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奏响交响征程 咏唱岁月组歌

2023-02-08李高扬

人民音乐 2023年12期
关键词:领唱组歌交响

2021年,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由河北省倾力打造的交响组歌《岁月征程》,作为“领航新征程”交响音乐会的核心部分,于2022年8 月30 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首演。《岁月征程》是由管弦乐《星辰大海》、交响组歌《建党精神礼赞》和交响合唱《岁月征程》构成的大型交响组曲,由多位作曲家分工创作完成,旨在表现中国共产党的“岁月”“征程”。从作品的最终呈现看,选择“交响组歌”这种样式是适当的,故而其创作是成功的。作品表现出了百年历程的艰难曲折、辉煌灿烂,可谓庆祝建党百年系列创作演出中的佳作。

一、交响“征程”:奏响百年辉煌历程的序曲

一部优秀艺术作品的表现主题与表现形式往往是高度统一和内在契合的。要表现中国共产党的“岁月征程”需要艺术化、抽象的表现手法,这就要求作曲家不仅要使用交响化的音响表现戏剧性的历史进程,还要将乐思主旨贯穿于其中,并注入丰沛的思想情感,使历史推进和精神升华在音响展开中合二为一。

管弦乐《星辰大海》由关峡创作,其主题乐思和结构设计清晰地指向“征途”:围绕单一主题及其变奏贯串全曲,并在此之上建构了一个稳固的复三部结构(见表1)。作曲家还调动一系列交响化手法,使这个主题的发展进程作为百年光辉岁月的象征。

序曲由一段格言式主题引出,其中包含全曲的核心动机(0,4,3,4,见谱例1)。主题由4 支场外小号奏出,其中第二小节的延留音加休止,传达出一种意味深长的悠远。主题很快由单旋律分列成四声部的军队号角音调,仿佛从远方传来的庄严誓言。声场的距离感自然地唤起了历史的岁月感,而当场外小号将声部递交给场内的全部铜管组,并以提升的速度和“摩托化”织体推进时,百年岁月已然启程。

格言主题(A) 中的核心动机衍生出三个主题——抒情主题、进行曲主题、赋格段,共同构筑这段非同凡响的交响征途。抒情主题(A1)在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旋律深情而豁达,是格言主题的自然延展和情感释放。进行曲主题(A2)则像是格言主题“上刺刀”后的战斗状态(谱例2),配器启用了弦乐和铜管乐的混合音色, 音乐从稳健的4/4 拍转为快速的6/8 拍,“冲锋” 节奏型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谱例3)。

赋格段(A3)是进行曲主题运作的进一步提升,采用了经典的复对位手法。这是核心主题在整部作品中的一次“核聚变”,也是这段交响征程最具戏剧性的时刻。进行曲主题、“冲锋”节奏型和格言主题中的号角音调(谱例4),三个主题在不同乐器声部之间交替轮转,形成主题动机、复调织体、配器音色三个维度之间相互交织推进:首先是单簧管、长笛、弦乐,接着发展为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和弦乐组,最终以“全奏”方式演奏出进行曲主题(见表2)。

《星辰大海》采用纯熟的单主题变形手法,以器乐形式表现特定主题。尽管作品在音响风格和运作手法上吸收了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精髓,但其表达对象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叙事,显示出交响音乐强大的艺术表现力。

谱例1" 格言式主题中的核心动机(bB 小号声部,第1—2 小节)

二、岁月“组歌”:唱响永不遗忘的心声

作为整场演出的主体,交响组歌《建党精神礼赞》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程。其中,每一首歌曲都代表着百年历程中的一种精神主题。这八首歌曲分别为大合唱《曙色染红的旗帜》(李劭晟曲)、男声独唱《永不磨灭》(吉鹏曲)、女声领唱与合唱《不忘来时路》(黄凯然曲)、男声领唱与合唱《红船儿女们》(王喆曲)、女声独唱《烈士墓前》(杨帆曲)、男声独唱《共产党人》(邵恩曲)、男声独唱《党旗下的誓言》(邵恩曲) 和女声领唱与合唱《答卷》(栾凯曲)。八首歌曲均由词作家王晓岭作词。作品所要表现的意涵并不限于歌词内容,更因交响化的音乐语言而得到精神升华。

