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以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23-02-08

运城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运城实训专业

薛 萌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运城 044000)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传媒事业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广播电视行业多元化发展,播音主持专业的工作平台也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变。发展现状的多样化对播音主持专业人员的选拔与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1]。当前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充实了播音主持人才队伍,但适应时代的高素质复合型播音主持人才仍存在明显缺口,这就需要在人才培养端进行革新。相较于本科类学校,高职院校要重视围绕社会发展需求,为播音主持行业提供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2]。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面临着专业师资力量短缺、生源基础薄弱、教学设备不完善等现实困境,要培养出能与本科专业人才实现差异竞争、顺应市场变化、符合实际需要的人才,面临的挑战更大,需要的变革更多。本文以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以下简称运城幼师高专),探究该校在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阐述其在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改革方面的实践及有益尝试。

1 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发展现状

运城幼师高专播音与主持专业于2011年开始招生,为三年制非师范类专科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素质好、基础扎实、知识广博、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采访、编辑、制作、出镜记者、解说、播音员、少儿节目主持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主要开设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新闻学概论、广播节目播音主持、即兴口语表达、播音创作基础、形体训练、电视化妆、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播音学概论等课程。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课程设置的就业导向性不够突出、教学手段不够多元化等问题日益凸显,而新时期优秀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应能熟知多种学科知识,包括新闻学、语言学、艺术学、法律学等,时刻关注时代发展趋势,具备较强的新媒体接受能力[3]。因此,构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融合新型特色与传统播音主持技巧的人才培养体系势在必行[4]。

2 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生源类型多样化、基础薄弱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备案结果显示,随着“艺考热”的持续升温,开设播音与主持专业的高职院校逐年增多,2023年有132所院校开设播音与主持专业,包括艺术类院校、职业技术学院、师范院校、综合型院校等,较2022年增加了4所[5]。作为高职院校的新兴专业,播音与主持专业的生源呈现多样化特点。以运城幼师高专为例,该校招收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的渠道主要有三种,即普通高考(文科、理科、艺术)、对口升学和单独招生,生源类型较为复杂。同时,大部分学生在报考志愿之前没有接触过播音与主持专业,对专业所知甚少;少部分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一些专业机构的短期培训,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相对薄弱;还有部分学生在入学时的专业认同感不强,导致学习兴趣不浓、专业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录取的学生文化课成绩偏低、掌握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科学文化素养不足及生源类型多样化等现实问题,给专业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2.2 “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是学校教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播音与主持专业知识涉及新闻传播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艺术学、哲学等多类学科,集实践性、理论性、新闻性、文艺性、社会性、语言性等特点于一体,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双师型”素质是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师的必备条件,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良好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一线经验,具备在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机构兼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掌握行业最新动态,了解行业对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训练[6]。目前,除传媒类为主的高职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外,其他类型院校该专业一般规模较小、起步较晚,在专业师资建设和发展积淀上较为薄弱。运城幼师高专是运城唯一开设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专科学校,本专业在校生50人,专业教师仅有4名,研究生学历专业教师1名,有电视台工作经历的教师3名。教师专业为广播电视编导、汉语言文学等,具备进行理论教学的知识基础,但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新闻理论基础与传播学的训练,实践教学经验相对缺乏,教师团队整体“双师型”素质偏弱,全面指导学生进行传媒采编播实践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7]。

2.3 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

运城幼师高专以本科的学科体系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目标是为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等行业培养人才,课程设置未能充分融合当前融媒体时代的发展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网络和自媒体等新型就业岗位贴合度不够,导致人才培养方向固化。课程设置基本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缩减版,重理论轻实践,无法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和针对性等特性。专科学制本身就少一年,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会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使预期培养目标很难高质量地实现。

2.4 实践教学平台欠缺

播音与主持专业是一项兼具新闻性、文艺性、社会性、语言性的有声语言创作工作的专业[8],要求学生能“走出去”,深入当地电视台、电台、博物馆、廉政教育基地等场所进行教学实训,以提升其职业能力。由于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未能充分对接当前融媒体时代的人才需求,专业课程多为本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和通识课程,较少涉及新媒体课程内容,任课教师仍以传统授课方式为主,忽视“互联网+教育”与翻转课堂的有效运用[9],虽然建有集视、听、录、摄和播于一体的录播实训室,但学生实践实训严重不足,所学内容不能完全转化为实践应用。

3 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思路

3.1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遵循“政治要强、师德为先,价值引领、育人为本、双师为要、实践为主、能力为重”的建设思路,按照“新教师上岗培训→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的师资梯队培养模式,通过“内培”“外引”“请聘”等多种形式,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定期参加社会专业实践活动或访学研修;同时学校也应加强与当地媒体机构的合作,选派教师开展全岗实践,为师生多创造一些实践锻炼的机会。

