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力生态建设 强化防灾抗灾

2023-02-08本刊评论员

中国石油石化 2023年17期
关键词:大灾天灾破坏力

文/本刊评论员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极端天气现象越来越“平常”。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灾害,也已不再罕见。我们要有从我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的意识,共同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将天灾的破坏力降至更低。

今年夏天一场罕见的洪涝灾害,袭击了京津冀所在的华北地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关注。洪水来得快去得快,目前灾后重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人们痛定思痛,在收拾烂摊子的同时也在冷静地反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8 月17 日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指出,华北、东北部分山区土壤含水量已经饱和,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高,要慎终如始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各项工作。

不可懈怠,不能放松。突如其来的大洪水,冲击了我们各行各业、各个方面的薄弱环节。无须陶醉于胜过别人的火灾救助,如何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得更好,始终是第一要务。

不可懈怠,不能放松。突如其来的大洪水,冲击了我们各行各业、各个方面的薄弱环节。无须陶醉于胜过别人的火灾救助,如何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得更好,始终是第一要务。

中国是一个大国,国土面积广阔,南涝北旱,东涝西旱,灾害年年有,忧患始终不离。天灾不可怕,难防的是旱涝翻转,本该旱的急涝,本该涝的久旱。水库清底准备蓄洪,孰料大雨改地方了。

人须知敬畏。在自然面前,在天地面前,在山河面前,人是何等的渺小。知其小而谋其大。京津冀因其地理位置特殊,政治经济地位敏感,在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更应深究自然规律,重视防灾抗灾,预留更大的缓冲空间。

石油石化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行业,承担着国家能源供给、能源安全的重要责任,防大灾、抗大灾的意识同样须臾不可懈怠。洪水淹没了和平生活,淹没了生产设施。灾后重建,更需亡羊补牢。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极端天气现象越来越“平常”。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灾害,也已不再罕见。地球变暖由大概率事件,变成了迫在眉睫的现实。原来准备的万无一失,如今竟成了破洞百出、不堪一击。

地球在惩罚人类,我们必须正视现实,直面剧变。今年8 月15 日,我们迎来了首个全国生态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

生态问题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经历了今年“七下八上”的洪灾,想必每个亲历者都有同感。从我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将天灾的破坏力降至更低。

猜你喜欢

大灾天灾破坏力
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农业大灾风险的科学管理
——基于文献研究的风险评估原理、方法与研究展望
天灾无情 人间有爱
人在何时最清醒
大灾大难
电闪雷鸣
三国鼎立之黄巾大起义
古堡地牢
Fire and Ice
人祸造“天灾”