在交响合唱的创作手法上,作曲家们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首歌曲在多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 既吸收了西方合唱艺术的精髓,也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基因。这些艺术特征包括合唱与乐队的互动形式、合唱织体的声部配置、乐队前奏的音响铺陈、词曲关系的诗乐配置、表现意象的音乐刻画等。作曲家正是通过有效运用交响合唱手法,写下了百年党史的岁月组歌,唱响了永不遗忘的时代心声。

(一)合唱与乐队的互动形式

合唱与乐队的互动是交响合唱这一音乐体裁最重要的艺术特征之一。八首歌曲绝非仅仅是配上管弦樂队伴奏的歌曲,而是通过对合唱与乐队的交响性调度,进而以此表现歌词内容。

这里以《曙色染红的旗帜》为例。这是一部具有交响化音响的合唱曲,作曲家充分利用了管弦乐与合唱在音响特质上的强烈对比, 使合唱的每一次出现都展现出强大的冲击力。合唱与乐队的互动不仅突出了器乐与人声的音响对比效果, 也使歌词的意涵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具体而言, 作曲家通过展示乐队与合唱的织体反差,将歌词的意涵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合唱是从极速流动、高度稠密的弦乐铺陈开始的,除低音提琴外, 整个弦乐组的每一个声部均为快速音流,各弦乐声部之间形成“5∶6∶7∶8”的错位叠加,各声部的旋律线条之间也由锯齿形、环绕和反向进行形成交错,使音响层的密度和听觉的可辨识度近乎饱和。这种音响的繁密铺展造成了“黑云压城”的窒息感,定音鼓的敲击进一步加剧了危机感———直到四声部合唱整齐划一的柱状和声强势出击, 冲破云霄,犹如拨云见日,正如歌词所表达:“一个洪钟般的声音震动宇宙”。

(二)合唱织体的声部配置

声部织体是合唱艺术最具体裁特性的技术手段。八首“建党精神歌曲”出于对不同思想主题的表现需要,从不同侧面呈现出合唱织体的声部配置。

轮唱是合唱的常用手法,中国的合唱作品通常用轮唱表现战斗性,以激起情感共鸣,尤以《保卫黄河》为代表。《红船儿女们》采用了船歌号子中“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加入轮唱,丰富了领唱与合唱的织体方式。通过对“风暴、巨浪、暗礁、漩涡,坚定、沉着、睿智、果敢”歌词的音乐处理,劳动号子音调从划船的动作转化为自然的意象和精神的象征,加上乐队强有力的衔接和推进,使音乐的动力直接从铿锵有力词语中表露出来。

同样是轮唱手法,《曙色染红的旗帜》对歌词“地心、迸发、岩浆、锻造、镰刀、锤头”及随后的点题句“曙色染红的旗帜,立在苦难辉煌路”的处理,也采用了织体对比手法:启用轮唱和“众赞歌”式的柱状和声,使两种织体交替进行,前后两句歌词的句法结构与织体形态相对应,最终使歌词的意涵从音乐的推动力中涌出。

在优秀的合唱作品中,合唱织体与乐队织体之间并不总是分离、分立的。《不忘来时路》是一首男声领唱与合唱,作曲家巧妙地利用了管弦乐队的中介作用,避免了领唱与合唱始终保持机械互动和二元对立,而是借由乐队使两者呈现出一种相互补充与彼此渗透的效果,使个体与群体在乐队的调和中水乳交融、形成整体。

(三)乐队前奏的音响铺陈

声乐作品的器乐前奏往往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对于交响合唱而言,乐队前奏不能仅仅是对歌曲主题旋律的器乐呈示或和声铺陈,而应使用交响化的语汇和配器手法达到既定的艺术目的。

《永不磨灭》的管弦乐队前奏就是一种高度交响化的语言,具有戏剧性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弦乐奏出了声乐主题的动机化形态,既有预示性,又不会造成重复感。这更加适合交响音乐的叙述方式。同时, 长笛和单簧管的快速环绕音型模拟风的流动, 对应着随后出现的第一句歌词:“昨夜的风还在回响。”这种接近歌剧序曲的写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声乐前奏写法。

《共产党人》和《党旗下的誓言》均以交响化乐队前奏开场, 为声乐进入奠定了情感基调和情绪高度。《党旗下的誓言》不仅在前奏运用了《国际歌》的主题音调,并将这一主题音调作为合唱段落之间的衔接性材料, 既以动机形态贯穿全曲,同时又是对歌词内容的某种延伸和补充,使音乐表现的内容更加丰满、立体,并凸显出明确的精神立意。

