

3 结 论

基于木材的漂白染色处理,对装饰单板进行了色差调控,并分析了色差调控机理,得到以下结论:

1)漂白处理对白蜡木、黑胡桃的色差调控效果较好,经处理后白蜡木色差从8.80降至0.74,黑胡桃从11.51降至2.97。浅色与深色染料染色处理对4个树种木材均有良好的色差调控效果(色差小于4.0)。其中,深色染料处理效果最佳,可达到地板、家具等产品对装饰单板色差要求。

2)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树种对单板色差调控结果影响不显著(P<0.1),而处理条件、树种与处理条件的交互作用对色差调控结果影响极显著(P<0.05),对照样与漂白、浅色与深色染料染色后单板色差差异明显,浅色染料染色与漂白处理样和深色染色处理样色差差异不明显。

3)漂白染色处理对单板色差调控主要基于漂白处理过程中对木质素和内含物中发色基团的降解,以及染色过程中染料对单板底色形成良好的覆盖。在后续研究中需结合漂白染色过程中木材主要发色物质的定量分析,同时综合考虑处理过程中木材的结构变化对液体渗透性和染料上染速率影响因素,进而全面解析色差调控机理。

猜你喜欢

单板色差色度
CIEDE2000色差公式在彩涂板色差检测上的应用研究
单板U型场地滑雪关键技术动作及训练方法
彩涂板色差标准板管理方法的探讨
涂装色差控制工艺分析
色差
基于改进色度模型的非接触式心率检测与估计
单板层积材带来的内部生产模式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
封面人物 单板滑雪凌空飞燕蔡雪桐
如何提高苹果的着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