在打造校外实践平台的同时,建立行业专家进课堂制度,聘请经验丰富的主持人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通过校园电视台、虚拟演播厅、录音间等实训场所,给学生讲授一些工作技巧、经验及注意事项,在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和技能大赛活动中,予以专业化、跟进式指导,让学生在了解行业动态的同时,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3.2 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与手段,直接关系到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丰富程度[10]。在课程设置上,应以本科课程为基础,坚持能力本位,立足学生特点,择重避轻、化难为易,对课程进行大胆改革。可以将专业主干课(播音主持语音发生、播音主持创作基础、广播节目播音主持、电视节目播音主持)集中于5个学期开设,除第一和第五学期只开设一门专业主干课外,其余学期每周两门,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频次接触专业课,提升专业素养;取消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艺术概论、传播学、语言学等课程;开设播音学概论、新闻学概论等专业基础课程。课程设置还应融入新媒体时代元素,如手机/网络直播、视频制作等技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新时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养,不仅关系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有着重大意义[11]。良好的文化素养是播音员、主持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一年级主要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开设大学语文、大学生文化素养、中华文化史、名著赏析《红楼梦》等选修课。

3.3 完善实践教学设备

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受媒介技术环境变化影响,因此教学设备是否丰富齐全直接影响实践教学效果。运城幼师高专在2018年建设的虚拟演播厅、录音间等专业实训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老化陈旧、录音间数量不足、隔音效果不好等问题日渐显现,这就需要加大投入,健全实训设备,实现与工作场景无缝衔接。同时,注重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基于“校企合作共同体”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和构建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技术的教学观摩、实训基地体验、案例教学、主题研讨、探究反思、模拟仿真等多方并举的,融校内实训与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一体化的开放式全程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组织学生深入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新媒体平台进行实习实训,学习体验播音主持工作,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及时应用到广播节目的实战当中;另一方面,以改革实训教学体系为先导,重点实施实习实训一体化实践教学,开展课程实训—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的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构建与当代新媒体发展特点相适宜的、类型多样的、真正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

3.4 融合幼专特色培养

“岗”是课程学习的标准,“课”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赛”是课程教学的高端展示,“证”是课程学习的行业检验。为深化改革推动“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学校坚持以参加各级各类大赛为抓手,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为契机,以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为突破口,以制度保障为后盾,充分发挥技能大赛的引领作用,“岗课赛证”融通,构筑人才培养新高地。面对新理念的提出,高职院校推动“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对于高职播音与主持专业来说,更要有效运用“岗课赛证”融通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为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保障。

“岗课融通”,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运城幼师高专播音与主持专业与运城市电视台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课程体系,实施教学实训项目,指导学生见习、实习,评价课程效果,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与岗位职业能力对接。

“课赛融通”,强化职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运城幼师高专播音与主持专业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专业比赛,在备赛过程中结合学生自身特点,紧扣比赛主题,采用原创稿件,塑造适合自己的人物。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生专业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在国家、省市各类朗诵演讲比赛中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成绩。2020年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朗诵类一等奖、优秀创作奖等奖项的4名同学专升本免试推荐升入本科院校。

“课证融通”,助推学生成长,助力高质量就业。一是完善课程标准,将普通话等级证书考核标准融入专业教学标准。以普通话等级证书考核标准与专业课程教学之间的衔接点为切入口,优化课程标准,遵循由浅到深的原则,分学年、学期将考核标准分解后循序渐进融入;二是深化课程改革,将普通话等级证书考核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本着“适度够用”的原则,精简理论教学内容和课时的同时,适度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家长对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越来越重视,社会上少儿语言培训机构日益增多,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师资短缺、专业化程度不高等现象[12]。对近几年播音与主持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在少儿口才培训机构就职的约达半数。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本专业结合社会需求、立足学校办学特色和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结果,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进行课程改革,增设与儿童教育相关的理论课程,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论、儿童文学、学前儿童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生通过学习,能充分了解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从而提升教育的实效性。例如,一些幼儿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基本由祖父母照顾,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普通话发音不标准且与幼儿交流较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发音水平和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受环境影响很大,如果只是一味地纠正幼儿吐字发音,而不去改良其所处的语言环境,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语言教学中,需深入了解儿童心理特点和语言特点,加以科学引导。

4 结束语

在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面临着新的发展与机遇。为积极应对新变化与新需求,一方面在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避免照抄照搬本科模式,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职业性,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另一方面,根据毕业生就业实际,立足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资源优势,开发、增设富有特色的课程,以满足多样化的就业途径和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运城实训专业
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 “三个运城农业品牌”打造运城新名片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点赞!李克强总理山西运城赶年集
运城清廉地图
山西运城:冬日盐湖色彩斑斓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