(四)词曲关系的诗乐配置

词曲关系是声乐创作的核心问题。在合唱作品中,如何把握不同声部角色之间的诗乐配置,决定着作品能否通过声乐充分发挥歌词内容的表现潜能。

这里以《不忘来时路》为例。作品中合唱与领唱对歌词的分配是精心设计的。该作品采用了合唱先入、领唱后进的形式安排:歌词是带有旁白性质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看红船启航处,听心潮如浪逐”;而领唱的歌词则是独白性质的“从信仰的味道走来,从泣血的家书走来。从积雪中露出的手臂,举着一本党证走来”。

在诗乐配置的背后,更深一层的设计仍然是音乐。合唱的首次出现是和声化的,尤其是男高音和男低音声部发出“wu”的声音铺陈,因而这里的合唱承担了乐队前奏的性质, 为引出领唱做好了铺垫;此时, 与之合唱相伴的则是大提琴独奏的旋律,并以此替代了领唱的角色。这种手法在随后的领唱以无词的哼唱伴随合唱时会得到进一步的确认。如此处理的好处在于,在通过领唱的拖腔充分表达情感的同时, 又不至于使作品长时间脱离歌词的语义。《不忘来时路》的最后再次回到合唱的美妙和声中,首尾呼应。

(五)表现意象的音乐刻画

一般而言,音乐善于写意,短于写实,但如果作曲家合理利用恰当的音乐资源,写意和写实便可以相辅相成,甚至合二为一。

红船精神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百折不挠的红色革命精神。因此, 合唱如何用音乐表现“船”的意象,并以“船”为依托表现齐心协力的群众性,是艺术创作上的关键所在。《红船儿女们》巧妙使用船歌号子(“划呀划呀,划呀划呀,红船儿女们,红色水手们”),配合描绘性的乐队手法,展示出这条红船是一艘乘风破浪的战舰,这首船歌是一首所向披靡的战歌。作品生动地表现出了红船的音乐想象和革命群众奋勇向前的情感状态,乐队写作展现出激情澎湃的气势,大段的乐队插段充分地描绘出波涛汹涌的洪流,节拍上大开大合的切换,为歌词内容和情绪的表现渲染了画面感和氛围感。

除上述五个方面的艺术特色外,中国合唱作品的另一个特色也在交响组曲中得到集中體现——朗朗上口、深情似海的歌曲旋律。“合唱”作为一种舶来品进入中国,逐渐发展出符合中国人审美旨趣的基本格局——合唱作为一种群众艺术,旋律始终位于第一性。《烈士墓前》是一首缅怀革命先烈的深情挽歌,《答卷》则以动情的歌声表达出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胸怀人民的感怀——对于这两种表现主题,或许没有任何手法比动人的旋律更有效。最终,整部作品在孙涌智作曲、黄凯然编配的同名交响合唱中凸显了主题和艺术的升华。

结语:艺术表现与时代主题的契合

交响组歌《岁月征程》体现出了思想主题和表现形式的完美结合,其表达主旨以恰适的技术构思为基础,技术运作以表现目的为旨归,故而是一部遵循艺术规律、切合时代主题的大型声乐作品。庆祝建党百年并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的确认,更是对一种历史精神的追溯与体悟。艺术的独特意义在于,它不是知性地讲述历史,而是通过情感唤起人们体认历史的温度,使悠久的历史精神与时代主题的紧密联系。无论是管弦乐序曲的主题动机运作,还是八首“建党精神歌曲”的交响合唱手法,其表现目标都是将艺术表现与时代主题相契合,传达更深一层的精神感召。交响组歌《岁月征程》再一次证明,音乐艺术的美学特征是可以超越时空的,可直接鸣响于当下,与人的精神情感发生共鸣。在这个意义上说,音乐或许就是最能传达出革命历史和情感共鸣的艺术媒介和表现载体。

李高扬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

(特约编辑李诗原)

猜你喜欢

领唱组歌交响
新年新春新开头(领唱与合唱)
献辞
《孙子兵法》组歌
《这就是我们》组歌十九首
《喊一声幸福跟我走》组歌十二首
西安鼓乐亟待“交响”
过雪山草地——选自《长征组歌》
绿色交响
绿色交响
城市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